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8527|回复: 0

[讨论] 欺诈充满资本市场,懂规则..防小人.记住敌人缺点,知道自己优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3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欺诈充满资本市场,懂规则..防小人.记住敌人缺点,知道自己优点.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苏北人 浏览:8527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当代资本主义腐朽性凸显、矛盾日益激化
发表时间:2010-02-09 10:20:42  来源:红旗文稿我说两句(加入讨论)
    美国推行的“金融自由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金融资本流动自由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美国国际金融垄断资本集团加大在全球推行金融自由化的力度,要求各国改变境内外金融市场的分离状态,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实行外汇交易自由化等,1990年出笼的“华盛顿共识”,明确要求“放松对外资的限制”。这一切的要害在于,削弱他国的经济主权、金融主权,为其国际金融垄断资本自由进出他国“圈钱”、进而控制他国经济扫清道路。还应该指出的是,在推行“金融资本流动自由化”方面,美国当局历来实行双重标准,他们鼓吹的“金融自由化”,仅适用于美国的金融垄断资本进入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如果其他国家的资本进入美国市场,将会遇到法律的甚至行政的种种壁垒,受到严格的限制和审查,甚至被拒之门外。近几十年来,美国当局在维护其“国家安全”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或发布行政条例,对其他国家的金融资本进入美国进行严格限制和严密金融监管,其法律的或行政法规的条款多达1000余条。

    美国推行“金融自由化”的第二个含义是主张金融运作自由化,取消金融运作中必不可少的监管环节。监管环节的缺失,使在货币循环中运用欺诈手段“圈钱”的金融巨鳄获得空前“解放”,金融衍生产品大多被毒化,成了美国产另类“摇头丸”。正是在美国这样一个充满欺诈的金融、资本市场上演的一幕幕“圈钱”大比拼过程中,孵化出了一批又一批麦道夫、斯坦福之流的超级欺诈骗子。甚至连号称美国金融市场看门人的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信用评级机构,在美国的充满尔虞我诈的金融大染缸里,也同金融巨鳄们沆瀣一气,将大批“有毒债券”贴上“优质”或“3A”标记去坑蒙全球投资者。所有这一切,都是对美国推行的“金融自由化”的经典注释。

    4.实体经济逐步空心化

    近二三十年来,美国经济金融化、金融虚拟化、金融衍生产品泡沫化。仅仅是美国经济畸形发展的一个方面。美国经济畸形发展的另一个方面,是实体经济逐步萎缩、国民经济空心化。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1990年仅为24%,2007年进一步下降至18%;制造业投资的增长率2006年仅为2.7%,投资额仅相当于GDP的2.1%。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的服务性行业(主要是金融行业),已占GDP的70%左右,在实体经济领域,除军事工业仍为全球之冠外,其余仅石油、IT、房产、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农业等产业还能称雄于全世界。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房地产因泡沫破灭而一蹶不振,汽车行业又遭重创,克莱斯勒、通用、福特三大汽车巨头因汽车销量骤降、经营出现巨额亏损。至此,美国这个庞然大物稍有竞争力的实体经济产业已经所剩无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9-12 06:53 , Processed in 0.029373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