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0月1日,美国芝加哥农产品(000061)期价全线暴跌,玉米市场创下今年4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小麦市场当周5个交易日持续下行,大豆市场创下8月份以来最大单周下跌。
业内人士分析,6月份以来的国际粮价暴涨可能已告一段落,进入调整,世界再次度过了一轮粮价上涨的威胁。而在过去的4个月里,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主粮供应充足,价格平稳。继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期间成功实现“世界粮荒、中国不慌”之后,中国再次续写了奇迹。
从容回答“谁来养活中国”
今年6月-10月,我国零售市场主要粮食品种价格保持稳中略涨态势。而这期间,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剧烈。由于俄罗斯8月5日宣布停止小麦出口,芝加哥期货交易所9月交割软红冬小麦涨停,触及23个月来最高位。次日,欧洲小麦价格也上涨12%。受此拉动,国际玉米、大米等粮食品种价格随后均迎来一轮涨势。
受严重高温干旱天气影响,今年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小麦产出大国农作物大幅减产。我国也相继经受了北方低温、西南旱情、南北方洪灾,全国夏粮七年来首次减产。加上宏观经济通胀预期强烈,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
面对“外患内忧”,中国粮市从容不迫。粮食专家普遍认为,今年中国粮市仍可保持平稳。只要国内外不发生大的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粮食市场供应将有可靠保障,粮价将继续在国家调控下稳中有升。
江西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尹小健说,10多年前,美国人布朗曾发出“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引发“中国粮食威胁论”炒作。从接连两次从容应对国际粮价波动看,中国已较好地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并用实际行动向世界作出了回答:“中国有能力靠自己养活中国”。
粮食自给率显“中国式担当”
“中国粮食将近40%的库存消费比,远远高于国际公认17%—18%的警戒线。”南方粮食交易市场总裁助理熊学华说,这是今年中国粮食市场稳定的“定海神针”,我国立足于自给的粮食安全战略作用非凡。
通过努力,我国粮食播面连年增加,产量连年增长。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从2004年起,国家还连年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目前,中国粮价已由2008年时的“国际洼地”悄然变身为“国际高地”。
提供崭新“粮食安全观”
我国粮食安全形势虽暂无近忧,但仍需远虑。在世界粮食形势频繁波动的今天,中国经验也为世界提供了崭新的“粮食安全观”。
在“工业发展”与“粮食生产”之间,“红线+底线”确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目前,18亿亩的耕地红线、95%的粮食自给率底线,已成为共识。在“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之间,坚持替代能源“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在“农民钱袋”与“国家粮袋”之间,创立“农民种粮食,国家买安全”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