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老和讯

[大盘交流] 老和讯看盘(应网友建议,标题修改)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6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经济周期的看法
经济有其自身周期,货币政策无法主导
我认为本次00 年到08 年发生的故事,与美国在1920-30 年发生的故事非常相似,而这
次全球范围的热度比1920 年更大。先谈谈1920 年发生的故事(描述这段历史较好的书推
荐是《浮华年代》,比较客观的陈述事实,理论性的东西相对较少),实际上论科技创新的高
峰,应该在1920 年已经过去,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在一战后陷入衰退,而美国由于一战中积
累了丰富的货币(出口军需,物资等),和中国一样,内需的奢侈消费使得汽车的普及率迅
速提高(城市汽车普及率超过80%),而汽车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科技的作用),使得美
国的实体经济相对于欧洲更往后拖了一段时间(石油,稳定的政治环境,也是美国先行发展
汽车的条件,二战后的日本和德国的繁荣也是建立在汽车的普及之上)。1925 年美国的房地
产泡沫,1929 年的股票泡沫,都是由于之前积累的货币在实体经济利润空间缩小的时候,
而美联储为了维持繁荣,将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导致传统行业(以房地产为主导)又复兴
了一段时间,而之后新兴产业(汽车,钢铁),和传统行业(房地产,水泥,初级产品)都
过了景气高点,没有新的产业支持,泡沫崩溃,经济出现突然的降速,而金融市场崩塌,使
得复苏的难度大大加大,所以之后在萧条中徘徊。
央行始终是替罪羊
长期萧条的主因是因为经济自身的周期,所以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韩国,
泰国,印尼这些国家可以在99 年就迅速实现复苏(而香港和大陆的经济要拖到01 年,面
临通货紧缩的压力,主要因为我们的币值坚挺,没有经历危机的洗礼,但是也使得复苏较慢),
而美国在崩溃之后的,却维持了这么长时间的萧条,货币政策是无法解释的,因为美联储在
1920 年之后确实措施稍微慢了点,但也不是没有作为的,之后也降息,注入流动性,日本
在89 年也是一样,实际上90 年实行总量控制,91 年就开始放松,降息,只不过还是要被
人归因到央行,这属于必须要有人负责任的问题,就像现在的美联储,不管怎么样,都是很
多人会把责任让其来承担。那么对现在来说, 就是我们之前报告所写的,降息和注入流动
性是不可能让美国经济迅速复苏的,这次和01 年不一样,因为已经虚拟泡沫已经吹了一波
了,传统行业又火了一把,而现在新兴行业(电子,手机,电脑,网络)和传统行业(房地
产,钢铁,水泥)等都看不到能支持经济的迹象,估计下降通道是无法避免的(长周期里面
有小周期的反弹,就像道指一样),而货币政策虽然可以减缓经济着陆的震感,但是可能延
长经济复苏的周期,这就跟动手术和吃中药一样,剧烈的经济危机,如果控制得当(大手术),
可能伴随着迅速的康复(当然也有可能挂在手术台上,就像日本90 年一样),但是这种危
机本身就是之前疯狂所种下的恶果,如果能在之前疯狂积累形成恶果之前就制止,好像是很
合理的,但是研究这么多国家的经济史,能较好的控制泡沫程度的,几乎没有,这里面有人
性的因素(人在疯狂赌博的时候,是听不见旁边的劝导,也不会理性的去分析成本和概率,
反而可能回头砍劝告的人),国家的措施也倾向于泡沫的扩展,虽然利率在提高,但是很少
有人敢担当把泡沫彻底捅破所带来经济硬着路的风险。我们之所以在去年底看空股市,看空
保险,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路径在当时已经和日本几乎完全一样,货币政策,泡沫程度,
市场的投机气氛(说一件好玩的事情,拉斯维加斯的赌场现在经营都比较惨淡,赌场贡献美
国分部收入已经下降到40%以下,但是同是威尼斯的老板在澳门开了一家赌场,结果6 个
月就收回成本,原来预计要6 年的,可以看出投机氛围的相似),所以泡沫崩溃的路,也是
和日本一样,而且我们现在的环境比日本当时更加恶劣,因为世界大的周期在往下,而我们
自己的泡沫破裂造成的损害,肯定也是不小的。关于美国经济的看法, 我们还是坚持原来
的观点,如果美国经济想进入大规模的复苏,可能要伴随着核心科技革新的出现,不然这波
调整的尽头,很多投资者可能看的太乐观了(中间的波段嘛,只能请高手自己把握了)。美
