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帖图】可爱“小精灵”:中国跳水美少女冠军体重仅28kg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chunyL
浏览:2487
回复: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作者: 敏敏~~ 出自----国际在线论坛 (bbs.cri.cn)
王鑫——可爱的“小精灵”
现年16岁的王鑫1992年8月11日在武汉出生,身高140cm,体重28公斤。每每参加世界比赛,她总是在各国所有参赛选手里年龄最小、体重最轻的一位。所以有“小精灵”的称号。
被誉为“跳水神童”的王鑫,运动生涯可谓一帆风顺。由于条件出色,王鑫1998年就进入武汉市业余体操队,开始了自己的运动生涯。2003年转行进入天津市跳水队,从此天赋尽显。2007年正式入选国家队。
个人简介
中国跳水运动员,2006年第15届多哈亚运会女子10米台冠军,2007年世界游泳锦标赛女子10米跳台冠军。总从2007年首次配对后,王鑫和陈若琳囊括了几乎所有女子双人10米台的冠军。在一系列比赛中,她们都以绝对的优势轻松夺冠。
体重28公斤的16岁小姑娘王鑫是北京奥运会上体重最轻,年纪最小的参赛者。但她和搭档陈若琳,却以绝对的优势,获得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双人十米台冠军。
场上观众
领奖台上
成功夺金
动作一致
比赛精彩瞬间
比赛精彩瞬间
比赛精彩瞬间
手捧鲜花向观众致意
登上冠军领奖台
登上冠军领奖台
登上冠军领奖台
登上冠军领奖台
登上冠军领奖台
登上冠军领奖台
登上冠军领奖台
陈若琳 王鑫在比赛中
精彩瞬间
陈若琳 王鑫女子10米双人跳台折桂
比赛精彩瞬间
比赛精彩瞬间
王鑫陈若琳夺得中国第11金
比赛精彩瞬间
两位小将在比赛中
两位小将在比赛中
比赛精彩瞬间
陈若琳王鑫获得女子10米双人跳台冠军
陈若琳王鑫在女子10米双人跳台比赛中
陈若琳(上)王鑫在女子10米双人跳台比赛中
陈若琳 王鑫在女子10米双人跳台比赛中
选手在比赛中
陈若琳/王鑫在比赛中
场下的王鑫是一位甜心可人,逢人就笑的小丫头。16岁,对于大多数人说,还是一位稚气未脱的少年,王鑫自然也不例外,王鑫透露说,“我平时最爱看碟,尤其是《大长今》,另外还喜欢购物。”说完,小姑娘呵呵地笑了。似乎有一点不好意思。
在多数记者看来,王鑫是大家最喜欢的姑娘。训练的时候看到记者,她总是笑嘻嘻地挥挥手。训练时,她也不忘和同样年轻的教练赵文进开玩笑。常常使训练馆笑声一片。
陈若琳——冷静的“小高敏”
与王鑫相比,她的搭档陈若琳出道早,性格沉着冷静。在国家跳水队里,因为与“跳水皇后”高敏的相貌有几分相似,有着“小高敏”的美誉。有行家预言,郭晶晶(wiki)之后,将迎来陈若琳时代。
与王鑫同岁的陈若琳,身高 155cm 体重 41kg。1992年12月12日出生于江苏南通,4岁时在南通市儿童业余体校开始了跳水生涯。由于在一系列少年赛、全国锦标赛中的出色表现,陈若琳引起了中国跳水队掌门人周继红的关注。2005底,13岁的陈若琳走进了国家队大门。
2006年世界杯跳水赛上,陈若琳与队友贾童联手,摘得女双10米台桂冠,成为中国跳水队最年轻的现役世界冠军。多哈亚运会上她和王鑫夺得双人冠军后,这个小姑娘就频频在国际赛场崭露头角,展现出巨大潜力。2007年,她和队友贾童一起夺得世锦赛女子双人10米台金牌。在今年2月的跳水世界杯上,她又独揽10米台女单和女双的两项冠军。
“我有信心在奥运会上有所收获,但我不会太注重结果,努力跳好每一个动作才是我的目标。”她在赛前一脸认真地说。
训练中的陈若琳十分认真,自从进入国家队以来,她就是队里训练量最大、训练时间最长、最刻苦的运动员。 身材对跳水运动员十分重要,为了事业,小高敏拒绝吃甜食。生活中的陈若琳喜欢看书,最偏爱的书籍是《故事会》。“看看里面的故事会让我放松很多。”
即是对手 也是搭档
陈若琳和王鑫在10米跳台上即是对手亦是双人跳台上的“无间”搭档。刚刚夺得双人10米跳台金牌的小将们,在几天之后,又将在同一个跳台上一争高下。
两人在个人项目上,实力也十分强大。两人在之前的比赛中也多次交锋。陈若琳胜多负少占据上风。但奥运会王鑫也并不是没有胜算。毕竟两人都是初出茅庐的小将,大赛经验、临场应变、动作稳定行等方面还没有达到如火纯清的程度,所以在比赛中谁将最终胜出还不能妄下断言,如果王鑫在比赛中可以稳定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完全可以战胜诸强摘得金牌。
对此,陈若琳也表示道:“我们俩实力差不多,谁发挥好了谁就上,动作也都一样,拼的就是心理。”但是中国军团还要警惕外国选手的冲击。悉尼奥运会冠军威尔金森、加拿大名将海曼斯以及澳大利亚华裔小将伍立群都将是她将要面对的强劲对手,特别是小将伍立群曾经在比赛中战胜过她和陈若琳。
8月21日的水立方,中国“双子星”到底谁会更加闪亮,中国军团能否重得、阔别12年之久的金牌,让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