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5746|回复: 44

[讨论] 辛苦了,谢谢大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6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谢谢大哥.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苏北人 浏览:15746 回复:4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支持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明兄和来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39 天

发表于 2010-8-26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后市将继续维持横盘震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8-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其影响评估
巴曙松 [ 2010-08-26 ]

本轮房地产调控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房地产政策重点从房改以来主要强调房改和市场化的市场轨、开始转向强调市场轨与保障轨并行的方向上来,保障性住房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推动房地产市场的转型,当前可以看到,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正在将从政策动员层面逐步过渡到落实执行层面。本轮调控通过建立地方政府问责机制、扩大保障性用地供给等政策主线,通过编制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使得保障房建设的动力逐步积累开,未来保障性住房以较快速度建设的阶段将会来临。

一、房地产政策:增加保障属性推动房地产市场变革转型

  国际经验表明,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即当住房供应总量不足时,政府会通过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来缓解供求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逐步满足“人人有房住”。历史上,在建设高峰期,英国的保障性住房占住房存量的曾一度接近60%、日本超过50%、中国香港地区超过45%、新加坡超过90%;相比之下,中国大陆目前的这一占比仅为10%左右,保障性住房存量严重不足。

  1、历史轨迹:住房保障属性从加强到弱化

  1998年23号文件推动的房地产制度改革,标志着福利分房向住房货币化、商品化的转变,同时确立了以经济适用房(安居工程)为主体的多层次房屋供应体系:高收入家庭购买或租赁市场价商品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最低收入家庭租赁或购买由政府和单位提供的廉租房。作为房改的核心文件,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从制度层面清晰界定的一个针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住房供应的政策。

  2003年18号文件正式明确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提出要逐步实现多数家庭购买或承租普通商品住房,努力使住房价格与大多数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相适应。这使得普通商品房逐步成为市场的供应主体,经济适用房的地位在实际执行层面被不断弱化。表现在数据上,就是2003~2006年经济适用房新开工面积逐渐下降,供地面积受到压缩,并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

  2、房地产政策:本轮调控代表着住房保障属性回归的启动

  2007年24号文件标志着房地产政策开始重新回归住房的保障属性,或者说强调市场轨和保障轨并行应当是房地产市场的常态,不能把所有消费者都推向市场轨,应当说,房地产市场大幅上涨导致社会严厉的批评,除了城市化快速推进带来的巨大需求之外,保障轨的显著不足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由于房改十多年来,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部分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恶化,并引发公众对民生问题的担忧。在这个背景下,2007年的调控政策再次强调建立健全城市廉租房住房制度,扩大廉租房的保障范围,多渠道增加廉租房房源与资金来源。同时,土地供给方面,特别指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中小套型商品房建设用地年度供给量不得低于70%。这意味着廉租房开始成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点。

  2010年10号文件代表着房地产政策推动下的房地产保障轨建设、以及强调房地产的保障属性等,开始从政策层面转向落实执行层面。本轮调控政策通过建立地方政府问责机制、扩大保障性用地供给等主线,通过编制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开始将政策侧重点转移到执行层面。按照计划,2009~2011年将解决75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240万户棚户区家庭的住房问题。2010年建设各类保障性300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农村危改房改造120万套。

图表 1日本保障性住宅建设相关政策演变

时间      法律名称          具体内容

1950年   《住宅金融公库法》 由日本政府出资设立住宅金融公库,对于住宅开发与购买过程中出现的潜在损失通过国家财政给予资助,并向家庭提供长期低息贷款。

1951年   《公营住宅法》     地方政府作为公营住宅的提供主体,可以获得中央政府的资金补贴,并以较低的租金向低收入者提供住宅

1955年   《住宅公团法》     中央政府出资成立住宅公团,为城市中等收入者建设并租售住宅,其中出租住宅占比较大。

1955年   《住宅融资保险法》 为金融机构发放的住宅贷款提供相应的保险服务

1966年   《住宅建设规划法》 从1966年起,五年为一期,由建设大臣制定住宅建设规划,并以此确定五年内的住宅建设目标。


资料来源:中经网

二、保障性住房的规模与缺口有多大?

