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藏之道

[讨论] 收藏中国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480 天

发表于 2010-11-24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47站你面前,你当乞丐呵斥,怎么说你好呢?做人,不分老粉儿新粉儿#*18*#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9-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 天

发表于 2010-11-24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22*# 气球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4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国与美国将从28日起在西部海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将参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2-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4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谁砸的工行#*25*# #*25*# #*25*# #*25*#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4-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4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龙二爷的秘书好久不见了,很亲切#loveliness# #*)*# #*)*#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61 天

发表于 2010-11-24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谁有理20O7 于 2010-11-24 15:00 发表
最后坚持到收盘提醒下你们,7哥来了,你们还敢说出害怕下跌的话,8年了,真没什么长进。7哥会对你们越来越失望的,失望后来的就会少的,再见吧

#*19*# 人无贵贱,品有高低,气有正邪,骨有软硬。#*)*#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4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0-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4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25*# 垃圾理论。你又在搞大老鼠仓。13元买600531,现在提示买**。可惜悟懂的散户太少了#*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0-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64 天

发表于 2010-11-24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4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倍大牛股选秀榜   
1:  600132”重庆啤酒乙肝疫苗概念股     99票 (8.13%)
2:  600645ST中源干细胞研究概念股     180票 (14.78%)
3:  000790华神集团肝癌注射液利卡汀     147票 (12.07%)
4:  000819岳阳兴长“幽门螺杆菌疫苗     132票 (10.84%)
5:  600867通化东宝胰岛素     136票 (11.17%)
6:  600826兰生股份单克隆抗体药物     215票 (17.65%)
7:  000661长春高新艾滋病疫苗     309票 (25.37%)

此投票已于2009-04-05 23:59:22.0结束。  共有1218人参与投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0-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4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南纸,史上最强悍1手封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0-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4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的本质、投资的道与术及长期投资等作者:laoba1梁军儒
寂静山林

投资《或投机》的本质是逐利,逐利的前提是确定性和预期收益率。专注于企业价值和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或等同于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往往比以供求关系导致的股价短期行为更容易把握,也就是确定性更高。原因不再累述。下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预期收益率了,而这个问题因人各异《秉性不同,眼界各异。》不用争辩。
确定性和预期收益率虽然是一对弹性原则,前者包括了安全边际《股价和基本面》,技术分析,市场先生,供求关系等等因素。确定性最大的不确定就是他的不确定性,那就要考验你的童子功了。这里要说的是投资的基本思维问题,循着这个思维,投资的长期〈价值与价格〉和短期〈供求关系〉问题应该迎韧而解了。
长期持有是一种结果而非目的,不能因为要长期而长期.说的非常好啊!我们做梦都在找能够长期持有的公司,但这样的公司毕竟凤毛麟角啊!那就找.找..找......吧!天道酬勤,希望有一天,上天会眷顾我们。


Yuanweiorng
“心理控制第一,风险管理第二,分析技能的重要性再次之。”说得非常有意思,让我想起老头子对人性的强调。假如投资仅仅是一门科学,那么严谨的风险管理、分析技巧,就足以应对一切。但投资的实践毕竟是人的实践,对人性把握确是投资实践不可或缺的一个支点。在仓位处理过程中,人性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何时建仓,建立多少仓位,已经不仅仅是风险管理了,还涉及要求回报、潜在回报以及个人的承受能力。之所以强调承受能力,是因为仓位的建立,似乎可以通过凯利方程来平衡风险与收益,但事实上风险与收益均难以量化,只能给出模糊的估算。对这不确定性的把握已经不是科学可以解决,考验的是投资者对整体资产的把握能力。那么如何测评自己什么样的仓位、杠杆合适呢,我想起两位大师的话,睡得好的仓位和杠杆吧。
在谋事与成事过程中,我与上文的观点有一定出入,认为没必要建立逻辑关系。谋事,不是打工赚去工资,而是处理风险(与收益),这过程中个人努力与成果并不是一个因果关系,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为成果(但不是因果)。“就长远和全部来看,成功必然来自于坚持正确的习惯方法和不断完善的性格修炼。”在投资领域中,这是一个后验的事件,以及一个被持续证明的命题(希望自己也是个后验事件),但不是一个能预测未来的确定性命题。这话与“这个月努力工作(或不努力工作)就可获得工资”完全不一样,况且未来的事谁知。谋事+缘分→成事,这个命题可以接受,但谋事+缘分⊃成事,这个命题在逻辑上行不通。(→表示可能意味着,⊃表示蕴含)
我认为自律、耐心、冷静、独立(芒格语)很重要,但是否生在一个好时代已很重要,想想格雷厄姆两师徒的最终成果就知道了。而目前中国的境况,我水平有限,无法评估,但我想从保守的角度来说,这不是最好的时代,这也不是最坏的时代。
回归到具体投资,投资大背景个人无法选择,确实只能适应,自己所能做的也就只有自律、耐心、冷静、独立了。
                                            

