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7679|回复: 2

[讨论] 金价再创新高意味着什么?(转)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9-11-3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价再创新高意味着什么?(转)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风尘困顿 浏览:7679 回复: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All truth passes through three stages. First, it is ridiculed. Second, it is violently opposed. Third, it is accepted as being self-evident." ~ Arthur Schopenhauer

“任何真理都要历经三个阶段:第一、它被嘲笑;第二、它被激烈反对;第三、它被不言自明地接受。”—— 阿瑟·叔本华
昨晚,金价再创历史新高,突破1040美元,给那些认为黄金只是“历史的遗迹”、“无用的金属”、“合理价位在300美元每盎司”的凯恩斯主义者一记响亮的耳光。这是一个所有人都应该铭记在心的历史性时刻,它标志着什么呢?

我认为它开启了凯恩斯主义的破灭之路。尽管美国背负着几十万亿美元的债务,尽管美国失业率频创新高,却仍有人在不断高喊:“美国经济正在复苏”,“美元还将走强”,“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低位不可撼动”,“美国仍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回顾一下叔本华的那段关于真理三段论的名言,不难看出,10年之前如果谁说美元会持续贬值,其国际储备地位将丢失,那他定会为人嘲笑;但现在已经到了凯恩斯主义者们强烈反对的阶段了(在讨论审计和废除美联储的问题上也是如此,最近获知已有290位议员支持荣·保罗提出的审计美联储计划HR1207,伯南克慌了);那么明天呢?那些信奉“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保守分子,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或许会让他们瞠目结舌。

凯恩斯主义者虽然认同市场经济能给社会带来繁荣和进步,但却认为“看不见的手”并非永远可靠,他们声称“如果政府不对市场进行适时干预,则会周而复始地爆发经济危机”。凯恩斯经济学其实本质上是一门“教政府应该如何干预市场”的学问,这门学科成立的目的不是为了解释各种经济现象(因为之前许多经济学大师们早就已经完美做到了这点),而是提供一套貌似科学的“理论”给政府干预市场提供理由,迎合了政客的心理,因此在二战之后才会遍地开花。如果说凯恩斯主义除了给政客与中央银行家们带来了十足利益之外,还有什么贡献的话,那就是养活了一大批被纳税人高薪供养的“主流经济学家”。

什么才是社会繁荣的动力?是消费还是储蓄?凯恩斯主义者告诉我们是消费,所有人都应该大胆消费、放心消费、超前消费。而执着的储蓄者被奚落、嘲笑,并且剥夺了财富。在一片“救市”的高喊声中,利率几乎被调降到了零,与其说是刺激消费,不如说是在威胁储蓄者,让他们不敢不消费。现在的市场已经不再由供求关系决定了,而由中央银行家们的意愿决定。自食其力的小企业家们辛辛苦苦干一年,被名目繁多的税收与政令(养老金、医疗金,以及其他福利政策)压得喘不过气,而与华府与美联储关系密切的企业巨头们,只要跟伯南克或盖特纳谈上一个钟头,几百亿美元就轻松到手了。“裙带资本主义”正是资本与权力相结合的产物,成功与否不在于你做得有多好,而在于你究竟认识谁。

你或许还不太了解,社会的繁荣与进步之源并不是你所听到的消费,而是储蓄。社会发展需要资本,只有资本才能产生利润,马克思告诉我们,资本来自“原始积累”,但“原始积累”又来自哪里呢?答案仍然是储蓄。暂且不提“原始积累”的残酷性,虽然英国人通过烧杀抢劫掠夺走了印第安人的土地和财富,但这些财富的本原仍然是印第安人世代劳动后留下的储蓄。由此可见,没有储蓄也就没有资本,进而没有利润,社会发展也会就此止步,甚至倒退。美国进入21世纪后,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本,很少来自国内,统统来自国外,特别是中国。G20会议要求中国减少储蓄率,扩大消费,这难道真的是美国想要的吗?如果所有人都开始花钱而不再储蓄,那么资本从何而来?