  按照住建部的统计口径,保障性住房可分三类: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以及限价商品房;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单独统计。然而统计数据上,每年定期公布的只有经济适用房,因此,我们只能根据该数据进行大致估算。

  1、保障性住房供给总量明显不足

  从供给总量看,截至2009年,根据人均住房面积28平米、城镇家庭户数约2亿、户均人口数为3简单框算,中国现有存量住房共计约170亿平方米。大致分类,170亿住房存量中有三大组成部分:原有公房、1997年房改后新建商品房、自建住房。如果按照这种粗略口径计算,截至2009年,**建商品房44.7亿平方米,经济适用房约5亿平方米,占住宅存量的3%、占商品房存量的11%。

  2、保障性住房供求缺口扩大

  从需求总量看,考虑到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保障性住房的对象范围应是中低收入特别是低收入城镇家庭,即使参照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应纳入保障性住房范围的家庭占比也大致应在30%左右,这意味着中国将有约6000万个家庭享受保障性住房。

  从供求缺口估算,以经济适用房套均面积60平计算,5亿平方米可解决约830万个家庭的住房;如果进一步考虑到近年来,已通过廉租房制度保障家庭的户数约700万户,那么目前具有保障性住房含义的住房共计1530万套,仅能覆盖7%左右的城镇家庭,如果要进一步达到更多的覆盖25%左右的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实际的供求缺口约在4500万套左右。

图表 2 已通过廉租房保障的家庭数量

年度
2006年累计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合计

财政预算资金(亿)
32
51
182
330
595

廉租房保障家庭(万户)
54.7
87
295
260
697


数据来源:中央及地方财政预算报告

图表 3 保障房和商品房供求缺口估算

不同家庭分类
住房供应方式
供给(万套)
需求(万套)
供求缺口(万套)

中等及中低

收入家庭(20%)
经济适用房
830
4000
   3170

最低收入家庭(10%)
廉租房
700
2000
   1300

最高及中高收入家庭(70%)
商品房
4400
14000
   9600


  资料来源:中经网

三、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

  房改以来的十多年来,由于保障性住房建设一直明显滞后于商品房,保障轨发展显著不足,未来随着房地产政策逐步强调保障轨和市场轨的并行,房地产政策强调房地产的市场属性与保障属性并行,那么,出于民生考虑,政府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发展阶段是否已来临?或者说,此前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在哪些环节?

  1、近年来,保障性住房建设速度明显滞后

  2009年全国住宅竣工面积5.96亿平,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占比仅为6%,从2000年的26%持续下降20个百分点;2009年房地产住房开发投资2.56万亿,而经济适用房投资仅为1139亿,占比为4.4%,由2000年的16%持续下降12个百分点。从历史水平考察,总体上看,各项指标均显示,保障性住房建设在2000年前后达到高峰后,近十年来持续萎缩。

图表 4 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占比持续下降



数据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

图表 5 经济适用房投资占比持续下降



数据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

  2、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缺口有多大?

  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滞后的原因,一种广泛的观点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建设资金来源不足,事实上真的如此吗?保障房建设的资金缺口到底有多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滞后的真正原因何在?

  资金需求估算:1)根据住建部三年经济适用房建设计划,2009~2011年每年新建经济适用房130万套,由于2009年实际竣工约60万套,那么为保证计划如期完成,2009年剩下的70万套必须平滑到2010和2011年,即未来两年平均完成165万套;2)根据住房部三年廉租房建设计划,2009~2011年分别建设177、180、161万套;3)根据住建部棚户区改造要求,2009年之后5年逐步完成城市及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任务,其中2009年和2010年计划完成130和280万套;4)按照保障性住房规划,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棚户区改造套均面积分别为60、50、60平方米左右,每平方米工程造价约1250元;5)依据以上建设规模和相关假设,如果将2009年约500亿元的政府投入资金缺口平滑到未来两年,我们大致测算2010年和2011年的实际资金需求约4732亿、4619亿元。

图表 6 资金需求估算


经济适用房
廉租房
棚户区改造
保障房(万套)
保障房(亿平)
资金需求(亿元)
平滑后资金需求(亿元)

