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定海盘龙

说说基本分析的要点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1-4-2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炒股太难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0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个股的股性

绝大多数个股的股性是不同的,主力也好,分力也好,大机构也好,散户群也好,一切参与过的交易者最终都会综合促成个股的历史K线,严格意义上来说,根据其历史K线的规律总结,就是其股性。



  而这种股性也或叫个股的历史K线规律痕迹短期是由情绪和操控造就的,但长期则是由公司的基本面造就的,很简单的例子,一个公司的财务数据短期可以造假,但是长期则无法造假,又或主力往往都是根据和运用题材而操作的,而散户一般是根据被主力影响操作的。



  就如股神巴菲特所言,短期市场是一个投票机,长期市场是一个秤重机。基本面选股恰恰是有可复制规律可寻的,而且长线K线数据的确反应长线基本面状况。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16 天

发表于 2011-6-12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学习#loveliness# #loveliness#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6 16:40
彼得-林奇的投资策略:寻找10倍股

绝对不可能找到一个各种类型的股票普遍适用的公式

  ——彼得·林奇

  按照投资操作的6个基本步骤:选择目标企业、评估内在价值、分析市场价格、确定买人价格、分配投资比例、确定持有期限,经过对林奇有关投资策略的论述的收集整理,我们将其投资策略逐一总结为6个基本原则。

  林奇的选股原则:分门别类,与众不同

  林奇分析公司业务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公司销售或产量的增长率将其划分为六种类型公司的股票:缓慢增长型、大笨象型(stalwart’s)、快速增长型、周期型、资产富余型(asset plays)、转型困境型。  


 林奇认为,所有经济实体的“增长”都意味着它今年的产出比去年更多。衡量公司增长率有多种方法:销售量的增长、销售收入的增长、利润的增长等。

  稳定缓慢增长型公司的增长非常缓慢,大致与一个国家GNP的增长率相等。

  快速增长型公司的增长非常迅速,有时一年会增长20%~30%,甚至更多。在快速增长型公司中你才能找到价格上涨最快的股票。

  需要注意的是,一家公司的增长率不可能永远保持不变。—家公司并不总是固定地属于某一种类型。

  在不同时期,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司的增长率在不断变化,公司也往往从最初的类型后来转变为另一种类型。

  林奇在分析股票时,总是首先确定这个公司股票所属的不同类型,然后相应确定不同的投资预期目标,再进一步分析这家公司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因此,林奇认为:“将股票分类是进行股票投资分析的第一步。”

  我们只能首先分析确定公司股票的类型,对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那些千篇一律式的陈词滥调般的投资原则往往是非常愚蠢的。比如,当你的投资翻番时就把股票卖掉,两年后就把股票卖掉,当价格下跌10%时卖掉手中的股票可以减少损失,等。你千万不要相信这些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投资原则。

  请记住林奇的忠告:

  “绝对不可能找到一个各种类型的股票普遍适用的公式。”

  “不管股市某一天下跌50点还是108点,最终优秀公司的股票将上涨,而一般公司的股票将下跌,投资于这两种不同类型公司的投资者也将得到各自不同的投资回报。”

  关于选股,林奇一再告诫投资者要独立思考,选择那些不被其他人关注的股票,做真正的逆向投资者:

  “真正的逆向投资者并不是那种在大家都买热门股时偏买冷门股票的投资者(例如:当别人都在买股票时,他却在卖股票)。真正的逆向投资者会等待事态冷却下来以后再去买那些不被人所关注的股票,特别是那些让华尔街厌烦的股票。”

  林奇认为自己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与众不同的选股策略:“在我掌管富达公司麦哲伦基金的这13年间,尽管有过无数次的失误,但每只个股还是平均上涨了20多倍。其原因在于我仔细研究之后,发现了一些不出名和不受大家喜爱的股票。我坚信任何一位投资者都可以从这样一种股票分析的策略中受益。”

  林奇的选股策略的与众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不选热门股,只选冷门股

  人们往往对热门股追捧得趋之若鹜,林奇却对热门股回避得惟恐不及:

  “如果有我不愿买的股票,那它一定是最热门行业中最热门的股票。”

  热门股之所以如此热门,是因为其股价涨得很快,快得总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遗憾的是热门股跌起来也很快,甚至比涨得还快,快得让你找不到脱手的机会。

  林奇对无人问津的冷门股却热情无限:“如果你找到了一只几乎不曾被机构投资者问津的股票,你就找到了一只有可能赚钱的股票。如果你找到一家公司,它既没有被分析家们访问过又没有专家会承认知道它,你赚钱的机会就会大了一倍。”

