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胡搞瞎搞

[讨论] 为了升级,开个混分贴(附每天实盘)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6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建堂]企业资产中,国有企业占23%,比2004年下降8.1个百分点;股份有限公司占28.7%,比2004年增加7.7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占12.3%,比2004年增加3.3个百分点。企业实收资本中,国家资本占33.4%,集体资本占3.0%,法人资本占25.5%,个人资本占22.9%,港澳台资本占6.1%,外商资本占9.1%。上述指标及其他总量指标都可以计算出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规模结构、地区结构等。 [ 2009-12-25 10:17:44 ]    [马建堂](三)查清了能源生产及消耗总量和企业科技活动等基本情况。2008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26.5亿吨标准煤,其中原煤产量28亿吨(实物量),天然原油19505万吨,天然气803亿立方米。能源消费总量为29.1亿吨标准煤。 [ 2009-12-25 10:18:22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建堂]2008年末,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48637个占11.6%,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企业27278个占6.5%;科技活动人员309.2万人,比2004年增长68.2%;投入的科技活动经费5941.7亿元,比2004年增长147.4%,其中,代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为3073.1亿元,比2004年增长178.2%。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投入强度为0.61%,高于2004年0.56%的水平。 [ 2009-12-25 10:18:54 ]    [马建堂]大中型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占37.1%,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企业占24.9%。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2681.3亿元,投入强度为0.84%,高于2004年0.71%的水平。本次普查还查清了水消费,信息化状况,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技术职称、技术等级,企业控股情况、隶属关系、开业时间等。 [ 2009-12-25 10:20:21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建堂]同时,依据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制度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按照国际惯例对2008年全国GDP初步核算数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2008年全国GDP总量为31404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370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0.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4900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7.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3134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1.8%。 [ 2009-12-25 10:22:00 ]    [马建堂]此外,根据经济普查能源消费调查结果,2008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调整为29.1亿吨标准煤,比已公布的初步数据增加2.12%。同时按照通行做法对2005-2007年能源消费总量数据也做了相应修订。根据修订后的能源消费数据和GDP数据,2008年全国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5.2%,比2005年下降12.45%。 [ 2009-12-25 10:22:55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22*#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6-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建堂]四、进一步做好普查后续工作。(一)做好资料开发应用工作。这次普查取得了大量翔实的基础数据,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将组织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对全部经济普查资料进行深入系统的开发,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推动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发挥普查资料应有的作用,欢迎社会各界、特别是经济研究人员参与普查资料开发应用工作。 [ 2009-12-25 10:24:00 ]    [马建堂](二)做好名录库维护更新工作。经过这次普查,我国的基本单位名录库质量有了新的提高,普查后的名录库更全面、更准确,使用也更加方便。我们将继续联合编制、民政、税务、工商、质检等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单位划分标准,完善维护更新办法,将单位的死亡、新生、变动适时反映在名录库中,把调查对象不重不漏作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与有关部门共建共享,在国家管理中充分发挥名录库的基础作用。 [ 2009-12-25 10:24:44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建堂](三)做好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这次普查中,我们对普查小区划分实现了电子化,为普查后期建立统计地理信息系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已初步制定了全国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并选择两个省进行了综合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果。