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1394|回复: 0

[大盘交流] 【文森视点】2010年2季度小结-做空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0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森视点】2010年2季度小结-做空中国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wensenlee 浏览:11394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文森视点】2010年2季度小结-做空中国

目录
一、做空中国        2
1、迹象        3
2、共振--次贷第二波        5
3、方式        9
二、内忧外患        10
1、楼市崩盘风险        10
2、中国外储枯竭风险        11
3、地方债务风险        11
4、恶性通货膨胀风险        12
5、出口骤降风险        12
6、遭受国际资本大鳄狙击风险        12
7、稳定性风险        13
三、一些思考及推论        13
1、中国股市将超调        13
2、大宗商品将暴跌        13
3、以黄金为首的贵金属将继续暴涨        13
4、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彻底崩溃        15
5、人民币汇率可能暴跌        15
6、亚洲货币及资本市场可能出现急剧大幅波动        16
7、加息        16
四、结语        17



这篇将谈论一个沉重的话题—做空中国!思考良久,决定还是写这篇。因为在笔者看来,这个题目事件的发生已经不可避免,中国错过了所有改正的机会,已经开始了。
一、做空中国
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以后的十几年中,中国也曾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改革开放”,改革就是张居正力推“一条鞭法”,将人头税与田地挂钩,并认可百姓以白银缴纳地丁银;而开放,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隆庆开关”,从那时起直到明朝灭亡,中国一改此前一百多年的闭关锁国政策,大力促进海外贸易。韩毓海认为,明朝的这次改革开放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开采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这一方面使白银成为中国的流通货币,另一方面使中国不必再因担心贵金属外流而限制对外贸易。
但他同时指出,美洲白银的大规模流入成就了明朝后期的繁荣,但也为明朝覆亡埋下了祸根,因为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实际上意味着明朝将自己的货币控制权拱手让与他人。当白银过量流入中国致使物贵银贱、即通货膨胀后,美洲白银流入中国的动力开始下降,1630年以后突然出现了白银流入不足的问题,导致中国一下子跌入通货紧缩。这一问题产生了两个灾难性后果:一是百姓折成白银的纳税负担骤然加重,二是政府折成白银的税收大幅减少,前者引发农民暴动,后者削弱了政府采取军事行动的财力,最终导致明王朝在内忧外患中灭亡。
----以上来自韩毓海《1500年以来的中国和世界》。
一种货币的信用保障是勿滥!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总有些似曾相识片段纠缠。白银成了人民币,美金成了代币券。
1、迹象
2010年04月09日,中国大量网络转载纽约时报一篇查无实据的报道“人民币决定升值2%和加大波幅,基本采取的是2005年汇改的模式。”著名的财经评论者牛刀都被忽悠。
2010年04月15日,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预计,中国最早将在下周(19日当周)允许人民币升值2%至5%。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并没有升值。笔者判断奥尼尔要么是被美国国会蒙骗,要么是声东击西。
2010年05月05日,晚间镍期货出现了罕见暴跌,截止目前,盘中最大跌幅14%强,RNCOS最新发布的报道-全球镍市分析显示,截至2011年,中国镍的消费量将占到全球镍消费量的31%。而后金属期货仍然延续跌势,笔者判断这现象直指看空中国因素。而澳大利亚兑美元汇率也是一路暴跌至今,符合笔者判断。
2010年05月17日,各大媒体刊载文章“索罗斯香港大举招兵买马 已在中资券商开户”,据港媒报道,被视为“国际金融大鳄”的索罗斯(George Soros),今年2月来港出席讲座时,仍对旗下基金在港设办事处一事三缄其口,但原来索罗斯基金近月已积极在港招兵买马聘请基金经理,同时已在包括申银万国在内的中资券商开户。此次索罗斯来香港,显得很低调。而选择现在这个时间点,笔者认为也是非常值得玩味,很多人说索罗斯是来买中资股的。这种论断在笔者看来相当可笑,巴菲特都在抛股买实业,索罗斯这种对冲基金高手难道被巴菲特洗脑了,要和中资股来个海枯石烂?决不可能!
