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关于银监会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点评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西瓜1983
浏览:1351
回复: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估计需转回表内的信贷资产规模超过 2 万亿——尽管 09 年下半年以来,银监会对银行信托理财产品采取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但银行信托理财产品发行力度并未减弱。据媒体报道1: “仅 2010年上半年新增量就已经超过 2 万亿人民币规模” 。若再考虑到 09 年新增部分,我们预计银信理财产品规模大约在 2.4-2.5万亿。 假设银信合作产品中 90%为信贷类(即融资类)理财产品,则预计上半年通过表外运作的信贷投放规模约为 2.2万亿左右,接近上半年银行正常新增贷款规模的 50%。
若严格执行将挤占未来贷款规模,并对经济形成负面压力——按照《通知》要求,未来 1~2 年原划归表外的信贷资产将全部转为表内,这将挤占商业银行通过正常渠道发放的贷款规模,抑制企业等资金需求方正常的融资需求,对于经济前景将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也因计提拨备和消耗资本金,从而影响未来业务拓展和利润来源。
短期内将对利率产品形成利好,对信用产品的影响不大。商业表外资产的表内化将挤占新增信贷额度,限制资金运用渠道;较高的表外资产规模也可能会对部分商业银行形成资产瓶颈;新增信贷投放规模下滑对产生的负面影响,都对利率市场有利。对信用产品而言,尽管理财产品未来投资标的将转向信用产品,但根据规定,若理财产品出现期限错配,同样需要以表内记账,故而对同样消耗资产的信用债未必会有明显利好。当然这不包括期限较短的短期融资券,因其能够较好的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行期限匹配。
但我们需关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弹性以及后续宏观经济政策放松的可能——《通知》对信贷资产表内实施的时间表是截止 2011年底,为最终解决信贷资产表外化留有余地,我们不排除未来通过资产证券化来缓解表外资产表内化的压力。此外,近期包括节能减排关停部分企业,限制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投资等措施纷纷出台,多部门的多重紧缩压力可能会对经济形成一定负面冲击。若宏观数据进一步走差,我们不排除其他周期性刺激手段的出台,这从央行 2 季度货币政策就可见端倪,我们甚至可以大胆假设,2010年贷款规模上限或突破 7.5万亿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