遗憾的是,目前除了被边缘化的奥地利经济学派之外,没有多少人真正明白此轮经济危机的实质是储蓄危机。当所有人都认为把钱放在银行里存定期是一种愚蠢行为,而炒楼炒股买基金才是理财之道的时候,银行的自有储蓄便捉襟见肘了。你或许会问,银行完全可以通过印钞票的方式为企业贷款,这样不也有资本了吗?经济不也可以运转了吗?为什么说只有储蓄才能创造资本呢?实际上大部分商业银行正是这么干的,这多亏了中央银行为他们源源不断地“提供流动性”(其实就是印钞票的委婉说法),但这仍然是一个分配储蓄的过程,其特殊之处在于,此时银行贷出的不是自己储户的储蓄,而是利用通货膨胀“贷出”所有公民的储蓄。只要发生这个过程,纸币的购买力就会下降(相当于你的储蓄被消耗了),而当银行收回贷款的时候,纸币购买力才会回复。在这个过程中,即使你完全不跟银行打交道,你的实际储蓄也被用作资本走了一遭,可这些资本所产生的利润(利息)全归银行所有。有人说中央银行是最终贷款人,但在我看来中央银行其实是一个超级储户,在没有人愿意存钱时,央行就会作为“超级储户”开闸放水,为其他商业银行“注入”资本金。最要命的是,银行从来不会完全“收回”贷款,当前一笔贷款被归还时,他们会发放更多新贷款,这就是货币供应量有增无减的原因。也就是说,你“丢失”的钱永远也回不来了。银行无法长期操弄的,只有诚实货币,如黄金和白银,因为能发放它们的,只有上帝。

值得指出,无论在危机之前,还是危机之后,发生的一切尽在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意料之中。奥地利学派极力反对政府干预,他们主张“小政府,大市场”。奥派认为,我们现在经历的危机并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先前一系列问题所导致的后果,它是市场对错误决策的自我纠正。真正的问题在泡沫上升期就已经存在了。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才是所有问题的根源,现在他们却扮演起救世主的角色,跑出来高喊救市,继续扭曲市场正常的调节机制。政府的错误在于:

1. 长期奉行低利率。
美国纳斯达克与房地产泡沫之所以会兴起,根源就在格林斯潘长期奉行的低利率。我们不能说格林斯潘犯了错,因为靠一个人的力量把握市场利率是很难的,就算换一位美联储主席他也未必比格老做得好。真正的问题在于为什么要让中央银行制订利率?为什么不把利率决策权交给市场,让其自发决定?如果没有中央银行,那么当投机开始盛行,多数人都想通过杠杆大量借贷以赚取超额利润时,有限的货币供给必然会让利率急剧上升,对泡沫形成起到强有力的遏制作用。但美联储却以CPI仍然温和为理由,长时间拒绝加息,然而资产价格的上涨根本没有计入CPI。雷达都有问题,决策者们能不犯错吗?

2. 为大企业提供担保
不知从何时起,“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已经成了企业界的潜规则。大企业的CEO们很聪明,他们之所以敢用20 ~ 30倍的杠杆,是因为他们明白,即使出了事,“后面也有人”。房利美和房地美就是两家具有政府担保的出售抵押债券的公司,因为规模太大,所以政府不允许它们倒闭。正因为有“后台”撑腰,投机者们才能放心大胆地将债券价格炒上天,谁都知道这些债券价格早已脱离基本面,但又有谁在意呢?只要在问题爆发之前将它们快速抛售就行了。政府的这种“选择性担保”严重损害了企业积极性。有前景、有能力、经营良好的小公司往往在市场遭受冷遇,融资不利;而机构臃肿,无所事事,但有政府背景的大公司往往如鱼得水,让投资者竞相追捧,因为大家知道他们“大而不倒”。在这种被扭曲的市场状况下,资本无法进行有效配置,难以流向最需要它的地方。我国中小企业也存在类似问题,看看创业板推出时的境遇,不禁让人扼腕叹息。只要政府还在救市和担保,危机就不会结束。

现在,各国央行已经向市场“注入”了数万亿美元的“流动性”,这不会是免费的午餐。此次金价再破历史高点,意味着人们对印钞机救市的政策正在丧失信心。奥地利学派已经成功预测了金融危机,美元贬值,资产泡沫破灭,这些都一一应验了。他们的另一个重要预测就是:大量印钞必然会导致物价飞涨。您是相信基于常识的奥地利经济学,还是相信联储主席伯南克那高深莫测的退出策略?没有人能置身于这场游戏之外,您必须选择。如果您错了,而您又不幸属于中产阶级,那么您的财富将被通货膨胀洗劫一空。
参与人数 1奖励 +1 时间 理由
talalove + 1 2009-11-3 13:04 分析的有道理,学习了,奖励小红花一朵!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3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道理!股市里赚的钱拿去买几块金表,绝对不会错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0-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3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不会大涨啦,再涨下去各国的美圆储备都成废纸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3-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8-5 12:17 , Processed in 0.035413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