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老和讯

[大盘交流] 老和讯看盘(应网友建议,标题修改)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2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R1995 于 2008-9-22 10:02 发表


可能都不是,第三种可能是2200点左右振荡后向下......

同意:*22*: :*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7-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06 天

发表于 2008-9-22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历史上超大利好的最终涨幅(最低点算起)
2001-10-22日那一次大盘最终涨幅为17%,
2002-6-24日那一次大盘最终涨幅为20%,
2008-4-24日那一次大盘最终涨幅为26%。

2008-9-19日这次的起涨点为1802点。以涨30%计算点位是2343点
现在很多股评论又开始发挥想象最低2500点!中期3000点,有可能3500!
虽然短期难回1800以下,但是后面三月连续大小非常解禁高潮即将到来,您真的这么看好一定上2500吗?
除非出台彻底解决大小非问题的超级利好,否则玩股票的兄弟们不如花钱去旅游!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2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出货的出得爽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2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cd88 于 2008-9-22 10:06 发表
我早套牢了,没有办法出来。亏的很厉害了,亏70%。你高兴了吧。

抱歉抱歉,我以为你空仓。:*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7-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2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早套牢了,没有办法出来。亏的很厉害了,亏70%。你高兴了吧。

其实套了,更要主动去操作, 空仓可以什么都不理。 人性的 贪婪和侥幸心理,并且逃避压力和困难的自然反应要克服, 投机市场就是要求你这么做, 所以 套上后 卖出有一个词叫做 割肉。

割肉 割掉的是 烂肉 有毒细胞的肉,如果不割掉,还会腐烂周围的好肉。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2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踏空了,但是我的心情很平静。
我想假如这次行情很大,以后机会多多,不差这一两天
看看我周围的同事,基本上都亏损在50%以上,甚至更多反弹一两天也解决不了亏损问题。
我自己炒股也有13年的时间,我从5000多点成功清仓空仓至今,基本上每天都潜水看老和讯的分析,从中受益匪浅,岂是几句文字能表述我的谢意和敬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2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只有真心感谢老和讯的人才会心平气和的来这里讨论问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2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出了27万的货。。。:*2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2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空仓没动,看今天收盘就知道了.看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2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评论】

●华盛顿一边被迫松开捂住“次贷脓包”的那只手,一边又想借此展开所谓的“最后一搏”

我们知道,美国玩的是虚拟经济,玩的是大堆的金融衍生产品,这些玩意儿玩的就是信心,就是市场预期。然而,就是在这个“市场预期”下,华盛顿一边被迫松开捂住“次贷脓包”的那只手,一边又想借此展开所谓的“最后一搏”。


不过,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撇开“技术因素”,美国政府数日之内接连宣布接管“两房”,“却”放任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但”又正式接管世界保险巨头AIG,“并”紧跟着放风“正酝酿历史上最大规模救市计划”的“实质”,也是一种“经济反击”。


●说其是“反击”并不准确,更加贴切的说法应该是“破罐子破摔”才对


不过,从根本上讲,说其是“反击”并不准确,更加贴切的说法应该是“破罐子破摔”才对,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不论是接管“两房”、接管世界保险巨头AIG,或者是所谓“历史上最大规模救市计划(据美国官方称总额将高达2万亿美元,但据我们评估,真实数字要较这高得多)”,其“实质之一”都是由美国国库买单,其“实质之二”是想让全球主要经济体与美国政府一起为其买单;其“实质之三”在于警告:如果其它主要经济体拒绝协助美国救市,那么,美国唯一的办法就是“开动印钞机”了。


●长期利率飙升的后果是最为可怕的


事实上,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强调:如果市场认定美国政府解决次贷危机的唯一办法就是“开动印钞机”的话,那么,美国政府将面临的一个恶果就是:一旦市场“确认”美国“只能通过开动印钞机”去填补次贷危机的窟窿,那么,由在“市场信心”的驱使下,即便是美国优质资产-美国国债也会被市场疯狂抛售,与此相对应的是,随着美国国债殖利率的上升,对美国房贷起决定性影响的美国市场长期利率也会疯狂飙升。

而长期利率飙升的后果是最为可怕的:

第一,由于长期投资成本的飙升,长期资本投资将会被窒息:有钱的不愿意“借款”,也不愿意“投资”,这意味着美国目前仍然运转良好的“实业经济”将面对一场类似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式的直接打击;

第二,长期利率飙升将令美国房贷市场迅速恶化,美国次贷危机会进一步加剧,反过来,相关债券(包括美国国债)又会进一步贬值,这种过程将类似于“螺旋”。

其结果就一旦贬值幅度击穿了美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安全底线,在这些债券基础上,用“乘法”、甚至“指数”算法制造出来的“数百万亿美元”的“纸上财富”就会立刻“蒸发”;

●再谈所谓“美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安全底线”问题


第三,针对所谓“美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安全底线”问题,我们再次强调,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认为有一个简单的标准,既:如果哪天美国的长期利率超过了8.50%,那就意味着“击穿了美国金融衍生品安全底线”,就意味着通过一大堆复杂的模型设计的金融衍生产品所创造的“数百万亿美元”的“纸上财富”,就会立刻“蒸发”。

原因很简单,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的美国金融衍生产品、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根本就排除了“长期利率超过了8.50%”的可能性。也就是说,这些金融衍生产品的安全性是建立在“长期利率不能超过8.5%”的“假设条件”上的。

显然,一旦这个假设条件被击穿了,对这些积聚了“数佰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产品之“价值”而言,其后果将是毁灭性的。


