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 【发改委:发展循环经济仍为十二五经济体制改革重点】
记者21日从相关渠道了解到,发改委近日召开“十二五”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研讨会,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发展循环经济、低碳技术仍将成为“十二五”经济体制改革重点。
“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加快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是‘十二五’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表示。
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春平对本报记者表示,“十二五”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正在密切制定当中,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重大战略,“十二五”期间会得到进一步深化。
事实上,节能减排目前已是刻不容缓,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指出,今年一季度由于高耗能产品需求旺盛,高耗能行业快速增长,一些落后产能死灰复燃,能源需求大幅增加,全国有12个地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上升,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19.6%,同比加快17.3个百分点。经初步核算,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上升3.2%。
彭森在研讨会上指出,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仍然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扩大内需政策效应减弱,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转变滞后;耗能高排放行业反弹压力加大,推进节能减排任务艰巨;通货膨胀预期有所增强,物价面临较大上涨压力。
彭森认为,在经济持续30多年高速增长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也更加突出,我国的发展条件和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最大症结在于改革不到位,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未有效建立。对一些影响全局、利益调整深刻的重点改革任务,应集中放在前5年里打攻坚战。
发改委有关人士指出,目前“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已经到了攻坚阶段,事实上发改委已经采取系列措施支持节能减排,这些措施包括发改委与央行共同制定的关于循环经济相关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利用外资等等。“在资金保障、税收优惠和价格以及产业准入等方面,发改委都会采取相关措施支持企业。”上述发改委人士指出。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环境保护部、国家电监会、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的《关于立即组织开展全国电力价格大检查的通知》(发改价检[2010]1023号)要求,5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全国节能减排电力价格大检查部署动员大会。会后,国家发展改革委会价格监督检查司同环境保护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国家电监会价格与财务监管部,迅速组成31个联合检查组。从6月2日开始,价格监督检查司抽调全司处以上干部,带领31个联合检查组陆续赶赴各地,进点开展直接检查和重点督查工作,至6月10日,31个联合检查组已全部到位,全国节能减排电力价格大检查全面展开。各地电力价格大检查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强化组织领导
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加强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全区电力价格大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由自治区物价局局长马志歧同志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自治区价格监督检查局局长田玉宝同志任主任,负责处理电力价格大检查日常工作。为指导各地检查工作,监督大检查过程中行风建设和检查人员廉洁自律情况,自治区还专门成立了督导巡视组。
山东省各级物价部门均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电力价格检查领导小组,建立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二、清理政策先行
河南发展改革委规定,从5月12日起,取消全省各级政府、各部门越权出台的对高耗能企业电价优惠措施,并严格执行对高耗能企业新的差别电价政策。
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明文规定,从6月1日起,清理整顿优惠电价措施,坚决取消自行出台的对高耗能企业和工业园区的优惠电价行为。
截止6月10日,已有上海、江苏、山东、福建、广西、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甘肃、宁夏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明确发文,取消对高耗能企业的电价优惠。
三、重视宣传报道
湖北省邀请湖北电视台、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湖北省人民广播电台等主要新闻媒体参加检查动员部署会议,宣传检查工作,并要求各检查组按时提供电力价格大检查典型案例,省物价局将选择违法情节严重的单位在媒体上公开曝光。
福建省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将6月至12月的检查任务进行了细化。同时,加强宣传报道,一是及时向省委、省政府上报检查部署等情况;二是通过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国家开展节能减排电价大检查的工作安排;三是跟踪报道检查的相关信息,宣传检查的进程和成效,收集正反两方面典型材料,向社会通报。
甘肃省省级层面成立了4个重点检查组,检查组长由省发改委同志担任,为加强检查信息汇总和宣传工作,还专门成立了1个信息报送和宣传组。
四、创新方式方法
云南省三级联动,真抓实干。全省电力价格大检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一是将全省16个州、市分为三个片区,由六部门组成3个电价督查组,对各州、市的电价检查进行督查;二是从全省抽调检查骨干50多人,对全省的火力发电企业和16个州、市电网企业进行直接检查;三是要求各州、市抽调检查骨干,对辖区内的全部县级电网企业进行直接检查,确保检查覆盖率100%。
河南省紧紧围绕节能减排中心工作,抽调各地检查骨干力量,由省统一编排,组成省发展改革委电价检查组,采取异地检查的方式,直接下查到县级单位。目前,省发展改革委派出检查各市、各脱硫电厂及各县供电公司的100多个检查组,近千人已分赴各地开展检查工作。
辽宁省将全省650余家高耗能企业列表下发各地,要求对每个企业电价执行情况进行彻底排查。
五、加大检查力度
河北省物价局从全省抽调50余人,组成11个检查组,对40余个发电企业和10个市级供电公司进行直接检查。同时,省局抽调20人,每个市抽调1人,会同环保、电监部门组成5个联合检查组和2个督导组,指导督促各地检查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成东、中、西3个大区巡回督查组和14个直接检查组,对全区14个盟市所有发供电企业进行全面检查。
