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885|回复: 5

中国十大政策“手快拳重”振股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0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十大政策“手快拳重”振股市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烟雨尘 浏览:1885 回复: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国国务院“扩内需、保增长”十大政策九日晚间出手,四万亿元投资计划大振信心。中国股市热烈回应,十日早盘沪深两市跳空高开,一路上攻一千八百点大关,大幅“开门红”引得人气激增,开盘二十分钟,交投额即击破一百五十亿元。

  “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政策力度空前。预计投资将涉及安居、农村、交通、卫生、文化、环境等基础建设,中央还要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消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并出台更有力的扩大内需的措施。

  近期中国政府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进行的重大调整,有目共睹,业内人士认为,十大政策出台最终标志着宏观政策的正式转向。

  新政策大振股市基本面。原本需在四季度面临“保八”(保持百分之八的GDP增速)困境的中国经济,将因宏观政策的果断调整大为提振。国泰君安分析师翟鹏表示,财政手段将有“立竿见影”之功。

  他预计,若明年政府主导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一万亿元(包括贷款和社会投资),将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七个百分点,拉动GDP三点三个百分点,加之政府可能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力度,明年GDP “保八”将不成问题。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更充满信心地表示,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在百分之八至九之间。

  专家预计,政策将推动本轮宏观经济调整加速回暖,多数分析师将此前预期的经济低点提前。翟鹏认为,明年二季度后经济即可探底回升,而股市对于宏观预期过于悲观,存在纠错性的投资机会。

  尽管本轮政策调整启动已久,但如此“出手快、出拳重”实为罕见。

  尽管并未如市场传闻的那样,出台所谓“平准基金”直接注资股市,但相信“一篮子”政策杠杆将撬动股市。

  国信证券首席分析师汤小生说,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将大举改善市场对公司业绩的悲观预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则将改变市场流动性,基本面的回暖及货币政策的放宽,或改变A股市场轨迹。

  不过,政策重拳出击并不代表股市高枕无忧。专家指出,十大政策周一大幅提振股市主要显现在信心的提振,而宏观政策真正惠及股市,恐非一朝一夕可达成,回暖需要周期。

  此后,市场还需期待基建、保障性住房投资、惠农政策进一步付诸实践;汤小生则提示关注政策滞后性,中央政策提出全国推行增值税转型可为企业减负一千二百亿元,不过作为制度改革,推行还需一段过程。

  但不论对经济还是对股市,此番政策推助力空前。不论是投资拉动的行业、基建行业,还是银行股,A股投资人又可寻得新的投资机会。
参与人数 1奖励 +50 时间 理由
送人听闻 + 50 2008-11-11 07:51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社:财政货币政策双转向 A股显现投资机遇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双转向”,十大措施4万亿元扩内需促增长。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为处于持续调整的A股注入了“兴奋剂”。

    消息公布后首个交易日,沪深股市强势反弹。但比起股指的涨跌,转忧为喜的投资者们显然更关注另一个话题:A股将迎来哪些值得把握的投资机遇。     

    4万亿元撬动内需 A股率先积极响应

    9日晚间,新华社播发的消息《我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同时调整 4万亿元资金力撬国内需求》,引起各界高度关注。

    “一石激起千层浪”。敏感的A股市场率先作出积极响应。10日,沪深股市双双高开,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轻松收复1800点和6000点,分别出现超过7%和6%的巨大涨幅。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转向’,标志着经济工作重点转向‘保增长’。”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研究员李慧勇说,国务院十项措施中九条与扩大投资相关,这表明扩大投资已经成为保增长的主要手段。而增支、减税、扩张信贷“三管齐下”,显示了政府对投资的支持力度。

    “尽管政府支出不能代替市场需求,但可以缓解产能过剩、稳定经济增长。”李慧勇说,从1998年的经验来看,增加财政支出对于刺激投资和刺激经济增长的短期效果非常明显。尽管政府支出不能代替市场需求,但将对A股市场许多相关行业上市公司产生的利好效应无疑将是十分明显的。

    宏源证券研究所所长程文卫也表示,沪深股市由历史高点急转直下,存在两大决定性因素:盈利预期逆转和供求逆转。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方案将给上市公司带来业绩增量,而在两市累计下跌超过七成、产业资本逐渐介入的背景下,供求关系的转变也有望令A股迎来底部区域。      

    上市公司频频“破净” 绝对投资价值正在显现

    来自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1月6日收盘,2007年以来首发上市的260家上市公司中,162家最新收盘价(上一交易日复权后收盘价)低于首发价格,“破发”比例超过六成。而236家增发公司中,最新收盘价低于增发价格的公司有217家,“破增发”比例高达九成以上。

    同期,沪深两市共有214家上市公司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市净率水平最低的仅为0.47倍。

    知名证券市场分析专家应健中表示,股价跌破净资产,意味着股票的绝对投资价值开始显现。而当股票价格跌到其收益率远大于存银行的绝对投资价值之时,市场的机会就降临了。“这也许就是中国股市可能会先于其他股市止跌回稳的原因。”应健中说。

