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5152|回复: 47

2011年对企业最重要影响10大战略技术披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3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年对企业最重要影响10大战略技术披露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苏北人 浏览:5152 回复:4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发布时间:2010-10-22 09:59:34 文章来源:电子工程网

据国外媒体报道,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披露了2011年可能会对企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或者重要影响的10大战略技术。Gartner对战略性技术的定义是刚刚成熟的或者仍在出现的应该包含在企业长期计划或者规划中的那些技术。

  Gartner副总裁和高级分析师David Cearley说,企业在未来两年里应该把这10大战略技术当作战略规划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对这些战略技术提出关键的问题和做出深思熟虑的决策。Gartner提出的10大战略技术是:

  1.云计算。不过,Gartner补充说,云计算管理服务的重要性将日益提高。企业应该建立动态的采购团队来管理这种交易。

  2.移动应用程序和媒体平板电脑。Gartner称,移动设备本身就具有计算机的能力。企业应该为移动应用程序在员工中的应用做好准备。

  3.社交通讯与协作。Gartner说,机构应该允许并且控制这些技术的应用。Gartner解释说,Facebook和LinkedIn等网站可用于社交档案管理、关系建立和探索。Gartner预计到2016年,社交技术将集成到大多数企业应用程序中。

  4.视频。Gartner称,应该增加对的视频的技术支持和应用。视频将成为主流应用。到2013年,工人看到的四分之一以上的内容将是视频、音频或者图像。

  5.下一代分析能力。Gartner称,智能手机和移动电脑的计算能力将帮助企业通过建模或者运行模拟支持运营决策。虽然这需要对现有的运营和商业智能基础设施做出重要的改变,但是,这种技术有潜力显著改善商业结果和其它成功率。

  6.社交分析。Gartner称,分析应该扩展到社交网络并且应该测量、分析和解释一家公司与人、话题和观念之间的关系。

  7.情境感知计算。利用与一个最终用户有关的信息将能够使企业改善为客户服务的方法或者做生意的方法。这个最终用户可能是一个客户、商业伙伴或者员工。情境感知计算系统可预测用户的需求,提前向用户提供最合适的和客户化的内容、产品或者服务。

  8.储存级内存。Gartner称,在消费者设备中应用的闪存将扩展到企业服务器,提供节省空间、减少散热量和提高性能的好处。

  9.无所不在的计算。由于RFID(射频识别标签)等技术的发展,我们将看到许多设备都将具有计算能力。

  10.基于结构的计算。这种技术使用构件模块连接企业系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惠民县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10-24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谢我...就把行业分析送给我,短信交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展改革委解读“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步走思路”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24日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E-mail推荐      

      



    近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从发展阶段上看是“三步走”的思路。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到2030年前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把科技创新作为中心环节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中心环节,把市场需求作为重要拉动力量,把国际化发展作为必要的条件,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

    要针对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的企业创新能力薄弱、核心关键技术掌握少等问题,围绕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切实加强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支撑体系。核心工作主要涉及六个方面:一是超前部署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二是鼓励企业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化平台并形成产业链发展的工程化、系统集成技术能力;三是释放我国已形成的科技潜力,促进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和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四是应以规模化发展为目标,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创新环节,实施若干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形成突破口和发展优势;五是大力推进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转移,大规模支持企业实施创新成果产业化;六是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向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产业区域集聚。

    将需求潜力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

    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示范应用,完善市场应用配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市场规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将需求潜力转化为拉动产业发展的动力。

    具体而言,一是组织实施若干重大应用示范工程,重点围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缓解环境资源制约等紧迫需求,组织实施全民健康、绿色发展、信息惠民等应用示范工程,引导消费模式转变,培育市场,拉动产业发展;二是重点加强新能源并网及储能、通用航空等产业的市场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在物联网、节能环保服务、新能源应用、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推广等领域大力发展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业态;三是应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为各类企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促进企业跨国经营,开拓国际市场

    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是必要的条件。

    一是应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密集”的特征,突出“招才引智”的作用,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共同创造和分享国际创新成果。

    二是应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投入、高风险特征,突出利用全球资本的重要性,切实提高国际投融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我国企业到境外投融资,多层次多元化有效利用国外资金。

    三是应适应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大的需要,在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分工格局尚未完全形成的情况下,推动技术和产品“走出去”,促进企业跨国经营,开拓国际市场,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解读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口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22日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E-mail推荐      

      



    国务院近日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决定》明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明确四大发展方向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主要发达国家为振兴经济、获取发展新优势,纷纷制定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加大投入支持,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危机后引领全球经济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宽带网络、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努力抢占新一轮科技经济竞争制高点。因此,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全球日趋严峻的能源、资源、粮食、环境、气候、健康等问题,也将决定一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根据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阶段与特点,现阶段应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一是以有效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为目标,着力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二是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目标,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是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着力发展生物产业;四是以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着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确定七个产业领域突破口

    《决定》选择了若干重点方向,进一步集中力量,努力实现重点领域快速健康发展。

    从节能环保产业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适应产业绿色发展的国际趋势,结合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巨大压力,以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应用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和再制造产业等环保产业新业态。

    从新能源产业看,绿色新能源技术发展和产业化是解决能源危机、优化能源结构的根本出路。近10年来,我国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诸多领域已经形成了国际竞争优势,未来发展应以巨大内需市场为后盾,快速提升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新一代核能;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看,信息技术正在纵深发展并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新一代信息技术依然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核心技术。目前我国已形成了新兴信息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从做强我国信息产业的需求出发,未来应以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为主线,增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等核心基础产业的发展能力,加速网络增值服务等新业态壮大发展。

