搜索
查看: 17130|回复: 17

[讨论] 利好:国务院出台16项措施稳定物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1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利好:国务院出台16项措施稳定物价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小波浪 浏览:17130 回复:1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为稳定物价,中央政府开出涉及16个方面的“药方”,主要措施为加大农产品供应和降低流通成本。国务院总理温总理数日前即透露将出台应对物价上涨的措施,昨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
通知称,自7月份以来,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
  中央政府此次稳定物价和保障中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的措施涉及16个方面,稳定物价则主要从保障农产品供应、降低流通成本以及价格监督方面入手,并重申“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通知》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在今年11月底前将贯彻落实本通知的情况报告国务院。国务院将组织督察组赴各地调查了解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市场物价情况。
  稳定物价“国条”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稳定农副产品供应
  ●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
  ●保障化肥生产供应
  ●做好煤电油气运协调工作
  ●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继续落实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
  ●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
  ●规范农产品经营和深加工秩序
  ●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
  ●健全价格监管法规
  ●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
  ●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
  ●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 措施内容
  【能源保障】 各地不得随意拉闸限电
  《通知》要求,煤炭主产区政府要组织好煤炭生产,尤其是安排好元旦、春节期间的生产,不得干预煤炭外运。煤电双方要衔接好2011年度电煤供需合同,煤炭行业要加强自律,保持价格稳定。石油企业要增加柴油产量,保障市场需求。各地区要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企业正常生产的电力供应,不得随意拉闸限电。
  【社会保障】 学校保持食堂价格稳定
  《通知》要求,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按照隶属关系,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补贴,各大中专院校要保持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基本稳定。
  对各级政府批准的收费项目,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收费标准。
  【蔬菜生产】 城市扩大速生蔬菜生产
  《通知》要求,切实加强蔬菜种植基地和蔬菜大棚建设,南方省区和有关蔬菜主产区要抓好冬季蔬菜的生产,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给予必要的支持;各地尤其是城市政府要扩大速生蔬菜生产规模,增加越冬蔬菜供应。加强冬季粮油生产田间管理。完善糖料收购价格政策和利益共享机制,稳定榨糖企业生产。
  【蔬菜运输】 鲜菜运输车免通行费
  《通知》要求,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自2010年12月1日起,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少量混装其他农产品以及超载幅度在合理计量误差范围内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比照整车合法装载车辆执行;将马铃薯、甘薯、鲜玉米、鲜花生列入绿色通道品种目录。各地区要进一步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
  【市场干预】 重点打击恶意囤积
  《通知》要求,将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的行为纳入价格监管范围,增强处罚的针对性,加大处罚力度。强化价格监管力量,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恶性炒作事件。
  有关部门和地方要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对已确定的调价方案,要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粮油保障】 保持储备油投放力度
  《通知》要求,各地区要保持地方储备粮油的投放力度,落实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制度。有关部门要继续把握好中央储备粮、油、糖投放和轮换的节奏、力度,保障市场供应。城市人民政府要提前做好小包装成品粮油和越冬蔬菜等农副产品储备工作,加快蔬菜批发市场、社区菜店和冷链物流建设,提前做好粮食、食用油、蔬菜等应急保障预案。铁路部门要做好新疆棉花调运工作。
  ■ 解读
  1 国务院一年三提“菜篮子”
  自去年以来,中央政府已多次发文强调稳定农业生产。2009年国务院针对一些部门和地区对“三农”关注度降低倾向抬头发文,明确提出抓好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等要求。
  今年,中央政府更是三次强调“菜篮子”,始自1988年的“菜篮子”工程今年初即获罕见重视。3月国务院办公厅提出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要求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并提出5年目标。
  时隔半年,9月份国务院发文要求保障蔬菜供应稳定价格,批评一些地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弱化,措施不落实,造成部分大城市蔬菜自给率过低、蔬菜价格大起大落、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并存等问题。
  此次中央政府再次提出,要求切实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表示,不宜过多强调“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蔬菜问题主要应由市场解决,他并分析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认为这是短期问题,随着蔬菜供应的增加,价格会趋稳,更不会带来全面通胀。
  2 价格补贴 各地标准难统一
  昨日,记者从权威渠道了解到,民政部下周或将召开有关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的会议,对补贴问题进行部署,但该人士也表示,补贴标准不大可能会采取“一刀切”的政策。
  昨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认为,全国可以建立起统一的,困难群众生活价格补贴与物价联动的机制,但他强调,需要统一的补贴机制,并不意味需要统一的标贴标准。
  唐钧说,物价上涨对低收入人群影响最大,因为低收入者的钱主要用在食品上,从近几个月的物价涨幅来看,食品价格上涨非常快,所以对低收入者的影响比较大。并且对低保人群更大,因为低保人群的政府补贴,就是用在吃穿上,所以政府需要给他们临时补贴。
  他认为,目前各地食品涨价的时间不同、涨幅也不同,所以政策中不可能统一要求补贴标准,由地方来进行补贴的方式比较好。
  ■ 探因
  货币过多刺激物价上涨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认为,目前物价上涨主要是成本推动的:劳动用工成本提高、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而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是农民不愿种地,农产品成本提高,再加上天气因素。
  除了成本推动,李稻葵认为目前通胀压力的次要原因是资金流动性充足(有较多的货币投放量)。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也认为中国货币过多,过多的货币加大通胀压力,催生资产泡沫。
  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分析,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较快的原因,除了资金流动性较大,还受到了国际因素和传导机制的影响。国际因素包括俄罗斯、乌克兰干旱致使粮食产量下降,而主要产糖国巴基斯坦出现洪灾等。
  ■ 观点
  “CPI增3%”或将常态化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等机构昨天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今年CPI预计增长3.2%左右,明年物价水平将出现小幅回落,CPI将为3.0%。该校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未来3%左右的CPI增速很可能常态化,但中国并不存在“滞涨”问题。
  该报告测算,此次食品价格上涨的两大因素是“粮食和鲜菜”价格,蔬菜价格一般在2个月内基本上能够“消化”,但粮食基本上要在8个月左右才能“消化”。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也认为,中国当前不可能出现严重通胀的局面,“可以说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他认为,全年CPI涨幅不会和年初确定的3%左右偏离得太远。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0-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1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政手段能玩过经济规律?那就别搞什么改革30周年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发表于 2010-11-21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fuzi 于 2010-11-21 10:16 发表
行政手段能玩过经济规律?那就别搞什么改革30周年了