2009
60
177
130
367
2.03
2538
2000

2010E
165
180
280
625
3.57
4463
4732

2011E
165
161
280
606
3.48
4350
4619


资料来源:中经网

  资金来源缺口: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种渠道:中央财政支出、10%的土地出让收入、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根据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以及后来的追加支出比例大致测算,2010年中央财政将投入约1000亿元;考虑到地产调控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的负面影响, 如果较2009年1.59万亿的土地出让收入减少20%,那么2010年土地出让收入可达到1.3万亿,相应会提供1300亿元保障性住房资金;根据测算,2010年住房公积增值收益可补充廉租房资金约400亿左右。据此估算,2010年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资金缺口约为2032亿元。

  资金缺口的补充来源:1)住房公积金贷款,目前住建部联合相关部门,选定28个城市进行住房公积金贷款试点,贷款金额近500亿元。根据的测算,2010年住房公积金扣除必要备付资金后的沉淀资金可达6800多亿元,目前的试点不仅可以在短期内开拓保障性资金来源,而且这种对住房公积金的创新使用相比于购买国债也可以提高收益率,未来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土地增值税或可成为地方政府补充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粗略测算,由于受地产调控的冲击,如果2010年的房地产销售收入环比下降20%,那么以1.5%的清缴比例计算,2010年的土地增值税可达到528亿元。因此,如果考虑到这两个补充渠道,那么2010年保障性建设的资金缺口只有约1000亿元。考虑到经济适用房只需政府划拨土地,资金来源主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解决,政府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建设资金,真正需要政府投入的费用仅仅是小区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这样一来,实际上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缺口已经相当有限。

图表 7 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补充廉租资金估算


缴存总额
银行专户存款余额
沉淀资金
增值收益
补充廉租房资金
上缴同级财政

2006
12687
3520
1945
101
26
50

2007
16230
4107
2186
99.6
130
79

2008
20699
5616
3193
170
191
100

2009E
26398
7679
4664
290
281
127

2010E
33525
10501
6812
495
412
160


资料来源:中经网

图表 8 土地增值税或可部分补充保障性住房资金缺口


2007
2008
2009
2010E

土地增值税(亿元)
403
537
719
528

商品房销售收入(亿元)
29604
24071
43995
35196

土地增值税占比%
1.4%
2.2%
1.6%
1.5%


数据来源:CEIC、中经网

  3、关键在于保障房土地供给

  根据测算,保障性建设的资金缺口并不是很大,平均到每个省市也不过30亿左右。保障性住房大规模建设的困境并非在于资金来源,关键在于:在土地供给总量不足或有限的情况下,部分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使之倾向于优先供给商品住宅与商业地产用地,而最大限度地压缩保障性住房用地,在地价与房价高企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地方政府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最大成本来自于土地出让金收入的损失:2009年全国各类土地出让收入达1.59万亿元,房地产用地的土地出让价款就高达1.339万亿。其中2009年全国实际供应住房用地76461公顷,商品房供地与保障房供地分别为65503公顷、10958公顷,各自占比86%、14%。如果将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地比重提高到33%(2010年的水平),由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均采用土地划拨方式,那么大致测算,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将减少约3000亿元。正是基于这种机会成本的考虑,地方政府才最大限度地将土地配置到收入回报高的商品房市场。

  2010年土地供给总量的大幅度增加将是保障性住房大规模建设的关键:2010年全国住房供地计划显示,总量计划供应面积约18.5万公顷,其中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商品房、大中高档房占比各为33%、44%、23%。可以预计,即使2010年实际土地供给完成18万顷目标的10万公顷,也将为保障性住房提供足够的土地供给支撑,原因是:1)如果按10万公顷的供给总量和供给结构计算,2010年的商品房供给用地将达6.7万公顷,超过2009年的供给水平;2)保障性住房土地供给3.3万公顷,如果按照1.5的容积率计算,2010年约3.57亿平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所产生的土地需求仅为2.4万公顷。总体来看,如果2010年土地供给达到10万公顷,这不仅可以保证保障性住房土地供给,而且也不会对商品房土地供给形成挤压。地方政府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的动力也将相应增大。

图表 9 2010年土地供给总量与供给结构预测

不同类型用地计划
计划供地面积(公顷)
实际供地面积预测(公顷)
占比

总计
184749
100000E
100%

廉租房
7051
4000
4%

经济适用房
17402
9000
9%

棚改房
36606
20000
20%

中小套型商品房
80431
44000
44%

大中高档房
43259
23000
23%


数据来源:住建部  中经网

四、保障性住房大规模建设的影响

  保障性住房大规模建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几个渠道:其一是对商品房及住宅存量的影响;其二是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及GDP的影响;其三是对开发商盈利模式的影响。