    从生物产业看,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是从根本上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重大领域,将对改变消耗自然资源的传统发展模式、构建绿色可再生产业体系、促进人类健康产生革命性影响。我国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具有发展的巨大市场空间,生物产业未来发展要以巩固基础研究、加速推进产业化、有序促进大规模应用为主线,大力利用生物技术开发重大疾病防治新药,加快发展新型生物医学工程产品,强化重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禽和水产品等为主要对象的生物育种产业发展,促进绿色农用生物产品和海洋生物技术产品的发展。推进生物制造技术和产品对传统化工工艺路线的技术替代和对化石资源的原料替代。

    从高端装备制造业看,它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部分,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对于加快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要掌握发展主动权,必须优先重点发展先进航空装备和高速铁路交通等先进运输装备、海洋工程装备、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加快建设以卫星应用为核心、以服务国家发展为目标的空间基础设施。

    从新材料产业看,它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瓶颈。其发展要以发挥我国在纳米、超导、稀土等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优势为基础,以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巩固学科研究优势,大力发展新材料制备技术和装备,大力推进新型材料产业化,大力推进大宗高端材料规模化生产应用。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看,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行业升级转型的方向。我国要在未来形成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汽车工业体系,必须超前部署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当前,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以产业联盟系列化为途径,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速形成知识产权,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

    有关负责人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实际情况而确定的,随着形势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应当适时进行调整。(记者 朱剑红 解读人: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好心分析师............送我股票池[行业]..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5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下一代信息网络技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5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分析师真白痴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8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社发布《2009-2010中国物联网年度发展报告》

新华社发布《2009-2010中国物联网年度发展报告》  
2010年10月28日 19:34:53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资料图片:7月10日,在闪联北京体验中心,工作人员展示监视器显示的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的家庭各部分的实时状况。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是一个涉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的无所不包的庞大产业链。 新华社记者 李文 摄

--------------------

    新华网南京10月28日电(记者孙彬、张展鹏、郭奔胜)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暨中国物联网大会28日在无锡开幕,受大会委托,新华社副社长周锡生在大会上发布了《2009-2010中国物联网年度发展报告》。

    《年报》认为,通过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实现物物相连的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之后,蓬勃兴起的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是二十世纪人类社会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技术革命的延展与归结。

    物联网为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供了革命性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将通过与传统产业的全面融合,成为全球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

    《年报》以专业化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和公共技术等物联网技术的内涵与特点;阐释了技术提供商、应用与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运营及服务商和用户等七个物联网产业链环节的内在关联与发展规律;预测了物联网未来可能出现的5种商业模式和13个率先应用领域。

    《年报》认为,2009年以来,以中国在无锡设立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为标志,物联网发展逐步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中国的物联网政策环境不断改善,技术进步明显加快,市场培育持续深化,标准制定全面提速,示范工程显著增多,市场规模大幅增长,中国物联网开始进入实质性推进的发展新阶段。

    2009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1716亿元,物联网产业在公众业务领域以及平安家居、电力安全、公共安全、健康监测、智能交通、重要区域防入侵、环保等诸多行业的市场规模均超过百亿。预计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8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年报》分析认为,快速发展的中国物联网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

    ——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应用设备制造企业和系统集成企业数量较多,芯片设计制造、软件开发与应用相对薄弱,产业链发展并不均衡,仍处在由量变到质变的前夜。

    ——从全国范围看,各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的资讯、技术与资源的统筹协调、整合配置仍显不足,缺乏顶层设计,资源未能有效共享,导致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由于物联网标准研究在国际和国内均处于初期阶段,各国有协作也有分歧,导致国内的物联网标准建设仍未取得整体性突破,系统“端到端”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现阶段,中国物联网的技术创新能力仍显不足,在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期,尤其要高度警惕和有效避免物联网产业核心技术空心化问题。

    ——虽然物联网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然而目前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尚未形成稳定的、可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商业模式。

    ——与传统网络相比,物联网发展带来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乃至国家安全问题将更为突出,现有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年报》建议,为推进中国物联网健康发展,在发展策略层面,国家应统筹规划,加快构建产业链。通过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引导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加快融合,重点加强芯片设计制造、设备制造、运营、解决方案、系统集成等环节的产业链构建、整合和优化,尽快形成完整、贯通的产业链。相关省、市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差异化优势,有所侧重地发展物联网产业,并与本地原有的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实现产业的协同放大效应。

    在技术创新层面,国家应加大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重点突破物联网关键技术,占领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组成的产业联盟,围绕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展深度合作,加快培育和形成中国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

    在应用层面,相关省、市应重点结合公共服务领域的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拓展物联网产业的示范、应用领域,加大政府采购力度,为物联网产业培育前期市场,从而为民间市场未来的爆发式增长奠定基础。

    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立足于国家战略层面,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研发并首次正式发布中国物联网年度报告,旨在为业界提供物联网领域最全、最新、最深、最精的动态资讯,帮助业界有效把握并敏锐捕捉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沿动向和潜在商机,为业界创新发展理念,明确战略定位,培育和确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信息支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8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MMR Information Systems, Inc. Completes Joint Venture Agreement With Unis-Tonghe Technology, a Division of Tsinghua Holdings in China

LOS ANGELES, CA--(Marketwire - January 4, 2010) - MMR Information Systems, Inc. (OTCBB: MMRF) ("MMR") and Unis-Tonghe Technology (Zhengzhou) Co., Ltd. ("UNIS"), confirmed today that they have signed a definitive Joint Venture Agreement to deploy a customized version of MMR's MyMedicalRecords proprietary Personal Health Record ("PHR") services and MMRPro professional document imaging and management solutions in China. UNIS, a subsidiary of Unisplendour Corporation Limited (SHE: 00938) (), and a division of Tsinghua Holdings Co., Ltd., is one of China's leading IT firms, employing more than 25,000 people.

