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之战~~~这个有点意思,转过来大家也看看。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dan--shi
浏览:10948
回复:3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国美控制权之争,谁又给“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戴上了表?
这段时间以来,国美控制权之争,架空到坐实,忠诚与背叛,权谋和舆论,激励与站队,合纵与连横……各种角色你方唱罢我登场,精彩程度不亚于任何一部宫廷大戏,以此做为蓝本稍加改动几个角色的名字,可以直接做为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的最经典剧本了。
本来正看得津津有味,可是看来昨晚央视对国美事件的报道,实在忍不住笑了,也出来扯两句。
在央视这期节目里,陈晓俨然成了“西方成熟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代表”,而黄则依照惯例,被树为反面的典型:落后的家族企业的代表。
下面,我们就从几个问题着手,看看国美事件中,到底有没有谁有资格给“西方成熟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戴上表。
第一个问题:现在的国美代表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吗?
谁都知道,国美的公司管理架构,在黄入狱前后至今,是同一个模子的,明显缺乏权力约束机制,而且陈晓们那时候也是这个管理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也没有少。何以黄在位时就是“家族企业”的代表,而黄入狱后,在相同的公司管理架构下,陈取而代之,就成了“成熟的西方管理体制”的代表呢?以国美以往和现在的管理架构,无论股东大会,还是监事会,哪个能制约董事会和与董事会高度重叠的高级管理层?
既然陈晓宣称保护全体股东的利益,保护中小投资者,请问,全体股东的意志如何体现?中小投资者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授权确保过由董事会和管理层来保护他们的利益的呢?
我们只看到,陈晓先是连夜召开董事会否决了股东大会的决议,而后祭出了以权力排序的高级管理层的数额庞大的股权激励,以及控制权争夺的焦点之一也就是所谓的“一般授权”,这些都属于和黄时代一样典型的企业内部人控制行为。陈晓本来想抓住黄时代的落后管理架构为主要攻击点,可是却千方百计要保留黄时代所设计的管理架构下所制订的内部人控制管理策略,这岂不可笑?
从以前到现在的国美,无论黄在位也好,陈上位也罢,都有一个共同点:其他股东的声音被忽略了,企业内部各种权力机构是杂糅混淆的,缺乏权力互相约束制衡的原始边界。可是,现在谁在拿代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说事呢?
别说西方现代企业,就是对比苏宁的股权激励,陈晓在国美这次突击式的按权力等级进行分配,召开管理层会议搞公开表态“站队”的管理风格,哪一个不是典型的中国式传统权力斗争手腕?难道以股权激励的金手铐,拉进一群高管就能“代表全体股东”的利益?就能“保护中小投资者”?这是什么“成熟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至于“去黄化”、“黄光裕的政治生命已经完结”、“鱼死网不破论”之类的言论,做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把政治因素拉进来做为自己的筹码,违背了基本的市场伦理;做为委托人,则违背了基本的职场道德和行为操守。这些难道也是所谓的“成熟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涵?
同样可笑的是,当社会舆论以市场、职场伦理批评陈晓们的时候,陈方以自居“现代企业管理”和“法制”回应,认为批评者不是不懂企业管理,就是法盲,而在这期节目里,陈晓却同样选择用市场道德伦理做为工具对黄进行抨击,以做为自己取而代之的正当性借口。
职业经理人和企业所有者之间,出于本位,市场战略是有者短期和中长期考量的区别的。所以,国美之争双方有一个重要的分歧就是经营策略。陈晓既然否定了黄的市场扩张圈地战略,认为他自己的战略才是更优的,为何9月份又搞突击式的门店扩张呢?岂不自相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