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7123|回复: 35

彩票与股票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 天

发表于 2009-5-18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彩票与股票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安净 浏览:7123 回复:3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有人说,彩票研究与股票有什么相同处,值得如此开贴研究:*31*:

不然,两者都是我们在概率化中生存的一种方式:) 。

客观主义认为范畴由范畴成员的共有特性来界定,一个物体如果具备某范畴成员的所有共有特性,则它属于该范畴,否则不属于该范畴。六十年代以来,在此基础上由美国心理学家Rosch(女)提出了“类典型及基本层次范畴理论” (the theory of prototypes and basic-level categories)。Rosch发现许多范畴都是围绕一个类典型而构成,判断某物体是否归入某范畴,不是看它是否具备该范畴成员所有的共有特性,而是看它与其类典型之间是否具有足够的家族相似性*d:1* 。

用这个理论指导我们对潜在中奖彩票的选择,无疑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根据往期彩票的集体分析,我们知道足彩不同于其他彩票,有其独特的中奖特征、排列组合等性质,而这些性质根据奖金的高低,又有极其惊人的家族相似性。比如,每一个奖金段都具有其典型的陪率范围、冷门个数、正常结果总数等。归纳这些相似性,无疑大大会过滤功能: 。

类典性理论还认为,外部世界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不是杂乱无序,而是有章可循。某些具有显著特征的基本物体构成了基本层次范畴,这些基本层次范畴能让我们付出最小的认知努力而收获最大量的信息。在基本层次范畴之上,有更抽象、更具概括性的高层次范畴,在基本层次范畴之下,有较具体、较少概括性的低层次范畴。比如,“鸟”是一个基本层次范畴,在它之上有高层次范畴“动物”,在它之下有低层次范畴“燕子”、“麻雀”、“鸽子”等*d:1* 。

高层次范畴、基本层次范畴和低层次范畴同样构成彩票特征中等级结构,我们通过这一结构来选择大奖、解读当期足彩奖金分布情况。在这三个层次中最重要的是基本层次范畴,即区分足彩基本特点的范畴。比如,每期的3、1、0个数、冷门个数等。要做好过滤,这是最基本的需要研究的入门手段。而基于统计学的信息的有效性,则是我们有章可循的过滤条件的最更根本的理论基础:*31*: 。

而再上一层的低层次范畴,包含了更为丰富的统计信息;比如自身结构、陪率统计、媒体命中个数等。这些需要不断的归纳,把看上去杂乱无章的信息变成紧紧有条的过滤条件:*31*: 。

最高级的是高层次范畴。每一期中奖彩票的特征,深入挖掘的话,都可以在这一级里发现。最关键的是分区设定和精算功能:*31*: 。

足彩既是统计的数学,又是广博的心理学。说句实话,他对单场足球的理解是次要的,但是对整个足球规律的理解、对正确方法论的运用非常关键的。而统计学规律的掌握,至少需要相当期数数据的积累:*P 。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说,彩票应该是小概率事件,但为什么股票操作也变成小概率事件(由2080法则决定)?值得我们深思:*31*: 。

大概是大多数人没有明白其中所隐涵的深层次的哲学思想: 。
参与人数 1奖励 +30 时间 理由
前方有雾 + 30 2009-6-18 17:48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5-18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是不是进入一个新领域?:*31*:

科学的发展给我们创造出认识世界的利器,凡是捉住其本质的人会在新世纪中大行其道。:*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5-18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看中学生阶段的知识,原来其中隐含不少深意。看之春意盎然:*P

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

地球上现生的物种以百万计,千变万化,各不相同,如果不予分类,不立系统,便无从认识,难以研究利用。分类的对象是形形色色的种类,都是进化的产物。因而从理论意义上说,分类学是生物进化的历史总结。

分类学是综合性学科。生物学的各个分支,从古老的形态学到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新成就,都可吸取为分类依据。分类学亦有其自己的分支学科,如以染色体为依据的细胞分类学,以血清反应为依据的血清分类学,以化学成分为依据的化学分类学,等等。动物、植物和细菌,作为三门分类学,各有其特点;病毒分类则尚未正式采用双名制和阶元系统。

