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4918|回复: 0

[讨论] 股市运行周期重新回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30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股市运行周期重新回归?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mopdog 浏览:14918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股市有其运行周期  各国所受影响各不相同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扩容 “加息”声或渐占上风2010年03月30日07:37 来源:
手机免费访问:hexun.com 好文我顶(6)



    相关专题:货币政策紧缩的“靴子”何时落地   2010年第二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周其仁:中国应率先主动退出刺激政策
  夏斌:是否加息要考虑负利率问题等三个因素
  李稻葵:若未来CPI涨幅在某些月份超3%可能加息
  央行3月29日一纸公告,或令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的预期发生微妙改变改变。


  29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任命周其仁为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不再担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职务。增补夏斌、李稻葵为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这也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中,外部金融专家席位从此前的一席增至三席,分量大为增加。更为市场关注的是,三位新增委员中,周其仁与李稻葵均暗示不排除以加息来“退出”,其中李稻葵教授表示中国加息时间点或先于美国,也令“加息”退出的声音随之增强。
  外部专家政策影响力加大
  就在30日下午,新的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将参加201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业界更为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
  资料显示,周其仁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夏斌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稻葵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此前货币政策委员会组成框架为:央行行长一人、副行长二人;国家计委副主任一人;国家经贸委副主任一人;财政部副部长一人;外管局局长一人;证监会主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行长二人;金融专家一人。
  新增两席金融专家席位后,货币政策委员会将由11人增加至13人。从变更后的结构上看,金融专家占货币委员会人数的比重与央行官员的比重相当,外部金融专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力正在加大。
  尽管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并非决策机构,但其对货币政策影响力影响力却不小。《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条例》规定,“央行报请国务院批准有关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或者其他货币政策重要事项的决定方案时,应当将货币政策委员会建议书或者会议纪要作为附件,一并报送。”
  《条例》还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报送国务院备案的有关货币政策其他事项的决定,应当将货币政策委员建议书或者会议纪要,一并备案。”
  对此,兴业银行(601166,股吧)首席分析师鲁政委认为,金融专家担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意味着其言论将有定期、正式地向官方高层传递的渠道。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意见将对国务院制定货币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其言论也将对货币政策的决策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专家言论或将影响市场
  在进入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后,三位专家个人的货币观和对经济的看法,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市场产生影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29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是否加息,应综合考虑通胀以及利差等因素,“市场流动性有多少,公开市场操作回收多少,何时动存款准备金,这个要算笔账。”
  周其仁则认为,根据目前的经济情况,中国应该非常主动地实行有步骤的、坚定的退出政策,让经济回到可靠的增长的基础上来。
  李稻葵指出,中国加息最主要的参考变量是通货膨胀水平,假如未来CPI在某些月份超过3%,就有可能加息。“二季度我国有可能加息,加息时点不会完全比照美国来。”
  虽然三位专家的观点有些不一致,但是有业内人士指出,综合三位专家此前关于加息的表述看,周其仁和李稻葵都支持盯住通胀指标,采用加息这个比较激进的手段退出。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夏斌、李稻葵均认为,不能屈从于某种压力而推动升值,但他们都承认,人民币要回归到金融危机之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上。(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8-24 06:32 , Processed in 0.029999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