  1、保障性住房对商品房的影响

  商品住宅存量远未达到拐点,保障性住房对房地产需求的影响将十分有限:根据海外经验,商品房市场发展的阶段性拐点是新建住宅总量与住宅存量的占比为100%左右,目前中国170亿平住宅总量中约为不足50亿平新建住宅,占比仅为30%。如果未来住宅存量中商品房住宅占比为70%,这意味着尚需要15年的时间才能将现在存量房的旧公房和自建简易房全部更新。在这一个时间窗口里,商品房市场仍有充分的发展空间。考虑到城镇化依然保持较高的速度推进,房地产的实际需求空间依然较大。

  从住宅需求结构看,保障性住房对商品房需求的冲击有限:随着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逐步推进,未来将不断形成“市场归市场、保障归保障”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由于保障性住房针对的是中低收入家庭,那么针对中高收入家庭的商品房市场将保持相对独立的发展路径,多样化、差异化发展的空间更大。

  从土地供给来看,保障性住房大规模建设对商品房市场的冲击将主要体现在对商品住宅供地的挤压上:如果未来土地供给总量既定,那么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增加意味着商品房、尤其是中高档商品房供地将受到影响。然而,如果能够保证土地供给总量增加,或者保持2010年的土地供给结构,那么可以判断,这种影响将不会十分明显。

图表 10 新建住宅存量及结构预测


新建住宅存量拐点
供给缺口(亿平)
平均竣工面积假设
补充缺口所需求时间
拐点时各类住宅套数占比

商品房
135
90
6
15
70%

经济适用房
25
20
1.2
9
20%

廉租房供给
10
7
1
7
10%

总量
170
117
9.2
NA
100%


数据来源:中经网
图表 11 2010和2011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及占比测算

时间
新建商品住宅增速假设
商品房竣工面积
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
廉租房竣工面积
商品房占比
保障性占比

2010
10%
5.2
0.99
0.9
73%
27%

2011
10%
5.7
0.99
0.8
75%
25%


数据来源:中经网

  2、保障性住房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影响

  按照2010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以及我们的测算,4700多亿的投资规模将使得2010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加约18%,考虑到房地产投资在GDP中的占比的历史水平和构成,那么2010年保障性住房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约为1.3%左右。如果进一步考虑到房地产行业对上、下游钢铁、水泥等的行业杠杆作用,那么保障性住房对GDP的贡献将会更大。从这个角度讲,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将为2010年下半年以及2011年中国经济在平稳回落时期发挥积极的对冲作用,也是避免宏观经济出现大幅回落的重要动力之一。

  从趋势来看,这一轮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调整的时期会较2007-2010年这一轮周期中的调整阶段要长,这是因为2009年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迅速被大规模的信贷投放拉起,而2010年和2011年不太可能再出现类似2009年这样异常大规模的信贷投放,房地产市场调整的持续时间会较长,对宏观经济的负面拖累作用会较预期的大,因此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应当高度关注,至少在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调整阶段应当保持适当加速的态势。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如果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2010年四季度以及2011年的大部分时间处于调整状态,那么可能会使得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进而使得在2012年或者以后房地产行业景气回复时,房地产的供应会显著减少,供求缺口增大,从而加大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压力,此时如果有较为充足的保障性住房供应,应当可以部分平衡这种显著的供求缺口,对冲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长期存在的这种强烈正反馈色彩的供求波动。

  3、保障性住房对开发商的影响:机遇大于挑战

  对于开发商而言,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将为之提供新的发展空间:首先,虽然保障房建设利润率较低,一般为3%--5%左右的水平,但是随着政策层面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大力推进,未来保障房的需求量与建设量将呈现大规模增长,而且供应的收入群体也比较稳定。其次,保障性建设与商品房相比,不仅不容易受到调控政策的冲击,而且也将受到政府的鼓励,在资金来源和土地供给方面都将享受到一定的政策支持。因此保障房建设的投资风险很低,如果以5%左右的利润率计算,考虑到开发商自有资金比例仅占20%左右,5倍左右的杠杆意味着开发商的资金收益率可扩大至25%左右,相比当前不断受到调控的商品房市场,这一收益率水平不仅可以成为开发商获取盈利的过渡模式,而且也可以作为一种长期的发展方向,为之提供相应的盈利空间。

