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不加息,正说明中国货币政策并没有过度受到欧洲主权债务问题的影响。针对过剩流动性的管理目标,一开始就是以数量化工具为主的,加息原本就不是通胀预期管理的主要货币工具。
另一认为过度关注外部变数的观点认为,主要发达国家的低利率货币政策还没有调整,中国的利率政策不应被美元利率和其他主要货币的利率调整所牵制。
应该说,这确实是中国没有加息的原因之一。在主要经济体没有改变低利率甚至零利率之前,中国加息会加大内外利差,增加热钱流入的动力,加剧流动性过剩的货币环境,甚至抵消货币政策流动性管理的效用,加大通胀预期管理的难度。从2007年到2008年上半年,十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六次加息,几万亿的公开市场操作,都没有完全对冲结汇带来的流动性增长,便是明证。更何况,在当前实行流动性管理的关键时刻,大规模输入性流动性的增加,可能会使流动性管理前功尽弃,推动通胀恶化。这是一个实实在在必须特别关注的引发国内通胀的重要因素,这也表明,强调通胀预期管理的货币政策调控,一直是以国内情况为主的。没有加息,正是权衡内部综合国情的结果。
在是否该调整利率的讨论中,既考虑了加息对改变负利率的心理压力有边际上的调整作用,也讨论了利差加大会带来资本的大规模流入,可能产生抵消流动性管理的货币政策的效用。在房贷折扣利率没有取消,相应的工具没有完全使用之前,利率调整对房地产调控暂时还不是必要工具。为保证经济平稳运行,以货币政策的正常操作方式,利率不可能一次性调整到位,想要遏制地方政府过度投资推动经济过快增长的冲动,加大对银行信贷的监管力度,效果可能比加息更明显。在当前通胀预期管理和保增长的平衡过程中,利率调整增加资金成本,对于本来就贷款难的中小企业,会进一步加大信贷成本减少边际收益,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民间资本的投资增长,不利于经济增长的稳定。至于季节性因素,自然灾害,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上升等等带来的价格水平上升,加息也是无能为力的,完全可以采取其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