下一步,将陆续在全国推进,这对提升我国的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加强对社会经济活动单位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2009-12-25 10:25:32 ]    [郭卫民]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的时候媒体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 2009-12-25 10:26:21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电视台记者]我想请问马局长,和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有哪些特点?比如大家比较关注的产业结构有没有新的变化? [ 2009-12-25 10:26:53 ]    [马建堂]这个问题请我的同事徐一帆先生来回答。 [ 2009-12-25 10:27:23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徐一帆]我来回答刚才记者提的这个问题。我们知道经济普查的对象是我们国家境内的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主要对象涉及除农业以外的19个国民经济门类,90个行业大类,378个行业中类和875个行业小类,普查对象大约有800万个单位和近3000万个有照的个体经营户。 [ 2009-12-25 10:29:43 ]    [徐一帆]仅在普查表填报的阶段,全国就需要选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近300万人,动员了包括普查单位财务和其他统计人员在内的近千万人之多,普查全过程近3年时间。刚才记者同志说,这次普查有什么主要特点。我们知道2004年为时期年的我们曾经实施过第一次经济普查,这次是以2008年为时期年的第二次经济普查,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 2009-12-25 10:30:33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徐一帆]一是根据实际需要扩大了能源和水资源消耗的调查范围。由规模以上工业扩大到全部的第二、三产业单位,增加了高耗能行业通用设备情况的调查;二是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单位清查方案,并加大了有关部门配合单位清查的力度,对全部第二、三产业单位进行了“地毯式”的清查,这样做可以确保普查对象不重、不漏。 [ 2009-12-25 10:32:41 ]    [徐一帆]三是制定了统一的个体经营户的普查方案,确保户数和从业人数的数据质量。应该说,通过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我们进一步摸清了我国第二、三产业的规模、布局和结构。刚才马建堂局长在发布的数字中公布了主要的总量指标以及主要经济结构的指标有关数据,就表明我们对总量的情况和经济结构的情况摸得更加清楚了。此外,我们还初步查实了我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的情况,重新核实了我国2008年GDP的总量、速度和结构数据。 [ 2009-12-25 10:33:38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徐一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所取得的成果对于编制“十二五”规划,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这次普查,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基本单位名录库以及统计地理信息系统,这是统计工作和国家管理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这对于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以及提高国家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谢谢! [ 2009-12-25 10:34:06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道琼斯通讯社记者]我的问题是,根据修正以后的这些指标,有没有对2008年的经济增长率做出修正,这有没有可能影响到2009年的经济增长率,对2008年的原先提供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有没有修正? [ 2009-12-25 10:34:47 ]    [马建堂]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这个问题请彭志龙先生来回答。 [ 2009-12-25 10:35:20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统计局核算司司长 彭志龙]关于2008年数据调整以后对2009年的速度是不是有影响,确实很多人都很关心这个问题。刚才马局长也公告了我们这次数据调整以后大数增加了1.34万亿。我们也对2008年的速度做了一个初步的测算,这个结果是9.6%,比原来的速度提高了0.6个百分点。 [ 2009-12-25 10:37:29 ]    [彭志龙]接下来自然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就是2008年这个基数上升了,对2009年的速度会不会带来直接的影响。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2008年的数据作为新的数据出来以后,我们在核算2009年GDP的时候就不是用原来那个初步核算数作为基数,而是用现在公布的314045这样一个新的数据作为基数来核算2009年的GDP。 [ 2009-12-25 10:38:03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志龙]现在可能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增加的这1.34万亿在2009年核算GDP的时候怎么来考虑它,按照我们的计算方法,实际上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办法,就要把增加的这1.34万亿按照他们所在行业,再根据2009年的速度外推,把它加到2009年的GDP中。 [ 2009-12-25 10:38:41 ]    [彭志龙]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在这次经济普查的时候,对某一个行业进行普查以后,发现原来统计的少了100个亿,这次我们要把它补上。假设增加的这100个亿所在的行业,2009年的增长速度是10%。我们在核算2009年GDP的时候加进去的就不是100,而是“100×1.1”,把10%的增长也要考虑进去,我们要把110加进去。 [ 2009-12-25 10:39:29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志龙]所以总的来说,2008年的数据上调以后影响最大的部分是2009年GDP的总量,对他的速度影响非常小。