Luo Jianhui, Vice President and Chairman of Unisoft Group, Unis-Tonghe Technology, and Robert H. Lorsch, Chairman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MMR Information Systems, Inc., made the announcement. The Joint Venture, working with Nihilent, MMR's technology partner in India, will integrate the MyMedicalRecords PHR () and MMRPro system () into an EMR health IT platform to be used in China's vast healthcare market. MMR also plans to work with UNIS to ultimately provide electronic safe deposit box storage solutions based on its MyEsafeDepositBox () to the financial, legal and insurance industries, which UNIS will help MMR introduce in China.

UNIS intends to launch the MyMedicalRecords technology platform along with a Chinese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EMR") system using MMR and UNIS technology in support of a massive UNIS medical records development project for China's 18,000 public hospital system, which will also be offered to as many as 10,000 private hospital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China does not currently have a method of electronically acquiring, storing or transporting individual health records.

According to MMR CEO Robert H. Lorsch, "The Chinese version of MMR's popular Personal Health Record, plus integration of MMRPro into a Chinese EMR system, will benefit Chinese citizens by providing them access to copies of their own personal health information. Currently, the Chinese population has very limited access so clearly this solution will make it easier to share medical records throughout the public and private Chinese hospital system, which has not been easily done in the past. By enabling hospitals and doctors to share a patient's health history utilizing existing medical records, the best possible care can be provided while reducing medical costs to individuals and the government."

China's hospitals, located in over 4,000 cities, are not connected electronically. MMR and UNIS' technology and commercialization teams will employ UNIS' Cloud Computing Platforms in operating MyMedicalRecords system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Ministry of Health and other government, financial, legal and medical entities in China in an effort to bring health care into a unified network to benefit patients.

About MMR Information Systems, Inc.

MMR Information Systems, Inc. (OTCBB: MMRF), through its wholly-owned operating subsidiary, MyMedicalRecords, Inc. ("MMR"), provides secure and easy-to-use online Personal Health Records ("PHRs") and electronic safe deposit box storage solutions, serving consumers,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employers, insurance companies, unions and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and affinity groups. MyMedicalRecords enables individuals and families to access their medical records and other important documents, such as birth certificates, passports, insurance policies and wills anytime from anywhere using the Internet. The MyMedicalRecords Personal Health Record is built on proprietary, patented technologies to allow documents, images and voicemail messages to be transmitted and stored in the system using a variety of methods, including fax, phone, or file upload without relying on any specific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platform to populate a user's account. The Company's professional offering, MMRPro, is designed to give physicians' offices an easy and cost-effective solution to digitizing paper-based medical records and sharing them with patients in real time. MMR is an 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 Partner with Kodak to deliver an integrated turnkey EMR solution for small to mid-size physician practices. MMR clients include AFL-CIO, Alexian Brothers Hospital Network, Coverdell, LegalZoom, The Latino Coalition, MedicAlert, NRA, Qvisory, XN Financial and others. MMR is also an integrated service provider on Google Health. To learn more about MMR Information Systems, Inc. visit .

About Unis-Tonghe Technology (Zhengzhou) Co., Ltd, A division of Tsinghua Holdings

Unisplendour Corporation Limited is principally involved in 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products, as well as the provis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services. The Company's business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five segments: information products segment, software integration segment, digital products distribution segmen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egment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egment. As of December 31, 2008, the Company had one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and three partially owned subsidiaries including Unis-Tonghe . Unisplendour Corporation Limited is traded in China under the symbol SHE:000938.

About Nihilent

Nihilent is a global consulting and solutions Integration Company using a holistic and systems approach to problem solving. Headquartered in Pune, India, Nihilent's executive team has over 350 person years of experience in international consulting, IT outsourcing and IT services. Nihilent's operations span across North America, Europe, Africa, Middle East and Asia. Nihilent's mission 'Change for Performance' encapsulates its commitment to make change happen systemically in terms of people, process,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for achieving sustained performance for its clients. Nihilent has taken several initiatives to partner governments across the world in moving in the direction of good governance. .

Forward-Looking Statements

Any statements contained in this press release that refer to future events or other non-historical matters are forward-looking statements. These statements relate to future events, governmental approvals that may be required in China, or our future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 some cases, you can identify forward-looking statements by terminology such as "should," "expects," "believes," "potential," or the negative of such terms and other comparable terminology. MMR Information Systems, Inc. disclaims any intent or obligation to update any forward-looking statements. These forward-looking statements are based on MMR Information Systems, Inc.'s reasonable expectations as of the date of this press release and are subject to risks and uncertainties that could cause actual results to differ materially from current expectations, as detailed from time to time in MMR Information Systems, Inc.'s public filings with the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8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明确提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科学发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8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劳动力素质改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8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部门:启动上市银行在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试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28日   来源:证监会网站


【字体:大 中 小】  


【E-mail推荐      

      



证监会 人民银行 银监会联合发出通知
启动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试点

    近日,证监会、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发[2010]91号,以下简称《通知》),商业银行在时隔十三年之后将重返交易所债券市场。这是证监会、人民银行、银监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有关精神,推出的债券市场发展重要举措。

