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derek先生评论我的话是对是错说起,兼答三木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冰晶水滴
浏览:5007
回复:2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derek先生在一贴中说道:“你说的是对的”又云:“若真修行人,不见众生过,皆是自作相。”
就从这里说起吧。
同样是我的那套话,如果让人证明那完全是错误的。我想这是很容易的事。因为任何东西都是“一体两面”的。
您师兄的话,取唯识家万法唯心自化之论。大意是:“对”“错”只是你的“一种理解”,理解也只是“心的幻化”并不是“真”的。你若以为他是真的,就错了。因为你的心幻化的一切,都是虚假的。(世俗谛如此论,以下亦都依世俗谛)
所以,我希望你能跳出来看问题。不要“执”对错和真假。佛法者,以缘起理为根本。任何事情,在我看来,真的是无所谓真假的。因为真假是人的一种“创造”当我们“创造某概念”时,同时也创造了他的“反面”。比如出拳打人,无论多么完美,都必然有自己弱点的暴露。那么被攻击一方。就可以用“同动,取进,得手,发力。”八字诀作回击,如果有兴趣,可以看一下《卢氏结构》。那是一本技击理论书籍。从佛学的角度,中观家有名言:“不立不立,立即是错。 ”大意是当你的“执”升起时,就在概念上形成“某种立论”,这时就已经“偏离”“实相”了。
那么,我们不以“真假和对错”来判断事物,不就陷入混乱了吗?不是的。尼采疯掉,是因为他只掌握了一半真理,他心中的上帝死了。但没有东西弥补他的空虚。所以他疯掉了。而我要说的是:作为一位佛教徒。我们判定事物的最关键的准则, 就是“缘起性空”之理。我们可以先用他的比较基本的“因果论”的层面来理解这一理论。(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由同一“因分”产生出来的,也必然产生不同的“果分”。比如汽车是由多种因缘合和构成的,但他的用处可能是拉乘客,也可能是撞死人。)那么,我们只是以我们的智慧,分析事物中“相对主要”的“因分和果分”就可以了。(因为以我们目前的智慧,只能如此。)比如某人说了一段话,这话如果产生了另大多数人生起邪见的效果,(但同时,亦必然引来有正确的见解的发表,或者人们对这种邪见的沉思。)那么“对错”就是虚幻于表面的“虚性见解”。而他产生的实际效果则就是他的“果分”。这种业报,是丝毫不爽的“实性果报”。但我们如果对这种“虚性见解”产生了执着“而升起了“对错”的分别心。则就是“执相”了,入于“边见”。但!如果我们对他能产生的“必然的业报”产生“怀疑”那就是真真切切的愚蠢了,入于“断见”。离于“边,断”两边。就是“中观”。入于“中观”也就是进入佛学的第一道门槛。
比如交易,如果我们不以对错来分辨自己的开仓。那么岂不是少了很多烦恼?
其实开仓根本不能产生对错,对错是人加上的概念,而不是价格加上的东西。价格赋予我们的只有2种东西,赢利和亏损,这就是“开仓”这一“行为”产生的“实相果报”了。而痛苦和烦恼,来自于“对实现果报”的“接受”的“不完全”。全然的“接受”就是幸福。(我们想要的结果出现时,我们通常如此。)不完全的“接受”就是“痛苦”。(我们不想要的结果出现时,我们通常如此。)。同时,因为我们守纪律的能力不同,这“痛苦”是否产生新的“痛苦”的变化也不同。
但“实相”不会因为我们是否接受而产生变化。
========================
刚才看三木先生有问:这地方怎么这么多人讨论佛?
我作答如下:
《心经》有云:“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窍诀宝藏海》有云:“这世界上有无数的窍诀,比如屠夫在杀生上就有不共通的技巧,而佛法最大的技巧则是可以对治人的“贪婪” 。”
这2句,若是懂,也不必多说。若是不懂,多说也无益。
========================
码了些字,套用图总的话,只当小说看吧。
戊子中秋
愿我们心中都常存慈悲。
愿我们的心皆如今晚月色般明朗,清澈,充满宁静,安住于安详,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