生物分类学的历史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能识别物类,给以名称。汉初的《尔雅》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4类:虫包括大部分无脊椎动物;鱼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低级脊椎动物及鲸和虾、蟹、贝类等,鸟是鸟类;兽是哺乳动物。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动物分类,四类名称的产生时期看来不晚于西周。这个分类,和林奈的六纲系统比较,只少了两栖和蠕虫两个纲。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采取性状对比的方法区分物类,如把热血动物归为一类,以与冷血动物相区别。他把动物按构造的完善程度依次排列,给人以自然阶梯的概念。

17世纪末,英国植物学者雷曾把当时所知的植物种类,作了属和种的描述,所著《植物研究的新方法》是林奈以前的一本最全面的植物分类总结,雷还提出“杂交不育”作为区分物种的标准。

近代分类学诞生于18世纪,它的奠基人是瑞典植物学者林奈。林奈为分类学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是建立了双名制,每一物种都给以一个学名,由两个拉丁化名词所组成,第一个代表属名,第二个代表种名。第二是确立了阶元系统,林奈把自然界分为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界,在动植物界下,又设有纲、目、属、种四个级别,从而确立了分类的阶元系统。

每一物种都隶属于一定的分类系统,占有一定的分类地位,可以按阶元查对检索。林奈在1753年印行的《植物种志》和1758年第10版《自然系统》中首次将阶元系统应用于植物和动物。这两部经典著作,标志着近代分类学的诞生。

林奈相信物种不变,他的《自然系统》没有亲缘概念,其中六个动物纲是按哺乳类、鸟类、两栖类、鱼类、昆虫、蠕虫的顺序排列的。拉马克把这个颠倒了的系统拨正过来,从低级到高级列成进化系统。他还把动物区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并沿用至今。

由于林奈的进化观点在当时没有得到公认,因而对分类学影响不大。直到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以后,进化思想才在分类学中得到贯彻,明确了分类研究在于探索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使分类系统成为生物系谱——系统分类学由此诞生。

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内容

分类系统是阶元系统,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种、属、科、目、纲、门、界。种(物种)是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

随着研究的进展,分类层次不断增加,单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单元,如总纲(超纲)、亚纲、次纲、总目(超目)、亚目、次日、总科(超科)、亚科等等。此外,还可增设新的单元,如股、群、族、组等等,其中最常设的是族,介于亚科和属之间。

列入阶元系统中的各级单元都有一个科学名称。分类工作的基本程序就是把研究对象归入一定的系统和级别,成为物类单元。所以分类和命名是分不开的。

种和属的学名后常附命名人姓氏,以标明来源,便于查找文献。变种学名亦采取三名制,分类名称要求稳定,一个属或种(包括种下单元)只能有一个学名。一个学名只能用于一个对象(或种),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对象者,便是“异物同名”,必须于其中核定最早的命名对象,而其他的同名对象则另取新名。这叫做“优先律”,动物和植物分类学界各自制订了《命名法规》,所以在动物界和植物界间不存在异物同名问题。“优先律”是稳定学名的重要措施。优先律的起始日期,动物是1758年,植物是1820年,细菌则起始于1980年1月1日。

鉴定学名是取得物种有关资料的手段,即使是前所未知的新种类,只要鉴定出其分类隶属,亦可预见其一定特征。分类系统是检索系统,也是信息存取系统。许多分类著作,如基于区系调查的动植物志,记述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动植物种类情况,作为基本资料,都是为鉴定、查考服务的。

物种指一个动物或植物群,其所有成员在形态上极为相似,以至可以认为他们是一些变异很小的相同的有机体,它们中的各个成员间可以正常交配并繁育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元。

物种概念反映时代思潮。在林奈时代,人们相信物种是不变的,同种个体符合于同一“模式”。模式概念渊源于古希腊哲学的古老的概念,应用到整个分类系统,概念假定所有阶元系统中的各级物类单元,都各自符合于一个模式。

