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瑞趣

直到封停,方现决心。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0-4-15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16日股指期货正式交易?
今日大盘跌30点后拉起,最近有些不适应大盘的震荡?
股指期货来了后震荡更大还是更小?

[ 本帖最后由 瑞趣 于 2010-4-15 15:25 编辑 ]
0415.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5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来了以后震荡会更大,雕版应该更喜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扬韬:关键时刻,机构的行为总是不可信

虽然今天有近8成股票下跌,但指数基本持平,因为中石油和中石化奋力向上,对指数起到了维护作用,而今日全天行情,基本围绕着股指期货即将推出在博弈:小盘股继续下滑,从而宣告中期头部的形成;大盘股次第走高,有再起行情的可能。但未来究竟如何演绎,一切尚在未知中。
今日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乏善可陈,唯一的亮点是消费物价指数(CPI)出现回落,暂时熄灭了加息之火,股市甚至为此曾有过不错的表现。但小盘股头部迹象日益明显,大量指标性的小盘股出现重挫,对市场人气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或许,我们不得佩服游资的勇气,他们敢于在股指期货即将出台前夕持续炒作小盘股,一直到最后一天。如果我们翻看一下最近机构席位涌入的个股,会赫然发现强势小盘股的顶部又是机构买出来的。所以,每当行情到了关键时刻,机构的行为总是不可信的。

期指时代明天将正式启航。期指推出后,中国股市的面貌将发生深刻变化,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做多和做空都可以赚钱了。股市中将不会再是单边市场,做多的动力会减弱很多。随着股指期货规模的扩大,一切游资将逐渐从股市现货中撤出,很多小盘股将逐渐沦为鸡肋,对此,我们也许应该提前做好准备。

至于股指期货会否变成助涨助跌的工具,则暂难下定论。从港股的情况看,每日盘间波动幅度显著低于上海股市,这其实是股指期货的功劳之一。这也就意味着,对中国股市而言,期指推出后,开盘价和收盘价的差额将逐渐减少。很多时候,开盘之后往往就维持在一个窄小的空间里波动。

今日收盘,沪深300指数报3394.57点,离3400点整数关仅一步之遥。按照交易所的规定,其市场价值约102万元,每手合约的保证金需要近18万元。如果考虑要留一点资金做后盾的话,则投资者起点50万元资金最多只能做2手合约,甚至只能做1手合约。其潜在风险在于,如果做错了,只需要指数涨跌15%左右,本金将亏得完全乌有。

不过,期指的最大风险也许还不在于盈亏,而在于高昂的交易成本。按照交易所的规定,每手合约要收万分之0.5的手续费,且双边征收。也就是说,每手交易不管赚钱与否,首先就要拿出100多元给交易所,其次还要拿出大约20-30元给期货公司。考虑到双向征收的问题,大约每手合约开仓、平仓,需要手续费约250元。

不要小看这个250!按照目前情况推算,全年仅仅佣金大约就要250亿元(相当于日成交40万手)。也就是说,仅仅手续费,每年就可能要消灭250万个百万富翁。而如今开户的人还不到1万人。所以,绝大多数期指投资者将成为砧板上的肉,等着挨宰。

值得深思的是,2008年和2009年,全国三大期货交易所的商品总成交金额均超过70万亿元,按照万分之1.5的手续费计算,全年累计收取的手续费合计也不过200亿元。也就是说,如果交投火热,中金所一年的收入将超过三大交易所的总和还要多。

事实上,目前各交易合约中最贵的品种是沪铜,每手交易手续费(支付给交易所的)不低于万分之二,即每手62元,按照双向征收合计不过125元。但股指期货的每手合约的费用却相当于沪铜的2倍!(均指双向当日平仓)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沪深证券交易所中,券商的手续费虽然看起来很高,有的达到了千分之一,但交易所收取的只相当于万分之二多一点。也就是说,在券商收取的费用中,交易所占去的不过20%。但是,在期货交易中,很多期货商收取的手续费的90%以上甚至最高可以达到99%都交给了交易所。

这真是实实在在的摇钱树啊!只不过,是投资者和经纪商摇树,钱落到了交易所那里罢了。

市场可能采取的对策,或许是降低交易频率,让股指期货各品种变得不死不活,也许就皆大欢喜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明天的股指期货近月合约开盘价或许不超过3430点,至于有没有涨的能力,要看做空者和做多者的力量对比了。有一种可能不能忽视,那就是大家都失望,一切都落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檀:调控房地产业 这回动真格了