因为有很多人也问过我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来之前也做了一个初步的模拟,模拟的结果也是对2009年的速度影响非常小。  [ 2009-12-25 10:39:59 ]    [彭志龙]我也看了一下2005年,当时是第一次经济普查新闻发布会,也是在这个地方举行,当时也有记者提这个问题,2004年因为经济普查以后GDP加了比较多,加了16.8%,当时大家问是不是会对2005年的速度有直接影响,但是我们现在回过头来从实际情况来看,实际上是没有太大的影响。谢谢! [ 2009-12-25 10:40:39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建堂]因为这个题目大家很关心,我作为一个非统计专家来补充几句。2008年是普查年度,我们对所有第二、三产的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进行“地毯式”清查,比过去我在这里发布过的300670亿通过常规的办法查的多了13375亿。但是2009年、2010年,一直到下一个普查年度都不搞普查,用过去的非普查年的办法来统计,这样就出现了统计方法的不一致和口径不一致的问题。 [ 2009-12-25 10:44:05 ]    [马建堂]2008年普查年度和2009年非普查年度统计方法的可比和统计口径的可比,我们就需要采取一个专业的方法,叫趋势外推法,对2009年的数据也要进行修正和调整。怎么调整呢?我也画了一个图,底下这条线从这段到这段是2008年初步核算的GDP,300670亿,这边用虚线表示的是普查需要调整修正的13375亿,2009年不是普查年度,我用常规年度常规的方法来核算GDP,这是2009年,只能算实线这段。 [ 2009-12-25 10:47:32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建堂]但是这样一来就不可比了,在统计上我就要假定2008年普查出多的这13000多亿,2009年、2010年,2011年,一直到下一个普查年度,这一块不仅都存在,而且还要按照相同行业的增长速度把它加上去,加上去以后就是这块。结论,如果不加上这块它就有影响了,通过趋势外推加上这一块就基本没有影响了。这次普查没有对价格进行调查,应该说CPI不会有影响。 [ 2009-12-25 10:48:05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凰卫视记者]第一个问题,马局长刚才提醒我们关注这几个数据,给我的感觉基本就是一种“国退民进”的现象,我不知道您觉得这些数据反映出未来会有怎么样的一些趋势? [ 2009-12-25 10:49:42 ]    [凤凰卫视记者]第二个问题,来自于我昨天在网上的一个博客里看到一个博主说目前人们关注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的问题,国家统计局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他的观点是,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平均收入、平均工资,这些数据里面经常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那些最富有人的收入都算在平均收入里面,导致平均收入年年上涨,但是实际上反映不出贫富差距这就导致决策层根据统计局所做出的决策,有时候可能也出现问题,这样就不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当然这也不代表我个人观点也不代表本台的立场。请问您对此怎么评价,是不是认为统计局也应该对贫富差距也负有一定的责任,您觉得统计局在缩小贫富差距方面能做些什么? [ 2009-12-25 10:50:05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建堂]谢谢你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你帮我挑明了一个问题,就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我得到的一些数据和第一次经济普查的数据相比,至少在企业单位数量上、企业资本的结构上,2004年、2008年这两个普查年度,国有企业的比重是下降的,非国有企业的比重或者说私营企业的比重是上升的,所以普查数据从总体上不支持存在什么“国进民退”现象,这意味着在这四年,在我们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的基础上,民营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 2009-12-25 10:52:35 ]    [马建堂]我前一段时间在人民大学的一个会上也讲了,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四年的年报数据在企业的个数、资产比重、资产、资本、销售收入指标上,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变化的一些比例,确实无论是我上次讲的还是这次讲的都还没有包含2009年的数据,因为2009年数据我现在还没有拿到,一个月以后我会在这里讲2009年的数据,如果有的话我愿意和同志们分享。 [ 2009-12-25 10:53:07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建堂]我上次说的数据和这次普查数据,显示了这几年我国私营企业或者说非国有企业是在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加就业岗位、吸纳劳动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2009-12-25 10:53:30 ]    [马建堂]我还想补充两点,我希望媒体要平衡的报道我的观点,第一点,在去年和今年确实也存在一些媒体上或者社会上所称的“国进民退”的现象,我并没有否定这些现象的存在,我是讲的总体上不存在,我不否定存在着一些个别案例、一些现象,大家把它称之为“国进民退”。我希望平衡报道我的观点。 [ 2009-12-25 10:54:25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建堂]第二点,我希望这段时间大家对于“国进民退”的讨论是有积极意义的,积极意义体现在什么地方?它在警醒我们要进一步推进中国垄断行业的改革,它在警醒我们要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国有经济战略性的调整和重组,它在警醒我们要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非公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我希望媒体朋友们平衡报道,不要光报道我前面的话,也要报道后面的话,后面的话也很重要。 [ 2009-12-25 10:54:48 ]    [马建堂]第二个问题,平均工资是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体工作的总体水平,贫富差距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经济体不同人群的收入结构。 [ 2009-12-25 10:55:10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8-11 17:17 , Processed in 0.03634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