  4 保障性住房与商品住房之间必须建立严格的防火墙

  本报告重点评估的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经济影响,集中分析的是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环节,实际上从过往保障性住房的发展看,分配环节同样不容忽视。换言之,要促使房地产的保障轨与市场轨的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冲击,则在保障轨和市场轨之间必须要有清晰的防火墙,把保障性住房真正分配到符合条件的消费者,避免其中可能出现的腐败和寻租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制度保障。同时,在整个分配环节保持高度的透明,引入多角度的监督,也是整个保障性住房体系发展所必需的。

注:

[1]通过廉租住房制度保障的具体含义是:政府通过租赁补贴、实物配租及租金核减三种方式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保障。例如2009年有260万户家庭享受到住房保障,但并非新建了260万廉租房;考虑到这种区别,如果以新建廉租房为统计口径,那么保障性住房的需求缺口将更大。

[2]估算的基本假设是:1)商品房户均面积以90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户均60平方米计算;2)需求缺口总量未考虑现有旧公房、自建住房;换言之,这里的需求缺口是指更换所有旧公房和自建住房之后的总量;3)现有需求缺口是基于目前约6亿城市人口估计得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股快讯:失业救济人数下降 美股高开(实时行情)
时间:2010年08月26日 21:30:04  
北京时间8月26日晚间消息,周四美国股市开盘小幅上扬。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于四周来首次降低,成为近来少有的利好消息,使投资者稍感安慰。
  美东时间8月26日09:40(北京时间8月26日21:40),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26.22点,报10,086.28点,涨率0.26%;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6.47点,报2,148.01点,涨率0.30%;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3.67点,报1,059.00点,涨率0.35%。
  Miller Tabak证券分析师Peter Boockvar表示,"由于上周的数据令人失望,今日的数据显著令人欣慰。"
  美国劳工部宣布,上周的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环比下降3.1万,这是过去四周来的第一次,经季调的初请失业金总人数降至47.3万。这一数字好于经济学家的平均预期。
  虽然初请失业金人数环比下降,但总数依然处在很高水平,这表明美国经济仍增长乏力。与2010年初相比,上周的初请失业金人数要高出约4%,较今年7月初更是高出约11%。
  Boockvar指出,但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仍处于高水平,就业市场仍十分疲软,企业不愿意招聘新员工并承担风险。
  在就业数据公布后,美期指走强,主要股指期货此前仅局限在一个非常狭窄的范围波动。
  戴尔(DELL)表示已将收购数据存储公司3Par Inc。(PAR)的出价提高至16亿美元。戴尔提高收购出价的原因是惠普日前也主动提出收购3Par的提议。
  由于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复苏前景的担忧有所增强,他们在近期售出了股票与其它高风险资产。尾盘拉长使道指在昨日止跌转涨,结束了连续4个交易日下跌的势头,道指周三上涨0.2%。
  丹麦盛宝银行首席证券分析师Christian Tegllund Blaabjerg表示,"市场的反弹十分正常,市场此前的下跌幅度过大,速度过快,因此短暂反弹并不奇怪。"他指出,"债券市场很明显已经开始消化经济衰退的预期,股市是唯一没有反映出这一预期的市场,这也是股市近期下滑的主要原因。"
  美国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均令人失望,周二将公布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第二次修正数据。Blaabjerg表示,"市场人士已经倾向于认为美国很可能将陷入二次衰退,我想强调的是,即使美国陷入二次衰退,那么持续的时间将会很短。"
  亚洲股市周四大多走强,日本日经225指数上涨了0.7%。泛欧道琼斯Stoxx 600指数当前上涨了0.6%。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改委专家张燕生:中国的发展将开始新的起点
时间:2010年08月26日 16:39:24  
 国家发改委专家张燕生今日表示,"中国GDP超日"的压力是成长的烦恼,中国的发展将开始新的起点。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燕生张教授26日做客中国新闻网,就"中国经济责任论"话题背后释放出的信息,以及近期"中国GDP超日"话题进行解读,并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近期一些热门经济话题并答问。
  据日前《华尔街日报》评论,"中国GDP超日"对于仍然处于发展中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从未享有过的地位,在带来胜利的喜悦同时,也会给中国带来压力,压力会比喜悦更大。对于这个"压力",
  张燕生认为,中国GDP总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二了,也就是说按照美元计算,GDP要超过5万亿美金,这时要每提高10个百分点比过去更难。第一,由于成本在快速上升,竞争对手的成本仍然保持在很低,优势实际上就被削弱。要上升到更高的门槛,要有更多的技术创新,要有更多的内需拉动,这些东西都不是短期能实现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下一步所面临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实际上成长的烦恼,不但是依然存在,而且它的性质依然在变化,这种性质的变化是一个全新的阶段,也就是说下一步支撑我们的发展,以及在国际上的表现,整个这套东西,跟过去前三十年有很大不同。前三十年中国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是面临着成为世界第二的发展,开始从历史上新的起点,一个原点,一个新的阶段起步。"张燕生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燕生的话一定要听,不听者死路一条.