物种的变与不变曾经是进化论和特创论的斗争焦点,是势不两立的观点。但是,分类学的事实说明,每一物种各有自己的特征,没有两个物种完全相同;而每个物种又保持一系列祖传的特征,据之可以决定其界、门、纲目、科、属的分类地位,并反映其进化历史。

分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区分物种和归合物种,前者是种级和种下分类,后者是种上分类。种群概念提高了种级分类水平,改进了种下分类,其要点是以亚种代替变种。亚种一般是指地理亚种,是种群的地理分化,具有一定的区别特征和分布范围。亚种分类反映物种分化突出了物种的空间概念。

变种这一术语过去用得很杂,有的指个体变异,有的指群体类型,意义很不明确,在动物分类中已废除不用。在植物分类中,一般用以区分居群内部的不连续变体。生态型是生活在一定生境而具有一定生态特征的种内类型,常用于植物分类。人工选育的动植物种下单元称为品种。

由于种内、种间变异错综复杂,分类学者对种的划分有时分歧很大。根据外部形态的异同程度作为划分物种依据而划分的称为形态种,由于对各种形态特征的重要性认识不一,使划分的种因人而异,尤其是分类学者对某些特征的“加权”常使它们比其他特征更具重要性,而造成主观偏见。

一个物种或物类,以至整个植物界和动物界,都有自己的历史。研究系统发育就是探索种类之间历史渊源,以阐明亲缘关系,为分类提供理论依据。尽管在分类学派中有综合(进化)分类学、分支系统学和数值分类学三大流派,但在其基本原理上都有许多共同之处,不过各自强调不同的方面而已。

特征对比是分类的基本方法。所谓对比是异同的对比:“异”是区分种类的根据,“同”是合并种类的根据。分析分类特征,首先要考虑反映共同起源的共同特征。但有同源和非同源的不同。例如鸟类的翼和兽类的前肢是同源器管,可以追溯到共同的祖先,是“同源特征”。恒温在鸟兽是各别起源,并非来自共同祖先,是“非同源特征”。系统分类采用同源特征,不取非同源性状。

林奈把生物分为两大类群:固着的植物和行动的动物。两百多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这个两界系统存在着不少问题,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仍为一般教本所遵从,基本没有变动。

最初的问题产生于中间类型,如眼虫综合了动植物两界的双重特征,既有叶绿体而营光合作用,又能行动而摄取食物。植物学者把它们列为藻类,称为裸藻;动物学者把它们列为原生动物,称为眼虫。中间类型是进化的证据,却成为分类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19世纪60年代,人们建议成立一个由低等生物所组成的第三界,取名为原生生物界,包括细菌、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这个三界系统解决了动植物界限难分的问题,但未被接受,整整100年后,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流行了一段时间,为不少教科书所采用。

生命的历史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最初的生命应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当然,在细胞出现之前,必须有个“非细胞”或“前细胞”的阶段。病毒就是一类非细胞生物,只是关于它们的来历,是原始类型,还是次生类型,仍未定论。

从非细胞到细胞是生物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早期的细胞是原核细胞,早期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细苗、蓝藻)。原核细胞构造简单;没有核膜,没有复杂的细胞器。

从原核到真核是生物发展的第三个重要阶段。真核细胞具有核膜,整个细胞分化为细胞核和细胞质两个部分:细胞核内具有复杂的染色体装置,成为遗传中心;细胞质内具有复杂的细胞器结构,成为代谢中心。由核质分化的真核细胞,其机体水平远远高出于原核细胞。

从单细胞真核生物到多细胞生物是生命史上的第四个重要阶段。随着多细胞体形的出现,发展了复杂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最后产生了高级的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

植物、菌类和动物组成为生态系统的三个环节。绿色植物是自养生物,是自然界的生产者。它们通过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质合成有机养料,供应自己,又供应异养生物。菌类是异养生物,是自然界的分解者。它们从植物得到食料,又把有机食料分解为无机物质,反过来为植物供应生产原料。动物亦是异养生物,它们是消费者,是地球上最后出现的一类生物。

