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0323|回复: 68

[大盘交流] 这个消息的出台,可能导致国家对两桶油的态度改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7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消息的出台,可能导致国家对两桶油的态度改变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zhuiron 浏览:30323 回复:6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成品油海外贱卖 两巨头狡辩遭海关数据封口

对于石油资源主要依赖进口的中国来说,成品油却被国内石油巨头大量出口,甚至还可能是低价出口,确实是一个让国人不解的谜。

  据海关统计,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成品油量同比增长37.9%的同时,459.7美元/吨的出口平均价格同比却下跌了44.5%。此数据立即引起了业内的口诛笔伐,认为国内石油巨头在成品油不断涨价之时却低价出口,实属压内媚外。

  尽管中石化(600028,股吧)已经出面澄清,但记者近日就扑朔迷离的出口价格进行了调查,却发现与国内价格相比依然偏低。

  国有企业主导大量出口

  作为一个石油进口大国,我国成品油对外大量出口本身就是一件令人不解的事。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成品油1704万吨,同比增长37.9%.

  据悉,今年以来,在国内成品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中国成品油的出口量开始明显增多。

  今年6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国家两次大幅上调成品油价格,然而国内成品油的需求却一直较为低迷。当月,**出口成品油246万吨,从这个月开始,出口量居高不下。

  这种态势一直持续到9月份,9月中国出口成品油207.7万吨,同比增长50.9%,这已是连续第4个月单月出口量超过200万吨。而9月出口平均价格每吨为571美元,同比下跌40.9%.

  而且,根据海关的统计,正是国有石油巨头主导了进出口,据统计,前三季度,中国国有企业出口成品油1161万吨,同比增长43.3%,占同期中国成品油出口总量的68.1%.

  “因现在零售价较高,中石油和中石化希望维持高价;但是由于前一个阶段的囤油,目前社会低价成品油资源较多,国内需求仍显不足,使得两大集团因价格较高,销售压力较大,库存压力也很大,从而选择了大量出口来释放库存。”一民营加油站负责人告诉记者。

  然而,据记者了解,就在国有石油巨头大量出口减少进口的同时,国内民企却在不断增加进口。

  据统计,前三季度国有企业进口成品油1691万吨,下降24.6%;民营企业进口580.6万吨,增长22.8%.

  含税价不及国内价一半

  与出口量增加相比,出口价格更是引起业界激烈争论的问题。

  一位独立媒体评论人根据海关的数据算了一笔账。1-8月,中国出口成品油1496万吨,出口额66.5亿美元,平均每吨折合人民币3036元/吨。根据汽柴油的密度折算,1吨成品油大约是1258升,因此,平均的出口价格是2.4元/升。

  对于这一数据,中石化立即反驳。

  中石化认为,海关统计的金额和数量计算的价格不含税价,而国内销售的成品油价格包含了增值税、消费税以及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两者不具有可比性。

  然而,根据业内专业人士以无铅汽油为例核算,按照增值税17%、消费税0.2元、城建税7%、教育费3%计算出来的含税费油价合计约为3.03元/升。

  与此同时,目前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北京93#汽油达历史最高价6.66元/升,是上述含税出口价的两倍还多。

  记者按照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巨头的说法加税核算,成品油仍然存在“贱卖”之嫌。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进出口的价格都在下降。我国前三季度出口成品油平均价格为459.7美元/吨,同比下跌44.5%,而进口平均价格下跌了48.6%,这只能说明一点,就是国际市场需求不旺,然而作为中国消费者,完全可以享受与国际消费者同等的低价待遇。

  攻破“来料加工说”

  除了上述的税费“解释”,对于近期低价出口的舆论压力,石油巨头还有另外一个解释:“中国成品油国内外销售价格的巨大差异与海关统计口径有关,还与成品油的构成以及不同的贸易方式等因素相关,出口价格并不能简而化之。”

  石油巨头所说的就包括来料加工的成品油贸易,即资源国让中国加工原油,付给中国石油公司不多的加工费,但中国的成品油出口量却会因此大量攀升,这种情况会拉低平均出口价格。但石油巨头“来料加工,赚加工费从而拉大了出口”一说,却与海关的另一个统计数据明显冲突。

  “如果来料加工增多,中国原油进口应该同比大幅增加。但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却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累计进口原油1.5亿吨,同比增长仅 8.2%,而同期中国出口成品油1704万吨,同比却增长了37.9%。进口的原油数量远远赶不上出口的成品油数量。”上述业内专业人士称。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原油进口三大来源地分别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和伊朗。但根据海关统计显示,成品油的主要出口地却为东盟、中国香港地区和巴拿马。据了解,前三季度对上述三地出口合计占同期成品油出口总量的73.8%。进出口区域的不同,使得石油巨头“来料加工拉低出口价格”一说不攻自破。

