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022|回复: 3

保证GDP增长8% 明年财政或赤字4000亿救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5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保证GDP增长8% 明年财政或赤字4000亿救市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informz 浏览:2022 回复: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机构认为,明年政府将全力保证GDP增长8%,财政赤字、国债发行将再次增加
昨日,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研究报告中表示,明年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已经远远大于几个月前的预期,中国明年财政政策必须要有足够的力度才可能达到保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的目标,建议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定在4000亿元人民币赤字左右。

而国内老牌券商申银万国也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在经历了近几年的压缩之后,明年财政赤字和建设国债的发行规模将再次增加。预计明年财政赤字将增加到3000亿元。

4000亿赤字预算救经济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其撰写的报告中称,中国明年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都会明显下降,明年的出口前景非常不乐观。

他表示,即使考虑到中国出口退税率继续提高的因素,中国出口实物量的增长率也可能从今年的11%左右下降到明年的0%,按美元计算的出口值的增长率可能从今年的20%左右下滑到明年的4%至5%。

马骏认为,如果没有财政刺激,固定资产投资的名义增速会从今年的27%左右大幅下降到明年的15%左右,而明年财政收入增长率则可能从今年的23%左右大幅减速到明年的10%左右,政府支出的增长率可能比今年减速十几个百分点。

马骏建议,中国政府可考虑将明年中央财政预算赤字定在4000亿元左右。“由于今年中央财政的实际执行结果可能有1000亿元以上的盈余,明年的赤字融资结构可以是3000亿元的净债务增加 (国债的净发行量)和使用1000亿的财政盈余(财政存款)。”

明年GDP最低降至6%

上周末,国家统计局还公布了最近12个月预警信号图,9月份财政收入预警信号历经18个月的红、黄灯后,又延续了7、8两个月的绿灯后,首次点亮像征“偏冷”的浅蓝色灯。而据财政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财政收入4217.22亿元,仅比去年同期增长3.1%。

马骏认为,由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可能下降得比预期还要快,经济前景可能比想象的更糟,出口可能因此负增长等几个因素影响,即便4000亿元赤字的财政政策,达到保8%的GDP的预期,也还面临着经济下行的风险。“如果明年没有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国的GDP增速可能会从今年的9.8%左右下降到明年的6%左右。”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处处长张永军也表示,财政收入增幅大幅下降,要达到明年9%的GDP增长目标,“仍然需要进一步放松财政政策和改变从紧货币政策等一系列努力才能实现。”

明年政府全力保8

无独有偶。国内老牌券商申银万国昨天发布的一份报告也认为,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8.1%左右,增速比今年回落1.8个百分点。

报告认为,2009年将是全面调整的一年,目前开始显现的因素例如居民收入下降、企业效益恶化、金融危机影响对经济的影响会有深入的体现。根据预测,2009年出口增长11%,增速比今年回落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增长11%,增速比今年回落15个百分点。

报告认为,在经济硬着陆风险增加的情况下,保增长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可以预期,国家将重启10年前曾经实施过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维持8%以上的经济增长。”申银万国宏观策略部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说。

李慧勇认为,预计未来12个月降息135个基点,年内降息一次,明年平均每个季度降息一次。与降息和减税相比,增加财政支出对于保增长的效果更为直接和明显,这也将成为保增长的重要手段。

另外,他还认为,在经历了近几年的压缩之后,明年财政赤字和建设国债的发行规模将再次增加。预计明年财政赤字将增加到3000亿元,比今年增加1200亿元。建设性国债的发行规模将增加到1000亿~2000亿元。吴晓晶 毛欢喜

相关资料

2008年8月27日,中国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2007年中央决算报告和中央决算草案时说,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51,321.78亿元(人民币,下同),完成预算的116.5%。2007年中央财政赤字2,000亿元,占GDP的比重下降到0.8%。
参与人数 1奖励 +50 时间 理由
送人听闻 + 50 2008-11-6 08:14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66 天

股指家园

发表于 2008-11-5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年最老火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日报: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要传导至实体经济领域