2010年05月18日,各大媒体刊载文章“华尔街三大空头盯上中国 吹大泡沫意欲做空中国经济”,“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掌门人查诺斯,把中国当成了下一个做空的目标。查诺斯、麦嘉华、格兰瑟姆等几位华尔街赫赫有名的对冲基金经理,不约而同“看空中国”。他们所做的就是寻找经济泡沫,然后吹大泡沫直至将泡沫捅破。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相当于1000个以上的迪拜”。查诺斯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创始人和掌门人,管理着70亿美元的资产。52岁的他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在各大媒体大肆唱空中国。目前他在纽约和伦敦的办公室有26名员工专注研究中国经济,并且他已开始启动“做空中国”布局。由于中国政府禁止外国投资者直接投资A股市场,查诺斯透露,从在中国香港上市的银行、地产、建材生产商等公司,到包括铁矿石在内的大宗商品,均在其视野之内。
今年3月份,美国波士顿GMO投资公司发布了《中国的红色警报》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已经呈现出泡沫状态,这个泡沫迟早会破裂。GMO公司经常发布这样的警示报告,因为它的大老板杰里米•格兰瑟姆就是一个靠“预见泡沫”而驰骋商界的投资家。格兰瑟姆在投资界的外号是“永远的空头”,因为他经常会抛出一些所谓的“末日理论”,而这些理论很多时候竟然都应验了,这让格兰瑟姆更加成了投资者崇拜的对象。
“中国经济将在9-12个月内崩溃”——这是著名投资分析师麦嘉华最近被媒体引用最多的一句话。生于瑞士的麦嘉华上世纪70年代就来到香港投资。他曾任德崇证券总经理,后创立麦嘉华资产管理公司。因数次预见股市危情,麦嘉华被投资界戏称为“末日博士”。2001年美国网络股泡沫大行其事,道琼斯指数攀升至1万点以上。正当大多数人都陷入狂热的股市中时,麦嘉华却果断地撤离股市,转而投向黄金市场,结果又赚了个盆满钵满。”
做空中国的脉络越来越清晰了。先是威逼我们货币升值,暗含放开汇率管制要求,实质是声东击西,人民币潜在的大趋势是贬值!之后出现了受中国因素很大影响的资产品价格暴跌,最后直截了当的开始高呼“做空中国”。
2、共振--次贷第二波
先谈谈欧债危机。
随着希腊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并呈现向其他欧元区国家蔓延的危险趋势,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在经过长达11小时的“马拉松”会议之后,终于在5月10日凌晨宣布,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设立一项高达7500亿欧元的危机应对基金。同时,欧元区、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士和日本等主要西方经济体的央行也联手重拳出击,推出一套共同应对希腊债务危机的“组合拳”,旨在维护欧洲和世界金融稳定。一场全球应对欧洲债务危机的战役已全面打响。
回忆一下欧盟应对次贷危机所采取的方法。2008年,面对金融机构出现的问题,欧洲各国纷纷采取措施维护金融稳定:一是向本国问题金融机构注资,比如,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联合向Dexia银行注资64亿欧元;英国对Northern Rock实施国有化,暂时缓解了上述银行危机。二是爱尔兰、英国、德国、法国、奥地利、瑞典、丹麦、冰岛等国家纷纷宣布对本国所有个人银行账户提供担保,以稳定存款人信心。10月7日,欧盟27国财长例会,决定在至少一年时间内,将欧盟各国最低储蓄担保额度提高到5万欧元。三是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和英国等各国中央银行与美联储联手,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
其实欧债危机的本质,还是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央行处理次贷危机的方法大同小异,采取所谓的被曲解的凯恩斯主义手段,释放大量的流动性,从而把私人部门的负债转移到公共部门,以维持市场继续运作。然而欧洲已经开始尝到债务转移的痛苦,希腊由于自身负债及经济基本面比较脆弱,在欧元区第一个爆发(或者说被攻击)。
我们再看看欧盟开出的药方
2009年12月11日,欧元区成员国财长同意拿出300亿欧元用于必要时救助希腊,暂时解决了希腊眼前的困难。
2010年4月23日希腊正式向IMF要求援助,希腊、欧盟和IMF的谈判在希腊进行,希腊要求在2010年5月19日前获得援助。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当希腊满足相关条件时,德国将启动援助程序,希腊需要采取进一步的节支措施,必须证明其能够回归可持续的经济成长,德国要求希腊先拿出可持续的计划再提供援助,举止适当。