    1997年6月,为防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保障金融业的稳定运行,按照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相关部门决定停止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从事债券交易活动。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改革发展重大措施的稳妥推进,市场规范水平不断提高,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稳步发展,市场基础设施与风险防控机制逐渐完善。

    2009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证监会、人民银行、银监会积极推动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试点相关工作。三部门就上市 商业银行在交易所交易债券的交易系统、交易债种、后台结算及三部门间的监管合作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论证,形成了试点方案 。

    《通知》指出,试点上市商业银行应在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进行规定业务范围内的债券现券交易。试点期间,试点上市商业银行参与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涉及的债券登记、托管及结算业务,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依据现行规则办理。对于试点启动后新发行的债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应按照双方关于跨市场债券品种的转托管业务协议,办理试点上市商业银行债券跨市场双向转托管业务。

    《通知》的发布标志着上市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试点工作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适应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积极发展债券市场的要求,有利于商业银行充分利用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相互补充的优势,优化其资产配置。下一阶段,三部门将进一步加强监管协作,总结试点经验,继续推进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提升债券市场整体效率。

关于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

证监发[2010]91号

各上市商业银行,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推进上市商业银行在交易所债券交易试点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试点上市商业银行应在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进行规定业务范围内的债券现券交易。

    二、试点期间,试点上市商业银行参与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涉及的债券登记、托管及结算业务,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依据现行规则办理。

    三、对于试点启动后新发行的债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应按照双方关于跨市场债券品种的转托管业务协议,办理试点上市商业银行债券跨市场双向转托管业务。

    四、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此前下发的关于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的相关规定如与本通知不符,以本通知为准。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一○年九月三十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8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28日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字体:大 中 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
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10〕4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从2001年起在政府机关全面推广使用正版软件,基本实现了中央、省、市(地)三级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的工作目标。为巩固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的工作成果,建立长效机制,经国务院同意,现就进一步做好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各级政府机关带头使用正版软件,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环境,对于树立政府机关良好形象,促进软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要切实增强保护知识产权意识,自觉使用正版软件。
    二、开展使用正版软件专项检查工作。各级政府机关要对本单位使用正版软件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办公软件、杀毒软件使用情况。新闻出版(版权)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部分地区、单位进行重点抽查。使用非正版软件的,要及时进行整改。对需要的正版软件,要安排必要的资金并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购买。各单位购置、更换计算机办公设备必须同时安排必要的软件购置资金。要认真落实有关要求,将软件作为资产纳入部门资产管理体系,加强软件的资产管理。其他国家机关使用正版软件的检查和整改工作,参照上述要求执行。
    三、切实落实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的规定。各级政府机关购买的计算机办公设备必须符合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的要求,各单位更新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必须使用正版产品。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加强计算机预装操作系统软件的监督管理工作。
    四、落实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管理监督责任。各级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保证本单位软件使用正版化。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合作,根据职责分工,切实做好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加强软件产品质量管理,督促企业做好售后服务。新闻出版(版权)、工商、商务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维护好软件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财政部门负责正版软件的资金保障,加强对软件资产管理的指导。新闻出版(版权)部门要会同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等部门做好使用正版软件的日常监管和督促检查工作,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每年都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检查,并将年度检查情况报告国务院。
    五、中央国家机关软件正版化专项检查和整改工作于2011年5月底前完成,省、市(地)、县级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专项检查和整改工作于2011年10月底前完成。各地区、各部门要将完成情况及时报送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汇总后报国务院。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年十月十八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前两天祝贺中国式危机三周年纪念日

许多许多人把趋势看成大C4



许多许多人把趋势看成大2浪4



许多许多人把趋势看成大3浪1





许多许多人也许犯了致命错误..............



也许目前趋势是大1浪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隆重推出世纪大牛股938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晨:推动我国网络媒体建设迈上新台阶(全文)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8日15:41  新华网

图为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作主旨讲话。新华社记者 孙参 摄


  走科学发展之路 推动我国网络媒体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2010年10月27日)

  王 晨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在金秋十月的美好季节,网络媒体业界同仁相聚虎踞龙盘之地,举行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首先,我代表**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此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一年来大家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和问候!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正处于一个新的快速扩张期,网络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格局发生新的变化,互联网新兴媒体建设和管理面临许多新课题。此次论坛以“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传播能力”为主题,显示了业界对自身发展面临挑战的关切,反映了业界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思考,体现了大家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高度自觉。我相信,围绕这一主题深入探讨、广泛交流,有利于推动我国网络媒体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网络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的重要作用。

  今年是网络媒体论坛创办十周年。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互联网业界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互联网新兴媒体事业蓬勃发展,网络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令人鼓舞的局面。一是网上主流舆论不断巩固壮大。重点新闻网站迅速崛起,成为网上舆论宣传的主阵地,主要商业网站快速发展,网络媒体在传播、壮大主流舆论,凝聚民族精神和力量,展示当代中国良好形象等方面,显示了强大的传播力、影响力,成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网上社情民意得到充分重视。网络媒体为公众意见表达提供了便捷渠道,党和政府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执政为民、改进工作,互联网为党和政府实现人民意愿、满足人民需要、保护人民利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三是网上信息内容大大丰富。优秀民族文化在网上广泛传播,网络文化精品力作在网上不断涌现,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影视等网络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有效满足了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四是网络传播法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专门立法和其他立法相结合,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涵盖不同法律层级、覆盖互联网管理主要领域和主要环节的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为依法办网、依法管网,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了基本依据,标志着我国互联网建设和管理在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五是网络环境不断净化。坚持依法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坚持依靠业界和广大群众建设网络文明。在广泛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的同时,持续开展整治网上低俗信息、打击互联网和手机网站淫秽色情信息、打击网络赌博诈骗等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了有害信息的传播,网络环境明显改善,受到社会各界好评。总体看,过去的十年,我国网络媒体建设和管理成绩显著,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应对各种复杂情况中经受了严峻考验。