国70 年代的周期情况和之后在汽车领域的失败,我们会在后面论述国家竞争力的位置说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6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尼的物价水平与感知
物价水平
首先要承认一点,之前对印尼这个国家的关注确实太少了,到了印尼才知道印尼有2.3 亿人
口,是世界第四大人口大国,亚洲第二大国,但是国土面积190 万平方公里,但是爪哇岛
的面积13 万平方公里,却居住着1.2 亿人,超过50%的印尼人在爪哇岛上,我们可以想象
人口密度之高,如果说现在国内都在关注越南的话,我本人更加担心印尼对中国竞争力的冲
击,因为越南才8000 万人,而印尼的人口数量2.3 亿,印尼的人均GDP 和中国更加接近。
这些数据在后面的分析中是很有用的,这里先指出来。印尼的整体物价水平与国内平均水平
相差并不大,1 人民币可以换1300 左右的印尼盾,一瓶可乐,5000-6000 印尼盾,人民
币4-6 元,吃一次中等的饭,大概6000-10000 的快餐,人民币5-8 块,而麦当劳的套
餐17000-23000,14-20 块,汽油6000/升,人民币5 块,而汽车和摩托车价格基本与
我们这边持平,高速过路费1500/10 公里左右,人民币1.5 元,粮食价格基本与国内也差不
多,印尼出产的大米在印尼卖2.5 元/斤,比国内略贵,但是比泰国米便宜了不少,手工制
品价格低于国内25%-30%左右的价格,例如10 块人民币可以买到不少的纪念品,包括
纱巾,小玩具,而给衣服蜡染的价格是人民币4 元左右。
收入,生活水平与科技感知
跟当地人交流之后,发现印尼的人力成本平均比中国便宜30%,例如保姆包吃包住500 元
人民币一个月,而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工资大概是1000 元人民币一个月,而3-4 年后可以
提高岛(到)2000-3000 元,五星级酒店的服务员工资一个月是700-1000 元人民币,
如果是酒店大堂经理大概是2000 元人民币,我从印尼回来之后,调查了下,印尼现在的人
均GDP 是1700 美元左右,确实比我们低40%。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印尼的竞争力,很多人
感觉印尼很落后,高等教育很不发达,实际上并不如此,和当地人交流,现在小孩里面有
50%的人要进入大学深造,而印尼有1500 所左右的高校,大学生大概400 万左右,如果按
照人口比例来算,印尼的大学生比例和我们应该是不相上下的。在印尼的最大感触是,街上
全部都是日本车(摩托车和汽车),丰田,本田,铃木等等,感觉日本在机动车制造上的核
心竞争力(忘了提一句,我们坐的快艇的发动机,基本上都是YAMAHA 的),在全球来看
依然是无法动摇的。印尼汽车保有量比较低,但是惊讶的是其摩托车的数量,感觉普及率非
常高,数量应该是汽车的10 倍,但是同样令人惊讶的是印尼的交通,虽然感觉机动车很多,
但是堵车的情况感觉要明显轻于北京,上海等地,或许这也是摩托车的一个优势,虽然,安
全性能有问题,但是确实极大的舒缓了城市的运输压力,但是同时可能也加重了能源消耗的
压力,所以印尼原来是OPEC 东南亚唯一成员国,但是现在石油竟然成为了净进口的行业,
在压力之下,将油价大幅提高30%,现在印尼内部矛盾确实正在激化,因为很多人的生活
出现很严重的倒退现象。 在雅加达市中心,租一个4 层楼高的写字楼,一年的租金也就是
40000 人民币,而售价大概80 万人民币左右,所以可以看出租金回报率也是在5%,而印
尼人居住的房子,根据我的个人调查,房租回报率也是在5%-6%左右,巴厘岛作为世界
旅游城市,海边的别墅价格也就是150-200 万人民币,远远低于国内海边旁边的别墅(当
然国内有国内的理由)。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6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劳动力成本没有优势
所以说印尼人的生活水平确实不如中国人(如果这个中国人不是一定要买房子的话),但是
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可以说明印尼的人力成本较低,而且这么大规模的人口,对于中国低端与
中端的竞争力冲击应该是很大的。实际上从05 年以来,印尼盾跟随美元,相对于人民币已
经贬值了20%左右,所以印尼的竞争力已经开始显现,因此现在印尼内部的纺织服装业,
初级电子行业,家电行业,机械汽车行业,仍然处于景气周期之中(当然美国需求的降低肯
定也会使其受影响,不过其内需在前两年不像中国泡沫化程度这么高,所以整个劳动力成本
并没高估,对中国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刚才我们已经提到印尼的高端教育人才比例,和
