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516|回复: 5

上海国资整合有望进入规模操作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0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国资整合有望进入规模操作期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Babbler 浏览:2516 回复: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近年来上海国资委频频做出大动作,而今年资产整合明显有加速迹象。过去的两个月内,包括强生控股(600662)、上海梅林(600073)、中国铅笔(600612)、广电信息(600637)及广电电子(600602)先后公布了相关资产整合方案。东航、上航7月13日公布了重整计划,上实系下属三家医药类上市公司上实医药(600607)、上海医药(600849)、中西药业(600842)和上海建工(600170)及爱建股份(600643)等5家公司仍旧处于重大资产重组停牌中。
  7月6日,上海市国资委下发了《市国资委出资监管单位改制重组工作指引》,旨在进一步服务企业、提高行政效率和推进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稳妥、有序地开展,未来必将围绕实现资产证券化目标,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整体上市、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和兼并收购。兴业证券的研究报告表示,这意味着上海国资整合有望进入规模操作期。
  7月13日至14日,**上海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举行,会议指出上海将调整产业结构成为主攻方向,未来将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先进制造业的能级,提高城镇化的步伐成为重点,并且全力筹办世博会;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稳妥实施南汇区行政区域并入浦东新区;积极推动虹桥商务区建设;大力争取并推动重大旅游建设项目落地,同时会议指出切实抓好重大项目的推进落地;重大改革措施的真正落实;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此举无疑是为上海未来发展明确了方向,为上海经济的再度腾飞打下了基础。
  7月15日,来自于相关监管部门和部分机构人士的消息称,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地产和交运两大行业的一些公司将有望陆续进入改制重组程序。 (东方早报)
参与人数 1奖励 +30 热心 +1 时间 理由
送人听闻 + 30 + 1 2009-7-21 00:07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0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国资整合 四条重组路径七大板块受益

