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754|回复: 2

国有大银行疑为被动再融资 或难获证监会批准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70 天

发表于 2009-11-28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有大银行疑为被动再融资 或难获证监会批准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zhang0016 浏览:1754 回复: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华夏时报11月27日讯 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国有大行确实已于近期根据监管部门要求递交了明年的再融资计划,再融资额度不小。但是,并非外界传闻的已经上报国务院,与证券监管部门亦未达成共识。目前,监管部门正在就银行融资问题商谈。工行、建行否认近期有再融资计划,中行称正在积极研究补充核心资本的方案。

       一则“银行近期数以千亿计融资”的消息扰乱了市场的运行轨迹。11月24日,受此消息影响,上证综指狂泻115.13点,拉出一根长长的大阴线。11月26日是感恩节,但估计股民们无法有好心情,因为大跌行情再次上演,上证综指再次狂跌119.19点,跌幅高达3.62%。

        身处传闻漩涡的中行、工行、建行于11月25日向本报记者及时、准确地解释了再融资事件。 中国银行(行情 股吧)表示,目前,的确正在积极研究资本补充的方案,如果中行确定方案,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而工行、建行则表示近期并无再融资计划。

         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国有大行确实已于近期根据监管部门要求递交了明年的再融资计划,再融资额度不小。但是,并非外界传闻的已经上报国务院,与证券监管部门亦未达成共识。

          目前,监管部门正在就银行融资问题商谈。同时,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保持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并积极地增加核心资本。

          正在商讨中的银行融资方案已经在本周对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那么银行巨额融资到底有何目的?是为业务扩张还是提前防控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银行又会选择何种融资方式?

融资为扩张业务还是防控风险?

        11月21日,外电一则消息称,银监会要求一家中等银行控制信贷规模,同时要求上调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至13%。针对此消息,11月23日,银监会官方网站挂出的《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年底前信贷审慎风险管理提出三点要求》的文章予以否认,表示“银监会并未提出过上述要求”。

        文章引用银监会新闻发言人的话称,银监会早已部署要求各商业银行,按照审慎监管要求提前做好年底前的信贷风险管理工作,要求对资本充足率较低,未能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资本补充计划和商业计划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银监会将在市场准入、对外投资、增设机构、业务扩张等方面予以限制。

        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办公室高级经理赵庆明认为,商业银行融资补充资本充足率,主要是出于扩张业务和未来贷款的考虑。随着商业银行业务扩张的不断加速,资本金消耗后就不能够满足监管层的要求,进而就会限制商业银行业务的扩张。

        西南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付立春也同意上述观点,他表示,上市银行融资也是出于把自身银行做大做强的目的。他认为明年银行放贷量预计会达到7.6万亿,加之今年天量放贷,明年下半年商业银行就会显现资本瓶颈问题。而融资能够很好地解决资本金问题,并且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能够有效地抵御风险。

        在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会上,银监会提及了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房地产信贷风险、个人贷款风险以及贷款集中度风险增加等问题。如果经济出现二次探底,那么这些风险就会出现放大效应。

        银监会研究认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欧美银行不断大面积倒闭的最根本原因是核心资本不足。银监会提高资本充足率并且急需补充核心资本,就是能够防止未来经济不确定性可能引发的危机。

银行融资采用综合方案最佳

       次级债曾经是商业银行补充附属资本的重要途径,今年上半年呈现出了高增长态势。截至8月末,商业银行发行了2240亿元的次级债。出于防范银行间交叉持有次级债风险的考虑,银监会要求提高资本质量,下发了《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要求7月1日后发行的次级债,在计入附属资本中全额扣除。对商业银行来讲,发行次级债以迅速补血的途径被堵,那么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再融资呢?

          业内人土对本报记者表示,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定向增发、公开增发、利润留存和配股等比较缓慢的融资方式进行。

         11月26日, 民生银行(行情 股吧)H股正式登陆港股,其融资规模达到301.16亿港元,融资后,民生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得到了很大提升。早在10月份, 招商银行(行情 股吧)股东大会也通过了A+H股配股方案,融资规模达到220亿元。

       付立春认为,国有大行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放贷需求的增加,补充资本也成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可以预见,在未来半年时间中,融资压力会很大。

       赵庆明表示,国有大行的巨额融资,一定会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均在A股、H股上市,再融资会做均衡考虑,预计不会对单一市场造成过大的冲击。

        付立春认为,国有大行融资可能会选择一个综合方案,毕竟资本市场相对于国有大行的规模还是相对有限。如果采用综合方案,小部分在二级市场公开发行,大部分实行配股或定向增发,这样对市场的冲击就会减弱很多。

         赵庆明还补充道,国有大行每年都承诺分红,分红后剩余的未分配利润也是可以转化为核心资本,也可以作为综合融资方案的一部分。

(本文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杨中华)
参与人数 1奖励 +30 热心 +2 金币 +1 时间 理由
送人听闻 + 30 + 2 + 1 2009-12-6 23:43 楼主是热心人,加分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9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提供,学习中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17 15:33 , Processed in 0.031762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