  “利益集团不断推价,使得国内成品油价格在严重滞销、库存压力巨大的背景下仍节节攀升,但其背后却是成品油贱卖海外。国内市场批零倒挂、民营加油站无油可卖,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成品油价格仍不是市场的产物,成品油定价机制仍待改革;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成品油市场已经处于较严重的垄断状态。”上述民营加油站负责人称。
  【稿件声明】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本帖最后由 哈哈哼哼 于 2009-12-7 16:18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 天

大盘不是我家开的波浪原理--深入讨论无影无棕学术交流家园

发表于 2009-12-7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lz真可爱,你以为国家不知道吗?
参与人数 4奖励 +5 时间 理由
jhzyrzy + 1 2009-12-9 09:08 严重同意楼主的观点!
lockin + 1 2009-12-9 08:46 楼主就是我○像!!!
wmgc20045112 + 2 2009-12-7 21:48 楼主就是我○像!!!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超短俱乐部

发表于 2009-12-7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是君要民死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omariocn 于 2009-12-7 11:04 发表
lz真可爱,你以为国家不知道吗?




国家如果以前“知道”,你就看不到这个新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7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唉,这些都是天朝特色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发表于 2009-12-7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惯例是,油价涨得快,跌得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1-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7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晕啊…………怎么这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7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晕啊#mad# #mad# #mad#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7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家做期货做亏了,赚点私房钱而已,你又能拿他怎么样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9-12-7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25*# #*25*# #*25*#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9-12-7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是国家大战略,赚外国的钱,增加外汇储备,美国都得听我们的
要相信党跟政府的英明神武,万岁万岁万万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7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29*# #*29*# #*2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1-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7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种敛财手段,你生不得气上不得火啊,国家领导人和机关干部烧的都是不花钱的油,他们都不知道贵贱,1万块钱一升与他们也没有关系,反正他们也不花钱,真正哭的是平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 天

发表于 2009-12-7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zhuiron 的帖子

楼主傻的可爱啊  谁是中国最大的黑社会你还没搞明白呢 #*22*# #*29*#
让你卖你敢么    没有巨大的幕后黑手 怎么玩的转啊#*27*# #*27*#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7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改委智商高,平民都是大傻瓜,没有费改税之前海南省就已经试点好几年了,人家就加了1块多钱,而且所有的过路过桥费都不收,这次费改税呢,油价翻番不说,还只取消二级以下公路的收费站,本身国家就规定二级公路以下就不准收费,现在的收费站只有上的没有撤的,国家的规定都让一小部分人受益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9 天

股指家园

发表于 2009-12-7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累计进口原油1.5亿吨,同比增长仅 8.2%,那么增长量应该是15000/1.082*0.82=1136.78万吨;
同期中国出口成品油1704万吨,同比却增长了37.9%,那么增长量是
1704/1.379*0.379=468.32万吨。
我不是很明白“进口的原油数量远远赶不上出口的成油数量”这个结论怎么得出来的。#*31*# #*31*# #*3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7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 网天 乾坤》


