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8-8-3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 外资寡头格局已成 中国大豆进口依存度将首次突破70%
http://sc.stock.cnfol.com/080802/123,1764,4531342,00.shtml
据统计,去年中国大豆净进口量达3036万吨,是1996年的10倍。今年我国油脂油料进口仍稳步增长,上半年进口1723万吨大豆,同比增长24.4%.而美国农业部预计,今年中国将进口3550万吨大豆,进口依存度将首次突破70%!
实际上,中国1996年还是大豆出口国,十多年却已变为大豆进口大国,大豆定价权也逐步落入他人之手。
2001年中国对外开放大豆市场,外国企业不断涌入国内,而四大跨国粮商则以低价打入。2004年又遭遇到国际投资基金的疯狂打压,滑入全面亏损深渊。在这种情况下,以大豆为原料的中国中小型企业和本土榨油企业不堪承受负荷,纷纷宣布破产,外资趁机以低价兼并了这些压榨企业,同时控制了中国85%的大豆实际加工总量。控制着国内榨油企业的跨国粮商开始大量进口国际大豆并利用其垄断地位压价打击中国大豆种植业,导致中国大豆种植业不断衰落。
在中国,外资通过收购、参股国内大型粮油企业获得大豆进口权,全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外资就控制了64家,占总数的66%.美国ADM公司和新加坡WILMAR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的益海(中国)集团是外资在中国扩张的典型代表。2006年底,丰益公司以27亿美元收购了新加坡郭氏集团旗下的嘉里粮油,并与其在中国的子公司益海集团合并,成为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在合并的当年,就有媒体称益海嘉里和中粮掌握了国内油脂价格的控制权,益海嘉里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食用油寡头。如今,益海嘉里在国内直接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已达38家,另外还参股鲁花等多家国内著名粮油加工企业,工厂遍布河北、山东、江苏等省。而中粮旗下的多个炼油厂也被外资“染指”。
寡头格局下的粮食危机
在粮食危机已成全球难题的今天,一些批评者将矛头直指跨国粮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周立就表示,“全球食品巨头对粮食的垄断性操控才是粮食危机的推手”。
以“A、B、C、D”为代号的四个字母代表着四家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跨国粮商:ADM(ArcherDanielsMidland)、邦吉 (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Dreyfus)。四巨头控制了全球粮食贸易的80%以上。在全球粮价暴涨的今天,四大巨头的收益也随之飙升,嘉吉今年已是连续七年创下利润纪录。
而嘉吉却在最新的官方报告中反驳称,全球粮食价格上涨是由于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生物燃料政策、石油价格上涨、发展中国家人民膳食结构进步带来的需求上升,并非跨国粮商操纵价格所致。嘉吉中国区总裁葛诺仁嘉吉也将定价归因于期货市场行情,认为利润新高是有赖于在今年价格高企之前就形成的良好趋势。
但也有人认为,美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团体有操纵芝加哥期货市场行情的嫌疑,一旦出现中国将采购大宗农产品的消息,价格便很可能遭热炒,等中国签订合同后则逐步回落。
从中国现今的实际情况来看,粮油产业其实已经出现警示讯号。尽管在年初发改委的价格干预政策下,各大公司的小包装食用油价格在此前的大豆原料暴涨下还没有进一步在终端提价,但终非长久之计。而本地一油脂企业老总告诉记者,他们要进原料油几乎只能走两个渠道:要么嘉里要么中粮,两大集团控制了进口大豆或毛油的源头,“嘉里的企业更多,占了更大份额,价格上都是他们说了算,几乎没有谈判的余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