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5-8-12
|
|

楼主 |
发表于 2009-7-6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央票利率今年首度跳升 资金过度宽裕局面或“一去不返”
【开利综合观察】继上周二回购利率上扬后,在7月2日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中,3月期央票的发行利率也出现了今年来的首次跳升。分析人士指出,上周央行正回购利率和央票发行利率的纷纷上扬,一方面可能意味着资金面过度宽裕的局面已一去不返。另外,也可能成为未来央行货币政策转向最早的征兆。
资金过度宽裕或已“一去不复返”
据了解,自从IPO以来货币市场利率其实已经上升了不少。5月以来,货币市场利率在IPO影响下已连续上扬。上周首单IPO结束后,第二单IPO——万马电缆已经开始申购,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的涨幅有所扩大。
一股份制银行债券交易员认为,回购利率持续高位,促使央票利率上涨,反映了资金面的不平衡格局,可能意味着之前资金面的过度宽裕态势已“一去不复返”了。
在二级市场利率走高之后,央行若想保持一定的回笼力度,就相应地需要提高利率水平。兴业银行资金交易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由于此前央行投放了大量的资金,第三季度的到期资金也非常多,这促使央行保持一定回笼的力度。此外,上半年的信贷增长非常迅猛,导致市场对未来通胀预期强烈,央行可能也在“未雨绸缪”。
3月央票利率上涨更具深意
不过,3月期央票利率的上涨可能更具深意。央行票据的发行利率某种程度上是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的风向标,体现了央行对于利率水平的调控意图。
此前在1年期央票停发后,保持连续发行的3月期央票某种程度上就成为市场判断利率风向的指标。去年底央行最后一次降息后,3月期央票利率最低降至0.9650%后就一直保持稳定。因此目前突然的跳升一时令市场“疑云密布”。“央行的态度似乎在发生略微的转变。”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说。
在鲁政委看来,3月期央票利率的爬升可能成为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在未来出现调整的最早期的“标志”。
“可能意味着中国的降息周期已经结束了。”他表示。不过,未来货币政策是否进行微调,公开市场如何操作还取决于未来信贷投放的变化以及经济基本面的变化趋势,而目前来看维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还没有改变。
货币政策或适时微调 社科院专家称扩张性政策将持续
【开利综合报道】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在北京指出,今年下半年,通货膨胀不会成为主要危险,但需要关注资产价格,而中国的扩张性宏观政策仍将持续。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撰文称,货币政策效应明显,短期内无须作重大调整。不过,针对可能增大的潜在风险,下一步应进一步加强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前瞻性分析,适时适度进行微调。
明年物价有上涨风险
张健华分析,基于对未来经济和价格形势的判断,短期内货币政策应继续保持适度宽松,无须作重大调整。但他强调,须关注可能产生的风险:一是目前无论是广义货币M2 与GDP 增速之差,还是狭义货币M1 与工业增加值增速之差,都已处于历史高位。从历史数据分析,如果M1 增速继续加快至20%以上,明年上半年物价存在一定的加速上行风险。
二是资产价格波动风险。由于目前实体经济与货币供应增速存在明显落差,增大了资产市场对货币的吸引力,容易导致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增大了未来资产市场因货币增长可能相对放缓以及实体经济复苏慢于预期而下跌的风险。第三,中期内可能存在的银行不良资产上升风险。第四,中小企业投融资问题。
经济回升基础不稳固
另外,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在《2009 中国经济论坛上》表示,目前世界经济走势还不明朗,特别是外需继续减少,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不确定的因素还不少,一些行业、企业还比较困难,出口下降、产能过剩、财政收支矛盾和就业困难等问题短期内尚难根本缓解。基于这些原因,李扬相信,中国扩张性宏观政策仍将持续。