这篇报道的专业水平太低,没什么可以值得批的。

咱也就是把几个关键点提提出:
1、文章所说的“独立媒体评论人”还是叶檀。这是在我那篇质疑文章之后,她“很专业地算的一笔帐”。
2、汽油消费税是0.2元,这是哪年的税法了?
3、如同年初那次家奴贴里曾经指出的一样,到底是哪些炼油厂在向外输出?南方炼厂的区域市场剩余油往哪里消化最合理,这个在年初那次论战里恐怕早就讲清楚了。
4、文章拿主要从伊朗、安哥拉、沙特进口,而出要对东盟、香港出口来攻破“来料加工”,有逻辑吗?“拉料加工”就一定是指针对伊朗、安哥拉和沙特的?似乎这记者连国际原油市场的构成都没搞清楚。
5、“来料加工”的大头还是大连西太等合资企业,国内没占太多股份,经营自主权不在我方。加工贸易曾被禁止一段时间,但这些合资企业在奥运等几次重大事件的保供时还是比较配合的,因此,发改委又重新松了口,算是一种“补偿”,因此,这部分量相对于去年同期,有了很大的增长。
6、之前我提出过一个问题:新加坡本身就是东亚成品油的主要出口国,为什么中国还向其出口,而且占了很大比例?
7、海关在出具这些专家引用的数字的同时,有一些也是出自海关的重要建议(其实这才是真相的一部分)却忽略性地省略了:解决好装置布局问题。
8、有几个各地分海关的数据分析起来才有具体的意义,我仅做个人的针对公开数据的解读,并不是想转移“矛盾”去捅其他人的篓子:
天津海关1-8月份1-9月天津口岸出口成品油45万吨,价值1.8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1倍和71.6%。出要出口地为巴拿马。巴拿马籍的船为什么都云集到天津港了?换个角度可以看出来,这是天津港在争夺世界的码头份额,那么,为增加吸引力,总得有些特殊手段,这个,我就不再想点的太明了。
2009年1-10月大连关区成品油出口357万吨,价值18.1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5.6%和下降31.3%。主要出口东盟市场,对韩日出口骤降。9成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其中来料加工出口209.1万吨,增长3.6倍,国家对来料加工成品油免征消费税是来料加工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针对大连关区,对日韩的降,对东盟的升,结合2008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合作程度的加深,这就是体现。同时,大连关区占9成的加工贸易出口,就是由大连西太完成的。再说一点,大连关区10月份的出口价已经上升到了634美元/吨,比459.7美元/吨的出口平均价高出了175美元。这些加工贸易的巨大增幅,商务部功不可没,2009年放出的出口额度远大于往年。他不放,你想出也出不了。
再拿年初最为激烈的那次出口风波来回顾一下,据广州海关统计,今年1~2月,广东共出口成品油77.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7倍,价值4.9亿美元,增长3.2倍,占全国成品油出口的31.8%,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2.8个百分点。广州海关有关分析人士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我国对成品油出口有着严格的监管体系,近日广东出现的柴油紧缺问题与广东成品油出口激增没有必然联系。因为广东成品油出口以国际加工贸易为主,而非源于国内的、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成品油。这个帖子转贴的报道喜欢引用民营加油站老板的说法,那我也引用一个:广东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认为,真正原因是调价预期引起供求突发性失衡,越来越多的油品经营商开始故意囤油,社会加油站纷纷减少了柴油投放量。
9、成品油进出口数据的国、民差异,在这个行当里干过的人很快就可以搞清楚是怎么回事。都是哪些区域的民营企业在进口,在什么时间段?一个故事的叙事,如果平均为一个数字,就太没戏剧性了,有心人可以查一查,每次国内油价赌涨的时刻,正是民营企业进口量最大的时候。这个帐细算起来,就好玩多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0 天

发表于 2009-12-7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LZ确实可爱,不适合搞政治

这么明显的事情
现在捅出来
肯定是背后的利益集团之间有矛盾
老百姓的愤慨都只不过是双方利用的工具

你以为两油还有其他公司的高管能控制大型央企?
都是背后的势力,太*子*D了,实权派了

你以为央企的利润都交国家了?
那些报表上的利润成本都是修理过的数据

从这件事上看,核心利益集团有比较大的矛盾,或者是新的势力集团想强势“插入”#*26*#
估计以后热闹的事情会很多

关于这件事本身
我本人的倾向是:有大的利益集团在国外有机构,低价接手两油产品
然后以什么价格出手或者是再高价让两油进口我就不太清楚了

都他妈的清华北大的学生,智商会比你我低?#*27*#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2-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7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 网天 乾坤》

引用:
原帖由 celia 于 2009-12-6 01:15 PM 发表
石油双熊在国内似乎没有定价权,虽然是垄断企业。
但出口价格应该是市场价,不受发改委限制。

答:
这个定价权国家一直没有按照自由经济学家的建议进行放开。因为这些学者的建议可不仅仅是放开一个价格,是一整套的放开,包括市场,这样的企业自主定价才有意义。

这里存在着一个有意思的博弈。实际上,国内有一段时间,民营兵团的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那就是在90年代中期,这和当时的意识形态很有大的关系。1998年,这个日子对于石油石化行业来说,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是重组了,另一个就是,WTO相当紧迫了。对于WTO大家不陌生,最主要的就是市场的开放,这也包括石油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开放。

于是国内出现了一种声音,那就是经济命脉的控制权,当时这个声音相当大,这个,很多人如果回想起来,应当不陌生,这里面包括何新等民族经济主义学者。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国家对石油产业链开始了大整合,一是限制并限期关停很多地方小炼油,二是让两油收购民营加油站,三是收回上游开发的民营油井,四是限制民营兵团的进出口资格。(不过这个过程,现在清算起来,有点经济上不划算,肥了很多私人,也为这些私人积累了更大的再进入的资本)

