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786|回复: 4

理当充满信心 但不能过于乐观——解读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含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4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理当充满信心 但不能过于乐观——解读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含义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ader 浏览:2786 回复: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目前很多地方财政出现了严峻的收支平衡问题,金融资源高效率的配置能力面临挑战,近期虽然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但同样也在经受着热钱乘“虚”而入的考验。考虑到中国经济的这种状况,诸如要素市场的“规制放开”、急切地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刻意推出中国版使用外汇储备的“马歇尔计划”等政策建议,从本意来看,合情合理,但不能不思之再三。

  孙立坚

  7月宏观经济数据指标相继出台,虽然喜忧参半,但是,它还是向我们释放了如下几个值得关注的动向:
  首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市场消费能力和投资能力的CPI和PPI物价指数依然低迷。说明今天中国经济的复苏是基于政府的投资和消费行为所产生的消化产能过剩的结果,而没有因为投资和消费“增量”变化而带来的价格水平的明显变化。至少,从5000家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额的减少中,我们也能看出,这轮政府刺激经济方案的直接受益者——国企和央企目前只是处于消化产能、靠政府政策的扶持在慢慢扭亏为盈的转变阶段中。而为此很多地方财政都出现了严峻的收支平衡问题。
  第二,中国金融资源高效率的配置能力面临挑战。在当下中国的金融生态环境还很不完善的时候,政府的资金配置能力无法替代“鲜活”的市场,因而很容易在实体经济低迷阶段,出现实体经济部门的资金过度流向虚拟经济以追逐暂时膨胀的财富效应的现象(中国特色的老问题:一“堵”就跑,一“放”就冲);同时,一旦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手段想把用于实体经济复苏目的的投资资金再拉回来的时候,脆弱的市场又暴露出过度反应的“心理缺陷”(比如8月12日沪指重挫4.66%)。而且,这一动向又很容易受市场发育程度不够的影响而被放大,从而影响大众的信心,由此带来对投资和消费的负面影响,以至于政府迟迟无法把推动经济的方向盘交给目前处于疲软而又不稳定的“市场”手中。于是,在现有的地方分权的行政模块下,这样下去又很容易造成“产业同构、恶性竞争和急功近利”的不良结果,它同样会使得中央政府救市的成本日益增加。
  第三,如果我们注意到和中国经济密切相关的周边地区出现了因为大量热钱流入而导致该国或该地区货币增值、股市大涨和楼市反弹的现象,那么,也能很容易判断出:中国近期虽然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但同样也在经受着热钱乘“虚”而入的考验。在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和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中实际开放程度加大的状况下,这种考验正变得越来越严峻。比如,央行不得不加大央票的回购以保证热钱的冲击不会影响人民币汇率大幅增值,不至于影响到正在靠政府的政策扶持而渐渐缓慢复苏的出口行业。而且,目前中国政府刺激内需政策和制度改革需要花不少的时间,如何降低中国政府日益上升的财政压力,危机前曾引以自豪而现在又重现国际竞争力的出口行业的复苏程度,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热钱的负面影响,我们千万不能小视。
  由上述三大特征可知,我们在克服各种困难和应对挑战的时候,千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有些政策建议从它的本意来看,合情合理,应尽快推出,但考虑到当前中国经济的国情就得思之再三了,否则会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
  比如,中国要素市场的“规制放开”问题。近来很多学者都在建议中国政府要借这场危机给我们的压力和机会,尽快放开油价、电价,甚至利率和汇率等要素市场。从微观经济学的学理上讲,这是个无可挑剔的建议,但是,当中国的产业结构还处于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阶段,财富的创造方式因为受到发展阶段的限制还要借助国外市场购买力的时候,产品价格竞争优势还在决定中国企业的生存能力和中国大众的财富获得能力。如果我们不能够左右国外市场对这类工业生产要素价格的“操纵”和投机行为,那么,看似市场已经完全放开的中国要素市场就无力抵挡成本输入型通胀对中国企业的巨大冲击。2007年,越南就因为开放的市场无法抵御高油价的冲击而断送了支撑他们经济高速发展的出口企业的前程。今天美国可能把承认中国“市场地位”的条件捆绑在要求中国放开要素价格管制的前提上,对此我们应有清醒认识。
  从宏观经济数据中我们也能看出,当前中国经济的复苏和改革还是需要稳定和足够资金加以扶持,所以,我们不能从股市和楼市近期的“热火”表现就认为中国经济已经流动性过剩,目前不是流动性已充裕到需要调转政策方向的程度,而是金融资源“错配”和我们“疏导”能力不够所带来的虚拟经济“过度繁荣”和“害怕繁荣”的问题。为了铲除这一根深蒂固的老毛病,中央政府应加快制度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而地方政府也应配合中央政府去努力打破分割和垄断,以降低民营经济市场准入的门槛,从而有效地“刺激”信贷资金“返回”到具有活力的实体经济部门;同时,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又要通过更多的税收和资金配套等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更多的慈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以及海外长期投资的资金等充分进入中国的创业板、国际板市场,以推动中国企业的业务创新、调整和发展。而看到大量后续专业投资资金和队伍随着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将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沪深股市和各地楼市就会对未来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
  鉴于热钱流入压力空前增加,我们一定要保持外汇储备流动性强的特征,千万不能因为过于急切地调整外汇储备结构而失去了原先所具有的高度流动性。如此,一旦热钱因为美国利率上升等意想不到的原因而大量流出,我们照样可以用充足的、流动性强的外汇储备去弥补实际上已高度开放的中国资本账户所带来的“防卫”缺陷。当然,我们更不应该在没有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去刻意推出中国版使用外汇储备的“马歇尔计划”,去追求没有充分根据的“双赢效果”——一是因为现在的时机很不成熟,看看日本和韩国所尝试的外汇援助效果,今天都还在让他们陷入痛苦的反思之中。笔者以为,我们应把外汇储备看成政府冲销财政赤字能力的“信用依托”,而不负责任的“消化”外汇储备,反而会增加大众对政府今后可能频繁使用货币政策来冲销债务而引发出强烈的“通胀”预期!
  因此,今天最好的政策建议,就是我们得尽一切可能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透过辉煌看差距 中国经济数字背后的喜与忧