水晶苍蝇拍

这本应该是常识,但确实被太多人误读。长期持有作为很多价值投资的外在表现,反而被过度解读,而忽略了价值投资的前提,重点和核心。

在我看来,价值投资的前提一定是对企业内在价值的识别,否则根本缺乏投资的基准;价值投资的重点,则是对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偏离程度的评估,偏离度越大则投资机会(风险)越大;价值投资的核心,则是对风险机会比的感知,什么时候一定是风险大于机会,什么时候一定是机会大于风险,较好的平衡点如何把握,则是非常艺术化的地方。

总之,缺乏基本的价值价格比较关系的认知和企业分析技能,就远离了价值投资,无论你是持股1个月还是1万年,都没什么区别。

如心

投资上诱惑多,人生不是也有很多诱惑吗?
多数人会为没有持有一个“戒”字而付出惨痛代价。
其根源在于人的文化属性,即弱者文化和强者文化。
弱者文化:期待救世主的文化,如赌博,买彩票。梦想一夜暴富,咸鱼翻身。君不见狂人穆里尼奥也经过了N年的堆积么?
强者文化:直接索取的文化,不在乎时间的长短,不会傻想元宝能砸头。如安心工作每月存自己收入的10%,十年后基本是百万富翁。
所以,技术投资基本上是赌博,因为没有涉及本质,也就是内因,失败在所难免;依据价值而进行的长期投资,很多时候目标仅仅是为了收取一点多数人认为的“可怜的股息”,而且很慢很慢,何时才能发家呀?别忘了,概率告诉我们:往往高估一年,低估十年。定性的来讲,依据价值判断而做出投资决策,就是道。


ABB

安全边际难确定否?我认为不难,在08年年底之时黄金遍地,很多股票都已跌至个位数的市盈率,破净股不计其数,基金经理跳楼,炒股者跳楼等等,这些特征已经显露出人心的极度恐惧心理和市场的极度低迷,此时的安全边际却极高。我觉得最难的是难在资金管理,因为即使那一天来临时,子弹也早已打光。彼得林奇的鸡尾酒会理论对我的启发很大,这些年我也一直在揣摩,反思。经常去书城,注意到金融证券栏那边的书架,往往是人流驻足最多的地方。这些天竟然望到好多年轻女孩(18,19,20左右)在看“杨百万”“擒住庄家”之类的书籍。个人认为,这个市场浮躁的投机气氛仍旧颇浓,安全边际当然就不复存在。


新浪网友

投资这个东西,本来就是预测未来,都是想要通过“预测”来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从而获取超额收益。
基本面分析就不是预测吗?需要预测公司未来的业绩能不能持续增长。
这样的事情,本来就是少部分有天赋的人才能够做好的,说再多也没用。


如心

拥有适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谦卑心态并完善自己的原则,可能使自己离财富近些。说是近些,是因为财富不是你我用个什么投资原则或技巧就可以做到的,冰山露出来的一部分毕竟是需要另外九倍的冰山的衬托才可以的,无形财富的积累更加重要。
原则必须要有,而且要时刻完善;不要怕错,因为到达对的哪一点之前,你都是错的。


飘泊

有道而无术,亦不可取,信仰是必须的,但如果没有正确的投资方法谈再多的信仰又有何用?亦如春秋战国赵括一样的夸夸其谈者,到头来害人害己!道与术是相辅相成的,价值投资亦然。