也就是说,后来WTO一生效,壳牌等企业进来的时候,基本找不到圈地的点了。这是当时的一个博弈结果。其实就是国家在入世之前的一些序曲之一。

这一波过去之后,2003年后,这个政策又有了松动,又允许民营来活跃市场了,一届政府一个玩法。2002年,私家车多了,同时,也正是在这一年,国际石油大战的序幕正在拉开,巨量的资本突入石油市场,这个战场规则有了变化。如果关注一下,这个市场的炒作主题之一就是中国因素,这个因素存不存在?客观地说,存在。人家玩得就是这个,到2008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了50%,虽然总量不大,但是,人家玩得就是你这个比例,针对的就是这个依存度。

原本以为,引进民营,让他们作为一股力量,靠“竞争”把价格拉下来,结果,效果还不如没有,反倒成了搅局的因素,动不动就屯油投机。于是,政策又开始收紧,从1998年以来就一直想放开的成品油定价一直也放不开。

壮大了民营兵团开始联合,这是这个阶段的一个特点,成立了石油商会,结果声势很大,其实各怀鬼胎,没几天就基本闹得要散伙,先是两个主要发起人公开分裂,领头的还因为经济问题被抓了。事没搞成,但舆论工作却取得了意外的成果。中石化在零售领域占据了大部分份额,所以先开刀的就是中石化,以韩晓平为尖刀,选的攻击题材就是:垄断。这个点选得还是不错的,正好承接了对主流经济学家的搞民主配套的观点的呼应。

不过当时的中石化的掌门人媒体公关搞得好,后来还当了地方大员了。后来靶子转中石油了,应对舆论,中石油可没这个准备,多少年来,中石油做的是上游,一直是“铁人精神”,讲奉献,讲报国,一下子成了人人痛恨的垄断者,心理上转不过弯来,头顶着铁人精神,心理委屈的不行。呵呵,在面对公众舆论方面,这老大是失败的。跟那些跨国巨头比,这一埋头,就做了鸵鸟,仓促的各类声明,苍白而无力。

中石化的掌门人一换,从中石油空降一个过去,得,把悲情带过去了,舆论悲剧重演。这是这个阶段的又一特点。

话扯远了,从那次论战开始,我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分出一部分精力转向了石油大战。原来我一直从事的是微观的一些东西,也因此受益,扩大自己的视野了。

不知道有个美国片叫《预见未来》大家看过没有,就是讲有个美国人可以预见到未来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因此,他每每可以躲避很多危险。而实际上,他之所以能躲避,是因为他的提前对事件进程的参与,比较流行的词语叫“穿越”,因此,其实不是预见,而是改变进程。这个片子的英文名字叫GOLDMAN。

这个名字,有点意思,因为高盛,英文就叫GOLDMAN。2007年高盛预见了原油价格的暴涨,现在回过头来,是预见吗?从逐渐披露的资料看,还真不如说是它做的进程设计。2008年的油价风暴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中国修改了成品油的定价机制。这个机制运行的效果,我个人不看好,这在机制一出台时,在石油帖里我就预言过了。这个机制有一个愿望,就是想通过设置防火墙,来达到“熨平”油价大幅波动的风险,结果呢?骂声一片,几乎每次启动叫骂程序的,基本都来自于几个领域,一个是投资集团背景的,如韩晓平,这是试图突破准入障碍的一股势力,另一个就是国际期货交易商背景的,如叶檀,说她独立也独立,说她不独立,也没冤枉她。她供职的每日财经新闻的上级老板,就是美国搞期货交易的金融巨头,你能说她独立到哪里去?这股国际背景的势力的主要目的在于试图导致市场强势交易对手的瓦解。

再回到这几次比较大的舆论风波来看,信息不透明确实是主因,信息发布的牛唇不对马嘴也活该倒霉。考虑到上述罗嗦的一堆背景信息,这俩巨头被人算计,也要认真地承认:技不如人。

4%左右的带有外交战略意图的出口量,让人抓了个结结实实的把柄。向东盟的出口(不含新加坡,一会儿另说)的背景是10+1和马六甲之痛,其中三个大头是香港和印度尼西亚、越南。这里面各有各的原因。新加坡很特殊,向它的出口量,占了很大的一块份额,对新加坡,中国市场是有进有出,这就有意思了,如果研究过新加坡的定价的核心参考数据——普氏定价,可能就猜出一些门道了。对了!压盘,一笔大单压下来,跟着马上低价再吸回来更多。这就是进口价被打下来的原因之一。