  房地产业调控动真格了!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多数属隔靴挠痒,现在终于直指痒处。
  房地产调控有两大法宝:一曰缩短金融杠杆增加融资成本;二曰征收物业税。此前中国的房地产调控一直在批判开发商与打击“投机倒把”之间打转,因而房地产行业总是在道德原罪论与投机有罪论中间徘徊。结果是房价没有下降,社会不公上升;市场体制没有变得更加完善,投资行为反而成为制裁对象,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既不必付出税收成本,也不必担心市场的矛头所向。
  房地产既然是市场,就需要以市场的措施进行调控,最近的调控政策显示出对市场规律的尊重,是一大进步。4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对于家庭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各地要尽快编制和公布住房建设规划,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加快普通商品住房项目审批,尽快形成有效供应。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各级地方政府要切实落实土地供应、资金投入和税费优惠政策,确保完成2010年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改造各类棚户区280万套的工作任务。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上述调控涉及三个层面。
  首先,保障房用地得到保障。国土资源部15日公布2010年度全国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拟供应住房用地总量18万公顷,是去年实际供应量的约2.35倍,其中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商品房占比达77%,仅中小套型商品房计划供地总量就超过去年全年全国实际住房用地总量。
  不管地方政府能够从土地收入中获取多少资金,都不能丢弃公共产品提供者的基本职能。即使民众允许地方政府从土地中获得公共投资资金,并不意味着允许地方政府彻底放弃保障性住房建设,转而成立公司从土地垄断型投资中获利。现在地方政府业已成为最大的“地主”,明显的圈地行为,与地方政府放弃自身基本职能的行为,不幸地在一段时间内毫无顾忌地大行其道。
  第二,缩短房地产金融杠杆,增加融资成本。购房贷款比例是有史以来最严厉的: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购买二套房的家庭,必须准备好一半的房款,资金杠杆率只有一倍。对贷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大幅度提高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甚至有可能达到百分百的首付比例,杠杆率为零。而以往20%的首付款意味着杠杆比例达到五倍,许多人通过贷款购买两套住房的办法,以投资收益空手套白狼。杠杆比例急剧缩小,可见政府希望银行从高风险的房地产泡沫中抽身。
  融资成本会大幅提高。二套房贷不得低于基准比例的1.1倍是旧政策,但三套房利率将大幅上浮,意味着不管央行加不加息,就房地产市场而言,已经加息了。那些希望通过低息贷款获得投资收益者,已无巨大的操作空间。
  第三,如果缩短金融杠杆的政策不能收到明显效果,将倒逼政府加快推出住房持有税,直到最终房地产的交易、持有成本对于投资者毫无吸引力。政策允许地方政府采取临时性调控政策,这是对重庆等地提出征收住房消费税的正面反馈。
  一旦推出住房保有税或者物业税,将对房地产投资品构成严重打击。目前豪宅持有者不必缴纳保有税,而炒房者不必从几个月就翻番的投资收益中缴纳资本利得税,是对税收公平政策的最大嘲讽。住房保有税与物业税将是改变过去两年多房价涨的最核心政策,如同于2005年的5.5%营业税政策。
  政策重压之下,已有投资客高位出货。以深圳为例,3月份二手房成交量高达181.95万平方米,比2月份成交面积大幅飙升467.42%,拉高价格大量出货是投资品击鼓传花到最后一棒的典型表现。
  远离道德批判,房地产政策的调控回到了货币加税收的正常调控渠道,这是市场经济国家的应有之义。推进一步,无论是税费改革与货币政策调整,都要回到法治原则,税收改革由人大授权,而货币政策由独立的央行掌控。如此,中国将走到法治市场经济的轨道,对于中国社会是一大幸事。

[ 本帖最后由 瑞趣 于 2010-4-16 09:16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6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瑞趣 于 2010-4-15 15:17 发表
4月16日股指期货正式交易?
今日大盘跌30点后拉起,最近有些不适应大盘的震荡?
股指期货来了后震荡更大还是更小?

看了您的权证买卖,趣版的佣金没有最低限制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3-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试过了,有最低5元限制
今天不敢做了,2个权震幅5%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
股指期货上,大盘大跌40多点?
陡峭该害怕还是陡峭该喜欢?