一场震惊世界的金融风暴席卷而来,全球正面临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长期失衡,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波及范围之广、冲击力度之强、连锁效应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可以预见,危机的演变以及各国的应对将对全球金融、经济乃至于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一)
  这场金融危机的成因,涉及美国的消费模式、金融监管政策、金融机构的运作方式,以及美国和世界的经济结构等各方面因素,尽管各方的说法还不尽一致,但以下几点已为多数人所认同。
  一、房地产泡沫是危机的源头祸水。
  次贷危机说到底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的危机,而房地产泡沫的催生既和美国社会的"消费文化"有关,也和美国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和长期维持的宽松货币环境有直接关系。
  美国经济长期以来一直有高负债、低储蓄的特征,不但居民大手大脚地借债消费,而且国家也鼓励大规模借贷和超前消费。近年来,个人消费支出占美国GDP的比重达到了70%的历史新高。从2001年末到2007年底的6年中,美国个人积累的债务更是达到过去40年的总和。可以说,美国政府和社会近年来一直是在债台高筑的危险状态下运行的。
  美国人近年来不断增强的消费勇气主要来自于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为了应对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和2001年"9·11"事件的冲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打开了货币闸门,试图人为改变经济运行的轨迹,遏止衰退。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使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
  货币的扩张和低利率的环境降低了借贷成本,促使美国民众蜂拥进入房地产领域。对未来房价持续上升的乐观预期,又使银行千方百计向信用度极低的借款者推销住房贷款。所有的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了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上。在2001年至2005年的5年中,美国自有住房者每年从出售房屋、房屋净值贷款、抵押贷款再融资等套现活动中平均提取了近1万亿美元的"收益"。当经济开始周期性下滑,货币政策出现调整,利率提升,房价暴跌,泡沫也随之破灭,整个链条便出现断裂,首先是低信用阶层的违约率大幅上升,从而引发了次贷危机。
  二、金融衍生品过多掩盖了巨大风险。
  传统上,放贷银行应该把贷款记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并相应地把信用风险留在银行内部。但是,美国的大批放贷机构却在中介机构的协助下,把数量众多的次级住房贷款转换成证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各类投资机构购买;而投资机构则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术,再将其打包、分割、组合,变身成新的金融产品,出售给对冲基金、保险公司等。这样一来,提供次贷的银行变魔术般地销掉了账上的抵押贷款这类资产。表面上看,这是皆大欢喜的"金融炼金术":购房者能以极低的首付款甚至零首付获得房产;提供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不必坐等贷款到期,通过打包出售债权方式便提前回笼了资金;提供资产证券化服务的金融中介可以在不承担风险的情况下赚取服务费;由抵押贷款演变成的各种新型金融产品,又满足了市场上众多投资者的投资牟利需求……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调查,美国次贷总额为1.5万亿美元,但在其基础上发行了近2万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进而衍生出超万亿美元的担保债务凭证(CDO)和数十万亿美元的信贷违约掉期(CDS)。
  资产证券化所创造的金融衍生产品本来可以起到分散风险、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效率的作用,但是,资产证券化一旦过度,就加长了金融交易的链条,使美国金融衍生品越变越复杂,金融市场也就变得越来越缺乏透明度,以至于最后没有人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是什么,也不知道其中蕴含的巨大风险。
  在创新的旗号下,投机行为一波一波地被推向高峰,金融日益与实体经济相脱节,虚拟经济的泡沫被"金融创新"越吹越大,似乎只要倒腾倒腾那些五花八门的证券,财源就可滚滚而来。通常,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一旦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的支撑,就会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起初1元钱的贷款可以被逐级放大为几元、十几元甚至几十元的金融衍生品,金融风险也随之被急剧放大。当这些创新产品的本源--次级住房信贷资产出现问题时,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就犹如空中楼阁,轰然坍塌下来。
  三、美国金融监管机制滞后,致使"金融创新"犹如脱缰之马。
  以负有维护美国经济整体稳定重责的美联储为例,它只负责监督商业银行,无权监管投资银行;而负责投资银行的监管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只是在2004年经过艰难谈判后才获得监管权的。这就使得像美国国际集团(AIG)这样涉及多领域的"巨无霸",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处于根本无人监管的灰色地带,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金融创新"。
  金融评级机制在此次危机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那么多金融机构的贷款出现了问题,它们发行的金融产品有那么多漏洞,金融评级机构居然"视而不见",使很多问题债券、问题银行能够长期被评估为"优等"。一位在某评级机构的结构性金融产品部门工作的业内人士形象地说,什么都可以评级,我们甚至可以评估一头被结构化的母牛。这无异于在鼓励华尔街大施"金融炼金术",肆无忌惮地四处"圈钱"。
  由于国际金融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而美国又无视一些国家多次提出的加强监管的建议,因此,整个国际层面也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在监管滞后的整体气氛下,金融机构的贪婪性迅速膨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部分商品出口退税还要提高

央视新闻报道部分商品出口退税还要提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2 10:13 , Processed in 0.027728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