5月2日,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过反复磋商,推出一项为期三年、总额达1100亿欧元的救助希腊计划。但这项计划并未平息投资者对希腊可能出现“破产”的担忧,相反,市场关于希腊债务危机可能蔓延至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各种传言甚嚣尘上。一时间,投资者恐慌情绪蔓延,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动荡不已。
为了平息投资者担忧,增强市场信心,避免危机进一步升级和蔓延,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5月10日宣布设立巨型稳定基金;同时,欧元区、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士和日本等主要西方经济体的央行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希腊债务危机。在10日凌晨,欧洲央行采取一项前所未有的举措,决定从二级市场购买欧元区成员国政府债券;恢复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一系列非常规“救市”举措,包括以固定利率向金融机构提供三个月期和六个月期贷款等,以缓解流动性不足。与此同时,由于希腊债务危机使投资者避险情绪增加,市场对美元资金需求显著上升。对此,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士和日本央行当天也联合采取行动,向市场注入美元资金。
虽然救助希腊的方案中附带了很多条件,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求希腊严肃财政纪律,缩减支出,但希腊老百姓并不买账。2010年2月24日,约200万希腊民众举行了该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罢工,抗议政府紧急削减财政支出的措施。5月5日,希腊两大工会宣布,从当天开始,合作举行为期48小时的全国大罢工,预计罢工人数将达250万人,相当于希腊半数劳动人口。分析称民众大罢工的原因,是不满政府为获得援助而实施的财政紧缩政策,即增加消费税、削减开支、降低公务员薪水和工人养老金等。罢工一度失控,引发流血冲突,导致至少3人死亡。
从危机救助的方式看,其实本次欧债危机只是次贷危机的延续,并非什么新的危机,因为债务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而已。有人说这次是全球二次探底,其实就笔者看来,并不是什么二次探底,是危机延续。因此不排除一些国家资本市场击穿前底。
那么我们国家采取的方案如何呢?四万亿投资计划以及释放了十万亿新增贷款(M2增速一度超过30%,这是全世界都相当罕见的情况)。笔者非常质疑我们所采取的方案,首先,是目的不明确,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不是流动性枯竭,而是外部需求减少带来的产业冲击。其次是数量过于庞大,笔者始终认为没有必要采取如此大规模的货币投放。现在回过头去看,房地产市场出现逆势惊人上涨,股市提前世界其他国家几个月反弹也是有了合理的解释。
笔者认为,欧债危机不是独立现象,凡在应对次级债危机中,做的过了头的以及本身经济基本面比较脆弱的国家都可能被波及,包括我们。而我们还有个最麻烦的问题是调控已经失控的房价,笔者还是认为,靠行政性的命令根本无法阻止房价暴涨,而且还会面临地方的强烈干扰。笔者坚持认为,后期不得不缩减流动性,运用货币政策来堵截炒房,最主要的措施是大幅度加息。当然这样肯定会触发连锁反应,这就是笔者担心的,房价不尽早治理,越拖后果越严重。如何我们的紧缩进程开始后,与全球债务危机重叠,那么,形成共振,其效果就像2007-2008我们的资本市场发生的暴跌背景很相似。
3、方式
(1)、内部直接瓦解。
首先需要说明一点,中国国内存在着大量的外资资产,我看到的资料保守估计2007年即有40万亿人民币资产。外资只要在一个时段集中抛售地产物业,且用较大折扣抛售,必定引起恐慌,对于如此高的房价,雪崩只在顷刻之间。土地价格随之暴跌,地方债务问题将完全浮出水面,届时有多少烂帐无需调查便可知悉。银行体系将收到剧烈的冲击,而中国外储可能也会瞬间枯竭,因为40万亿折算美元约等于5.8万亿美元,有人可能很疑惑,外资干吗要跑?试想,一个风雨飘摇的经济体,还有货币吸引力吗?看看97风暴的泰国、印尼。与此同时的,股市将随这一系列事件下跌不止。也许又有人问了,这样做外资岂不是很受伤?那你又错了,亚洲资本市场有很多资产工具,近的香港,就有大量做空工具。虽有损失,但比起用杠杆做的空头交易,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2)、外部压力传递。
资本大鳄们可以选择香港(索罗斯已经来了),间接攻击香港的房地产和股市,用比价效应拖累中国,这个相对容易,但效果不明显。
