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1............欢迎大家光临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苏北人
浏览:13128
回复:3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们的观点: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与前景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经超过三十年,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过去5年中,中国经济赶超成功实现“三连跳”:2005年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2007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2010年第二季度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如何解读“中国奇迹”?能否从中国的发展经验中归纳出可供其它发展中国家借鉴的“中国模式”?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还能维持多久?这些问题不仅为国内经济学家、决策者所关注,在国际社会上也引起了广泛讨论。为深入解析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探究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8月22日,论坛组织双周圆桌内部研讨会围绕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是否存在“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的讨论涉及两个语境:一种是广义的中国模式,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层面的讨论,高速经济增长仅仅被视为各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之一;一种是狭义的中国模式,主要聚焦在经济层面上的讨论,问题核心是探求高速经济增长的原因。广义增长模式的讨论虽然野心勃勃,但是进展乏善可陈,至少在目前还很难找到一个逻辑上被广泛接受的框架,尤其是涉及到社会、文化层面的讨论虽然被认为非常重要,但是很难被嵌入一个严格的分析框架。狭义增长模式的讨论历时已经很久,以经济学家为主体的研究者总结了一系列中国经济增长的特征事实,同时基于规范的经济模型或者是某种经济思想做出了多种解释,相关的研究还在不断地细化和进展当中。
所谓“模式”,不仅表现在差异性上,还表现为可示范作用和普遍意义。“中国奇迹”是否展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多数成员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虽有一些特色,但远未形成“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以及所经历的发展阶段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无论从纵向的历史角度还是横向的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均无特殊之处,没有脱离市场经济的通行模式。
中国经济增长也存在一些可供其他发展中国家参考和借鉴的地方。中国保持持续稳定高速经济增长的重要经验之一在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政策。给定中国经济面临的发展目标和特定约束条件,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没有照搬教条,而是采取了走一步看一步、表面上看不彻底、但实践中行得通而且可以不断改进的渐进式改革路径。这种策略在创造与破坏之间取得了平衡,使得改革可以延续。但是,未来的经济发展政策制定能不能继续摸着石头过河是个问题。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在变,未来发展的目标和约束条件在变,解决一些重大的难点问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风险和不确定性,摸着石头过河不应该成为不作为的理由。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前景
金融危机之后的中国还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吗?大部分经济学家认同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年会出现一定减速,分歧在于幅度大小。
悲观派认为,由于宏观和结构性因素的变化,未来中国GDP年均增长潜力很可能从过去十年的10%左右下降至今后十年的7%左右。这一预测主要基于以下因素变化的加总:第一,中国入世对出口的推动作用已逐步消失,危机后G3的增速下降将拖累中国出口增长,出口行业的农民工工资增长与人民币升值也会压缩中国出口;第二,由于人口结构老化、农村剩余劳动力下降、制造业大量向内地迁移等一系列结构变化,中国城镇化的高峰已经过去,未来城镇化将进入减速阶段;第三,现在中国城镇家庭的住房拥有率与人均住房面积均已超过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现有城镇居民对房地产的基本需求和改善型需求的增长速度将有显著下降,由城镇化所带来的对房地产的需求也将减速;第四,预期中国劳动力人口将在2015年前后达到顶峰,人口红利因素对GDP的贡献将大幅减少;第五,中国即将达到人均GDP5000美元的水平,从国际经验来看,此后再靠简单“复制”获得生产率提高的潜力会明显下降,而中国目前的技术创新仍然较弱,需要警惕避免重蹈“拉美陷阱”;第六,目前严重的实际负利率难以持续,通胀预期、劳动收入增加、人口老化、资本账户逐步开放等因素将会推高利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