[ 本帖最后由 瑞趣 于 2010-4-16 10:38 编辑 ]
0416.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6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额,比较恐怖啊  主力现在有新舞器对付偶们小散了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隐居的鱼: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原因

1、钱多钱少只是贫富的表面现象,真正决定贫富的是每个人的投资水平,是他们的收益率。

2、收益率比银行大的人,就表示他们可以击败银行,这些人就是富人,反之就是穷人。
3、穷人只能越来越穷,富人会越来越富。因为穷人总是要用很高的价格去买一些本来不贵的东西。金融越发达,借贷越发达,信用卡越发达,终值的期限(n值)就会越长,穷人就会越穷。永远别想翻身!除非他们学会投资的技能,把收益率提上去。

中国国家的GDP增长都在9%左右,而银行的利率却才是6%。要击败银行是很容易的。所以说,在中国要发财比在美国容易得多。
中国人这么聪明,学习投资技巧并不难。真正难的是在于投资意识的建立上。

我是小民,根本不关心国家的事情,也轮不到我来操心,我只管好我自己的事情。
对于我来说,首先判断我的资产集中在哪个市场上,其次判断如果这个市场会不会垮掉,会垮到什么程度,我该在哪里止损或者在哪里保值护住头寸。

真正难的不在于投资技巧,而在于投资意识的建立。有了投资意识,那些技巧只要慢慢磨练总是能学会的。

资金越大越难管理,这是投资界的常识。经常听到有人说“用人赚钱难,用钱赚钱容易”,这句话是不对的。只有行外的人才这么说,真正搞投资的人没人敢这么说。
你是否能操作大资金这取决你的投资策略和目标市场。比如,长线策略要比短线策略能容纳更大的资金,外汇要比股票能容纳更大的资金。

知识分子一直有个想法,觉得工资即便输给投资,但是工资却更稳定,是长治久安之道。我以前也基本是这个思想。不过,等我也走上投资的路,才明白其实是否稳定是取决个人而不是行业的。如果你本人能力不行,那你的工资其实也无法稳定的,就象一个低能的投资者一样,完全没有区别。如果你有能力,那么投资的收益率其实可以稳定得有如工资一样,甚至更稳定,就象汇丰银行的股息一般稳定。

现在总是有人提到经济越是发展,穷人反而越穷,责怪为什么穷人无法享受经济发展的好处。
穷人当然无法享受经济发展的好处,穷人当然是要越来越穷的,经济越是发展穷人就要越穷,这是一定的。原因就在于穷人的收益率低,甚至是负收益率,他们的收入完全依靠工资。工资是无法抵挡复利的。这是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他们跟富人比,富人的财富在按几何级数增长他们比不过。更重要的是,通货膨胀也是按复利计算的,穷人连通货膨胀都无法击败,怎么可能不穷呢?必穷无疑!
金钱的自由,最终将带来人格的自由。

呵呵,机关大院就不食人间烟火啦?那帮人争起职称、工资等级、房子等级的时候那才叫狠。

很多人的确是你这样,以为自己不是投资者。可是只要中国还在搞市场经济,就谁也跑不掉。
如果你不买股票,那你就是个股市看空的投资者;
如果你不买房子,那你就是个房地产看空的投资者;
如果你拿工资,存银行,那你就是个收益率为活期利率的投资者;
如果你无法击败通货膨胀,那你就是个收益率为负值的投资者。
千万不要以为把头埋在沙里市场就找不到你了。它一定会找到你的,把你痛扁一顿,然后在你目瞪口呆中扬长而去。
我敢肯定你已经被市场找到过,那你是不是还想玩这个捉迷藏的游戏呢?是否打算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呢?

我说的投资并不是指在金融市场混,而是用投资的思想指导一切经济行为。
在金融市场,你投入的是钱收获的也是钱。
如果你打工,你投入的是劳动力,收获的是工资、技术经验和人脉关系。你完全可以把劳动力、技术经验和人脉关系折算成现金,看你这笔生意是否合算。不要以为打工就不是投资,当一个工程师在几种设计方案中做选择的时候,与你选股票的思想本质上并没有区别,都是要选择投入小、风险低、潜在回报大的方案。
打工不一定弱于直接投资金融市场,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思想去指导打工这种行为。某些人打10年工,就当上了打工皇帝,日子过得不比老板差。可另一些人打一辈子工也一无所有。天壤之别,值得深思。