经济增长贡献率世界首位、全球第一外汇储备国、钢产量创世界之最……盘点新中国成立60年,辉煌数字,纷繁入眼。

    60年沧桑巨变、60年波澜壮阔。许许多多第一的变迁,向世人昭示: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不断创造着新的生活,书写着丰富多彩的“传奇”。

    成就固然欣喜,但透过辉煌的数字,仍需保持清醒冷静,仍需认清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的这一基本国情。

    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第一 人均GDP排名仍在百名后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有统计数据的1952年,中国GDP仅为679亿元人民币;去年,这个数字突破30万亿元,中国已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改革开放后持续年均增长近10%的中国经济,已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更被寄予厚望。前不久,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表示,中国有可能充当全球经济复苏的催化剂。

    数据显示,中国去年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2%,已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而据联合国有关机构预测,中国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达到50%。

    但要看到,中国经济世界第三,总量却只占全球6.4%左右,约为美国四分之一,而人均GDP则排在全球100名之外。

    “成就不应影响我们对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键期这一认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说,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和资源压力沉重的发展中大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多年快速增长的背后,付出了资源和环境代价,付出了收入分配相对差距拉大的代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唯有靠科学发展,中国才能由‘经济大国’变为‘经济强国’。”钟伟表示。

    外汇储备居第一 喜悦背后亦“烦忧”

    外汇储备是一国实力和财力的象征。2006年2月至今,中国始终是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目前,外汇储备已突破2万亿美元。

    在新中国成立后近30年的时间里,外汇储备极其有限。1978年,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

    外汇储备由短缺到富足,从一个侧面见证对外经济的发展壮大。1950年,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只有11.3亿美元。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打开国门,对外贸易得到长足发展,外汇储备随之呈几何数字攀升。

    充裕的外汇储备,为中国经济增强了信心,对防范游资冲击、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当欧美各国金融机构陷入水深火热时,中国却拥有令人羡慕的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前副财长阿尔特曼曾撰文发感慨。

    但巨额外汇储备也带来新的“烦忧”。前几年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就引发了流动性过剩等问题。而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全球金融资产大幅缩水,庞大的外汇储备投资经营风险随之显现。

    当前,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加强外汇经营和风险管理,已成为中国外汇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