整个人口素质,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么差,但是其对石油美元的吸引力也是显而易见的,所
以印尼有种伊斯兰银行,其专门是为伊斯兰教徒服务的,提供不违反伊斯兰教义的金融服务,
吸引了大量的石油美元。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高估
内需对于劳动力成本高估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的中低端产业竞争力已经被币值的高估所破坏。可能有人会说人民币升值代表着我们产
业逐步的高端化,但是仔细对比后,发现其实很难,因为我们大部分的产业都是依赖于廉价
的劳动力,核心技术根本不在中国,例如日本的汽车发动机,生产电子芯片的设备,机械的
核心设备,基本上都是国外进口的,如果中国劳动力高估,会导致很多产业的外迁。有没有
一个产业是可以消化这些高估的劳动力成本,继续在国际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目前来看,我
并没有想到,因为对比中国和印尼的产业结构我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同。那为什么现在劳动力
成本会高估,那是因为现在中国高估的劳动力成本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在内需部门。而中国劳
动力的高估原因并不仅仅是人民币升值,实际上前两年房地产和股市泡沫是其重要原因之
一,尤其是房地产。房地产是内需的源泉,本身可能构成GDP 并不大,也就是10%多,但
是拉动的产业实际上是很惊人的,水泥,钢材,道路,绿化,家电等等,所以说其是源头丝
毫不为过,也是这几年,农民工大规模的加入房地产建造热潮,才使得劳动力在07 年出现
紧张,至于准确与否,可以问问自己在农村的亲戚,看看有多少行业是与房地产相关的。股
市制造的财富效应,使得很多消费产业都受益,最好的例子就是最新出炉的建筑和装潢消费
数据,07 年的同比增速一直在30%-55%的增速,而08 年却突然降速至10%以下,这绝
对不是仅仅可以以雪灾和地震解释的。同时股市,房市也使得全民的财富幻觉增加,使得其
好高骛远,对劳动力的成本提高也有一定的作用。
贸易顺差可能会突然成为逆差
那很多人可能很奇怪,为什么劳动力成本的高估,我们的贸易顺差还是比较大(最新5 月
份数据是166-200 亿美元),这里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转移成本,企业家要转移生
产环境,本身是有成本的,像纺织制衣这种启动资本较小的,直接转出是比较容易的,而电
子行业虽然已经感觉劳动成本过高,但是要转移,碍于其大额的生产设备投入,所以其转移
的破冰期可能更加晚的到来,而现在东莞的电子行业,实际上很多也已经确确实实的在亏损。
第二,贸易顺差本身可能具有欺骗性,因为现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还在(就跟股市一样,涨的
时候继续看涨),所以很多热钱可能藏身于出口之中,我感觉这样操作并不是非常困难,成
立公司在海外,然后进行虚假贸易,当然违法,这里面可能也构成了出口的一部分,对顺差
的贡献也有。第三,实际上我们的出口增速已经在下降,也反映出一定的成本压力。那么,
我所推导出的结论可能比较与主流不同,我认为人民币已经进入高估领域,而高估的极限可
能在6.5 左右,之后顺差可能会突然畏缩,甚至成为逆差,到时人民币可能会有贬值压力。
币值其实跟股市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就是往往乐观的时候会将其推过合理的区域,国际热
钱也都一样,但是过去之后,终会回到合理区域的。越南最近的币值走势就很能说明问题,
在4 个月之前,越南盾相对于美元升值的时候,美元是没有人要的,而4 个月之后,越南
盾却出现大幅贬值,而实际上人民币一年期的NDF 也从6.2,贬值到了6.5。当然劳动力成
本的降低并不是仅仅通过币值来实现,可以通过内部失业,需求下降,通货紧缩等方式实现,
这几项指标的变动是相互的,可能失业的同时,伴随缓慢贬值,从而使得劳动力成本得以降
低。那么很多人可能也有疑问,我们现在人均GDP 才3000 美元,难道提高起来就这么困
难?为什么韩国,台湾在90 年代,日本在70-80 年代却成功的实现了飞跃?那么下面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6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崛起过程探秘 (当上帝赋予你一项赏赐的同时,实际上也固定了一份诅咒)
制造业崛起失败国家案例分析
中东,俄罗斯拥有石油,所以他们可以在油价高企的时候享受荣华富贵,但是这样的依赖使