不要总是以为有钱人占有资源就能剥削别人,并且更进一步地把剥削当做是差距的根源。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绝对妨碍你发财致富。
关于贫富,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收益率,而不是钱本身。有些人很有钱,可是他的收益率却很低。也许你没钱,可如果你收益率很高的话(这主要是凭借知识、技巧和经验),那么想挣钱并不难,那些有钱人会乖乖把钱送进你口袋里的。
前一阵子股票大涨,基本的行情是操盘手抽取利润的20%,不包赔。许多有钱人找人代操盘,赔钱自己兜着,赚了操盘手抽走赢利的20%。如果要想操盘手保本包赚,那么他们会抽走利润的60%。
出钱炒股票的金主普遍都很有钱,动辄上千万,上亿的我也见过,而那些操盘手却是普通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那些操盘手所凭借的无非就是一张收益率的王牌而已。
在金融市场是这样,在实业领域又何尝不是如此?
投资只是一种思想,收益率只是一种技能。这些都是能学会的,是可以炼出来的,跟钱本身是没什么关系的。

房价上涨让你焦虑么?如果你认定房价上涨,那么就买房子好了,然后卖掉就行了。所以其实真正让你焦虑的原因并不是房价上涨,而是你不知道房价到底涨不涨。
对于个人来说,是否金融危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有金融危机怎么活下来。如果每个人都知道如何活下来,那么其实金融危机是永远不会发生的。之所以有危机,是因为某些人正在干蠢事,市场需要惩罚他们。你不要干蠢事,不要被惩罚就行了。多看书,多学习金融市场。你害怕是因为你不了解,如果你了解你就不怕危机了,你甚至可以靠金融危机挣大钱,就像巴菲特那样。
如何扛过金融危机与投资市场如何赚钱其实是一样的,最重要的原则是:重视风险远远胜过重视收益。所谓风险靠自己,利润靠上帝。今年股票涨得这么厉害,但是多数人却赚不到钱,为什么?原因就是大部分人都更重视收益。金融危机就是这些人推动出来的,金融危机也会彻底把这些人全部干掉。
修改你的思路,把风险放在第一位,你就会热烈盼望金融危机的。

投资只不过是一件强大的武器而已,它本身是没有对错,也没有道德含义的,只有使用它的人才有道德含义.

即便没有央行,利率也仍然会存在,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它是不断变化的。如果大家的收益率都高,那么贷款需求就旺盛,利率就会上升,要一直上升到超过大部分人的收益率,达到大部分人都贷不起款的程度为止。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利率才成为区分贫富的天然工具。

先不要管具体如何操作、如何挣钱,首先你要认清自己,建立自己的投资哲学。然后从这个投资哲学中衍生出独特的操作思路,操作必须与哲学高度统一,你才能坚持,你才能有稳定的收益率,而不是仅仅捞几把大钱。挣钱与收益率绝对是两回事!
为了得到自己的投资哲学,我建议你先看以下几本书:《***宣言》、《经济学原理》、《专业投机原理》、《金融炼金术》、《穷爸爸富爸爸》、《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技术分析》。先通读这些书不用细看。你对哪本书最感兴趣,其中的妙句经常萦绕在你心中,那就是你内心深处所信奉的哲学。把它挑出来仔细读,然后深研下去。等你建立了完整的投资哲学,投资操作是水到渠成的,非常简单。
顺便说一句,如果这些书里面你觉得《***宣言》是你最感兴趣的书,那你基本不用学什么投资了,放弃吧。

我不关心国家,我只关心自己.
每个人都把自己管好了,则国必强;每个人都被忽悠得放弃自我去关心国家,则国必亡!

投资与其说是技巧,不如说是一种习惯,思维的习惯。然而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都已经有了固有的习惯了,改起来很难的。小孩学东西倒是容易,直接灌进去就行了

只要收益率低在我看来就是穷人,我才不管他有多少钱,是否开着宝马奔驰住别墅呢。

如果你是先想清楚再进入市场,那么结果就会好很多。即便进入市场,你也要主动跟市场保持距离,所以旁观者清。巴菲特远远躲开华尔街那绝对是明智的做法。泡在市场里成天盯盘,难成高手。

谁不在场里呢,你以为你不在么?
豆油行情的例子是最典型的了。中粮在期货市场有大量的豆粕单边空单,而且是明仓。意思非常明显,大家都来把我的空仓打爆吧!没啥好客气的,市场当然要打爆它。豆类行情笔直上冲,直入云霄。大多数人在期货市场都在做多豆类,都赚了大钱,输家只有中粮一个而已。但是,中粮同时也是现货商,豆类上涨,豆油当然也涨。虽然期货上亏了,中粮在豆油现货市场赚了大钱,你看看超市里豆油涨成什么样子啦?
所有玩家都赚了钱,惟独那些自以为不在场内的消费者亏惨!