也许两种方法都会用。以上只是笔者的个人想法,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二、内忧外患
当前的局面,我们可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笔者认为这也是当下股市如此疲弱的一方面因素。
1、楼市崩盘风险
住宅存量、在建工程和土地储备的价值可能是国内生产总值的3倍,或约100万亿元。七年前,它们的价值微不足道。北京、上海的住宅价值与GDP的比例,已经与1997年的香港差不多。租金收益也与当时的香港类似。此外,大陆还有一个独特现象,就是房屋空置,据牛刀博客所述,电力部门调查的半年以上电表数据未有变化的房产近六千万套。衡量购房负担的价格与收入的比率,在主要城市都超过20倍,这意味着中国人将不得不用20年的收入来购买一套平均价格的房子。
“上海、浙江是中国炒房最严重的地方,同时也是新增贷款发放最多的地方,但是也是2009年GDP下降幅度最大的地方。这里面的对应关系就是,长三角的大量实体经济老板,拿到贷款后立马就去炒楼,一天也不耽搁。财经专栏作家吴晓波说,他的一位在杭州的朋友,拿到5000万贷款,一分钱也没有留在公司搞经营,立马去炒楼,说炒楼的收益是搞实业收益的几倍十几倍几十倍。我所认识的一位服装老板,原本是拿到贷款准备去全国各大城市做500家连锁店,一下在银行贷了3个亿人民币,结果只是留下了3000万做流动资金,一家连锁店也没开,就把2.7亿人民币全部拿去炒楼。这是这两个地方GDP下降幅度最大的主要原因,如果坚决打击炒楼,以这两个地方的经济实力,GDP很快就会大幅增长。”—摘自牛刀博客。
不管从经典指标还是从投机程度看,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是一个十足的投机市场,而且泡沫相当严重,崩盘已经无法避免。如果读者您认为这很正常,那您可以结束阅读,因为后面的内容在您看来已经相当扯淡。
2、中国外储枯竭风险
如果我们的经济体系遭遇重大风险,可以预见的是,大量外资资产以及本国资产可能会夺路而逃。最合理的方案只有一个,就是兑换外币出去或不出去。而所谓的外储,根本不够偿付。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外储并不是国家机构享有的财富,而是国家对公民及机构的负债。如果不采取控制措施,一旦发生不可逆转的资本外流,则外储瞬间可能枯竭。
3、地方债务风险
央行调研结果显示,地方政府的3800多家投融资平台总资产近9万亿元,负债升至5.26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约为60%。5.26万亿元的负债相当于去年全国GDP的15.7%,全国财政收入的76.8%(以上为官方数据)。
笔者认为地方债务的多少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关键问题是债务抵押物价值以及投资回报率问题。
由于没有明确的数字,笔者也只能根据翻阅到的资料简单谈谈,据媒体信息,抵押物中土地占比很大,笔者认为这是非常大的风险,因为土地价值是很难衡量的。随房地产市场以及政策变动可能出现非常大的波动。
4、恶性通货膨胀风险
20余年来,我们的M2增速一直快于GPD增速,信用创造(流通中货币)一直是超发状态。而假设遇到上述第2小结的情况,流动性将冲垮很多商品领域的堤坝,可能发生哄抢生活必需品的情况。其实这应该属于货币贬值问题,但表现其实是一样的。有好友问笔者恶性通胀和房地产崩溃是矛盾的,笔者认为确实有一定的矛盾之处,但笔者考虑的是极端情况下,还有人去买房地产吗?估计不动产很难出手。至于我们的空置房到底有多少,也只能等怪诞的房地产市场尘埃落定之后。
5、出口骤降风险
如第一段第2小结所述,如果债务危机蔓延到全球,那我们的出口肯定又是雪上加霜,而当时的汇率则一定程度上有不小的影响,这就看国际资本以及国家间如何博弈了。但可以确定的是需求端出问题,出口端必然的受到影响。
6、遭受国际资本大鳄狙击风险
在出现上述1-5小结的问题后,这种情况必然会被国际资本大鳄所关注并利用,狙击只是时间和手段的问题。
7、稳定性风险
这一节讨论的不是单只经济层面,涉及到社会的各方面。考虑不是本文重点,不做深入探讨。
三、一些思考及推论
1、中国股市将超调
如第一段第2小结所述,当第二波袭来(而非什么二次探底),再加上我们可能被迫采取严厉的紧缩政策,同时资本市场投资者必然形成对企业未来面临的黯淡前景以及悲观的盈利预测,中国股市可能出现超调风险,即击穿前底1664。
2、大宗商品将暴跌
基于第一段第2小结所述,假设债务危机蔓延到全球,特别是中国也深陷泥潭。那钢铁、铜、铅、铝、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将神话破灭,笔者的这个观点和很多专家的分析基本相反,笔者不认为未来大宗商品可以对抗风险。而其中农产品因为需求的绝对刚性,相对将保持稳定。
3、以黄金为首的贵金属将继续暴涨