技术创新................内需拉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金悄然拟定央企整合股名单2010年08月26日 15:35金陵晚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李荣融的功成身退并不影响央企整合的步伐,“年内要把中央企业调整到100家以内”依旧是国资委当下的头等大事。

未来4个多月的时间内至少需重组23家央企,才能完成预定目标。这样密集的重组是史无前例的,也给股市带来持续的投资机会。本报记者获悉,中金公司昨日悄然制定了一份央企投资路线图,向机构客户提供12家相关上市公司名单。

央企整合:向流通股东变相送利

国资系统人士透露,李荣融退休前的最后一次公开发言是7月23日。在那次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他再次指出,“对中央企业的调整方向,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很明确,就是要以组建国新资产管理公司为契机,加快中央企业重组和调整步伐,今年要把中央企业调整到100家以内”。

该人士表示,截至目前央企尚有123家,“今年余下的4个多月时间内,我们至少要完成23家央企的重组,密度和力度都是史无前例的。”据悉,2009年,央企重组了13家,而在今年初至今的8个月时间内,央企重组仅仅进行了6家。

记者注意到,在最近一个月时间内,央企整合主题相关股票已经启动一波大幅上涨行情。但中金公司策略分析师郦彬表示,考虑到国资委的长远目标,这一题材还将持续活跃。

“在中国当前特殊的制度环境下,非市场化定价的资产重组,实际上是国有大股东变相向流通股东输送大量利益,因而能大幅刺激股价,甚至成为一种‘变相的管理层激励’手段。”郦彬认为,央企整合将带来企业盈利能力和股票市值的爆发式增长。

三维选股:12只A股最具重组相

本报记者发现,现有的123家央企拥有274家上市公司,尽管数量众多,但行业分布非常不均匀,如何才能挑选到合适的公司?

“用三维一审法可以解决问题。”郦彬表示,投资者无非关心三个问题:1.哪些央企整合重组的可能性最大?2.投资哪些公司能从央企整合中获得尽可能大的超额收益?3.选择什么时点投资获利最大?基于这些核心问题,中金公司通过央企整合可能性、上市公司与央企的关系、上市公司当前整合进程进行三个纬度的筛选,得出初选股票池,然后再通过基本面审核,得到最终的投资组合。

郦彬强调,筛选最终标的时,必须得回到上市公司基本面来。一个基本原则是,即使最后所选股票并没有重组,基本面仍然能够支持获取超额收益。

本报记者获悉,中金公司根据“三维”法,从123家央企旗下274家上市公司中,挑选出28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平高电气、国电南瑞、ST黄海、*ST黑化、鼎盛天工、北方股份、中国嘉陵、ST轻骑、*ST昌河、成发科技、贵航股份、航天长峰、四维图新、北矿磁材、有研硅股、高鸿股份、大唐电信、光迅科技、烽火通信、东风科技、山东海化、石油济柴、*ST夏新、东阿阿胶、万东医疗、双鹤药业、招商地产、丰原生化。

“风格比较激进的投资者,可直接从28只股票中选择。”郦彬同时透露,经过“一审”,目前28家公司中仅留下12家上市公司作为央企整合主题投资组合,适合稳健型投资者中长线持有。