    作为衡量股市投资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市盈率数据也透露着许多有效信息。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7日两市市盈率分别为14.22倍和13.84倍。

    “成熟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在15倍左右,而A股作为新兴市场,还应具有一定的溢价水平。”上海天相投资咨询公司策略分析师仇彦英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A股已具有显著的投资价值。

    作为的外方股东,法国巴黎银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新兴市场部投资总监马修·高帝也表示,新兴市场由流动性而导致的超卖,比美国因经济基本面衰退而引发的下跌“情况要好得多”。

    “未来经济复苏中,值得期待的依然是新兴市场国家。”马修说,在全球市场均剧烈波动的背景下,如果投资人能够承受一定的波动率,那么投资新兴市场“仍然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投资品行业直接受益 近期走势反弹为主

    在带动沪深市场个股普涨的背景下,扩大内需的十项举措对于不同的行业显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后市A股将出现基于行业板块的走势分化。

    “在外需不振的情况下,‘保增长’主要靠内需。”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研究员李惠勇说,由于收入难以明显增长,消费习惯短期内也难以很快改变,因此消费只能充当增长的“稳定器”,“这意味着‘保增长’将主要通过加大投资来实现。”

    李慧勇认为,受益于政策的扶持,投资品行业基本面将有所改善。在他看来,受益最大的行业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钢铁、水泥、工程机械、建筑开发等建筑建材行业;铁路设备、电网设备等基础设施配套行业;装备设备等“增值税转型受益”行业。

    宏源证券研究所所长程文卫也表示,扩大内需的十项举措重点集中在两个领域,即农业和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如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改革、土地流转、家电下乡、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等。直接受益的A股行业包括农牧、白色家电、工程机械、国内建筑工程承包、水泥和钢铁等。

    实际上,10日沪深市场的走势已经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市场人士的判断。当日,建筑业、有色金属和钢铁三大板块涨幅居前,个股均出现大面积涨停。非金属、专用设备、普通机械等与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的板块也都出现在涨幅榜前列。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市场近期走势仍将以反弹为主,真正的反转将出现在供求和盈利预期两大关键因素解决之后。”程文卫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沪市站稳1800涨逾7% 市场系统性风险依没消除

   10日,受宏观面重大利好刺激,沪深两市大盘跳空高开后全天基本维持单边上扬走势,至收盘,两市有超过200家个股封上涨停板,沪市站稳1800点,深市站稳6000点,成家量急剧放大。上证综指报在1874.80点,涨幅7.27%,深证成指报在6127.12点,涨幅6.50%。两市下跌个股仅有8家。不计ST股,两市涨停个股增加至228家左右,2家个股跌停。两市全日成交,较上一交易日急剧放大接近1倍,其中,沪市成交589亿元,深市成交222亿元。

    盘面显示,两市个股全面爆发,近期表现仅次于“9.19”行情,权重股、大盘股以前前期超跌的中小盘股遍地开花,大量个股涨停,将两市股指稳步上推。板块方面,两市78家板块中,74家涨幅超过5.0%,55家板块涨幅超过7.0%,除送转板块涨停外,券商板块再度以9.35的涨幅领涨。其余的机械、新上海、有色金属、建材、煤炭石油等板块涨幅居前,涨幅均钞.50%,银行、钢铁和房地产板块涨幅均超7.0%。

    申银万国表示,两市大盘上午高开高走后进入横盘波动,在外围市场已经大幅反弹的背景下,国内股市的反弹行情有望上摸30日均线附近,钢铁、水泥等基建板块股表现突出,短线存在一定机会,不过市场系统性风险依然没有消除,操作上还是宜持保守与谨慎态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股市今暴涨逾百分之七 响应十大经济政策
响应国务院十大经济政策重拳出击,沪深股市周一迎来久违的暴涨局面,沪指暴涨一百二十七点,轻取一千八百点大关,两市收跌个股不足十只。一项四万亿元的基建投资计划不仅令宏观经济为之一振,股市亦充满憧憬。

  沪指周一收报一八七五点,涨一百二十七点,涨幅百分之七点二七,深成指收报六一二七点,涨三百七十四点,涨幅百分之六点五。两市成交额激增至八百一十四元,较上周五几近翻倍。

  个股全盘收红,涨停的非ST类股票逾二百三十只,煤炭、钢铁、建筑因直接受惠十大利好政策而现大面积涨停。两市前四十大权重股无一下跌,中国神华(601088)、中国铁建(601186)、宝钢股份(600019)、浦发银行(600000)悉数涨停,中国石化(600028)、中信证券(600030)、海通证券(600837)、中国中铁(601390)等亦大涨逾百分之九。

  经过数月的酝酿,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最终确立,国务院九日明确,将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初步匡算将投资约人民币四万亿元。

  在经济下滑顾虑重重之时,这一消息为A股投资人带来莫大信心,分析人士指,周一成交额激增显示,观望已久的场外资金开始大幅回流,同时,中央亦明确宣布取消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将为市场流动性注入活力。