  林奇发现找到冷门股的一个规律是:那些业务让人感到乏味、厌烦、甚至郁闷的公司股票,一般是少人问津的冷门股,却最终会成为股价不断上涨的大牛股。

  ◆避开高增长易变行业,关注低增长稳定行业

  投资于高增长行业几乎是股市**资策略的一个主流,林奇却对此不屑一顾:“很多人喜欢投资于让人激动的高增长行业,这里总是人潮如涌,但不包括我。我喜欢投资低速增长的行业,例如生产塑料小刀和叉子的公司,但是我也只有在找不到像葬礼服务业这种没有增长的行业时才会这么做。正是在这种零增长行业中才最有可能找到能赚大钱的股票。”

  那么,林奇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呢?因为他发现高增长行业吸引了大批想进入该行业分享奶酪的聪明人和强势企业,而众多竞争对手的进入使该竞争变得非常激烈,公司很难持续保持利润率,股价相应会下跌。而低增长行业同时是低竞争行业,公司容易持续保持利润率,股价相应会随着利润的上升而上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1-3

 楼主| 发表于 2011-6-16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彼得-林奇的投资策略:寻找10倍股

绝对不可能找到一个各种类型的股票普遍适用的公式

  ——彼得·林奇

  按照投资操作的6个基本步骤:选择目标企业、评估内在价值、分析市场价格、确定买人价格、分配投资比例、确定持有期限,经过对林奇有关投资策略的论述的收集整理,我们将其投资策略逐一总结为6个基本原则。

  林奇的选股原则:分门别类,与众不同

  林奇分析公司业务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公司销售或产量的增长率将其划分为六种类型公司的股票:缓慢增长型、大笨象型(stalwart’s)、快速增长型、周期型、资产富余型(asset plays)、转型困境型。




林奇认为,所有经济实体的“增长”都意味着它今年的产出比去年更多。衡量公司增长率有多种方法:销售量的增长、销售收入的增长、利润的增长等。

  稳定缓慢增长型公司的增长非常缓慢,大致与一个国家GNP的增长率相等。

  快速增长型公司的增长非常迅速,有时一年会增长20%~30%,甚至更多。在快速增长型公司中你才能找到价格上涨最快的股票。

  需要注意的是,一家公司的增长率不可能永远保持不变。—家公司并不总是固定地属于某一种类型。

  在不同时期,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司的增长率在不断变化,公司也往往从最初的类型后来转变为另一种类型。

  林奇在分析股票时,总是首先确定这个公司股票所属的不同类型,然后相应确定不同的投资预期目标,再进一步分析这家公司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因此,林奇认为:“将股票分类是进行股票投资分析的第一步。”

  我们只能首先分析确定公司股票的类型,对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那些千篇一律式的陈词滥调般的投资原则往往是非常愚蠢的。比如,当你的投资翻番时就把股票卖掉,两年后就把股票卖掉,当价格下跌10%时卖掉手中的股票可以减少损失,等。你千万不要相信这些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投资原则。

  请记住林奇的忠告:

  “绝对不可能找到一个各种类型的股票普遍适用的公式。”

  “不管股市某一天下跌50点还是108点,最终优秀公司的股票将上涨,而一般公司的股票将下跌,投资于这两种不同类型公司的投资者也将得到各自不同的投资回报。”

  关于选股,林奇一再告诫投资者要独立思考,选择那些不被其他人关注的股票,做真正的逆向投资者:

  “真正的逆向投资者并不是那种在大家都买热门股时偏买冷门股票的投资者(例如:当别人都在买股票时,他却在卖股票)。真正的逆向投资者会等待事态冷却下来以后再去买那些不被人所关注的股票,特别是那些让华尔街厌烦的股票。”

  林奇认为自己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与众不同的选股策略:“在我掌管富达公司麦哲伦基金的这13年间,尽管有过无数次的失误,但每只个股还是平均上涨了20多倍。其原因在于我仔细研究之后,发现了一些不出名和不受大家喜爱的股票。我坚信任何一位投资者都可以从这样一种股票分析的策略中受益。”

  林奇的选股策略的与众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6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选热门股,只选冷门股

  人们往往对热门股追捧得趋之若鹜,林奇却对热门股回避得惟恐不及:

  “如果有我不愿买的股票,那它一定是最热门行业中最热门的股票。”

  热门股之所以如此热门,是因为其股价涨得很快,快得总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遗憾的是热门股跌起来也很快,甚至比涨得还快,快得让你找不到脱手的机会。

  林奇对无人问津的冷门股却热情无限:“如果你找到了一只几乎不曾被机构投资者问津的股票,你就找到了一只有可能赚钱的股票。如果你找到一家公司,它既没有被分析家们访问过又没有专家会承认知道它,你赚钱的机会就会大了一倍。”

  林奇发现找到冷门股的一个规律是:那些业务让人感到乏味、厌烦、甚至郁闷的公司股票,一般是少人问津的冷门股,却最终会成为股价不断上涨的大牛股。

  ◆避开高增长易变行业,关注低增长稳定行业

  投资于高增长行业几乎是股市**资策略的一个主流,林奇却对此不屑一顾:“很多人喜欢投资于让人激动的高增长行业,这里总是人潮如涌,但不包括我。我喜欢投资低速增长的行业,例如生产塑料小刀和叉子的公司,但是我也只有在找不到像葬礼服务业这种没有增长的行业时才会这么做。正是在这种零增长行业中才最有可能找到能赚大钱的股票。”

