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26] “深沪争风”:尴尬的历史又要重演吗?背后隐藏了什么…(转)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不老乱
浏览:6847
回复:9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今天再上海大盘指标股带动下走出了不错的上攻,可是深圳中小盘股却在创业板带领下沉,形成了翘翘板行情;这似乎缘于一则消息:《监管部门将严打恶炒小盘股》。其实前几天以“创业板”为首的小盘股疯狂时,就已经出现了深强沪弱局面,而深圳成交金额也有超越上海的苗头!最具代表的就是:沪深两市“茅台和泰岳”的最高股价之争!
核心问题在于:目前股市的资金面已经大不如以前了,这可以从“两市成交金额几个月来的下台阶”上可以得到印证。那么,市场上游资进行自我缩容,选择小盘股也就无可厚非,那么以小盘股集中的深市“中小板”和“创业板”的疯狂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市场上的仅有存量资金自然“南下”深圳,这恐怕是“上海”不能容忍的!
有限的存量资金必然是两个交易所要不惜手段争夺的,这可关系到各家的“抽头”——佣金!这可是人家的饭碗。
注:股票买卖费用包括:印花税、佣金、过户费、委托费等其实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深沪历史上已经多次出现“争风吃醋”的场景了!最出名的就是:1996年的“陆家嘴事件”,进而让“证券教父”阚治东黯然下课,还得了个“阚二毛”的“历史绰号”!
1996年媒体“深强沪弱”的争论日益刺激着上海市相关领导人的耳膜,于是用“有形的手”赋予一批证券公司推动股指的重任,阚治东领导的申银万国不仅被要求扩大自营规模,还被要求重点运作好陆家嘴股票。申银万国证券公司义不容辞,把陆家嘴等股票炒得炙手可热。其实刚开始时,阚治东有着一份难得的清醒,要求工作人员每天拉升两毛钱价格就歇手。此举引起了有关领导的不满,并赠送给他一顶“帽子”:“阚二毛”。
后来,亦如预期,上证综合指数达到了预期的高点,但沪深股市火爆的现象却引发了北京方面的不满,国务院调查组奔赴上海,一批金融机构负责人受到了处分,阚治东首当其冲,他没有躲过此劫——1997年6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一批违规银行、证券公司、上市公司及其负责人受到严肃处理》的文章,对包括申银万国在内的几家证券公司点名批评,阚治东也受到了处分。
“非如此不可吗?”对于理财周报记者的提问,阚只说了一句“必须有人站出来”,颇有凄怆之感。
深沪两个交易所甚至为强弱之争不惜将交易时间都错开,这在我们曾经的股市上也是挺有意思的,恐怕{过滤}都经历过吧!当然,还有后来的著名的“1999己卯之变深沪之争”。
深沪两市的强弱之争核心无非是资金之争,而隐藏在其背后的事实就是:股市上的资金已经开始紧张了!
顺便说一下:被普遍认为过高的“7.86%的融资利率”,实施时可能会出乎市场的意料,搞不好会供不应求的,因为现在民间的拆借成本之高恐怕不是大家能想象的,远远高于这个值的!更要注意的是,市场不好时可能更需要钱。
更加麻烦的是:在这资金面已经不宽裕的情况下,两市我争夺可能加速消耗市场上的仅有存量资金,特别是这时启动超级大盘的指标股,可能会是一场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