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理论何去何从?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梦之子
浏览:20708
回复:5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波浪理论源于道氏,而道氏理论,则源于十九世纪的周期理论。道氏接受了商业周期的思想,认为商业经济运行,存在大概4-5年的牛熊周期,而股市如果用指数的形式把股票价格运动描述出来,将会体现出这种涨跌各维持4年左右的商业周期。这就是道琼斯指数创立的起源。
二十世纪初,道氏去世以后,他的华尔街日报主编继承人汉密尔顿在研究跟踪道琼斯指数过程中有了重大发现,他观察到指数的运行,并不完全与商业经济走势同步,指数存在一种“预测”功能,也就是说,市场会对当时与商业经济相关的信息进行评估,并预先反映商业经济的未来走势。于是,汉密尔顿得出一个划时代的结论——“市场曲线包含一切!”也就是说,在指数曲线之外考虑其他因素,是多此一举,指数曲线本身已经反映一切我们所知道或不知道的信息,所以我们只需要研究曲线就足够了。顺着这个思路,汉密尔顿陆续发现指数包括“囤积线”等在内的各种特定形态,这些形态,日后发展为我们所熟知的各种各样的技术形态。可以说,汉密尔顿,是真正的股市技术分析鼻祖!
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著名的技术分析大师江恩,他继承了汉密尔顿的理论,并运用他的数学天赋,将股市图表分析推向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几乎在同一时期,艾略特开展了他人生的第五浪……
艾略特受到了自然界分形结构的影响,在基于道氏商业循环的理论上,吸收了汉密尔顿的思想,创立了波浪理论。艾略特认为商业循环与大自然一样,具有很强的规律性,而股市走势正是对人类商业循环活动的最好反映。艾略特按照道氏对市场趋势发展的描述,把主趋势划分为五阶段,次级趋势分为三阶段,并按分形的规律向外向内无穷扩张。
但是,创立容易应用难,当艾略特把他的波浪模式往实际市场上套的时候,效果并不如意,艾略特被迫不断增加各种各样怪异的形态,以应付多变诡异的市场,结果,艾略特的著作里,到处充斥着不规范的、前后矛盾的形态。也许是投资效果不佳,最终,艾略特的波浪理论一直到他死后多年,都没有受到重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普莱彻特对艾略特的波浪理论进行了整理,删减,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普式波浪理论,以严谨、规范、可操作性强著称。普莱彻特通过对道琼斯指数的重新划分,预言了八十年代美股的“最后疯狂”,并指出将面临历史性的崩溃。果然,八十年代初美股出现大牛市,到1987年崩盘,令普莱彻特迎来了人生事业的最高峰,更重要的是让波浪理论举世瞩目,从此广泛传播。遗憾的是,美股崩盘后仅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就收复失地,历史性的熊市并没有出现。从此,普莱彻特屡屡以末日预言家的身份出现,而道琼斯指数却一直屡创新高,直到最近的2007年。这段时间,波浪理论声名狼藉,也随着它的掌门人走向了低潮。
人们不禁要问,波浪理论究竟价值几何?它真的适用于股市分析吗?作为长期的波浪理论研究者,也作为时间最长的波浪理论交流版版主,我无法回避这个问题。根据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我认为波浪理论在分析人类商业活动,是有其合理性与适用性的,人类社会的活动也确实符合某种未知的自然韵律。但是,股市与客观经济不尽相同,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客体,而是具有自我反馈功能的复杂系统,市场对外界信息的认知会反作用于市场自身,同时又会影响外界。所以,道氏、艾略特等人最大的失误在于,把股市走势简单地与商业循环对应,严重忽视了市场自我认知的反馈功能。对于这一点,汉密尔顿则认识深刻得多,干脆一开始,就抛弃了道氏关于牛熊五阶段的分析法。
目前,波浪理论在中国股市的应用,诚如大家在论坛所见,主要是在中、短线走势分析上应用较广。个人认为其效果,相比一般的技术形态分析,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两者也许各有所长,喜欢技术分析的朋友,最好能把波浪理论与形态分析相互结合使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波浪理论是属于图表技术分析类。众所周知,图表技术分析也许能获利,但由于种种的局限性,而且偶然性也比较大,要达到理想的高利润率,还是存在一定难度。
个人而言,我是比较倾向于把波浪理论应用到实体经济分析,我发现波浪理论在这个角度上应用,成果是令人惊异的。由于波浪理论能让你从更高的层次上观察实体经济,从而能令观察者比市场具有对经济更深更超前的洞察力,以获取超额利润。遗憾的是,国内外对这方面的探讨似乎仍是一片空白。要进行这方面的探讨,研究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学专业知识与长周期的历史知识,相对一般投资者,门槛确实较高。
总体而言,波浪理论仍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同时它自身也处于一个有待发展、完备的阶段,虽然它离一个成熟的理论还有相当的距离,但随着人们对自身市场认识的不断增长,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复苏,波浪理论终会发挥出它自身应有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