  十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要推动互联网新兴媒体健康发展、有序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自觉坚持中央制定的“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牢牢把握网络媒体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科学思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坚持重在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满足群众需求的重要作用;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和国家利益;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各国有益经验,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发展道路。这些宝贵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应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完善,推动网络媒体建设取得新进步。

  当前,互联网技术呈裂变式发展,信息传递和获取日益便捷,网络舆论对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准确把握互联网发展新的特点和趋势,对于推动我国网络媒体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说,当前互联网发展呈现出四个方面的新特点新趋势:一是互联网媒体化、大众化特点日益明显。互联网正从小众媒体、分众传播向大众传媒转变。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已达4.2亿,互联网普及率31.8%,按照有关“媒体受众规模占人口总数20%即可称为大众媒体”的国际通行说法,中国网络媒体已进入“大众传媒时代”,网络媒体成为我国新闻舆论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在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同时,网上庞杂海量的信息内容、纷繁复杂的文化生态、多元多样的价值取向,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这对网络媒体维护主流舆论、落实社会责任提出更高要求。二是互联网向经济社会渗透步伐加快。我国互联网的商务运用出现快速发展势头。去年,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网络经济仍保持快速增长,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3.6万亿元。有关部门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电子商务还将保持年均35%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超过1.4亿,越来越多的人借助互联网购物消费、接受服务。这些都表明,互联网正逐步深入到国民经济更深层次和更宽领域。同时,随着“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兴起,网络对于现实生活的渗透力日益强大,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互联网正从“虚拟空间”成为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我们要大力推动互联网的开发利用,使我国互联网应用进一步从较单一的信息娱乐消费,向结构更加合理、发展更为均衡方向转变;另一方面,也迫切要求我们把网络空间纳入现实社会管理,大力推进网络文明诚信建设,使互联网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各种信息网络正加速融合。国家正采取积极措施推进“三网融合”,预计未来3至5年,中国互联网业将进入电脑、手机和电视“三屏合一”的全新时代。目前,我国正加快推进3G网络建设,不断推出新的应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正以强劲的态势引领互联网发展潮流,移动互联网与固网互联网加快融合,产业链快速整合,一个由电信运营商、移动终端提供商、网络设备提供商、信息内容服务提供商等组成的新的产业集群正在形成。目前,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2.77亿,占网民总体规模的65.9%。如何适应信息网络加速融合的新趋势,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多元、更加丰富、更有特色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是网络媒体面临的新课题。四是网上信息传播方式正发生新的变化。我国网络媒体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网上互动规模大,参与人数多,各种服务应用丰富多彩,为人们分享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沟通提供了广阔空间,为网民参与网上内容创造提供了重要平台。目前,互联网技术正面临从Web2.0向Web3.0升级转型,网络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新业务新业态层出不穷,博客、微博(http://t.sina.com.cn)、社交网站等大量涌现;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手持阅读器、平版电脑等移动上网终端迅速普及。我国博客用户规模已达2.3亿,社交网站用户规模达2.1亿。理论上讲,目前我国7.5亿手机用户都有可能成为网民。微内容、极速性、多终端、个性化,成为网络信息传播新的突出特点,网上信息的获取、发布、利用、消费更加便捷。这将大大拓展网络信息的传播渠道,大大丰富网上信息内容,同时也要求我们切实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以上这些变化,既是加快网络媒体建设的新机遇,也给网络媒体发展管理带来新的挑战。我们要认真把握,有力应对,加快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网络媒体建设和管理水平。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强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同志还多次强调,要加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和管理。我们要以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更加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建设、推动发展的根本指南,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推动网络媒体又好又快发展。

  一、强化机遇意识,科学规划网络媒体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网络文化改革发展将是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和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加快网络媒体发展的难得契机。我们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全球视野、战略思维谋划好自身发展,以新的理念认识网络媒体的重要功能和作用,以新的思路推动网络媒体的建设和发展,以新的举措规范网络媒体管理,既大力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又切实保障网上信息安全,努力把互联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二、强化导向意识,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发展,网上舆论对社会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媒体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牢牢把握网上舆论宣传的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旗帜鲜明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主动地引导网上热点,形成昂扬向上、团结奋发的网上舆论主流。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自觉把网上舆论引导作为联系群众、服务人民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深入研究网上舆论引导的特点和规律,主动占领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好地把思想性、指导性与可读性、吸引力统一起来,把通达社情民意与营造文明理性表达环境统一起来,注重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形成社会共识,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不断增强网上舆论引导工作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三、强化阵地意识,打造具有广泛影响的网上平台。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建设一批综合实力强、影响力大、覆盖面广的网络媒体主力军。网络媒体要切实增强阵地意识、危机意识,抓住当前互联网调整融合的有利时机,加快发展,壮大实力,不断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要按照中央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总体要求,整合用好现有新闻信息资源,创新信息传播方式,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大力弘扬体现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文化,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商务信息、科技教育信息等的网络化传播,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要关注人民群众需求的新变化,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创新成果,用新技术开拓新业务,吸引网民、服务网民、赢得网民。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要加强品牌建设和海外推介,进一步增强对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网络媒体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网络媒体,更好地展示中国的良好形象,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更好地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