目前,甘肃省已组成市州检查组30个,110人参加检查。山东省组成27个检查组,83人参与检查。福建省共抽调174人参与省级组织的检查工作。
十二五能源规划将考虑出台资源税、物业税等政策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表示,“十二五”是我国能源转型攻坚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期,为此应该加快能源相关政策调整,包括研究出台资源税、能耗税、排放税、碳税、物业税,进一步调整能源价格。
他是在19日参加中国能源战略与“十二五”能源发展论坛上做出上述表示的。他说,应该以有力的经济政策为杠杆,倒逼地方和企业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出台资源税、能耗税、排放税、碳税、物业税等政策,以进一步调整能源价格、强化资源管理,完善各类准入能效标准等。
周大地在回答本报记者时表示,要通过物业税约束建筑屋使用节能材料和节能设计,减少建筑物能耗。
另据参加该论坛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透露,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即2030年和2050年发展战略研究重大专项,将于近期定稿。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在该论坛发言时指出,我国的国家能源战略体系设计分为三个层次:中国家能源战略设计到2050年我国能源发展的框架和总体思路,能源中长期规划纲要则规划到2030年能源产业的重点布局,而能源“十二五”规划则以未来五年能源发展的重点项目为主。
他指出,我国能源正在面临转型,到205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清洁能源占比重要达到50%以上。为了实现这一长期目标,2020年前十年,特别是“十二五”时期,“低碳”将能源发展的重要特征,因此必须优化煤炭产业,大力发展天然气,加快大型水电核电建设,科学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大力发展其他生物质发电。(来源:上海证券报)
返回顶端
◆ 【中国宣布推进汇改意味相关反危机特殊政策结束】
中国人民银行上周六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分析人士指出,这意味着中国结束了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应对危机严重影响而采取的特殊汇率形成机制,汇率政策从而回到常规状态。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汇率政策恢复常规,有助于构建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更加市场化的联系,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之后的数年内,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推进,取得了预期效果,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由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打断了这一进程。危机爆发后,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投资信心锐减,并导致世界经济极度低迷。为了应对危机,各国都采取了非常规的措施。
赵锡军指出,中国基于危机期间稳定市场信心和刺激经济的考虑,适当收窄了人民币波动幅度,这符合中国经济的自身利益,有助于中国经济较快实现稳定和复苏。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亦表示,适当收窄人民币波动幅度,是中国在危机期间能够采取的最佳汇率机制,这既为出口企业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汇率预期,也节省了企业为对付汇率浮动风险所付出的不必要成本。
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期,虽然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但由于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因此,人民币相对这些货币来说其实是升值的。
“这无疑改善了这些国家的贸易条件,帮助它们度过困难时期,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赵锡军说。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今年3月曾表示,在危机的条件下,不排除会采用特殊的政策,也包括特殊的汇率形成机制,它也是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政策中的组成部分。
周小川指出,“这样的政策迟早也有一个退出的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复苏的趋势已经确立,加上贸易顺差大幅收窄、国际收支不断趋向平衡优化,特殊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回到常规状态具备了良好时机。
去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虽然延续双顺差,但顺差占GDP比重已经开始下降。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经常项目顺差同比下降48%,占GDP比重从上年同期的8.2%下降至3.5%。这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正在从外需拉动转向内外需均衡拉动。
不过,中国央行也指出,人民币汇率浮动有助于中国国际收支平衡,但不是针对与特定国家的双边贸易失衡问题。
目前,汇率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有所减弱,境外不可交割的远期汇率市场预期人民币兑美元在未来12个月的升值幅度降至1%左右。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表示,通常在升值预期弱的环境下调整汇率更容易操作,在目前市场对人民币重新估值预期较低的情况下,中国央行的新动作颇合时机。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275,与前一交易日持平。
中国此次宣布进一步推进汇改,另一重要原因是希望通过改革实现中国一些新的经济发展目标,比如,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
赵锡军指出,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后,中国的外贸企业就需要承担更多责任,做出更多决策,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央行新闻发言人20日表示,在人民币汇率管理和调节中要注意采取渐进方式,为企业结构调整留出相应的时间,使企业逐步消化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影响,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和升级,保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总体竞争力,引导就业更多向服务业转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进一步推进汇改,不仅符合中国深度融入全球化条件下国家利益的需要,给中国出口企业乃至中国经济创造一个有利环境,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出口企业主动进行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室主任曹红辉则指出,进一步推进汇改,对于世界经济来说,一个更加依靠内部需求实现经济增长的中国,将推动全球经济格局逐步调整,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产能分布可能会进行替代性调整。(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