  崇尚独立投资的上海私募人士余俊最近请了两名证券研究人士作助手,专做三件事:拆分上海国资旗下有重组可能的集团资产结构和股权结构图、分析可能的资产重组模式、评估重组对相关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
  余俊如此煞费苦心寻找投资机会,源于今年轰轰烈烈的上海国资重组。
  7月6日,《上海市国资委出资监管单位改制重组工作指引》正式向各企业集团下发,以推进上海国企改制重组有序开展。此前的6月29日和7月3日,上海市国资委已分别下发《本市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产权界定办理指引》与《上海市地方国有企业不实资产核销管理暂行规定》,旨在为重组清理障碍。
  上海重组目标是形成2~3 家充分发挥投融资和国资流动平台功能的资本经营公司;3~5家在全球布局、跨国运营的企业;8~10 家全国布局、综合实力领先国内同行业的企业;20~30 家主业竞争力居全国同行业前列的蓝筹上市公司。
  目前,已处于停牌重组的上海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包括爱建股份(600643)、上海建工(600170)、上海医药(600849)、上实医药(600607)、中西药业(600842)5家。重组将以什么形式展开?哪些企业将受益?并带来哪些投资机会?以及未来面临重组的企业?余先生很想弄清楚。
  2500亿资产将被重组
  上海一直是国资整合的领先者,而证券化一直是上海国资改革的主要方向。去年9月,上海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特别提出上海国资资产证券化的目标是花三到五年时间,使上海国资的资产证券化比例从18%提高至30%或更高。
  自此,相关重组开始启动。一些上市公司重组后改头换面,原水股份变为城投控股(600649)、华立科技变为开创国际(600097)、巴士股份(600741)变为华域汽车。今年4月,上海市召开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一个重要变化是要求资产证券化的比例再度提高,从现有的18%提高到40%左右。
  截至2008年底,上海国有资产规模为1.15万亿元,占全国国资总量12万亿元的1/10。这意味着,如果资产证券化比例从18%提高到40%,就有2500亿规模的资产将进入上市公司。目前上海的国有以及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共72家。
  除上海国资本身规划外,推动此次国资整合的原因还有上海区域优势的发展所需,目前上海已明确了"两个中心"建设以及未来发展成为长三角龙头的规划,这也从客观上要求上海国有资产尽快进行整合,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四条重组路径
  从上海国资已完成的重组模式,以及今后重组可能的模式看,大致有四条路径:
  一是集团资产整体上市。这类企业大多是集团规模较大而上市公司相对较小,母公司将优质资产注入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都相对较小的上市公司,以做强做大经营本业。
  这一模式的典型是上海汽车(600104)的整合。上汽集团将上海汽车的主业明确为汽车的整车制造,然后将与整车制造相关的资产如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上汽汽车等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同时将上海汽车中的非核心零部件资产剥离给集团母公司。
  7月1日刚刚停牌重组的上海建工,也会采取这一模式。除此之外,有整体上市可能的主要有城投控股、隧道股份(600820)、上海贝岭(600171)、兰生股份(600826)、上海机场(600009)、交运股份(600676)等6家公司。
  第二条路径是合并同类资产。这类企业多半是一个集团公司对应多家上市公司,而且业务分散或重合。重组重在确定集团主业,明确旗下多个上市公司的定位,分别合并同类主业资产,并解决同业竞争。上实集团、百联集团、锦江国际集团采取的是这一模式。
  第三条路径是先剥离主业再注资。即剥离上市公司资产,使其成为壳资源,再注入其他集团优质资产。巴士股份就采取这一重组模式。
  类似的情形还包括上海地产集团旗下的金丰投资(600606)、百联集团旗下的友谊股份(600827)、上实集团旗下的中西药业和上海医药、上海电气(601727)集团旗下的ST二纺机等。
  第四条路径是上海区国资委所属上市公司的资产整合。要么成为区国资委资产整合的平台,进一步注入优质资产,要么成为市级企业整合资产、合并同类项的对象。例如卢湾区的益民商业(600824)、黄浦区的新世界(600628)、静安区的九百集团等。
  七大板块受益
  由于此轮国资整合是在上海市委和市政府高调密集强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背景下进行,综合各行业在上海国资版图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以及世博会的利好来看,至少有金融、地产、商业、汽车、设备制造、信息和医药七个板块受益重组。
  据了解,曾被拟定为上海惟一金融控股集团蓝本的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资产重组方案,已上报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和上海市国资委。一旦获批,意味着上海金融国资体系最大规模的机构及资产重组将开始,上市公司浦发银行(600000)、太平洋(601099)保险、海通证券(600837)和即将上市的国泰君安证券、上海银行都将受益。
  上海房地产行业"十一五"规划重点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上海国资委保留的三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集团上海地产、上海城建和上海建工也宣称,未来3至5年,将以多元化融资和项目储备为突破口,保持上海房地产领先的集团地位,旗下上市公司有中华企业(600675)、隧道股份、上海建工(详见B13版)。
  上海百联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流通产业集团,为国有独资公司,拥有百联股份(600631)、友谊股份、物贸股份、和联华超市5家上市公司,第一医药(600833)可能转入上实医药,今后专门从事商超业务。另外,锦江集团也值得关注,目前锦江股份(600754)已与控股公司锦江国际集团进行战略重组,锦江股份有望继续扩展酒店业资产。
  在上海传媒文化领域,上海国资整合带来的投资机会主要体现在上海市委宣传部对新华传媒(600825)的资产注入和整合。
  汽车制造方面,上汽集团正在由大做强,6月23日,巴士股份公布重组方案,上汽集团通过重组实现了零部件业务上市。重组完成后,巴士股份将成为中国A股市场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入主上柴股份(600841)、巴士股份,再加上旗下的上海汽车,上汽集团重组后已拥有3家上市公司。
  设备制造方面,上海电气去年换股合并上电股份(600627)的方式实现A股上市,上海电气将作为存续公司在上交所上市,上电股份的业务全部纳入上海电气,而且由于太阳能业务与公司的其他板块协同效应不强,公司正逐步退出太阳能板块业务,集中资源发展风电和核电主业。
  医药板块重组方面,目前看好的模式是以上实医药作为上实系旗下工业整合平台,以上海医药作为上实系的商业平台。
  如何保证重组质量
  对于重组,上海国资强调以开放型、市场化为主导。从以往政府主推的国企重组情况看,容易导致两个问题,一是一味追求规模效应,二是整合之后机构体制和职能没有相应转换,造成监管混乱,缺少明确的主导权。
  另外,国资委的监管作用也是保证重组成果的关键。上海此轮改革方案中,强调了上海国资委的监管作用,提出了建设资本运作平台和发展产业集团等方面的想法。但目前业界看到的更多是企业层面的重组,却没有国资管理层面的改革。
  对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国资管理新体系,长期处在上海国资改革第一线的上海仪电集团原任董事长张林俭认为,随着重组的推进,政府应当研究构筑一个三层次的体系。
  第一层次是国资委,它的主要职能是进行监督管理;第二层次是资本运营机构,具体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职能;第三层次是有国资成分的产业集团,这些产业集团有条件的都可成为上市公司,成为跨地区、跨国界经营的集团公司。 (任鹏宇 投资者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0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重组总免不了有“消息灵通人事”!*d:1* *d:1*
参与人数 1奖励 +15 时间 理由
送人听闻 + 15 2009-7-21 00:07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1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6-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国资改革淘金:九大领域和两大投资组合

  2009年4月8日,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召开,这标志着在2008年9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之后,上海国资国企改革进入实施阶段。

  随着上海建设“两个中心”目标的确立,近期上海国资改革进程呈现加快迹象。6月29日至8月13日,上海方面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此外,市国资委下属已有36家企业集团上报了三年行动规划。这一系列举措意味着上海国资改革即将驶入快车道和规模运作期。

  一、上海国资改革的目标和方式

  1.根本目标: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改革,上海要逐步实现国资从传统产业、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基础设施领域集聚。至2010年,50%左右的经营性国资要集聚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同时将80%的经营性国资分布在大型、特大型企业集团,以及80%的制造业大型企业国有资产要集聚于开发区、园区和基地。