得其币值高估,其他产业很难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所以中东,俄罗斯的制造业可以说
现在基础还是很差。如果石油挖完,可能这两个国家需要经历非常的痛苦时期,再慢慢转型。
南美洲各国的初级产品出口比例很高,所以当世界经济在景气周期的时候(1890-1930 年,
或者是当前这一波),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这些国家的币值高估,而这种依赖也使得其无
法在制造业上与中国竞争。而印度则是上天给予了英语优势,而且印度依赖于其精英教育,
使得其高等教育异常发达,大学生竞争力远强于其他国家(1500 元人民币得月薪,可以让
一个懂英语,工作努力的印度人为你工作),所以其在软件外包,国际研发,医药等领域非
常强大,然而,这样也使得其币值高估(印度05-07 年也相对美元升值15%,但是08 年
由于需求降低,印度的卢比又相对于美元开始贬值),所以印度的中低端制造业在国际上很
难有很强的竞争力(当然里面有其底层人民种姓制度,官僚腐败,运输系统等因素,但这也
可以说明其政策向精英倾斜的问题)。一个国家很难同时拥有两项核心竞争力的,因为你的
一项核心竞争力会使得你的贸易比价提高。实际上,将历史再往前翻,西班牙,葡萄牙的衰
落,恰恰是因为其在海外殖民地发现了黄金,大量的黄金流入导致本国劳动力价格高估,居
民不愿意从事实质生产,所以制造业基本被毁灭殆尽,等到黄金无法再大幅提供的时候,西
班牙葡萄牙不可避免的坠落了。
英国的崛起初探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英国没有坠落?不也是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大规模的掠夺?实际上从经
济学的角度出发,英国更多的是依赖于贸易,英国将其出品的纺织物,大量输出全世界,同
时将不发达地区的初级产品运回国内(拉美地区再1930 年前的经济繁荣,就是依靠英国,
美国的需求),所以大英帝国时期也是全球化的高潮,而贸易本身就可以使自己产业走向高
端,关键要使自己的制造业强大起来,而黄金这项初级产品,显然不会令自己的制造业强大。
至于英国在1870 年后被德国,美国超过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也是由于英国自身的
经济危机,而产业的空心化,资本外流(和日本在90 年的情况相似),另一方面,德国美
国的后进优势,规模经济的效果,人口优势等等,此处暂且不提。下面讲几个一无所有而实
现崛起的地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
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成功跨越都是有内部动力,和外部环境
日本
日本则是依靠其技术实力,我们总感觉日本是1950 年后实现的崛起,实际上早在明治维新,
日本由于缺乏各种可以依赖出口的资源,所以提出的是技术立国,而在二战时候,日本的机
械化程度已经可以与欧洲各国相抗衡(就算追溯到明朝时候的武器,日本刀的质量也较中国
武器要好,明朝军队和日本倭寇战斗时,往往武器被日本刀砍断,不然我们的抗倭英雄不至
于学习日本刀的技艺)。日本的技术积累历史,远远长于其他亚洲国家。那么即使如此,在
1973 年石油危机时的转型,实际上也是具备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才成功的实现
了技术的一大跨越。拿汽车行业来说,外部环境是油价的高企和美国的失误。有人可能会说
油价高企竟然是机会?在我看来,确实如此,当时1972-1973 年的石油价格大幅上调,而
日本由于缺乏资源,只能让其国内油价大幅彪升,之前发展的重工行业确实因此受到严重冲
击,1974 年经济负增长,但是可喜的是,使得全日本企业在这种艰苦环境中努力钻研节油
技术,所以日本成功的突破了,而美国当时在1972-1974 年实行价格管制,油价也刻意维
持在低位,表面上看是抑制通货膨胀,实际上是为了政府的短期利益,而牺牲了长期的产业
优势,把问题向后拖延,所以看到的是日本在1975 年就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在第二次石油
危机的时候,基本冲击已经很小,而且从1973 年到现在,日本的石油消耗绝对量并没有增
长(1973 年532.4 万桶/天,2006 年516.2 万桶/天),而美国的滞胀直到1981 年才出现转
好的迹象,在这段时间中,美国的汽车产业可是被日本冲击的够呛。日本在70 年代的成功
跨越,第一点是依靠价格的市场化,就是因为其石油资源匮乏,价格暴涨,影响深刻,才导
致其有足够的动机实现突破。第二点是技术的积累,日本一直以来技术的基础都是不错的,
这是由于日本从来都没有过可以占有绝对优势的初级出口资源,只能依赖技术。第三点,是