    钢产量世界榜首 产能过剩亟待解决

    钢铁业是一国工业的脊梁。1949年,中国钢产量还不到16万吨,人均不足300克,连一把菜刀都打不了。

    “没日没夜地炼钢,家里的铁锅、秤砣都拿去了,就为了1070万吨钢的目标,结果还是落空了。”原冶金部退休干部谷月还记得1958年大炼钢铁的那段日子。

    近似荒唐的历史镜像,折射出人们对钢铁大国的渴望。“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如今钢产量已世界第一。”谷月说。

    1996年至今,中国钢产量稳居世界第一。2008年,中国钢产量突破5亿吨,产量比美国、日本、俄罗斯产量总和还要多。

    不过,目睹钢铁业发展历程的“钢铁老人”——从业近50年、曾任首钢董事长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如今对世界首位的钢产量已不再感到兴奋,他考虑更多的是钢铁业中存在的问题。“钢铁业近年来存在着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的突出矛盾。”

    从新形成的生产能力看,今年底钢产能将达6.6亿吨左右,但预计需求不足5亿吨,亟待摆脱产能过剩的困境。

    值得欣喜的是,目前国家已出台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等为重点,力促钢铁业由“大”变“强”。

    铁路里程亚洲第一 “一票难求”仍然突出

    中国铁路里程如今已是亚洲第一,旅客发送量等多项指标世界第一,最新研制的动车组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新中国成立时,铁路里程为2万多公里,装备标准极低。2008年底,铁路里程达8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铁道博物馆里陈列的一台台不同时代的机车,见证了铁路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1952年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制造出首台解放型蒸汽机车,就在馆中展览。当时,这一机车时速为70公里,开创了中国机车工业腾飞的先河。

    时光荏苒。时速达350公里的动车组已在京津城际铁路上运行,成为世界上运营时速最高的高速铁路。“跑得最快,坐着更舒适。”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说。

    巨大成就背后,还存在巨大差距。8万公里的铁路,平均到每个人头上还不到7厘米,仅一根香烟长。运力不足矛盾仍突出,“一票难求”现象依然存在。每年春运,乘车难问题尤其令人头疼。

    “解决之道,只有加快建设、增加运力。”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说,“到2012年,铁路运营里程总量将达到11万公里。”

    粮食生产连续6年大丰收 抵御风险仍不能高枕无忧

    仓禀实,天下定。1972年,中国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培育出超级稻,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震惊了全世界。此前,湖南水稻亩产仅300公斤。2008年,超级杂交稻在示范区已跃上亩产900公斤大关。

    2008年初的数据表明,国家储备粮库存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新中国成立60年的粮食发展之路向世人证明: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粮食问题,中国人完全可以养活自己。

    到今年,中国粮食生产实现六年“连增”。在当前全球粮价起伏不定的背景下,中国粮食连年丰收,成为世界粮食安全的“稳压器”。

    但是,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不能放松。“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轻言解决了粮食问题。”原农业部部长何康说。

    农业部专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和生物燃料迅猛发展正成为粮食供应的新挑战。受气候因素影响,中国农作物病虫害已呈现危害加重的趋势。尤其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面临严峻挑战。

    跃居全球最大新车市场 打造自主品牌任重道远

    堵车,是近年来中国一些大城市频频出现的新“景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汽车销量首次超过600万辆,把传统汽车大国美国和日本甩在了后面,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

    曾几何时,“自行车王国”是外国人进入中国的第一印象。而今天,中国大多城市已进入“汽车社会”。

    “我结婚那会儿,能买上一辆自行车就高兴得不得了。现在我们小区,一半以上的家庭买了小汽车。”住在北京劲松的退休职工于静英说。

    汽车大国的到来,见证着百姓生活的改善,也标志着汽车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但需要正视的现实是,中国合资品牌或者纯进口品牌汽车的销量约占整个市场70%,中国自身尚没有一个世界级自主汽车品牌,核心和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

    “艰难和挑战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这才是产业成功之道。”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随着自主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汽车一定能够真正走向全球。”
参与人数 1奖励 +30 热心 +2 金币 +1 时间 理由
送人听闻 + 30 + 2 + 1 2009-8-15 11:37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5 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解决绝非一朝一夕!*d:1* *d:1* *d:1* *d:1*
参与人数 1奖励 +15 热心 +1 时间 理由
送人听闻 + 15 + 1 2009-8-15 11:37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5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家之言~~
参与人数 1奖励 +15 时间 理由
送人听闻 + 15 2009-8-15 11:39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6-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6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3 07:12 , Processed in 0.088230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