  四、强化创新意识,增强网络媒体可持续发展能力。

  改革创新是网络媒体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要根据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大力推进网络媒体改革创新,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序、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媒体发展之路。目前,我国重点新闻网站已启动了转企改制试点工作,并取得了积极进展。这是我国网络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下一步,将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国逐步推开。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增强重点新闻网站内在活力,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商业网站和各类网络文化企业都要自觉加强管理,进一步创新发展,探索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符合互联网传播特点,导向正确、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提高我国网络媒体的整体水平。

  五、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规范网络传播秩序。

  在看到网络媒体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目前各种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在互联网上都有所表现,明辨是非、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的任务十分艰巨;歪曲、炒作某些事件,干扰网络正常传播秩序;利用网络进行欺诈、发布虚假信息,坑害群众;非法网络公关、删帖顶帖,恶意抹黑,影响恶劣;散布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又有抬头,危害网络环境,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网络媒体必须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依法办网、文明办网、诚信办网,大力推进行业自律,严格遵守各项法规制度,强化信用约束机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自觉做到不为违法和有害信息提供生存空间、不为有悖社会伦理道德的信息提供传播渠道、不为蝇头小利而失去公信力,坚决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和国家利益。大力倡导健康有益的网络表达和文明互动,引导网民理性思考、文明创作、有序参与,自觉规范网上行为,自觉不做有损网络文明、有悖网络道德的事,自觉抵制网上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做文明网民,办文明网站,倡文明表达,创文明环境,使互联网真正成为广大网民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历经十年发展,我国网络媒体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加快网络媒体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网络媒体新的更大发展正蓄势待发。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把我国网络媒体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祝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圆满成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增长超预期


诸建芳 [ 2010-10-27 ] 报告要点

  经济增长超预期。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6%,高于我们预测的9.1%和市场预测的9.2%,季调环比增长年率为9%,预计第四季度GDP增长9%左右。

  内需增长回升,外需增长回落。8 月份开始投资和消费扭转下降趋势,增速回升。进口增长超预期,显示第三季度后期内需增长回升。由于基数因素及外需放缓,9 月出口增速有所回落。

  预计10月通胀达到年内高点。9月CPI 为3.6%,与我们和市场预期的3.6%一致;PPI 为4.3%,高于我们预期的4.0%和市场预期的3.7%。预计10月CPI将继续提高,达到4%左右;11月CPI将有所回落;预计四季度CPI为3.7%,PPI环比将回升。预计全年CPI上升3.1%,PPI上升5.2%左右。

  流动性偏宽松。货币信贷增长超预期,特别是房地产市场转好导致个人贷款增多。在贸易顺差、FDI和短期资本快速流入情况下,外汇占款大幅提高,总体流动性偏松。

  货币政策将回归稳健。GDP 环比增速在第三季度触底,预计四季度开始将回升。通胀压力较大,这表明货币政策需要回归稳健。我们预期:货币信贷数量将有所紧缩;10月份加息表明货币政策将从适度宽松开始转向稳健,如果未来经济环比增速继续回升,且通胀上升,不排除央行采取继续加息措施。预计2010年年内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3-5%左右,积极财政政策还将继续执行。

中信证券研究部宏观经济预测 (%)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

一、经济增长超预期

  经济增长超预期。三季度GDP 同比增长9.6%,增速比第二季度下降0.6 个百分点,高于我们预测的9.1%和市场预测的9.2%,季调环比增长年率为9%。产出缺口与第二季度基本持平,为-0.2%。考虑到近期经济增长的变化以及政策的影响,预计第四季度GDP 增长9%左右,全年GDP 增长10.2%。

图1:单季GDP 增速迅速回升 (%)



资料来源:CEIC,中信证券研究部

图2:产出缺口显示第二季度GDP 快速回落 (%)



资料来源:CEIC,中信证券研究部

  工业增加值回落趋缓,环比增速回升。9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13.3%,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13.4%)。1-9 月累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较1-8 月份16.6%下降0.3 个百分点,累计同比增速连续7 个月逐月降低。剔除季节和中秋节因素,9 月工业增加值月环比增幅为1.4%,年化环比增速由8月17.5%升至18.2%。

图3: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趋缓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信证券研究部

图4:历年工业增加值月环比增速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信证券研究部

  政策调控放松是工业增速回落放缓的主要原因。近来政府加快了对部分基建项目投资的审批和实际建设进度,以及加强了保障房建设推进力度。虽然政府采取了节能减排调控政策,但在基建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高位增长,以及工业企业库存回补等因素的带动下,投资持续保持高位增长。1-9 月份累计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24%。8 月末,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同比增长9%,增幅比5 月末下降0.5 个百分点。环比看,6-8 月产成品资金占用较2-5 月环比降幅明显收窄,且6-8 月环比降幅小于2004-2006 年历史均值。这表明,库存调整已接近尾声,库存投资逐步回升。

  交通、建材和工程机械等行业保持较快增长。从分行业看,39 个大类行业中38 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9 个主要行业中,除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2 个行业增速略有上升,其他7 个行业工业增速呈现不同程度下降。从行业增速看,受国内强劲的汽车消费、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拉动,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相关行业保持较快增速。

图5:交通、建材和工程机械等行业保持较快增长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信证券研究部(图中标注数据为2010 年9 月份行业工业增速)