在不同市场间切换,互相转嫁风险是基本的商业技巧呀。这样才能最小化风险,而且全靠这种技巧才能发现无风险套利机会。炒期货的就死盯着期货,连现货都不关心,这是什么路子啊?散户大厅的路子?
有些时候你可以使用概率,有些时候你应该使用安全边际。安全边际的好处是它很安全,基本上可以铁赚大钱,但是它出现的次数很少,你可能一年也等不着一次交易机会。而使用概率的方法跟安全边际正好互补。
没有好的安全边际,我就采用赌概率的方式做投机。如果有好的安全边际机会,我就会把投机的头寸平掉,集中出击安全边际机会。

我理解的安全边际确实跟套利相当象。我们可以看看巴菲特的安全边际概念:如果某资产真实价值1美圆,可现在被卖价是0.3美圆,那么安全边际就是0.7美圆。巴菲特会买进,等到1美圆卖出。(早期巴菲特并不会持股很长时间,他会等到安全边际消失就卖出)
为什么要等到价格恢复成1美圆才卖呢?如果另一个市场正在以1美圆买卖该资产,那岂不是应该0.3美圆买了之后立刻就卖到另一个市场上去呢?如果存在这另一个市场,那么其实就是套利。
如果另一个市场并不存在(或者存在而你无法进入)需要时间去等,那么就是安全边际;如果另一个市场存在,那么就是套利了。套利和安全边际其实是一个概念。

没法救了。投资就象打仗一样,总得有个作战计划,在哪里进,在哪里出,碰到意外该怎么办,所有东西都要计划好。如果打输了,那重新分析一下作战方案,总结教训以后别再犯类似的错误就行。输的次数够多,总结的经验够多,以后自然就能赢了。
有两种人是没法救的:
1、从来没有投资计划,从头到尾乱做的人。
2、有计划,但是没有纪律,不按计划执行的人。
没法救,也没法教。

我的定义是:风险可控的正期望收益率系统为投资,其余全是投机。

父母肯定没说:“孩子,好好读书,将来找份稳定工作,开始养老。”找份稳定工作没错啊,可找到稳定工作以后然后怎么办你就得自己想了。

谋生手段与个人最大的爱好、梦想和而为一是一种境界。

人做事,分为两个层次:
1、把事情做正确
2、做正确的事情
每个人从小到大从学校里学的都是第一层次的东西,这属于技术层面的。别人告诉你什么,你就做什么,争取把事情做好。
当你逐渐长大,逐渐成熟,开始独挡一面之后,迟早会没人告诉你该做什么,你得自己去找事情做。那么什么是值得做的事情?什么是正确的事情?这便是第二层面的东西了。这属于方法层面。你在做哪个层面的事情,决定了你的能力,也决定了你的收入。
首先要方法正确,大方向正确,勤奋才有用,否则一点用也没有,全是无用功。所以,总是搞方法的人领导搞技术的人,第一层次的人的收入完全依赖于第二层次的人。

最好是你的系统原理象巴菲特的一样简单,非常简单,简单到一看就是正确的,根本不用验证测试。
如果做不到,那你就需要测试。开发系统大部分的时间正是花在这里的!你需要去找很长时间的历史数据来做数据测试。比如你需要去统计2倍以上涨幅的行情占多少比例,1倍以上又占多少,80%以上又占多少等等。如何做到出手的时候不紧张?大量的测试!如果你的出手是经过测试的,你心中是有数的,你才能不紧张。
无论你做多长时间的历史数据测试,你的系统都可能崩溃。比如你测试了10年数据,果真碰到一个10年不遇的鬼走势,就能击垮你。所以你就需要组合。如果你有两个不相关的系统组合,每个承载极限都是10年不遇,那么你系统的总承载极限就变成100年不遇了。如果你再有一个系统,而且在不同的市场上,那么你的总承载能力就又会大大增强。
回头再说巴菲特,你有没有考虑过他在几个市场上做交易,他有几个系统?果真是股票吗?那么你该想想他的白银多头和美圆空头,以及他通过保险公司的融资杠杆,还有一大堆没有上市的公司的现货头寸。我猜他系统牢不可破,搞不好承载极限能达到几十万年不遇。