12只A股将入选央企整合投资名单

名称 所属央企 整合模式 央企所在行业 与央企关系 当前重组进度

山东海化 山东海化集团 纵向整合 石油石化 大集团小公司 董事会决议

*ST昌河 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横向整合 军工 大集团小公司 董事会决议

东风科技 东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纵向整合 汽车 大集团小公司 重组重大事项公告

平高电气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纵向整合 电网电力 大集团小公司 重组重大事项公告

贵航股份 中国贵州航空工业集团 横向整合 军工 大集团小公司 整合重组相关承诺

东阿阿胶 华润东阿阿胶有限公司 横向整合 综合 大集团小公司 重组重大事项公告

双鹤药业 北京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横向整合 大集团小公司 重组重大事项公告

招商地产 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 横向整合 综合 央企旗舰上市公司 重组重大事项公告

高鸿股份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产研重组 科研院所 科研院所控股 ——

光迅科技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产研重组 科研院所 科研院所控股 ——

烽火通信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产研重组 科研院所 科研院所控股 ——

丰原生化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横向整合 综合 大集团小公司 重组重大事项公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迟福林:“十二五”城市化的五大追问作者:迟福林  时间:2010-08-26   浏览次数:0 次


有专家提出,当前的城市化水平已超前于工业化水平,城市化速度超过工业化速度。我认为这个判断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实际的状况是,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

未来5-10年,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发展的特殊时期。这个“特殊性”至少有三个方面: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发展阶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从生存型阶段进入到发展型新阶段;发展导向处在历史性转折时期——从经济总量导向转为国民收入发展导向;发展方式的历史性转变——投资主导转为消费主导。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讨论城市化战略的特殊性,笔者提出五个问题与读者讨论。

城市化主导还是工业化主导?

我国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进程是一个基本事实。有专家提出,当前的城市化水平已超前于工业化水平,城市化速度超过工业化速度。我认为这个判断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实际的状况是,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总体来说,我国的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按照这样的工业化发展水平,城市化率大概应为55-60%。2009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只有46.6%,与工业化水平相比,城市化率滞后10-15个百分点。

“十二五”初步实现城市化主导的格局。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十二五”时期,估计城市化率年均将提高1-1.2个百分点,达到50%以上。这个阶段性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由东部向中西部扩张,以中西部的城市群为突出特点,在大中城市加快发展的同时,出现大城市群、城镇化、区域一体化齐头并进的格局。

城市化主导对发展方式转型有决定性影响。第一,决定服务业比例。没有城市化,大力发展服务业是不可能的;第二,决定城乡一体化进程。快速的城市化必然建立在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上;第三,对改善资源环境问题有决定性影响。城市化产生某些环境问题,但城市化又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大选择。这里的关键在于,如何从13亿人口大国的需求出发,制定城市化的科学发展战略;第四,决定劳动力的就业。如果没有城市化和由此带来的服务业的发展,扩大劳动力的就业范围和提高劳动力的就业水平就会受到严重制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加快城市化,提升消费,土地农场化,规模化.


工业精细化,规模化..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7 天

发表于 2010-8-26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bb#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快中央地方税制改革


惩治房地产腐败,听搞房地产开发的朋友说...........房地产利润中30%以上是灰色,如果拿地便宜的话,灰色腐败更恐怖.


我们这一小都市村庄卖一快土地900万给企业,企业腐败给村长500万,实际这块地企业是1400万的成本.....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我们可爱的基层小村长的灰色收入后,你不觉得有些过分吗?不惩治亡国亡党还远吗?


比村长更大的官呢??????????????

这些问题不解决,不疏通...........我不建议实行政治改革,这太危险了.
参与人数 1奖励 +2 时间 理由
红军领袖 + 2 2010-8-28 16:30 赞《《《《《《《《《《《《《《《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多民族没有溶合成一个"民族"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非常危险的行为,权力必须集中................前苏联解体值得深思.