表1:主要产品增幅变动情况(单月同比增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信证券研究部

  中部区域政策加速地区发展。前三季度,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速逐季回落。其中,1-9月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累计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6%、18.9%和15.6%,表明受益于产业转移、中部地区重点工程和基建投资的拉动,中部地区工业增速高于东部地区。

图6:中西部地区加速发展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信证券研究部

二、内需增长回升

  2.1 投资增长趋于平稳

  前三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24.5%,增速较1-8 月小幅回落0.3 个百分点,基本符合我们(24.6%)和市场的预期(24.4%)。环比来看,9 月投资环比增长17.7%,增速较近5 年平均水平高出0.3 个百分点。

图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信证券研究部

  内需增长是推动投资平稳增长的主要原因。虽然政府调控房地产、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的举措还在延续推进,但较高的利润率推动制造业扩张同时保障房建设有所加快,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投资的平稳增长。分行业看,1-9 月铁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25.9%,增速较1-8 月提高4.2 个百分点;有色金属行业投资同比增速为35%,与1-8 月基本持平,维持高位;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36.4%,增速较8 月小幅回落0.3 个百分点。

  预计未来投资增长依旧平稳,四季度增长22%左右。主要原因:一是盈利的逐步改善推动制造业投资增长。前三季度工业企业盈利同比增长55%,同时工业企业平均ROA 达到7.4%,高于贷款利率,这将促使工业企业投资的进一步加快。

  二是房地产投资年内仍将维持较快增长态势。目前政府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房地产企业的加速开工与加速推盘,1-9 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63%,维持高位,这预示着未来3~6 个月,房地产投资仍将维持较快的增长。另一方面,根据规划,今年580 万套保障性住房年内要全部开工,四季度保障性住房投资也将有所加快。

  三是政府政策可能推动相关投资快速增长。在“十二五”规划前夕,政府西部大开发、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放松服务业政府管制的规划细则可能会陆续出台,政府推动相关投资的力度可能会加大,这将带来相关行业投资的快速增长。

图8:预计四季度投资增速平稳回落至22%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信证券研究部

图9:房地产投资年内仍将维持较快增长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信证券研究部

  2.2 消费超预期

  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持续上升。首先,从实物消费看,2010 年前三季度消费品零售总额111029 亿元,同比增长18.3%,按与09 年保持一致的零售统计口径折算(2010 年的零售统计口径有所调整),1-9 月零售总额占GDP 比重为39.5%,显著高于历史同期水平,汽车等可选消费品的普及速度明显较快。其次,从服务消费看,从旅游、餐饮服务消费增速明显加快,居民消费升级正在沿着以“食、衣、住、行、育、乐”的方向前行。总体看,我们认为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正处在快速上升通道,预期2010 年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近50%,2011 年有望突破50%。

  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高于市场预期。2010 年9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8%,相对8 月上升0.2 个百分点,高于市场普遍预期的1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速约为15.6%。零售超预期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汽车、家电等可选消费品始终保持着旺销;其次,由于食品等价格上升速度快而弹性较小,加上中秋节与09 年错开,粮油食品消费增速保持高涨;最后,黄金价格的攀升点燃了居民购置黄金的热情,9月金银珠宝零售增速高达54.9%。

  服务消费提升速度明显加快。以餐饮、旅游为代表的服务消费看,我们居民正从“生存需求”快速向“发展需求”升级。9 月餐饮消费增速高达19.8%,尽管有部分中秋节因素,但从7 月以来,餐饮消费增速就显著高于商品零售。旅游收入增长迅速,10 月黄金周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2.4%,接待游客总人数超过2.5 亿人次,增速显著高于其他年份。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加快。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34 元,同比增长10.5%,其中转移性收入增长12.5%,财产性收入增长18.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869 元,增长13.1%,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8.7%,财产性收入增长19.4%。居民的收入增速均高于前两季度,而农民收入更加受益于低端劳动力工资的上涨。

图10: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持续上升 (%)



资料来源:CEIC,中信证券研究部

图11: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高于市场预期 (%)



资料来源:CEIC,中信证券研究部

图12:餐饮增速提升速度高于商品零售 (%)



资料来源:CEIC,中信证券研究部

图13:餐饮收入比重提升 (%)



资料来源:CEIC,中信证券研究部

图14:黄金周旅游人数快速上升 (万人次)



资料来源:CEIC,中信证券研究部

  2.3 内需转强带动进口增强

  9月出口环比增速上升。9月份的出口1449.9 亿美元,同比增速为25.1%,相对8 月份的34.4%大幅回落了9.3 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下降。由于去年9 月基数较高的原因,同比增速下降并不表示9 月份的出口形势差。实际上,从环比上看,9 月出口环比增速为4.1%,远远好于8 月份的-4.27%。经过季节调整后,9月出口月度环比增速为2.4%,而8 月份为-5.5%。

  9月进口强劲表明内需增强。9月份的进口额为1281.1亿美元,同比增速为24.1%,较8月份的35.2%出现大幅度的下降。与出口的情况类似,我们认为,由于去年9 月基数较高的原因,进口的同比增速下降并不表示9 月份的进口形势差。从环比上看,9 月进口环比增速为7.4%,好于8 月份的2.1%。经过季节调整后,9 月出口月度环比增速为3.6%,而8 月份为3.9%。从环比上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9 月份的进口增速维持在高位。进口连续两个月的高速增长表明我国的内需恢复较强,这和我们对中国内需正在逐渐转强的预测是一致的。

  贸易顺差收窄。由于进口增速高于出口,9 月份的贸易顺差为168.8 亿美元,比8 月份的200.4 亿美元下降了15.7%。我们认为在第四季度贸易顺差有可能继续减少。