汉尼拔

信仰从何而来?不是无中生有,也不会一点就通!
信仰,是在自己的实践中,在分享别人经验教训中,一点一滴和总结,积累,慢慢强化。
不论你信仰的是什么,一切都得在实践中检验。


大象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股票投资的信仰。每个人的信仰应该来自自己的岁月磨练,岁月沧桑留给你的深深教训。信仰,不是人云亦云。信仰,是用适合自己内心的投资方式。每个人的根基不一样,这不妨碍每个人在股市上都有成功可能。世界应该有包容性和多彩的一面。投资者肯定要有信仰,没有信仰,不管那种方式,都难成功。有信仰,就去不断完善自己的投资方式。


投资僧

真正的投资者是和价值做伴一生的,就是说和能够产生价值的价值在一起,而不会和损失价值的财富在一起。严格区别于那些有钱的体育文艺明星们还有其他有钱者-----的。价值是他们的信仰和追求,是生活的内容,为此他们尽量减少消费,没有奢侈的消费。----为此他们不会为了奢侈消费而卖的。为此,为了享受和奢侈而进行投资者的人不会成为好的投资者。因为投资和消费谁都需要钱,成功投资的最低标准是二十年的复利,就是说即使你很有钱也拿不出来消费。你可能说我会拿出适当的部分消费,可是我会问你是谁,想减肥就减肥!能持否?


一枝春

本人反对大量的奢侈消费,但主要适度消费,特别是少量的“奢侈”消费,因为对于奢侈,每个消费者的理解不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对自己和身边人好一些是很应该的,要让自己舒服一些、舒适一些,适当地享用投资的成果,不然生命和投资都失去了价值和意义。最终,钱都是要花出去的。只不过花的方式不同。如果太多,可以捐赠、馈赠。最终消费还是要占很大一部分。只不过可能是延迟的。但生命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过度为将来牺牲现在也不是很划算的,很可能失算。因为有些享受享用是随着年龄而递减的,老了,再多的钱,再多的资产,价值恐怕不是特别的大,那时候,反而是健康才更重要。这还不考虑通胀和涨工钱的影响。目前价值看,拥有1千万和1亿的差别,恐怕不是大家想象的大。如果有了1千万,过度牺牲了生活,只为了得到1亿。一枝春认为这样的想法很傻很疯狂。为将来打算是值得的,但活在当下,更重要。对自己好一些,不要辜负了生命,辜负了青春。


飘泊

现在有很多人有这样的观点,就是价值投资者如果在投资过程中犯了错误就不是价值投资,就是投机,就是打着价值投资旗号的投机行为。
       我对这种观点倒是很不屑的,我国的道教对信仰一说早有诠释:“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这段话再明白不过的解读了信仰的重要性,道是内心的境界如信仰,术为外在的修为如投资. 信仰是投资的基础,投资是信仰的表现.有信仰才能成就更高的投资方法,有方法而无信仰只能沦为普通人,换个现代人更容易理解的说法,如果说信仰是战略层面的问题,那么投资方法就是战术层面的问题。
       不要管别人说三道四,继续坚持我们的价值投资信仰吧,虽然我们会在这个过程中犯各种各样的战术错误,但这不并不影响我们对价值投资的追求,正是这些在实践中出现的错误,在不断的纠正我们的思路,在完善我们的投资方法,在为我们指出问题之所在,所以只要不断的修正自己的轨迹,不断的完善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术”,就能够真正的贴近价值投资的本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0-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4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的股票突然跌了一半(2010-05-25 13:41:35)
转载标签: 杂谈  
    关于投资要留有余地,很多人讲过无数次,也几乎没有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但要做到太难了:当股票价格往上走的时候,每个人都怕错过机会,所以大家争先恐后抢购。从20倍的市盈率涨到30倍的市盈率,大家都会找到各种原因来证明它的合理性。到了40倍,反而有更多人去追捧。股价往下跌的时候,大家越看越不对劲儿,越看越害怕。

