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10-8-4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进入8月后TA1101一直纠缠于5日均线,在传统需求旺季来临之际,PTA期现货却都举步不前,市场明显对PTA能否延续前期反弹缺乏信心。
一、全球经济面临增速放缓的挑战
全球经济历经危机以来的去杠杆、去库存之后,重入衰退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但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似乎难以避免。过去一年的经济复苏,主要来自政府的财政扩张,辅之以超宽松的货币环境。目前看来,部分国家即将收紧财政政策,其他国家虽然不至于收缩政策,进一步放宽的余地或愿望也不大,这就决定了靠财政扩张推动的经济复苏已经见顶。主权债务危机、银行系统对实体经济的信贷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继续存在,在民间需求恢复之前,经济增长将会放缓。
宏观调控正在面临众多的“两难”问题。目前的国内经济形势和政策取向与2008年年底大不相同。目前看不到政府不惜一切代价“保八”的迹象和动力。根据7月份经济数据,调控预期再起,政府或更多采用“组合拳”,政策微调逐步展开。大致来看,今后12个月的流动性应该是减少的,利率大势是向上的。
二、生产利润明显偏高
因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市场对原油需求疲软的担忧升温,原油期货上周下跌逾5美元。对于油价后期走势,中短期内挑战90美元上方的可能已经不大,或将面临更长时间的横盘整理时期。潜在的利多因素只能寄希望产油区天气以及地缘冲突等因素。
油价的走软带动了石脑油和PX价格下滑,上游原料给PTA价格带来的成本支撑越来越弱。按照8月13日PX的CFR中国/台湾LC30-45天现货价格计算,PTA生产成本在5950元/吨左右,当天的中纤PTA价格指数为7200元/吨,每吨生产利润远在千元之上。在原油→石脑油→PX→PTA→服装纺织的产业链条上,过大的PTA生产利润空间造成了成本传导过程的中断,限制了PTA的上方空间。
三、PTA供应压力仍未缓解
偏高的正现金流给PTA生产商带来了生产积极性,4月份以来,国内PTA装置运行负荷一直高居90%左右,PTA现货商的套保热情很高,这一点可以从郑商所PTA库存量变化得到印证。自3月下旬以来,郑商所TA仓单数量与有效预报总和一直保持在3万张以上,而去年同期不到5000张。高位期货库存以及高涨的PTA生产热情将使PTA供应压力难以得到有效缓解,除非PTA价格大幅下挫促使PTA工厂联合停车检修。
另外,根据郑商所对标准仓单有效期的规定,9月第12个交易日(不含该日)之前注册的PTA标准仓单,在该月第15个交易日(含该日)之前全部注销,这势必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
四、需求趋弱是PTA难以摆脱目前困境的最大原因
1.需求是影响当前PTA价格的主导因素
为更准确了解PTA的价格决定模式,我们对PTA、对二甲苯(PX)、乙二醇(EG)以及涤纶短纤(Terylene)四者的现货价格变动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化纤经济信息网、中国化纤信息网,数据时间区间为2010年年初至8月13日,共155组数据。经过检验,上述四个变量均是一阶单整的,初步回归结果为:
PTAt=-438.7965+0.2037PXt+0.1616EGt + 0.4682Terylenet + μt
回归方程的Adjusted R-squared为0.9427,说明模型的解释能力较强。通过对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我们还判定上述回归结果为协整方程,不是伪回归。
从协整结果来看,涤纶短纤(Terylene)和对二甲苯(PX)的系数分别为0.4682和0.2037,下游需求对PTA的价格影响程度明显大于成本因素,这正是现实情况的真实反映。每吨千元以上的丰厚生产利润减弱了上游成本对PTA价格的支撑作用,在高产能、高库存的背景下,来自下游需求的支撑对于PTA来说显得愈加稀缺。年初至今,面对不断变化的生产成本,PTA价格基本上是由下游需求在牵着鼻子走。在这种情况下,涤短的影响系数较高不足为奇。
2.纺织服装出口增速下滑
2010年纺织服装出口业绩喜人,但纺织业依然压力重重。如前期分析的那样,不少4、5月份的订单是在当时外商对经济乐观预期的背景下,以及对人民币汇率改革重启的强烈预期下做出的,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下半年的订单。当前,面对经济增速放缓预期、人民币升值预期、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东南亚等国家的竞争,纺织服装出口增速放缓势头开始显现,这已经从中国海关公布的纺织服装出口数据中得到印证。另外,7月份中国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采购经理指数低于50%,新订单指数继续回落,这也显示外贸出口增幅开始回调。
出口减速将主要依靠内需增长来弥补。当前纺织品出口和内销的比例大致为3:7,随着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未来几年纺织服装内销的增长势头仍将持续。然而,在短期内还是保持谨慎为好,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内需增长能否完全弥补出口减速带来的缺口还不能确定。
3.涤丝产量增速难以持续
自6月份以来,高利润、低库存成为国内聚酯产品的明显特征。到目前为止,涤纶短纤的生产利润已经连续三个月超过500元/吨,明显好于去年同期。此外,目前国内主要企业的聚酯长丝FDY、DTY、POY以及涤纶短纤库存加权平均天数均处于历史低位。
涤丝的畅销可以部分归功于前期稳定的纺织服装市场,以及限电停产预期带来的短期聚酯采购热潮。笔者认为,聚酯热销难以持续。首先,纺织服装的增长势头已经开始减速,其对聚酯以及PTA的需求支撑将逐步减弱。其次,6月以来,国内聚酯工厂开工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而江浙地区织机开工率早已从4月底的80%下降到70%,8月13日的开工率甚至为65%。前期涤丝库存在产需双方开工率稳定的背景下下降,表明大量的涤丝库存已被转移到织厂;上周聚酯库存开始企稳并小幅回升,表明纺织原料备货量或已足够弥补涤丝限电减产期间的供给缺口。聚酯产品下游的采购意愿降低也可以从正在回落的聚酯价格得以体现,终端需求不再高价备货。
另外,根据中国棉花协会公布的数据,在经历2009年的上涨后,国内化纤月度产量同比增速从今年2月份开始持续回落,PTA需求正面临着中期需求增速减缓的压力。
4.棉花与涤短价差继续维持高位
因为在混纺的生产中,面纱一般占原料的60%,涤纶短纤则占到30%—35%,二者用量一般会因价格变化而略微调整,因此我们需要谈一下未来棉花价格变化对PTA的影响。
由于近期巴基斯坦洪水泛滥、美国产棉区高温天气持续,市场对新棉产量不是很乐观,而8月末国内将迎来秋冬服装面料订单生产旺季,郑棉或将维持高位。6月中旬以来,涤短与棉花的价差一直维持在8000元/吨上方,从两者的替代角度看,涤短优势较为明显,这种高位价差将继续给PTA带来价格支撑。然而,价差已至历史高位,难以继续扩大,后期一旦棉花走软,PTA价格将会快速向成本价格回归。
另外,PTA生产产能近年不断扩大,这与受天气影响以及受种植面积限制的棉花生产明显不同;由于人们生活品质的普遍提高以及需求的多样化,涤短也不能完全替代棉花,单单凭借高位价差来认定PTA价格不会下行未免过于牵强。
综上所述,借助秋季需求旺季以及高位棉花价格,PTA期现货价格有可能冲击近期高点,但在创出季节性高点后将回归弱势,因为PTA依然处于高利润、高开工率、高库存的“三高”背景下,且市场对政策紧缩以及外贸形势的担忧情绪持续。在关注下游需求和股市走势的前提下,逢高放空应是后期的主要操作策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