  2010前三季度贸易额同比大幅增长。2010 年前三季度的贸易数据表明国际贸易增长强劲。表2 汇总了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按贸易方式的进出口额、贸易顺差和同比变化的数据。1-9 月我国进出口总值达到21486.8 亿美元,其中出口11346.4 亿美元,同比增长34%;进口10140.4 亿美元,同比增长42.4%。累计贸易顺差为1206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366.4 亿美元低10.5%。如果内需强于外需的格局不变的话,2010 全年的顺差可能会在1700 亿美元左右,小于2009 年的2000 亿美元。

表2:2010 年前三季度中国的主要贸易情况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CEIC

  值得一提的是,2010 年前三季度的一般贸易逆差比上年同期大幅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内需增长比世界主要经济增长要快。再向前看一年,在2008 年的前3 季度,我国一般贸易的顺差是466.66 亿美元。我国2010 年前9 个月的贸易总额已经超过2008 年的同期总额,而2008 年是金融危机前世界贸易的顶峰年份。表2 也显示加工贸易顺差有较快增长,幅度为22.4%。

三、10 月通胀达到年内高点

  9月CPI为3.6%,与我们和市场预期的3.6%一致;PPI 为4.3%,高于我们预期的4.0%。9 月CPI 环比上升0.6%,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上升1.3 个百分点,导致CPI 上升0.4 个百分点,非食品环比为0.2。9 月PPI环比上升0.6%,这主要是因为大宗商品上升导致的生产资料价格上升所致。

  我们认为,第四季度CPI 将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10 月CPI 将继续提高,预计达到4%左右。11 月以后,随着食品价格涨幅趋缓和翘尾因素的下降,CPI 将有所回落,预计四季度CPI 为3.7%。PPI 回落将趋缓,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以及国内需求转强,PPI 环比将回升,预计四季度将保持在3%左右。我们预计全年CPI 将为3.1%左右,PPI 将上升5.2%左右。

图15:CPI 先上升后下降 (%)



资料来源:CEIC,中信证券研究部

图16:PPI 将继续下降 (%)



资料来源:CEIC,中信证券研究部

四、流动性偏宽松

  9月份,M2 增长19%,比上月末低0.2 个百分点;M1 增长20.9%,比上月末低1 个百分点;贷款增长18.5%,比上月末低0.1 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5955 亿;人民币存款同比增长20%,比上月末高0.4 个百分点。

  货币信贷增长超预期。9月新增贷款5955 亿,高于我们和市场预期的5000 亿元;M2 增长19%,略高于我们预测的18.6%和市场预测的18.8%。9 月货币信贷增长超预期,在贸易顺差较高和资本流入的情况下,流动性比较充足,为银行增加贷款提供条件。

  房地产市场转好导致个人贷款增多。9 月房地产市场交易量明显回升,这也导致了个人贷款数量的明显增多。9 月个人贷款扭转了自4 月以来下降的趋势,当月新增贷款较8 月提高412 亿元,接近9 月与8 月新增贷款差额(差额为503 亿),即9 月新增贷款中高出8 月份的部分的80%以上由于住房贷款增加所导致。

  短期资本快速流入和美元贬值导致外汇储备增加。9 月外汇储备增加1005 亿美元,单月增加量创历史新高。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变化主要由四个因素决定:美元币值、FDI、贸易顺差和短期资本流入。9 月份美元对欧元贬值7%,对其他货币贬值平均1%左右,这大致可能导致外汇储备增加550 亿美元(假设30%的外汇储备为欧元资产,其他非美元资产大约为20%),而贸易顺差和FDI 合计大约为250 亿美元,那么,短期资本流入估计在200 亿美元的规模。显然,这表明短期资本快速流入。

  通胀预期下市场利率有所回升。9 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90%,比上月高0.28 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98%,比上月高0.32 个百分点。9 月市场利率的上升并不是流动性紧张所造成的,而是在经济下滑回稳和通胀预期回升所导致的。

图17:9 月新增贷款较多 (亿)



资料来源:CEIC,中信证券研究部

图18:9 月新增外汇量创新高 (亿美元)



资料来源:CEIC,中国人民银行,中信证券研究部

五、货币政策将回归稳健

  国内经济下滑态势趋于缓和,环比增速第三季度已见底。我们认为,GDP 环比增速已经在第三季度触底,预计四季度开始将回升。通胀压力比较大,其中,输入性通胀再度来临,食品价格还将保持一定上升。在情况下,政策调控将有一定的变化,货币政策需要回归稳健。

  货币政策将回归稳健。首先,货币信贷数量将有所紧缩。从9 月货币信贷增长来看,政策需要保持一定的紧缩力度才能实现全年的目标,为此,数量政策可能采取加大公开市场操作、提高存款准备金和信贷的窗口指导。其次,我们认为,10 月份加息表明货币政策将从适度宽松开始转向稳健,如果未来经济增速回升,并且通胀上升,不排除央行采取继续加息措施。第三,预计2010 年年内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3-5%左右。

  预计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将继续执行。一方面,2011 年外部经济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2011 年全球经济增速下降,这意味着中国的出口增速可能有所下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抵御外需下降所带来的方向,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加快经济向内需转型,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内需,财政政策需要为扩大内需提供支持。财政政策的功能逐步向公共财政转变。在收入方面,重点推进结构性减税;在支出方面,财政政策继续加大民生的支持,加大消费性支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行云流水话投资

发表于 2010-10-29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谢谢分享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2 07:51 , Processed in 0.033038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