即使没有动物,植物和菌类仍可以存在,因为它们已经具备了自然界物质循环的两个基本环节,能够完成循环过程中合成与分解的统—。但是,如果没有动物,生物界不可能这样丰富多彩,更不可能产生人类。植物、菌类和动物代表生物进化的三条路线或三大方向。

当前最流行的分类是一种五界系统。五界系统反映了生物进化的三个阶段和多细胞阶段的三个分支,是有纵有横的分类。它没有包括非细胞形态的病毒在内,也许是因为病毒系统地位不明之故。它的原生生物界内容庞杂,包括全部原生动物和红藻、褐藻、绿藻以外的其他真核藻类,包括了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5-18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理,在人类经济活动中,也可对不同种群进行分类,可见“分类”为我们一个关键词,其理论来源于Rosh的理论。:*22*:

很重要的原理vv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5-18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开预测之门 范畴理论历史与现状

b:b 历史回顾

对这一领域复杂的历史作一个简短公正的介绍是很困难的,不可能提及促进了它快速发展的所有数学家(我们将挑重点的介绍)。这里必须提及的是一些主要的发展路线。



范畴、函子、自然变换、极限和上极限在1945年Eilenberg与Mac Lane的文章《自然等价的一般理论》中几乎处处可见。追溯到他们1942年的文章《群的扩张和同调》,我们可以发现那时它们就有了函子和自然变换的想法。他们的核心观点,如标题所示,是自然变换转变的观点。为了给自然变换一个一般的定义,他们定义了函子(这个术语源于Carnap);为了给函子的一个一般的定义,他们定义了范畴(这个概念源于Kant和Aristotle)。在1945的文章中,他们并不清楚范畴理论的概念将成为第三代数学语言。然后在1950年,Mac Lane用了范畴的语言给出乘积的一般定义。然而在1957年和1958年,情况发生了戏剧的变化。1957年Grothendieck发表了他的里程碑式的著作《Sur quelques points d'algebre homologique》,其中,范畴被用来定义和构造应用于数学的某些特定领域(譬如,代数几何)的一般理论。1958年Kan发表了《伴随函子》并且证明了这个概念包含了极限和上极限等重要的概念。从那时起,范畴理论作为一种方便的数学语言和强有力的工具奠定了其在数学中的地位。



60年代,范畴理论迅速发展,主要在代数学几何、代数学拓扑和泛代数学等方面。主要特点是Grothendieck的工作的发展导致抽象范畴的描述,数学的各个分支在此基础上得到发展。例如,Abel范畴由范畴的条件确定,通常是某个伴随函子的存在性,这个问题属于同调代数的主流。同一时期,主要在William Lawvere的影响下,范畴理论作为数学的一个基础的想法逐渐提到日程上来了。由于Grothendieck及其领导的学派在topos(拓扑斯)上的贡献,这个想法才得以实现。



尽管topos的概念在19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这个概念的公理化却是Lawvere与Tierney在70年早期给出的,从此奠定了它的基础并促进了它的发展。粗略地讲,一个topos是一个同时拥有丰富逻辑结构的范畴,丰富到足够建立“经典的数学”的绝大部分,即大学程度的数学。同时它也是一个一般拓扑空间,这建立了逻辑与几何之间的联系。整个70年代就是这个概念的发展和应用。



从80年代到这天,范畴理论有了更多的应用。一方面,它在理论计算机科学中直接应用于程序设计语言的语义和新的逻辑框架的建立。另一方面,它在数学中的应用也变得更多样化甚至渗透到理论物理中。在数学中,从高维拓扑到二维拓扑学甚至扭结理论中都能找到范畴理论的影子。



范畴理论的哲学意义

范畴理论至少在两个方面对哲学家构成挑战。一方面,澄清范畴理论的认识论的地位是一个哲学的任务,特别是它的基础地位。另一方面,哲学家可以用范畴理论进行哲学和逻辑的问题的探索。下面我们依次讨论这两个问题。