  2.具体目标:40%经营性国资证券化

  “十一五”期间,上海要逐步收缩市国资委出资监管的企业集团户数,由目前的40余家减少至30~35家,同时,还要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向上市公司的集中,国资证券化率由2008年末的18%提高至40%。2008年末,上海国资总量11380.79亿元,其中经营性国资8159亿元,证券化率18%。我们按照“十一五”期间国有资产年增10%及证券化率40%的目标计算,至2010年末,将有约2500亿新增国资上市。

  3.集中与上市:改革主要方式

  上海国资改革的主要方式将是集中与上市。集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优质资源的集中,形成规模优势,直接效果就是国资委出资监管的集团数目的减少;上市的目的是为了通过经营性国有资产上市实现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

  4.“两个中心”建设加速器:国资改革新使命

  随着上海“两个中心”发展目标的确立,上海国资改革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通过对全球几大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发展历程的研究,我们认为,在上海“两个中心”的建设当中,“政府主导为先、自然推动跟进”的发展模式是符合实际的切实选择,因此,国有资产整合将是“两个中心”建设过程当中的重要内容。

  二、寻找国资改革中的投资机遇

  1.主业与上市公司:四类企业集团的划分

  为了突出国资国企的主业发展,上海国资委于2007年12月和2008年8月分四批公布了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集团的主业,其中第一批和第二批为企业单位,第三批为投资公司,第四批为科研院所。按照主业规划,目前部分企业集团已经有比较明确的分工。

  在上海国资委公布的主业名单中,并未涵盖所有的出资监管企业集团,而且,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集团都拥有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我们按照这两个标准,将上海国资委出资监管的企业集团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为已公布主业且拥有上市公司的企业集团。其改革重点会放在集团内部的资产整合方面,按照国资委拟定的主业借壳旗下上市公司实现优质核心资产上市或整体上市,与主业不相符的资产将按照主业相近的原则被剥离至其他集团。

  第二类为已公布主业但没有上市公司的企业集团。其改革重点首先会按照国资委制定的主业进行资产整合,然后以买壳上市的方式实现资产证券化,从而完成经营性国资的上市。

  第三类为未公布主业且拥有上市公司的企业集团。其在上海国资改革中或将处于被整合的地位,其现有资产将按照相近原则被并入已公布主业的企业集团,其下属上市公司或被重组,或被作为壳资源。

  第四类为未公布主业也没有上市公司的企业集团。与第三类相同,这些集团也将被整合至其他集团。

  2.集团间与集团内的整合

  我们判断,上海国资改革可能出现的整合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集团间的整合,主要目的是按照预期目标,实现优质资源的集中和国资委出资监管的集团数目的减少,如果这类集团旗下有上市公司,业务相近的上市公司之间或也会出现资产重组;

  二是集团内的整合,主要目的是使上市公司的资产更符合集团主业,从而实现优质经营性国资上市及集团整体上市的目标。

  基于以上思路,我们将可能出现的整合分类如下。

  未公布主业的集团与已公布主业的集团间的整合

  按照业务与资产相近的原则,未公布核定主业的集团可能被整合至已公布核定主业的集团,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源集中,达到国资委下属的集团数目减少的目标。

  已公布主业并有上市公司的集团内部的整合

  这类集团将按照核定主业进行经营和资产整合,由于旗下拥有上市公司,集团将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实现核心资产上市或整体上市。

  (1)通过旗下唯一上市公司进行资产整合或整体上市

  这类集团旗下只有一家上市公司,或按照国资委核定的主业,通过资产注入,实现核心资产上市或整体上市。

  (2)资产整合初见雏形的集团

  这些集团旗下有一家以上的上市公司,前期已经进行过资产整合,基本形成了核心资产上市的雏形,预计后期进行大规模整合的可能性不大,但出于优化资产配置的目的,仍然存在微调的预期。

  (3)通过旗下多家上市公司进行资产整合

  这些集团旗下也有一家以上的上市公司,有的集团还未按照国资委要求实现核心资产上市,有的上市公司的资产与集团主业不符,有的上市公司之间的资产重复性比较严重,都存在继续整合的预期。

  已公布主业但无上市公司的集团的上市重组

  这类集团要实现核心资产上市或整体上市的目标,可以选择的路径有IPO或借壳、买壳实现优质核心国资上市。

  3.关注九大领域中的国资改革

  上海确定了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九个重点领域,即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了实现到2012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产值达到11000亿元、比2008年增加4500亿元的既定目标,预计会对上述九大领域,尤其是新能源、航天航空、生物医药和海洋工程装备四个具有技术储备优势而缺少资本有效注入的领域实行资本注入。因此,建议关注这九大行业中具有技术优势、创新能力以及上海本地品牌效应,并能更多地带动相关服务领域发展的上市公司。

  三、建议关注的两个投资组合

  1.基于基本面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组合

  海通证券、浦发银行、中国太保、振华重工、城投控股、张江高科、陆家嘴、上海汽车、上海电气和上实医药。

  2.近期具有整合预期的投资组合。(东方网 李剑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6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3 07:17 , Processed in 0.05396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