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三昔交易员

[大盘交流] 春节前大盘会跌至266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6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周至春节大盘还有没有机会见到3100点----一个美好的减仓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1-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熊人.jpg
市场本身,尽管有不少机会出现,但那是留给老鼠仓,留给大资本的,不要以为买了几本破书,混了些论坛,就有了绝世秘籍,市场里头的钱可以随便你去捡.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那笔钱不过是个诱饵而已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熊人.jpg
市场既然已经选择向下,则调整远远没有到位,点位很深时间还很长。 价格永远走在前面,消息永远是滞后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发表于 2010-1-27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挣分的!
楼下请说#*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7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2-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7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mark一下   以后要是不准就开骂  要是准还是骂  #*2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0007138947.gif
银行、保险、地产、煤炭、钢铁、金属、资源、石油石化、券商等等都是杀跌功臣.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启动   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会议指出,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对于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拉动国内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已基本具备进一步开展三网融合的技术条件、网络基础和市场空间,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已进入关键时期。要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确定合理、先进、适用的技术路线,促进网络建设、业务应用、产业发展、监督管理等各项工作协调发展,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模式。
  会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
  会议明确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重点工作:(一)按照先易后难、试点先行的原则,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双向进入试点。符合条件的广播电视企业可以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符合条件的电信企业可以从事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鼓励广电企业和电信企业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二)加强网络建设改造。全面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提高业务承载和支撑能力。整合有线电视网络,培育市场主体。加快电信宽带网络建设,推进城镇光纤到户,扩大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推进网络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三)加快产业发展。充分利用三网融合有利条件,创新产业形态,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业务的应用,促进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和其他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国家标准体系。(四)强化网络管理。落实管理职责,健全管理体系,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五)加强政策扶持。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支持三网融合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技术和关键软硬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对三网融合涉及的产品开发、网络建设、业务应用及在农村地区的推广,给予金融、财政、税收等支持。将三网融合相关产品和业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会议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深入细致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推进三网融合工作顺利进行。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号文件突出“城乡统筹”,推动建材下乡、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本报讯 (记者李静睿) 新华社昨日受权发布了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第七年锁定“三农”。针对今年的“三农”形势,这份名为《**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一号文件,提出了“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二十字基本思路方针。
  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今年一号文件全文约为12000字,分为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部分。新华社撰文分析称,今年一号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其最大亮点”。
  文件全文多处具有新意,如首次在文件名称中突出“城乡统筹概念”、对“三农”投入首次强调“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首次提出要在三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首次提到“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概念等。
  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
  根据文件,在土地确权方面,中央将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力争用3年时间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在户籍制度方面,将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增加良种补贴,扩大马铃薯补贴范围,启动青稞良种补贴等。
  此外,比较受关注的政策还包括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并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实际增选一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
  七年一号文件
  持续关注三农
  2004年
  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2005年
  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6年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7年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8年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2009年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010年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首次突出“城乡统筹”
  本报讯 (记者李静睿) “三农”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教授陆学艺昨日分析,今年中央在一号文件的名称中首次突出了“城乡统筹”这一概念,并在文件中多处提及和阐释,为历年所未见。
  去年年底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中,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作为主旨。
  陆学艺分析称,“统筹城乡发展”这一概念最早是在**十六大上提出,随后中央又明确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中央的意图非常明显,仅仅立足于‘三农’本身,无法让农村富裕起来。农村和农民真正富裕,最终要依靠城市,这就是今年特别突出城乡统筹最主要的原因。”
  作为城乡统筹最重要的抓手之一,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在本次一号文件中,深入提出“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
  陆学艺说,“虽然中小城市到底怎么界定中央还没有明确说法,我的理解是地级市以下的大概都可以动,到底怎么动,就还要看各省的试点”。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此前透露,农民落户城镇须符合三个条件:是否有稳定的就业;是否有稳定的住所;在城市就业是否达到了一定的年限
  “我们未做好准备接纳新生代农民工”
  陈锡文
  防止农民收入陷入徘徊
  记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与以往相比,今年这四句话有什么新意?