    一个完全正常的公司的股票在跌了80% 甚至90%之后还会有人抛售。我也犯过同样的错误。2008年底,雷曼兄弟公司倒台以后,我就抛售过两家业务很正常的中国公司的股票: 我当时莫名其妙地害怕它们熬不过金融海啸。半年之后,这两只股票都涨了两倍多。 我经常想踢自己两脚。

    当一个股票正在往上爬的时候,我们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它有没有可能跌一半?真的,有没有可能跌一半?如果有可能,我怎么办?我敢不敢冲进市场加仓?也就是说,我敢不敢买更多的同一只股票?” 理论上这很好理解:既然以前我愿意在高价时持有它,跌了一半之后,那不是更有吸引力吗? 但是, 要做到这样理性却不容易。

    其实,24倍的市盈率对于很多公司来讲很正常,不算太高。只是它完全可以在一个月内变成12倍。大家也有一万种理由可以证明,这12倍也并不荒唐,也是很正常的市盈率。原因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比如,突然的加息预期,通货膨胀的预期,原材料涨价,成品跌价,管理层变动,新的竞争者的加入,或者原来的业绩本身就有点夸大,或者希腊债务危机, 等等。

    当你的身价突然从100万元变成50万元的时候,你真的好受吗?你真的能够处之泰然吗?你真的胆敢翻身吗?这钱是你辛苦得来的。父母妻小还要靠你的。在你乱了方寸的时候,你的投资决定可能更不明智。


留有余地, 多打折扣

    如何尽量避开这种局面,我有几个想法。第一,看股票时,要留点余地。比如,把公司的历史账目和未来预测多打些折扣。第二,在估值时也要留点余地。比如,一个股票的合理价值应该是5-8元,而不是8元。股票的估值是一门艺术,不是科学。最后一点,每个公司都有问题,有些问题你只是没有看到而已。他们的管理层也许一直有暗斗,但他们伪装得很好。

    为了减少自己冲昏头脑的次数,我建议大家多看“绝对的”估值方法,少看“相对的”估值方法。比如,坚决不买一个30倍市盈率的股票,仅仅是因为同类的股票更贵(40倍)。比较可靠的方法是盯住30倍这个数字。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它意味着我的投资需要30年才能赚回本钱(假定公司未来用目前的利润水平来发展)。当然公司未来的利润可能有增长,但也会有下跌的年份。对于极少数高成长的公司来说,30倍也可能很合理甚至算便宜。但是注意,只有极少数公司可以持续多年高增长(比如,超过20%)。如果我们感觉到这个公司属于高增长,那个公司也属于高增长,我们大脑可能已经被外界的气氛所被冲昏了。这个时候的市场大环境可能已经有问题。股票的市盈率跟通货膨胀,也就是说银行利率有关。一般情况下,利率越高,股票的估值倍数越低。反之亦然。但这也是一个很危险的“相对”估值方法。目前的低利率可以持续吗?万一利率突然涨了怎么办?


把握市场的时机是没可能的

    我本人曾经炒过窝轮(即,warrants, 认股权证和认沽权证),这是让我很后悔的一件事情。亏了钱不算,违背了我自己的投资原则而亏钱是更大的事。这些窝轮当然都有固定的期限,实际上你是在赌博,赌的是某一个股票或者指数会在一个固定的日期(比如5月31日)之前会涨到什么程度,或者会跌到什么程度。即使你的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都是正确的,预测市场的时机是非常愚蠢的。基本面的分析已经非常不容易,如果你再加上对市场时机的预测,那就难上加难了。一个正确的基本面有时候可能需要2年,3年,或者5年甚至10年才能表现出来,你有耐心和资金等得起吗?窝轮的期限太短了:通常几个月,最长一年。炒窝轮是信心爆棚的表现,但对大多数人来讲,是无知的表现。他们不懂得基本面的表现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凯恩斯曾经说过, “市场可能长期不理性, 你如果想跟它赌拐点的时机, 必死无疑” (Markets can remain irrational longer than you can remain solvent) 。