  市场乐观情绪基于四万亿之巨的经济刺激方案,将大举改善股市基本面,此前危情四伏的上市公司业绩有望在明年得以改观。

  有分析师预计,若明年政府主导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一万亿元,将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七个百分点,拉动GDP三点三个百分点,而中金公司则预计,若四万亿全部来自政府投入,或可拉动明年GDP约一点八个百分点。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宏观政策尚需时日来消化,四季度经济状况并不会立刻好转。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十月份PPI较上月回落二点五个百分点,这对消耗原材料的下游产业是好消息,但上游产业利润将遭削减,本周公布的十月宏观数据亦可能引起股市波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8-11-10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P :*P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3-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1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方激辩“国十条”:明年还有更多政策出台

  在10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公布的前一天,决策层面对外宣布了高达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彰显出力保经济增长的决心。
  但市场各方对此反应似乎不尽一致。一方面,一向以预测精准著称的外资投行出现了两边站的情况--认同方案效果和保持悲观前景的观点几乎势均力敌;另一方面,更有多位专家从具体的操作细节考虑,对方案保持谨慎态度。
  不过无论如何,几乎所有的专家都认为中央此举给了市场明确的保增长信号;同时,大部分的专家也认为,此次方案先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台意味着最高层面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达成共识,"明年还将有更多政策出台"。
  外资投行分歧巨大
  面对中国经济"迷局",外资行的分歧也越来越大。
  摩根士丹利是其中较为乐观的一方。其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昨日指出,决策层面采取前所未有的大体量刺激方案说明政府"非常希望"提高民众信心和提振经济。"这样的政策将是非常受欢迎的,也将从根本上减少因为悲观预期而造成的经济下滑风险。"
  最早精准预言大体量经济刺激方案的摩根大通也是仍然维持其一贯的谨慎乐观看法:中央政府可以用来应对金融危机的财政刺激政策或货币政策依然空间巨大。
  "尽管中国经济依然面临风险,但我们相信股票市场将会针对财政刺激计划先行显现出积极的反应。"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说。
  不过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就显得相对悲观许多。陶冬指出,尽管政策已经松动,但银行惜贷的倾向注定了银行很难扮演雪中送炭的角色,银行仍会自主收缩银根。
  受此影响,陶冬认为,"从农民工大批失业,大宗消费全面疲软和私人投资意欲低迷来看,中国经济明显失速大局已定。如果统计数字不受人为干扰,中国经济增长可能面对的不是'保八',而是'保七'甚至'保六'的战斗。"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坦陈:"中国经济正从万米高空向下滑落,现在开的药方虽有一定效果,但不是针对中国经济中的产能过剩这一病根开的,中国要消化产能过剩的唯一出路就是加快城镇化步伐。"
  事实上,无论是乐观者还是悲观者,不同的观点说明的却是同样的事实:金融海啸影响之下,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正变得异常复杂和严峻。
  宏调转向太晚?
  在苏格兰皇家银行的经济学家看来,中国政府支持经济增长的能力似乎不用怀疑,但政府现在出手,时间或许太晚了,"时间的选择很具挑战性,因为国内需求变化的速度可能比财政政策放松的步伐要快。"
  而《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他通过对1990年以来的政府宏观调控手段进行实证分析指出,作为经济的稳定器,宏观政策调整总是滞后于经济波动,未能及时出手稳定经济。
  "缺乏有效的宏观经济先行指标是中国宏观政策调整滞后的主要原因。"沈明高旗帜鲜明地指出,"针对本轮经济波动的宏观政策调整如能落实,2009年经济增长有望保持8.5%左右的速度。"
  显见的事实是,决策层从今年7月初便开始在沿海地区对宏观经济调研,但宏观调控政策的完全转向却在前天才得以实现。
  不过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彭程认为,"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很难判断政府作出决策的时机是否真的太晚。"
  "下药太猛"?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中央前日出台的经济刺激方案,昨日有观点指出,"此次决策层或下药过猛了"。
  一方面,此次出台的十项措施中多达九项与投资直接相关;另一方面,这些投资项目中的不少是已经明确写入"十一五"规划的内容,现在大幅提前引发了部分学者关于"重复建设"的担忧。有识者指出,防止财政资源分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腐败问题,还缺乏完善的制度保证。
  此外,彭程则担忧,高达4万亿元的支出计划能否为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所承受。"尤其是地方政府,很可能无力承担如此巨大的开销,最终还是要求助于中央财政。"
  观察人士指出,尽管中国政府近年财政收支状况良好,但如果财政赤字的增长过快,将给宏观经济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张汉亚同时提醒,在加快投资的过程中仍然要注意环保和节能标准评估,行业进入标准也不能放松,要防止国家投资带动的地方和社会投资盲目上马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从而导致新的产业过剩,"从政策出台到见效,往往有一定的滞后期,这就需要有一定的耐心。"
  但更多的学者至少倾向于同一点:会有更多政策出台。理由很简单:目前国际市场还远未谈得上稳定,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也仍未完全显现,"自然需要更多稳定经济的措施"。
  而昨日则有多位专家指出,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宏观调控政策明确定调,意味着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就明年的政策提前明确了方向。 (姚伟 东方早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2 10:27 , Processed in 0.033916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