  陈锡文:有继承,也有发展。稳粮保供给,就是要继续抓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市场稳定和价格合理水平,防止粮食生产出现滑坡。
  增收惠民生,就是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过去6年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平均在6%以上,必须坚决防止农民收入陷入徘徊。
  改革促统筹,就是要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强基增后劲,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强化基础支撑,全面提升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号文件有三大亮点
  记者: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有很高的“含金量”,而且强农惠农政策在不断强化。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突出的亮点?
  陈锡文:一是在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上有新政策。“三农”投入以前总量每年或多或少都会增加。现在不仅要求总量增加,而且比例要提高,是个更高的要求。
  二是在改善农村民生上有很多新举措。比如文件专门提出要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
  三是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推出了新机制。
  “三农”面临非传统挑战
  记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提出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各种传统和非传统挑战。那么,什么是非传统挑战?
  陈锡文:非传统挑战指的是新出现的一些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转型期,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农民外出后,既不能在城市定居,又不愿意回到农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的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在1.5亿外出农民工中约占60%。相对来说,这些人对农业不熟悉,同时,他们又特别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城市社会,但从制度到心理到具体措施,我们都还没有做好接纳的准备。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情况,一是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二是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三是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日益加大。这种新形势既带来机遇,也使我们面临新挑战。
  据新华社电
  解读
  1 修土地法推动土地改革
  【文件】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要严格限定在试点范围内,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后节约的土地仍属农民集体所有,确保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确保复垦耕地质量,确保维护农民利益。
  【解读】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李国祥分析,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土地政策提出了一系列的部署,但是从今年的一号文件来看,并没有全部涉及,仅仅进行了部分落实。
  从文件的表述来看,也强调“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等原则,看起来似乎比三中全会的部署更为保守,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三中全会是从政策层面提出了一些突破,但是法律层面还没有动,因此文件里也专门提到要加快修改《土地管理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土地政策的改革。
  2 新生代农民工将市民化
  【文件】 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解读】李国祥认为,所谓新生代农民工是指父母本身就在城市打工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大都是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第二代农民工。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的增大和逐步返回农村,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陆续进入城市并成为农民工的主体。
  和上一辈人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根本不愿意回到农村去,农村对他们而言非常陌生,他们愿意在城里生活。因此怎样解决这些人的问题,是目前农民工问题的新难点。文件里提到的措施是立足于解决他们滞留城市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将他们纳入保障性住房体系,随后再纳入其他社保体系,以逐步达到将他们市民化的目标。
  3 三农支出预计增千亿元
  【文件】 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要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
  【解读】李国祥分析,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三农”支出达7161.4亿元,比上年增加1205.9亿元,增长20.2%,这个数字还是在去年财政收入整体状况不是太好的情况下达到的。我估计,今年的增幅会进一步加大,增加值起码会在1000亿左右。
  4 建材下乡支持农民建房
  【文件】 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
  【解读】李国祥说,在调研中发现,农民对于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很强烈,很多农民存一辈子的钱,就是为了盖一栋漂亮的楼房,这一特点可以很好地和目前扩大内需的政策结合起来。
  推动建材下乡,中央和地方也可以考虑和家电下乡类似的政策,财政给予部分补贴,或者有一些幅度不大的优惠,以刺激农民的积极性。
  另据记者了解,此前有媒体报道,《扩大建材下乡政策及实施建议(初稿)》指出,“建材下乡”政策一旦启动,每年可增加国内消费至少500-600亿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股万股跌下来,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 天

发表于 2010-2-2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和你想的预期会有先后之别,总之,别预测底部,也别很直观的去抄底,买的是自然底,当然了,有很多人都不会明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8-14 08:36 , Processed in 0.08449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