根据IMF、标准普尔及渣打银行的数据,当前英国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为78.2%,而美国这一比例为87.5%、德国为76.6%、日本高达214.3%……G7国的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全部超过了安全警戒线。
罗杰斯昨天对本报记者表示,欧元仍会继续走低,全球通胀会越来越严重。美国“末日博士”鲁比尼再次发出警告:我们或将在结束一场危机时陷入另一场危机,好比1933年大萧条时期的情形。他重申了希腊债务危机仅是全球债务危机“冰山一角”的观点。
欧债危机发生后,各国政府迟迟无法“退出”刺激政策,已令各国物价火上加油:英国、印度、巴西等国的CPI远远高出2%的安全指标。英国4月份的通胀率达17个月来最高。巴西、印度等国的通胀水平已是两年左右的新高。
如前所述,自格林斯潘歪曲凯恩斯理论,打开疯狂的信贷闸门之后,当前全球央行解决经济、金融问题的最佳途径纷纷效仿--释放流动性,纵容投机,妄图保持畸形的经济运行模式。
据早前IMF统计,全球未平仓交易额高至600万亿美元,全都拜全球央行所赐。
笔者大胆预计,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可能涨至令人无法理解的高度。而以人民币计价,则可能更是会让人目瞪口呆(笔者预计人民币遭受攻击后会剧烈贬值)。
注:该推论只基于笔者所搜集的信息以及理解,不作为您投资的依据,仅供参考。
4、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彻底崩溃
笔者持续关注房地产几年,其实很多人对房地产的看法都有问题。笔者认为房地产现在的状况,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当前的很多调控政策指向犯了原则性错误。
笔者认为,房地产市场出现现在的局面涉及到很多方面,仅谈经济层面,一是货币政策直接导致了纵容投机的风潮,投机成本过低;二是实体产业受到危机影响,没有突破口,流动性泛滥。三是我们的经济发展目标倒挂,为了GDP而GDP,这样的目标就显得有点本末倒置。
而我们当前所谓严厉的调控政策其实目标指向还是投机,投机是原因吗?显然不是!而针对结果去调控,和庸医无异!其结果可想而知……
房地产也叫不动产,意思是你无法携带,这种资产就笔者认为,是所有投资品当中风险收益比最差的一种,因为其涉及到的不单是波动风险,还有最致命的道德(或者说政策)风险,因为其作为商品有两面性,即有商品属性,也有政府保障的民生属性。
笔者预计一旦我们的房地产市场预期彻底发生逆转,后果将相当严重,可能届时出售相当之困难。无法变现比崩溃还可怕。
5、人民币汇率可能暴跌
在遭受国际资本攻击,同时面临资本外流的情况下(即使当局强力管制),人民币汇率可能出现较大的波动局面,而最终方向可能是大幅度贬值。
6、亚洲货币及资本市场可能出现急剧大幅波动
中国从亚洲各国的进口占总进口的62%(2008年),其中日本、东盟五国、韩国和台湾占据中国前五大贸易伙伴的四位(第二位是欧盟),占中国全部进口的43%。过去几年,中国从亚洲国家进口的迅猛增长,主要得益于机电设备贸易的繁荣。亚洲前十位中国进口来源地中,50%是机电产品,比十年前上升了近15个百分点。
毋庸置疑,我们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非同小可,如果我们出现以上所描述的情况,则亚洲货币及资本市场将剧烈动荡。甚至不排除一些小国遭受的冲击更大。
7、加息
该不该加息?笔者坚定的认为应该立即大幅度加息。因为我们必须严惩投机者,而不是放任。房地产如此恶劣局面,和投机成本过低(低息)有很大关系(笔者认为)。
当前的利率扣除官方CPI数据已经是实际负利率,实际负利率其实伤害的是中下阶层,而负利率的代价则相当昂贵,其实这点很容易理解,压低资金成本,让弱势群体蒙受一定损失,纵容投机者投机。其代价,一是社会稳定性,二是货币信用。
但笔者一直判断我们不会加息,会一拖再拖。为何?因为全球央行除了极个别以外,都怕。怕什么?怕经济体的自然调整,都不愿意过苦日子。但是,试问,天上会掉馅饼吗?

四、结语
虽然笔者对未来几年全球及中国经济十分悲观,但长期的看,笔者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理由不是所谓专家扯淡的中国特色,其实最根本的我们有十几亿勤勤恳恳的可爱的中国人,在全球现在都能见到勤劳的中国商人的身影,有这些,我们还怕没发展吗?

注:本文笔者用了非常多的推论及假设,大量数据来源于网络(不能保证其准确性),可能所预测的情况和实际发生的有天壤之别。且笔者并非经济类专家,所述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文森
                                      2010年5月20日
资料库:http://b983150.xici.net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8-27 11:58 , Processed in 0.030702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