事实上,针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国务院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已采取了很多措施。他认为,这些措施可归纳为四个类型:第一个类型是短期应对型的措施,要迅速止住经济下滑。第二个类型是结构调整,就是推出了振兴调整规划,这是一种中期对策。
第三个类型是长期对策,强调科技进步,因科技进步是长周期的基础。中国政府同时启动了十六项重大科技项目,并希望在这些项目的探讨中,找到未来的增长点;第四个类型,就是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他强调,这四个方面政策一条一条推出,以后还会有,这四类政策是深思熟虑的。
世界银行:大量融资入股市楼市 各国须着重防范
【开利综合报道】随着金融市场日渐稳定、全球经济初露“绿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已被成功“击退”。但不少权威专家对这一问题的态度依然颇为谨慎。世界银行发展预测局局长汉斯•蒂莫就发表了自己的“保守”看法。
“我们(当前经济出现)反弹并不是因为反弹趋势很强劲,而是因为这一次经济危机实在是来势汹汹,(是因为)之前的经济下跌势头太猛烈。”汉斯•蒂莫在演讲开场白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全球经济的中期前景仍然十分脆弱。按世行提供的数据,金融危机在5个月内让全球工业产出下降15%,相当于2008年9月之前4年的增量。
汉斯•蒂莫作出上述“保守”判断的依据有二:第一,资本流入的迅猛下降。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2007年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资本约为1.2万亿美元,但今年这一数字可能只有3600亿美元。这意味着,很多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在未来遭遇融资困境。对这些国家来讲,如果手中外汇储备“不够花”,今后一段时间世界上很可能会爆发较大的国际收支危机。第二点,从货币政策角度来说,必须关注当前不少国家所采取的定量宽松政策对资本市场或者资产价格的影响。
“在消费者信心还没回来前,既然融资成本这么低,也许会有人利用这一低融资成本和流动性,借钱投入到股市、楼市当中。”汉斯•蒂莫说,这些问题会引起经济的不稳定,“这应是各国央行必须在全球层面上加以关注和着重防范的事情。”
国研中心:1.16万亿信贷资金流入股市
【开利财经特稿】尽管中国的实体经济仍在遭受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但今年上半年以来,随着沪深股市的不断攀升,上证综指已累计上涨超过60%,创出1992年下半年以来最大半年涨幅。股民们已开始相信“解套时刻即将到来”。
抑或是巧合,就在大盘突破3000点之前,有中央智囊提出警告,中国的资产价格已经出现泡沫,近期股市急升,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有关,今年前5个月的5.84万亿元新增贷款中,超过1万亿元可能流向股市,“这推动了金融泡沫的形成”。
【开利内参】
中央担心A股重蹈08覆辙:涨的最快,跌的最猛
【开利财经特稿】海内外资金齐推升A股,高唱中国最好,情况如○七年翻版;但惟恐重蹈○八年乐极生悲,即升得最急、跌得最劲。
对于股市火热上升,中央可说左右为难:若大力压下股市升势,恐挫伤市道气氛,不利仍需政策支撑的经济,更难应付外围复苏一旦只属泡影,对经济的再度打击;若任由股市继续飈升,则尾大不掉,种下泡沫爆破祸患。
顾虑重重下,中央现时主要靠不断出口术,意图为股市降温。中央并非杞人忧天,事实上现时股市热况,确日益有○七年狂热的影子。
○七年时,股民雄心万丈,不但新开户股民数不断攀升,成交金额亦屡创新高;国际资金因看好中国经济年年增长逾一成,执全球牛耳,从不同渠道流入推高股市,即使其后美国次按爆煲渐现苗头,各界亦大唱“分道扬镳”理论,指新兴市场尤其中国不受连累。
现时中央大举催谷贷款以激活经济,泛滥资金却涌往股市、楼市,内地民众炒心炽盛;国际泛滥热钱亦在全球经济看好未好之际,追捧经济增长“保八”无忧、“奔九”可期的中国,近期更重唱“分道扬镳”理论,认为欧美经济纵未能复苏,中国经济仍能快速增长。
然而,狂歌热舞的○七年后,是风急雨怒的○八年,升得最快最多的内地股市,亦跌得最急最重,急坠至约一千七百点,跌幅高逾七成。
现时中央最担心的,不是上综指数见三千点,而是若内外资金不断推高股市,股市将很可能重蹈○八年覆辙重挫,并挫伤仍要不断打补针的经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