    伟大的投资者邓普顿John Templeton说, 不要试图找到市场的拐点, 坚持长期不懈地投资才是致富之道 (it is the time, not the timing, that counts)。邓普顿明白所有人(包括自己)的弱点, 担心自己在市场大跌的时候没有胆量买股票。于是,他把自己的每个爱股(好公司的股票)确定一个价格(在此之下便可称为超值), 并给证券经纪人下达一个指令: 一旦股价跌到某个水平, 便可自动买入多少。


董事们为什么很赚钱

    在香港, 大家可以发现大量的公司董事很有钱,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股票为他们增值很多。何以?董事们在敏感期内(比如在公布业绩之前两个月,在做并购期间,或在其他敏感期)是不可以买卖股票的。在其他时间,每次买卖都要事先经过董事会批准,而且要公告,因此董事们要顾及形象和闲言碎语。董事们也担心其他董事(特别是董事长)和基金经理们说自己对公司“不看好”,“没有长远打算”,“不务正业,只是一天到晚炒股票”。所以,就出现一个自我约束的现象:董事们买卖自己的股票很不频繁,而且,买的次数往往多于卖的次数。很多董事在离职以后才卖股票。他们持股的时间一般比较长,有时长达十年,二十年。在股票大跌的时候, 他们不仅不好意思卖自己的股票, 反而要逼迫自己买进股票,以便给公众信心。后来的结果当然是, 他们被迫发了大财。

    没有当董事的人们,也可以从这件事中学个道理。长远投资和减少交易是褔气。股票大跌的时候不要着急, 忍耐是美德, 美德必有回报。八十年代,我在澳大利亚读书时,有个老师说,他的钱都是被逼而挣的。他不断地买房子,每个月付很多按揭的供款。这也逼着他省钱和想办法找外快。他说, 省钱和拼命工作都是美德。所以,他只能发财。这跟董事们发大财是同一个道理。在股票大跌的时候, 我们要提醒自己, 这阵风波也会过去的。


假想你的公司没有上市

    投资者可以这样对待股票的下跌: 假想你的公司没有上市,你做的投资是IPO之前的私募投资。巴菲特的老师 Ben Graham 曾经说, 交易所的报价系统很有害, 它不断地给你一些有害的信息, 诱惑你做出错误的决策。 真正的投资者应该利用这个报价系统所提供的方便, 而不是被它牵着鼻子走。

    因为股票可以随时卖掉, 所以我们就养成了一个坏习惯: 买股票之前不够慎重, 买了股票才做研究, 或者永远不做研究, 反正在出了问题的时候, 我们总是可以把股票卖掉的。可是, 问题有时来的太快了, 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拔腿就跑, 股票就不见了一半。

    巴菲特多次讲, 真正的长期投资者应该希望看到股票价格大跌,所以他能够每个月都买更多。我在”投资的最高境界是无为”一文中已经解释过。


    此文于2010年05月25日发表于 caijing.com.cn 财经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0-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4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bb# #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4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高通胀容忍度

  上述参与政策咨询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在近期召开的有关会议上,有关部门明确讨论了是否提高通胀控制目标,以及提高多少的问题。

  在最近5年里,2006年、2007年、2010年CPI控制目标是3%,2009年是4%,2008年是4.8%。

  “目前讨论2011年的CPI调控目标,基本确定需要进行一些上调,这要看两个因素,一是到今年年底这两个月会有什么表现,或者是一直到3月份‘两会’召开时CPI会到什么水平;二是看控制目标需要提高到什么水平。”前述人士表示,可能的提法会是4%左右。

  实际上,就在最近的一两周,国际主要投行都纷纷上调了2011年中国CPI预期目标。

  参与“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月度调研”的多位经济学家中,美银美林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将2011年中国CPI预测从3.6%大幅上调到4.5%;瑞银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将2011年预测从3.5%~4%上调到4%~4.5%;渣打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则从4%大幅上调到5.5%。

  实际上,中国提高通胀容忍度,在当今全球政策框架之中并不让人意外。

  2010年2月,IMF在一份报告中建议决策者可考虑将通胀目标从2%提高至4%,以促使货币政策在未来通缩危机中更好地发挥效用。IMF前任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肯尼思·罗格夫(Kenneth Rogoff)甚至提出将通胀容忍度从2%提高到6%。