美国犯的错误,一方面是美国的限价,而另一方面,日本电子行业的崛起正好是美国很多技
术的转移,例如电视的发明者RCA,仙童公司的很多半导体技术,还有更具代表性的贝尔
实验室,都是直接将技术转移至日本,美国整个产业轻视了电子产业的潜力,所以给了日本
公司可乘之机(具体关于日本电子行业崛起过程,可以参考《我们在燃耗-日本电子行业发
展史》)。
韩国与中国台湾
韩国和台湾的崛起,也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在1990 年前,韩国,台湾只能给日本做电子行
业的比较低级的产品,这刚好给了韩国,台湾积累初级技术的机会,但这并不足够实现两者
的跨越,外部原因可能更加重要。由于日本在90 年代的金融泡沫中受伤太重,很多大型电
子和机械公司都缺乏足够资金运营(银行由于自身坏帐程度过高,不敢放贷,即使利率已经
降低到0%),所以在研发上的投入比例明显下滑,所以很多技术开始向外转移,同时把相
对中端的产业向外转移,当时世界经济的大背景正好处于电脑,网络,通信的技术革命中(这
点很关键),日本由于内需崩塌,金融体系崩溃,没有足够资金享受革命带来的好处(日本
证券交易所在97 年的时候,好像都无法做到完全电脑无纸化),那么在产业上,由于资金
和劳动力成本问题,想大力发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中间当然也有很多其他问题,例如
产业政策方向的失误,雇佣制度的僵化等问题。而对于韩国和台湾来说,这段时间可谓黄金
时段,韩国在日本技术的承接上,相对高端(人均GDP 也较台湾为高),三星,LG,现代
等企业在政府扶持的基础上迅速壮大,竞争力也是逐步增强(当前韩国的人均GDP 刚过
20000 美元),而台湾的劳力成本相对较为低廉(当前台湾的人均GDP 为16000 多美元),
所以在一开始定位在代工,而后来随着技术的提高,很多品牌在电子领域逐渐成长起来,但
这里有一个大背景,就是全球电子行业的繁荣,如果这个前提不在,相信美国是不会把电子
行业的生产转移出来,从而从事更高端的产品开发和生产,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之前的报告
中所写,长周期的全球经济繁荣,一般都伴随着长周期的全球化,而长周期的经济衰退,基
本都伴随着保护主义的抬头。(可以参考我们之前所写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下的中国经
济》)。其实逻辑很简单,如果自己饭都不够吃,当然是保护自己的粮食,而交换的动机也会
相对下降。这也是为什么二战的背景是在全球萧条,保护主义抬头的时代之下。那么台湾刚
好承接了这块的产业,同时经济高速发展了一段,但是最近几年,由于电子行业革命高峰已
过,同时大陆的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台湾经济也面临着很大的问题。 至于香港和新加坡
并不具有和中国大陆可对比可能,毕竟人口各自也就几百万,只要在全球产业链中抓住适当
的位置就可以迅速提高,由于本身规模较小,所以不会对美国,日本这种国家构成很大冲击,
币值也不会有很强的升值压力,从而轻易的实现产业跨越,船小好掉头。
回顾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6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顾中国
转型长期看好,短期难以乐观
当前中国想实现进一步的跨越,当前难度可谓比韩国,台湾的更大,因为上天赐予了中国大
量的劳动力,而这种劳动力优势也是中国一直赖以生存的根本,那么现在能不能实现跨越,
从而达到人均GDP10000 美元的水平,现在看来,还缺几个条件。
因为我们的劳动力优势,使得我们的经济已经养成了依赖这种优势的习惯,所以大量的外资
企业,都是直接从国外进口设备,在本土进行加工,然后出口,当然我们的产品确实实现了
产品的升级,但是根本的优势还是没有改变,劳动力成本,但是由于前两年泡沫经济的膨胀,
货币升值,已然破坏了这种根本优势,产业从大局上来说,进一步升级的难度很大,大学生
比例刚才已经和印尼的对比中谈了很多,大部分的公司根本就不重视技术的升级(这就是劳
动力成本优势惹得祸,因为有廉价的劳动力在),廉价劳动力的消失是不是也在促使这些公
司进一步的升级呢?环顾各个产业,除了少数的公司,例如华为,迈瑞,大族激光这种,而
更多企业直接就思考着转移生产基地,而不是在本土投入搞研发,关于这点,我们可以看看
博士的身价变化,从几年前的受人尊敬,到现在的鸡肋感。那么很多人也会反驳说,难道中
国没有进一步跨越的空间了?我的看法是,需要一个新的产业诞生,这也是台湾故事的重复,
也就是需要核心技术的突破,这个技术的规模可以和汽车,电子相媲美,当然我从来没指望
这项技术革新在中国诞生,因为现在中国的技术水平完全不具有这个基础,但是如果这项革