不要学美国,美国都是混血民族...黑人解放是经历过战争的哦..
参与人数 1奖励 +2 时间 理由
红军领袖 + 2 2010-8-28 16:29 这个真是要举双手赞成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坚持走有特色开放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国央行行长周五再聚首 关注未来政策走向
【北京时间 2010年08月26日 02:24】
本周末,多国央行官员以及众多经济学家将齐聚美国,共同讨论刺激全球经济复苏日程。包括美联储(FED)、欧洲央行(ECB)、英国央行(BOE)以及日本央行(BOJ)的官员都将参加此次会议。在全球经济前景日益不明朗的前提下,此次会议将取得何种成果,未来各国将采取何种措施来刺激经济都成为了市场关注的重点。届时,引发众多关注的进一步“量化宽松”问题或许将有更为明确的答案。



◎ 经济情况各有不同,各国央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市场预计,在此次会议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可能会表达其对于美国经济前景不确定性的担忧,但就美联储计划向市场注入跟多资金方面的问题不会透露很多细节。



除伯南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央行行长也各有各的问题。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面临着欧元区经济复苏失衡的挑战。英国央行及日本央行官员则将可能讨论如何向市场注入更多资金以提振经济。当利率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平时,这一方法或许是各国刺激经济的最后手段。



三菱东京UFJ银行(Tokyo-Mitsubishi UFJ)美国经济学家Ellen Zentner表示:“6、7月份经济停滞的不仅是美国,全球的经济增长都遇到了阻碍。”



为期三天的会议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官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共同研讨目前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市场预计,此次会议的氛围和讨论的内容将与一年前完全相反。当时,会议较为乐观,各国央行行长讨论的是如何退出众多经济刺激措施。



前几次央行官员类似的聚首正值世界经济的转折点:2007年次贷危机萌芽阶段,2008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产前夕以及2009年经济复苏的开端。



◎ 伯南克将发表重要讲话,市场预计政策不会发生重大改变



本周五(8月27日),伯南克的讲话将成为此次会议的重点。市场人士将予以密切关注,并从中寻找美联储短期政策走向的线索。



芝加哥联储(Chicago Federal Reserve Bank)主席埃文斯(Charles Evans)周二(8月24日)表示,美国出现双底衰退是不可能的,但出现双底衰退的风险较6个月之前已经上升。双底衰退并不是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但他对经济复苏的强度仍存在担忧。他并指出,美联储(FED)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是适宜的。



同时,达拉斯联储(Dallas FED)主席费舍尔(Richard W. Fisher)周二表示,当众多数据显示美国经济趋于疲弱时,不希望发出正在收紧政策的信号。



在8月10日的议息会议上,伯南克表示,美联储将利用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到期后回笼的资金重新投入美国国债市场,以维持资产负债表在目前的水平。目前问题的重点是美联储是否会再一次更大幅度地购进美国国债,向市场注入更多资金。



据海外媒体本周二报道,美联储内部就购买美债问题存在分歧,有的官员对此表示担忧,有的则明确表示反对。有市场人士预计,这可能意味着美联储将在重新平衡资产负债表之前不做任何改变,并且为进一步购买资产设定更高的标准。



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师团队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在此情况下,伯南克为未来的政策走向提供一系列的导向还为时过早。我们预计,伯南克将更多地聚焦什么原因导致了美国经济及美联储处于目前的局面,将最多给出未来几个月面临的总体经济风险。



保诚金融(Prudential Financial)策略师Quincy Krosby表示:“交易商们将关注伯南克的讲话是否涉及量化宽松问题,以及他是否进一步下调了美国的经济前景。如若果真如此,那么进一步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几乎是一个预先设定好的结论。市场已经逐渐接受,如果经济数据继续疲软,美联储将采取主要的量化宽松措施,注资数量或高达1万亿美元。”



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伯南克可能在此次会议中消除市场此前持有的大多数疑问和迷惑,并清除表达大多数美联储官员的政策观点。”



iSectors机构首席执行官Vern Sumnicht表示:“我认为美联储将不会作出主要的政策改变,官员们可能继续表示将支持经济增长,继续使用量化宽松政策,而量化宽松对于美联储来说就意味着‘印钞’。”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美国接下来经济数据好转...CPI比较稳定的话,美元短期继续下探成定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7 天

发表于 2010-8-27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融基本上稳定了,房地产基本上稳定了,失业率忽上忽下比较不稳定...................中长期失业率下降早已成定局.



明白了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9-11 07:26 , Processed in 0.03696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