保住本金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动手前永远要问:“我凭什么相信你?!”
老板说:“好好干,以后不会亏待你”,“我凭什么相信你?!”
股评说:“10年牛市,股票要涨到1万点”,“我凭什么相信你?!”
政府说:“忍住阵痛,以后就有好日子啦”,“我凭什么相信你?!”
这几个问题一问,你基本上不会被骗了,保住本金不成问题。高手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地相信别人,要么对方有抵押物、要么有很长很漂亮的交易记录或者信用记录、要么你得有一把大牌对方违约你就凭实力干掉他。

你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竞争对手是谁。如果你只是一般的打工仔,那你的对手就是其他打工仔,层次不同你是没有资格跟老板谈条件的,只有比其他打工仔付出更多才能站稳脚跟。可当你成为团队的核心,掌握了公司的核心技术或客户资源,你就有了跟老板谈判如何分享成果的资本,不用拼死拼活地讨他的欢心了。要加班是吧,那好,请加工资吧,不加工资也行,那就给期权吧,总之不能是我干活你拿钱,对吧?

如果大多数人通过修炼收益率达到7%了,那么银行就会把利率调整到8%以上去。银行的任务是觉察大多数人的收益率,然后调整利率,把大多数人打成穷人,让他们疲于奔命地干活,建设祖国:-)

从前啊,一个老小偷收了个徒弟,他们技术高超挣了很多钱。有一天他们经过广场见到一个绞刑架,徒弟说道:“无论我们挣了多少钱,这玩意儿总是让我害怕,世界上如果没有绞刑架该多好啊。”
师父说道:“如果没有绞刑架,那么所有人就都会来当小偷啦。我们就挣不着钱了。我们要敬畏绞架,不断地提高技艺。同时也要感谢绞架,它能使我们的高超技艺得到超额回报。”
其实各行各业都是一样的,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绞架。你是程序员也好、销售员也好、投资者也好、政客也好,你之所以能挣钱,就是因为你能赢你们那一行的绞架。

这是因为股民大部分都是工薪阶层,他们采用打工的思路而不是投资的思路来买卖股票。而打工的思路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看了一天盘了,就该有一天的工资了。至于风险嘛,那都是老板考虑的事情,打工者是很少考虑的。

绝大多数人花了6年时间去读小学,6年中学,4年大学,总共花了16年来读书,如果有研究生学历,那得更长时间。花这么大代价学到一点点技能,然后凭此技能得到每个月几千元的工资,好象每个人都觉得理所当然。

然而,让我惊异的是,同样的这些人却觉得投资很容易,觉得可以不花什么代价就从金融市场挣大钱,这怎么可能呢?!

投资是也同样是一项技能,是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磨练成的。哪个顶尖的投资家是轻易炼成的呢?把巴菲特和索罗斯可是磨练了一辈子才磨练出那样的技巧。即便如此,他们也仍然有犯错的时候,有输的时候。
投资领域与其他领域一样,有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却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你得想想经济危机从何而来。如果果真如你所言,商人们控制好了杠杆比例,留了充足的现金,那怎么可能发生经济危机呢?华尔街的杠杆比例如果在20倍以内,我敢保证这次他们太太平平的,屁事儿没有。
就是因为大多数商人的贪婪,他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充足的现金,才会导致经济危机的。谁贪婪谁死,巴菲特有充足的现金,巴菲特是会赚大钱,可巴菲特只有一个。

[ 本帖最后由 瑞趣 于 2010-4-16 12:12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6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瑞趣 于 2010-4-16 10:28 发表
我试过了,有最低5元限制
今天不敢做了,2个权震幅5%

我的也有最低5元限制!#loveliness#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3-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11.07*3,6715
8.6*4,6275
买进

[ 本帖最后由 瑞趣 于 2010-4-16 13:30 编辑 ]
F600715.BMP
F600275.BMP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6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师母已呆#*26*#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2个不争气?
资金用完,557冲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
0416.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岛·《题诗后》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在股市:
二元三年得

一说双泪流

[ 本帖最后由 瑞趣 于 2010-4-16 14:54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
0416.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6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bb# #*)*#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6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74 瑞趣 的帖子

周末好好休息吧,调节一下心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6-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做ST,我看不如买那些没股改的放着舒服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78 yuxifeitian 的帖子

没股改的,稀缺品种,几乎快灭绝了。#loveliness#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3-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1 05:25 , Processed in 0.034124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