显而易见,范畴理论是数学家的一个普通的工具---范畴理论统一并提供了丰富的数学结构。捍卫和反对范畴理论的争论促进了范畴理论的发展。在过去的五十年中,数学哲学所讨论的仅仅局限于数学的集合论基础---仿佛数学就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但是随着集合论的消沉和范畴理论的兴起,范畴理论对哲学思考的影响也应该逐渐明显起来。



范畴理论在逻辑和哲学的研究中的应用已经在某些哲学家中进行了。确实,范畴逻辑---在范畴工具的帮助下的逻辑的研究大约开展了30年的时间并且仍然是很活跃。在这之前,已经得到许多重要的结果,但是大部分的结果仍然被哲学家所忽略。直觉逻辑的Kripke-Beth语义学的一般化到Joyal的层语义学以及几何或协调逻辑的发现,它们的应用和概念的意义仍需挖掘,完全性定理,连续统假设的独立性和集合论的其他敏感的公理的几何证明,为标准和非标准分析提供方法微分几何学的发展,在自然数上的每个函数都是递归的所谓的有效topos的构造,线性的逻辑、模态逻辑和高阶类型理论以及概型的范畴模型的发展。范畴理论也为更一般的哲学的问题提供了相关的信息。例如,1987年Ellerman试图证明范畴理论所确定的泛理论的性质与集合论所确定的泛理论的性质截然不同。如果我们从泛理论到概念来一个转变,我们甚至能在认知科学中看到范畴理论是如何地有用。确实,Macnamara和Reyes已经开始尝试使用范畴逻辑提供一个不同的逻辑。McLarty,Marquis和Awodey试图展示范畴理论在数学知识的构造主义方法上是如何地有趣。范畴理论在许多方面与哲学息息相关并且这个事实已经被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意识到了:*22*: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5-18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型范畴具有以下特点:
(1)决定范畴内涵的属性及数目是不确定的,相对于人的认知需要而有所变化。
(2)特征也有中心的,重要的区别属性和边缘的,非重要的属性之分,其中心属性有更大的区别性,其边缘属性与临近范畴属性交叉。
(3)范畴成员之间具有互相重叠的属性组合,即所有成员享有部分共同属性,形成家族相似形。
(4)成员之间的地位不是平等的,具有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之分,具有更多的共同属性的成员是中心成员。
------------------------------------------------
原型范畴理论是基于人类认知基础上的范畴化理论,也称现代范畴理论.对比分析原型范畴理论和古典范畴理论的区别,可以归纳现代范畴理论的优点.通过语言中的原型范畴实例论证可知语言是人类认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认知过程中对事物进行范畴化的表征
--------------------------------------------
原型范畴理论是对传统范畴观的批判发展而来的,从语用角度上来看,一些语用预设由于也同样具有相似的特征或属性,它们也能构成各种各样的语用预设范畴,并表现出原型结构,它们和概念、句法原型结构的不同是前者属于言语中的语用范畴,后者属于语言中的语义和语形范畴。语用预设的原型结构的各成员作为一种隐前提参与缺省推理和非缺省推理,缺省推理的隐前提是原型结构中的典型成员,非缺省推理的隐前提是原型结构中的非典型成员。从语用预设的原型结构出发,可以比较好地解释语用预设的不同选择以及一些语用预设的“看似不合理性”等问题。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8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5-18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d:1* *d:1* 本文对预测学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不亚于道氏理论和混沌学,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5-19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彩票是相当的随机,比赌博、股市要随机得多,找到一种可能的方法都是不容易的。

是不是说寻找到局部的规律,或者合理的分类能找到好的方法?: 不得而知。*:1

目前的方法我看有用的是旋转矩阵法,是从操作上入手。其他的方法都是技术的巫师,很难使人信服。:*27*: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来看七星彩的头一位数,如果是0-4,那么设为-1,否则为5-9为+1。就是小号区用-1表示,大号区用+1表,那么,对其各期进行统计(类似于掷硬币),那么我们会发现一个类似股票走势的东西,如下图:

[ 本帖最后由 安净 于 2009-5-20 16:4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搞笑的是,这个图中,七星彩以五浪上升五浪下跌的形式来走,当上升时,我们要打大号多一点,下跌时打小号多一点,:*22*: :*22*:


总体来说,是小值数区间多一点。*d:1*

马上可以算出,小值区间占52%,大值区间占48%。

[ 本帖最后由 安净 于 2009-5-20 16:48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星彩第二位

:*22*: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位:*22*: :*22*: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位:*22*:

这一位倒是比较均衡一点:*22*:

[ 本帖最后由 安净 于 2009-5-20 17:03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中可以看到,一旦趋势形成,那么其出值大小会象传染病一样往这个区间靠。所以打这时的值成功率就会高一些。:*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硬币是不是随机的呢,请看下面三个图,做法:正面1,反面-1,累计得三个图线:


看起来一点也不随机: :*22*:

[ 本帖最后由 安净 于 2009-5-20 21:4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扔得次数太少,看下面的图,10000次vv

[ 本帖最后由 安净 于 2009-5-20 21:58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我们对彩票的趋势有一定的认识,但却很难根据其进行操作,因为它讲确定性,只要猜错一个数字就与奖金无缘:

股票显然不一样,它讲的是时间段,况且买错还有止损,在操作层面上较为容易:*22*: 这里是几何学的点和线的作用,因为其风险不一样,彩票一次输则本金尽失,没有返回余地,只有从买的数量上入手,要讲资金管理b:b 。当然彩票胜一次则可以得到很高的奖金,体现出非常大的盈亏比,这里盈是奖金,亏是本金。然而其数学期望通常是负值的,即使有缩水方法可以做到不输,但是却需要很高的本金,使一般的老百姓望而却步,因为里面有个连续亏损的问题。如果有人连续亏二十手,那么可以想象输掉的本金和信心,足以使人绝望,当然股票也存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将机会散点分布,因为通常输一次会接二连三输,所以讲一个休息。从某种程度上说,炒是越炒越少的含义,这点值得注意。:

股票如果可以使用杠杆进行操作还是有一定的快捷路径的。:)

[ 本帖最后由 安净 于 2009-5-21 10:28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可以对七星彩进行奇偶分析,发现也有节律,其奇数和偶数出现的个数和位置呈献出某种遗传性,但这一点不能据以操作。:

统计表明,后一期与前一期奇偶性相同时的概率为30%,不同的占70%。注意30%是可操作的。同时分析表明,其所有的奇偶性是一致的,即各占50%,这也表明总体规律是随机的。不同的只是局部:*22*:

而股票却呈现出偏态,例如我们统计沪市10年的收盘>开盘(注意今收>昨收未必成立:*31*: )数据,发现为51%,其余为平或跌的比例只占49%,具有一定的诱惑性。:

[ 本帖最后由 安净 于 2009-5-21 11:31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6-8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第一位奇偶性,发现如果前四位值来研究:如果后一期头与前一期值同奇偶则为0,否则为1,对1的规律统计表明,有55%,比第一位的奇偶遗传性要好(为51%)。:)

彩票问题比股票问题真是难多了,这里不需要克服太多的心理问题,反而是不停计算概率的多与寡。而且,即使有一定的优势,但未必能取胜,主要是赔率差得太远,呵呵。:*22*:

这里如果用期望公式:(90-50)*0.55-0.45*50=-0.5,这种胜率长期而言还是输的: 。如果还能淘汰一个数,概率为0.9,则问题弯为(90-40)*0.55*0.9-(1-0.55*0.9)*40=50*0.495-0.505*40=-0.4,又大一点,但仍输。若有一策略淘剩3个,成功率0.67,问题变为(90-30)*0.55*0.67-(1-0.55*0.67)*30=60*0.3685-0.6315*30=3.165,设计成功!所以问题在于成功率必须大于50%,这是博弈成功关键点!!:*P :*P

[ 本帖最后由 安净 于 2009-6-8 17:45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3 00:00 , Processed in 0.044934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