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担保荒废主业华普集团“恶意掏空”武昌鱼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遇故知
浏览:1124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弃湖北而进北京,舍渔业而取房地产,怎么看,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2002年以后,在湖北以水产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武昌鱼(600275)被华普集团控制后,迅速因“缺氧”而陷入亏损。
充分的事实和证据表明,华普集团入主武昌鱼后,开始操纵上市公司实施了一系列违规担保,将华普的债务和各种纠纷转嫁了上市公司。另外,翦英海操控武昌鱼,与华普的关联方成立各种合资公司,以此掏空上市公司的资产和资金。
证据和公告资料显示,2002年华普入主武昌鱼以来,通过担保方式向上市公司转嫁债务的事件共有20余项,累计担保额高达近10亿元。这些担保多数转变成了武昌鱼的债务负担。
比如,华普入主武昌鱼后第一年,2002年12月9日,武昌鱼便为北京中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供担保,担保数量达7500万元人民币。该笔金额为北京中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向上海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安定门支行的贷款。
第二年,2003年6月19日,武昌鱼又为湖北武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担保,担保金额4000万元人民币。在华普入主武昌鱼的两年内,武昌鱼对外担保累计数量便增加21,894万元人民币。
2006年4月,武昌鱼在翦英海操控下,又违规为湖北多佳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担保,担保金额高达1亿元。而当时,武昌鱼的净资产才5亿元左右(50072.35万元)。
2003年,在华普集团重组武昌鱼一年多以后,武昌鱼的业绩开始大幅下降,全年的净利润只有109万元,每股收益只有0.0025元,到2004年上半年,武昌鱼干脆就亏损了。
在华普入主武昌鱼的两年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一家本来还赢利的公司沦落到了亏损境地?
大量的证据还表明,在华普入主武昌鱼的两年时间里,华普方面通过和上市公司合资成立新公司,将集团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以上市公司资产作为贷款抵押等等手段,从武昌鱼方面获取了大量的现金。
在华普2002年8月入主武昌鱼的同时,武昌鱼就出资收购了华普集团拥有北京中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1%的股权。收购总价款为人民币2.9亿元。当时就有市场人士对该笔收购价是否公允提出质疑。而在此同时,华普为收购29%的武昌鱼股权,共支出了2.15亿元。但通过这笔中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交易,华普方面在收购这29%的股权时,实际只付出了7000多万元的现金。
2002年10月31日,武昌鱼又改变4945万元募股资金投向,增资湖北武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而该公司是2002年8月19日由湖北武昌鱼股份有限公司和鄂州市武昌鱼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的,公司原注册资本只有1000万元人民币。
华普入主武昌鱼以来,究竟从武昌鱼公司获取了多少现金,现在还无法得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但通过武昌鱼的现金流量指标可以略见端倪,在华普入主武昌鱼之前,按照2002年中报显示,该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1亿元左右,到了2004年第一季度,武昌鱼账上的货币资产只剩了700多万元;而到了2009年9月30日,已经ST的武昌鱼账上的货币资金仅有175万元。
“以前靠水产业务,武昌鱼还能保证微利;在华普入主后,武昌鱼反而陷入了亏损的境地,公司股价也从高峰时的19元一路下跌,套死了无数股民”。一位武昌鱼股票的投资者坦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