  9月,IMF的工作论文又指出,央行为实现福利最大化,应制定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这实际上为新兴市场国家提高通胀控制水平给出了指引。

  目前,主要新兴市场国家还没有提出2011年的通胀目标。但巴西、印度两个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在今年年初给出的2010年通胀目标,分别是4.5%、5%~6%,这都大幅高出中国当时提出的3%的通胀目标。不过今年以来巴西、印度CPI增速非常高,今年10月份,中国是4.4%,巴西、印度分别达到5.2%、9.8%。俄罗斯年初目标也是3%,但10月份通胀高达7.5%。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0-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4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1-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4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物价对比美国物价
       [淘股吧]
      
       2010-11-22
      
      
      
      
      
      
      
         刚刚看到一篇帖子写法国物价与上海物价的对比,就写一篇美国物价对比上海物价。有些东西全凭记忆力,如果有任何偏差,请各位提醒。呵呵!
      
      
      
      
       一. 收入
      
       1. 美国的收入,美国的低收入群一般是2000-3000美元左右,但是这档的个人所得税少,所以到手也就1700-2300左右,那我用一个最低值 1700美元。
      
       2. 上海的收入,上海的低收入群一般是1000-2000人民币,但是税收很少,一般到手也有1500左右。
      
       结论: 美元和RMB差不多数量。
      
      
      
      
       二. 生活
      
       1.大米
      
       美国大米0.8美元/公斤,1700美元=2125公斤=4250斤(进口)。
      
       上海大米5人民币/公斤,1500=300公斤=600斤(国产)。
      
       结论,上海的大米价格相当于美国的7倍 美国胜出。
      
      
      
      
       2.地铁
      
       美国2美元一张票,1700=850次地铁。
      
       上海实行分站票价,最低票价3元,1500=500次地铁。
      
      
      
      
       3. 汽车
      
       美国一辆车(Toyota Carolla)价格大概在14000美元之间,大约相当于8个月收入。
      
       上海一辆车价格大概在120000人民币之间(购置税,牌照不算),大约相当于80个月收入。
      
       结论: 上海汽车价格高于美国10倍。
      
      
      
      
       4. 汽油
      
       美国0。7美元/升,1700美元=2428升。
      
       上海6元/升,1500元=250升。
      
       结论: 美国胜近10倍。
      
      
      
      
       5. 鸡蛋
      
       美国鸡蛋一盒12只,1-1.2元,品牌不同的关系,按1.2美元算,1700美元=17000只鸡蛋。
      
       上海鸡蛋4元一斤,一斤大概8-10只,按10只计算,1500=3750只鸡蛋。
      
       结论: 上海鸡蛋价格高于美国4倍。
      
      
      
      
       6. 可乐
      
       美国2.5升装可乐(2升/美元),1.25美元,1700美元=1360瓶可乐。
      
       上海2.5升装可乐5.5人民币,1500人民币=273瓶可乐。
      
       结论: 美国胜。
      
      
      
      
       7. 电话费宽带费
      
       美国25美元电话包月(全球免费,ITalkBB),1700美元=68个月电话费。
      
       上海电话费31元电话月租,一个电话0.1元,宽带2M 150元,也就是至少181元一月,1500=8.2个月电话月租费,宽带费。
      
       结论: 美国胜。
      
      
      
      
       8. 猪肉
      
       美国一公斤猪肉2-3美元,部位不同,按2.5美元计算,1700=340公斤=680斤猪肉。
      
       上海一斤猪肉10-15人民币,部位不同按10元计算,1500=75公斤=150斤猪肉。
      
       结论: 还是美国胜。
      
      
      
      
       9. 房子
      
       美国没有小户型,150平米的精装公寓(含洗碗机,烤箱,微波炉等)约十万美元(NJ)
      
       ,100000/1700=59个月收入。
      
       上海同样户型,质量和装修的大约350万,3500000/1500=2300个月收入。
      
       结论:美国胜出39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0-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4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22*# 彻底无语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0-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4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5-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4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过节,有活动 #*31*#

[ 本帖最后由 szr666999 于 2010-11-25 10:01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19 00:18 , Processed in 0.034931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