  那么,林奇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呢?因为他发现高增长行业吸引了大批想进入该行业分享奶酪的聪明人和强势企业,而众多竞争对手的进入使该竞争变得非常激烈,公司很难持续保持利润率,股价相应会下跌。而低增长行业同时是低竞争行业,公司容易持续保持利润率,股价相应会随着利润的上升而上升。

  ◆远离高技术公司,关注低技术公司

  1995年—1999年更是一次史无前例的牛市,指数上涨一倍,连续5年股票的回报率都在20%以上。这次大牛市中,人们对网络股等高科技企业的狂热是最大的推动力。但是,在人们的狂热中,林奇却再次宣称自己是技术厌恶者:

  “一直以来,我都是技术厌恶者。我个人的经验表明,只有那些不盲目追赶潮流的人才能成为成功的投资者。事实上,我所知道的大多数有名的投资人(首当其冲的就是沃伦?巴菲特)都是技术厌恶者。他们从来不会买人那些自己不了解其业务情况的公司股票,我也同样如此。”

  林奇和巴菲特一样,从来不会买人那些自己不了解其业务情况的、变化很快的、未来发展不稳定的公司股票。他同样坚持只投资于自己能够完全理解的传统稳定行业的公司股票。林奇说:“当周围有如此多的稳定行业时,为什么要购买易变行业的股票呢?”

  ◆别选多样化公司,关注专业化公司

  林奇如此厌恶公司通过收购实现多样化,以至于他将其讽刺地称为“多元化恶化”:

  “利润不错的公司通常不是把钱用来回购股票或者增加股息,而是更喜欢把钱浪费在收购其他公司这件蠢事上。这种‘精心准备’的收购对象却是一些这样的公司:(1)价格被高估;(2)业务经营完全超出他们的理解范围。这两点确保收购后的损失而不是收益能达到最大。”

  相反,林奇喜欢寻找专业经营的优秀公司。比如,他非常关注抽资独立型公司。采用抽资摆脱做法的子公司或者分公司就会变成独立自由的经济实体。尤其是兼并和收购浪潮中成为恶意收购对象的公司,往往通过卖掉或者抽资摆脱做法,与子公司脱离关系后很快就可以击退恶意收购者,这时独立出来的子公司的股票就会独立上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6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选竞争对手多的公司,只选竞争对手少的公司

  人们往往关注那些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著名公司,而往往忽略了那些长期独霸行业却默默无闻的隐形冠军企业。

  但林奇却与众不同:“相比较而言,我更愿意拥有一家地方性石头加工场的股票,而不愿拥有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股票。因为电影公司的竞争对手非常多,而石头加工场却有一个‘领地’(Niche):在它占据的领地内没有什么竞争对手。”

  林奇对拥有市场领地的优势企业情有独钟:“我总在寻找这种拥有‘领地’的公司,理想的公司都有一个‘领地’。”这种领地使公司获得了能够在所在市领地形成的一种排他性独家经营权。这种排他性独家经营权正是林奇寻觅的阿拉丁神灯:“没有什么可以描述排他性独家经营权的价值……一旦你获得了排他性独家经营权,你就可以提高价格。”

  林奇发现巴菲特和他一样,非常钟情于寻找具有独家经营权的优秀企业。林奇敬佩地说,巴菲特通过向“独家经营权”型公司投资赚了数十亿美元。

  ◆别听内幕消息,只看公司及其内部员工买入行动

  对于一般投资人来说,有一种正大光明却比内幕消息更为准确可靠的方法:那就是观察公司员工买人自己公司的股票及公司回购自身股票的行动。这种行动,代表公司员工、公司本身对未来充满信心,他们对公司有着最内部的消息,最直接、最全部的理解,其买人行动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林奇认为,公司回购自身股票是对公司未来充满信心的重要表现,而且回购股票长期而言会提高股票的价值:“一家公司回报投资者的最简单、最好的方法就是回购自己流通在外的股票。如果一家公司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充满自信,它为什么不可以也像投资者那样向自己公司的股票进行投资呢?……从长期来看,回购股票只会对投资者有利。”

  林奇认为,如果公司的普通员工们也在积极购买本公司的股票时,那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买入信号:“没有什么样的内幕消息能比公司的职员正在购买本公司的股票更能证明一只股票的价值。”一个年薪2万美元的普通员工,却用1万美元买人本公司的股票,这肯定是一次对其本人来说有重大意义的投资行动。但林奇认为内部人员购买本公司股票的原因却只有一个:“他们认为股票的价格被低估了,并且最终会上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6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彼得-林奇的投资策略:寻找10倍股

居然发不完整出来。。

连接:

http://bbs.fxbest.com/viewthread.php?tid=89895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8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做到难那。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6-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7 10:40 , Processed in 0.025937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