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5-4-4
|
|

楼主 |
发表于 2010-1-8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分析预测公司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是衡量公司风险的重要指标 通常,股民在选购股票时,希望能够全面地了解公司的风险和收益,而一个公司的偿债能力是衡量风险性大小的重要指标。举债经营可以有效地提高股东权益报酬率,但与此同时,债务也会给公司带来破产的风险。在投资之前对公司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是股东预测风险、保护利益的一种有效方法。 偿债能力即公司支付债务的本金及利息的能力。债务有短期和长期之分。相应的,偿债能力也有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两种。对于投资者来说,一般更关心前者,这是因为,如果企业不能保持短期偿债能力,自然就不具备长期偿债能力,则更不能满足股东对于股利的要求了。即使一个处于盈利阶段的公司,如果不能及时履行对债权人的义务,也有可能破产。比如曾经显赫一时的中国普马、德隆、巨人集团等。因此只可以说偿债能力分析是独立于盈利能力分析以外的。 总的来说,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差额越大,即营运资本越多,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强。但是由于公司之间存在规模差异,因而该指标在不同的公司之间就不具有可比性。为了能够在不同的公司之间进行横向对比,我们可以将绝对值转化为相对值,这样就可以避开公司规模差异这一因素的影响。当前,比较简便流行的方法是通过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也称酸性试验比率)来对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进行评估。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将存货从流动资产(现金及其等价物、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中扣除,就得到了速动资产。之所以要扣除存货,是因为存货变现能力相对较差,而且存货的价值也较容易受市场行情等其它因素的影响波动。消除存货的影响会使这一分析偿债能力的指标更保险。 以G栖霞(600533)为例,根据2005年年报的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流动资产(4,058,306,222.13元)与流动负债(2,613,225,580.52元)的比率得出流动比率(1.55);通过计算速动资产(770,617,874.22元)与流动负债(2,613,225,580.52元)的比率,得出速动比率(0.29)。当然,单单一家公司的数据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作为一个比率指标,只有把它放到所在行业中进行横向比较,才能看出该公司的现状。G栖霞属于房地产行业,通过与该行业的两个其它上市公司的相同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G栖霞的短期偿债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其速动比率之低,说明该公司有大量的存货积压。作为以房地产业为主的公司,应加大房地产的销售工作。 影响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还有其它因素,比如公司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等。如果公司的这些指标很高,就会增强公司的变现能力;而如果公司存在或有负债(或有负债只在会计报表附注里进行披露而更容易被投资者忽略),或者担保事项等,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 对公司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则比较简单。用负债总额比上股东权益总额,得到一个比率,这个指标通常被称为债务/权益比率。还以G栖霞为例,股东权益(696,094,059.40元)与负债(3,126,403,553.73元)的比率,就是债务/权益(4.49)。通过这一指标,可以对公司的资本结构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另一个分析长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已获利息倍数,该指标是公司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以衡量公司偿付利息费用的能力,通常也被称作利息保障倍数。对于已获利息倍数的比较,只要高于公司以往最低年份的数据,即可从稳健性的角度保证公司的偿债能力。对于G栖霞,通过公式(净利润148,661,635元+利息8,642,068.68元+所得税79,601,238.67元)/利息8,642,068.68元,可以计算出已获利息倍数(27.41)。同样的,只有将这些比率指标放在公司间进行横向对比,才能使数据更有意义(见表2)。 通过比较发现,G栖霞的债务权益比率很高,说明公司的举债经营程度很高,财务结构很不稳定,一旦出现经营不景气的现象,公司将会面临巨额偿债的压力。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更是让公司的偿债能力雪上加霜。但是,值得欣慰的是,公司的已获利息倍数很高,说明其的经营状况很好,如果加强现金的管理,还是具有较强的偿还利息的能力。 除了通过会计报表来分析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之外,还有一些表外因素也会影响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对于这些因素,投资者也不应该忽视。比如公司若有大量的长期租赁业务,就会形成一种长期性的到期必须支付的租金,或者公司存在担保责任以及或有负债的时候,都会增加公司长期偿债的负担。而这些在财务报表中都得不到反映,需要根据有关的资料进行了解。 最后,还要补充的一点是,对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并不能全面地了解公司状况。一个公司具备了良好的偿债能力,只能保证公司当前的破产风险比较低;而如何发展并获利则是摆在经营者面前更重要的问题。对公司的分析不能局限于一个方面,而应该对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把公司放到同行业中进行比较,才能对公司的经营状况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