再扩展一下,在石油帖里,年初新机制一出台,我就指出,投机资本可有空间了,机制越透明,屯油赌涨方的风险就越小,甚至变成无风险。因此,每次国际挂靠的那几个油品价格一变化,出现涨价预期的时候,油荒就来了。所以发改委始终不公布那几个核心数据参数,想试图抑制投机。对方从政府手里拿不到数据,就转而向两油要数据了,成本,就是定价的核心数据之一,另外就是中间环节的流通费率。

回想一下2009年的国际国内油价的联动结果,有几个特点:一是滞后于国际变化;二是与国内需求关系脱节;三是反向关系,即国内一降价,国际马上涨,国内一涨价,国际马上跌,这里明显存在一个要挟的意图。

把整个过程回顾下来,这里的几个参与方就很清晰了:
1、高盛等超级玩家;
2、国内民营兵团;
3、媒体代言人;
4、国内汽车行业的联盟;
5、国家产业政策制定方;
6、成品油市场的主要供应方;
7、国内在东亚成品油主力定价市场上的操盘手。
8、地缘战略上的棋子们。
9、国内消费者。

每次成品油调价,在价格管理者手里是有一个很庞大的数据模型的,有涉及到对很多行业的影响评估数据,调价前,吃着方便面加班的场面,猜想起来少不了。

这个结要是解开,估计又回到了一开始的那个难题,让市场调节,市场就得放开。要放开市场,就得消除垄断,就得把这三个巨头分拆成几百家,这样才能让民营兵团获得一个公平的竞争起点。真拆成几百家了,在国外好不容易打出来的战略态势,顷刻间化为乌有。

或者反过来,培养出几个民营的大巨头,说到底不还是寡头垄断吗?只不过变成私人资本的垄断了,这要出现这个局面,有车一族的命运还真好不到哪里去。即便这些民企石油巨头跑到海外去,战果也好不到哪去,否则国内那些亿万富翁们,早跑海外去圈地去了,国外可是所谓的“不限制民营企业的”。

说句冷血点的话,在石油战场上,鼓励民营跟培养当买办没多大区别,除非中国有本事把国外那石油七姐妹给打残废了,分拆了,否则这些民营兵团,如果不承受国内国有资本的垄断压力,就得承受被国外垄断资本的蚕食的命运,结果更惨。好歹在现在的局面下,这些民营兵团还能继续活着。

高盛,这个预言者,这个可以“预见未来”的特异功能人士,又调高了石油价格预期了。2010年,等油价突破100美元的时候,国内的这个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反向保护作用可能就要表现出来了。

高盛这帮子家伙真的是能预见未来?模拟一个操盘的例子就知道为什么了。

高盛100美元卖给大摩,大摩在同一时间以同一价格同一数量回卖给高盛,那市场价格就变成100美元了。当然,反过来也可以,来回到40美元,也可以这么玩。游戏过程,就这么简单。

所以,有些中国牌的主权基金和类主权性质的资金的去向就谜了,在这个价格争夺战中,中国力量现在已经不会缺席了,但每次都必胜,那就不好说了,除非有卧底。

回到这个话题的最初出发点,之前在别的帖子里,我已经说过了,汽柴油的出口,综合算下来,炼油厂的利润每升比国内低2~3毛钱。

同时,还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出口额的大头在华南,那里集中了一大堆装置,市场不是一般的饱和,这一点,也是中石化不敢挑明了说的原因,说了等于打自己的嘴巴:装置布局出了问题。

这个说起来,就热闹了,早期拉GDP,各地抢着上大化工,结果,经济形势一变,局部搞饱和了。再加上换鸟兄的腾笼政策,局面就更严峻了。搞得壳牌等外资,也闹着要退出华南市场了。这还不算玩,沙特兄兴高采烈要去海南,这以后,这个出口数据对比就更有得文章可炒作了。
参与人数 1奖励 +2 时间 理由
cs111hn + 2 2009-12-7 21:00 分析的有道理,学习了,奖励小红花一朵!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lhlesley 于 2009-12-7 12:12 发表
LZ确实可爱,不适合搞政治

这么明显的事情
现在捅出来
肯定是背后的利益集团之间有矛盾
老百姓的愤慨都只不过是双方利用的工具

你以为两油还有其他公司的高管能控制大型央企?
都是背后的势力,太*子 ...



去好好研究我的回帖.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8-11 13:01 , Processed in 0.03739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