行政手段与经济规律并不是对立的。

这和袁隆平掌握杂交水稻规律,而能够大幅提高亩产量一个意思。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发表于 2010-11-21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革30周年了,我觉得最可贵的就是认识到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计划经济不是一无是处的。

只不过这学费交得大了一些。

这也是螺旋式上升,否定之否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发表于 2010-11-21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革30周年,我们再一次验证了马恩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的繁荣与衰退的规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发表于 2010-11-21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朝2010 于 2010-11-21 10:31 发表
改革30周年,我们再一次验证了马恩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的繁荣与衰退的规律。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货币政策的稳健与宽松交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55 天

发表于 2010-11-21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想问问,多印出来的钞票怎么处理?
这边厢,打压物价,那边厢印钞机一秒几吨钞票印出来。
强行平抑物价,这不是逼老百姓走以物易物的路线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发表于 2010-11-21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inix 于 2010-11-21 10:40 发表
我就想问问,多印出来的钞票怎么处理?
这边厢,打压物价,那边厢印钞机一秒几吨钞票印出来。
强行平抑物价,这不是逼老百姓走以物易物的路线么?



外资进来,就必须兑换成等额的人民币,也就是说外资进来越多,钞票就得印的越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发表于 2010-11-21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朝2010 于 2010-11-21 10:43 发表



外资进来,就必须兑换成等额的人民币,也就是说外资进来越多,钞票就得印的越多。


这就是输入性的通胀。

除非你不许外资进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发表于 2010-11-21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美元是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所以各国必须保有一定的美元。

美国就是凭着这一特点可以肆无忌惮的放水,而自己国家通胀很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1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就能控制住通涨?你信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2 天

发表于 2010-11-21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0-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发表于 2010-11-21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发国债,等于向外借钱。

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就有放贷依据,就可以以购买国债的额度的大约几十倍发放贷款。

而美国利率低,从美国借来钱投向其他国家即便是存银行也很合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发表于 2010-11-21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朝2010 于 2010-11-21 10:54 发表
美国发国债,等于向外借钱。

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就有放贷依据,就可以以购买国债的额度的大约几十倍发放贷款。

而美国利率低,从美国借来钱投向其他国家即便是存银行也很合算。



从美国借贷来的钱,进入中国,就要换成等额人民币(就得多印钞票);这钱换***民币的钱存入银行,又成为国内银行放贷的依据,这些钱的贷款从银行出来,又需要加印人民币。

[ 本帖最后由 天朝2010 于 2010-11-21 11:01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发表于 2010-11-21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看一个财经评论,在提到M2后(认为M2是因为央行印钞票所致),有提到热钱,以为M2与热钱是并列的关系,呵呵。

实际,M2本身就包括热钱。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1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1-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16 天

发表于 2010-11-21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这样空钱就涌入股市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1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独立思考,必须抛开羊群心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2-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9-13 04:13 , Processed in 0.03567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