新诞生,相对低端的生产转向中国,就足以将中国的GDP 带上一个层次,这也是转型最关
键的一步,那么前提还是要有技术革新。如果没有技术革新,保护主义抬头,这种背景下,
技术溢出效应肯定会受到限制。那么现在最有可能产生技术革命的地方在哪里?个人觉得,
新能源,机器人还是最有可能的,但是这些技术,我们和国外的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我们
短期还是只能做代工的角色,依赖于广大的劳动力。所以说国际经济环境的转好,我始终认
为是中华民族更上一个台阶所必需的外部因素,当然我个人对技术有种天生的偏好性,还是
需要技术革命。之前的报告里面已经说得比较多,这里就不做强调了。
未来预测推论
我并不是对自己国家妄自菲薄,我对中华民族的长期崛起,是不具有任何怀疑态度,但是需
要说明的是,饭是一口一口吃的,我们不能过分的高估自己的竞争力,而前面几年,正是由
于这种乐观情绪,才导致房地产,股市的大泡泡(当然这种泡泡,也是必然的路线,实体经
济缺乏机会,前面30 年积累的财富,人民币的低估,较松的货币环境都是背景),而现在
这个大泡泡正在破灭,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痛定思痛,仔细看看我们的现实,这也是对未来进
一步崛起所必须的,这也是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为这篇文章写的很散,里面有几个
推论,这里再重新强调下,也希望可以给投资者一定的启发。
1. 人民币已经进入高估领域,一年内进入贬值周期。币值如同股市一般,都会迈过合理区
域,相对来说,现在高估的并不算非常严重,但是高估的事实是无法否认的。
2. 劳动力成本已经明显高估,需要通过紧缩,失业,贬值,重新获得全球竞争力,现在还
没有一个产业可以在高端和中低端之间,消化中国如此庞大的劳动力基础。
3. 中国依赖于低价劳动力,现在不具备使整体劳动力同时富裕的条件,而全球科技革命是
这个条件中的一条。
4. 央行紧缩措施会继续,房租回报率一定会降回5%的合理水平,如果人民币不升值,房
租回报率就没有低过5%的理由(我当然知道大部分的房产不是外国人买的,只不过说
明这是其中的高估理由罢了,至于住房密度,经济活力等,可以对比日本和印尼),除
非房租大幅上涨,而当前来看,房租的大幅上涨比大宗商品更加困难,因为用途为租的
房子数量正在大幅增长,而经济的调整也会使得租金难以大幅提升,北京短租房情况低
于预期已经能说明一定情况,如果上述成立,投资者可以自己估算房价的下跌幅度。
5. 货币政策在短周期里面确实有一定作用,但是长周期的繁荣并不是由货币政策所决定
的,我们在05-07 年的超繁荣状态,应该需要一个大幅的调整,将我们拉回现实,无
论经济还是股市。
6. 本次中国转型的困难很大,外部环境正在变坏,而内部的“宿醉”,还正在恢复的过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6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的一篇文章,非本人所写,供大家参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6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天玑星。。。。!拜读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6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和讯呀,看了你今天画的趋势线有一个问题想问,我们接下来有没有可能处在一个趋势的拐点位置?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3-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6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谢谢老和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6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我的看法1. 印尼等不是竞争对手,有政治稳定,产业链条完整度,劳动生产效率的问题........
2.俄罗斯:什么都不是,再过十年,老本也吃光了,经济肯定不行,石油经济体系不适合发展经济.
3.美国  在劫难逃...........问题很大,金融系统,产业都出现问题,影响面也太大,影响到全球及各个方面.
4.中国  影响也很大,但不知有多大,GDP5%以下,还是6%以上,出口对于中国极其重要,对于投资影响都很大,日本石油危机74年GDP: ---1.2%:*27*:
             领导太想创造奇迹了,没有哪个较大的国家连续6年增长率在10%以上,中国要创造,结果当然不好得很,
            这次是国际危机和国内萧条共振,前途..............,股市危机是必然的.
但愿浴火重生吧,中国毕竟是个很大的国家,承受力会很强的.

[ 本帖最后由 大象73 于 2008-7-16 15:52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6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天玑星转帖的文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8-7-16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和讯字字珠玑,天玑星旁征博引,这个帖子太有看头了。请继续保持这样的强强组合:*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6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图片真有价值,谢谢老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7-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6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和讯,从闽发找到这里了,哈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艾略特波浪看盘

 楼主| 发表于 2008-7-16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陌陌了了 于 2008-7-16 15:25 发表
老和讯呀,看了你今天画的趋势线有一个问题想问,我们接下来有没有可能处在一个趋势的拐点位置?

目前:短线明显展开一轮新的下跌,中长线下跌趋势也没有丝毫改变的征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8-7-16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和讯,下跌趋势中,谨慎!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7-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发表于 2008-7-16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和讯熊市中的指路明灯,我为在网上能认识你这样的朋友而感到快乐,如果能在生活中一睹先生的风采那该多好啊,你真是我们的好同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7-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发表于 2008-7-16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炒股这些多年就捂出一个道理,炒股票的门道要在股市之中学,一个是心态,一个是技术两者缺一不可,其它的什么宏观基本面,什么公司的基本面都是误导。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7-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飞飞浪王波浪研究家园股指家园超短俱乐部大盘不是我家开的

发表于 2008-7-16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个甚麽产业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发表于 2008-7-16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所有指数的五天均线与十天均线死差,明天有可能指数在这个死差之下收个下跌抵抗型的小阳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7-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5 01:36 , Processed in 0.033871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