●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拿“真金白银”来换,就必须在真正的核心问题--“伊核问题”上坐下来好好谈

有资料显示,在价值可能高达“数佰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中,约有一半在美国投资机构手中,另外约一半大概在欧洲投资机构手中,只有少部分在“欧美”之外,但大部分都沉淀在“欧美日加澳”等西方经济体内,这应该就是美国利用“次贷危机”、在“经济层面”冲着欧盟玩“破罐子破摔”的基础。

因此,对于美国政府而言,如何既要避免“开动印钞机”所造成的“上述恶果”,又要从次贷危机中平安地走出来,恐怕就只能想办法“说服”、或者“威胁”全球主要经济体与美国政府一起为其买单了。

可以肯定的是,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拿“真金白银”来换,就必须在真正的核心问题--“伊核问题”上坐下来好好谈,谈什么?首先就谈“世界金融游戏规则”的改革问题,谈“石油美元本位制”的问题,除此之外,尽管面对着美国人要玩“破罐子破摔”的架式(军事打击伊朗、将印巴导向克什米尔战争是政治、军事层面的“破罐子破摔”,而准备让世界为次贷买单,是经济层面的“破罐子破摔”),只要“其它经济体”、特别是“南方国家”有效破解掉美国用激化“南北撕裂”列度的方式弱化“三边撕裂”列度、从而“迂回强化北约”的策略,那么,最终愿意“陪着玩”、并想看看美国人如何玩、是否果真敢玩的,绝不止一家。毕竟玩到最后,损失最大的还是美国这一家,但获益的却海了去了!


●打破一个“旧体系”、建立一个“新体系”的过程谓之为“革命”


在我们看来,毕竟打破一个“旧体系”、建立一个“新体系”的过程谓之为“革命”,而“革命”的结果一般是“革命者”在付出一定的代价之后、会从“被革命者”手中夺得较之代价大得多的利益。不论“革命”的手段、过程如何,最终的结果就是如此。

东方评论员认为,这个道理欧洲当然会懂,但是否会这样做,恐怕还要“中俄”做做工作,至于怎么做工作?我们的建议就是:

第一,在目前阶段,尽可能不去抄“欧美资产”的“底”,在我们看来,这个“底”远远没有到来!不论“欧美”央行宣称注资了多少多少亿,但是,真正能彻底解决这场危机的“天文资金”,既掌握在东亚、中东国家的手中,更掌握在“中俄”的“军事实力”之中,因此,欧美央行所谓的“注资”、只不过在暂时解决商业流动性、防止维持经济活动的“日用资金链”立刻断裂,从而延缓次贷危机引爆“实业经济危机”的时间而已。

一句话,要尽可能地让“三边撕裂”在焦急的等待中继续撕扯、激化下去。

第二,如果从战略层面考虑(意在表示中国政府的战略取向),必须以“适量资金(注意是适量资金)”去收购某些“欧美具代表性的资产”的话,那么,也要以收购欧洲资产为主、美国资产为辅,从而在“三边撕裂”中体现“中国态度”,并继续撕扯、并激化“三边撕裂”(欧美日),弱化、并掩护“南北撕裂”,必要时,可以与俄罗斯一道,用一切手段升高南美“反美浪潮”的高度,一面提炼“南方阵营”的共识,一面激化欧元与美元的矛盾,从而从根本上破解美国欲从“经济层面”弱化“三边撕裂”、巩固“北约”的意图。
当然,为了做到、特别是做好这一点,就必须做好与美军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一线发生军事冲突的心理准备。这种心理准备是至关重要的,也是“综合实力”的一种体现。

[ 本帖最后由 gzj39 于 2008-9-22 10:50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6-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2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没有逼空,放量,看来反弹可持续。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8-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 天

发表于 2008-9-22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85%的可能反弹一步到位。继续探底。
历史上国庆节前后不适合做股票的。
重仓的好之为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 天

发表于 2008-9-22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唯一的悬念是:今天是否会直接回补今天的跳空缺口?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2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空仓:*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2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空仓:*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3-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发表于 2008-9-22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已全部清仓:*22*:
赚了30%几, 见好就收:

[ 本帖最后由 浪及股涯 于 2008-9-22 11:27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2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个奶业工人的实心话
我不想再忍了,我所知道的奶业内幕!!!!!!!!!!!
我所学的专业是乳品工艺,刚毕业时曾在某国内老大级乳业集团工作。职位——收奶员。
这几天的三鹿事件,沸沸扬扬。其实在我看来,没什么奇怪的,事情总是要被揭穿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以及是哪一家企业成为那个撞上枪口的倒霉蛋。三聚氰胺——冰山的一角。也许这个事件就要告下一个段落,也许仅仅是个序幕的开始……
离职的员工到处去说原来公司的“坏话”,这个员工一定是个没有道德的人。曾经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最近我的想法变了,一个知道内情而不去告诉别人,眼看着别人吃亏上当的人,那才是个彻底道德败坏的人。
离职后,我没喝过一滴奶!
我先讲一下,收奶的过程。奶农的牛奶由当地附近村镇的奶站化验收集,按品质高低,分等级付给奶农钱。品质的指标不外乎PH值,蛋白质,干物质这几项。然后由奶站(当然了,奶站是私人老板的)用罐装车混装后运到工厂,然后由工厂取样化验,测算指标同样按品质高低,分等级付给奶站钱。不知道大家看没看出来,想没想到这种操作模式会出现什么问题?有人说了,不是“天然牧场”“工业化收集吗”?有,的确有。但是我只能说:兄弟,你很傻,很天真!
奶农想多赚钱怎么办呢?简单啊,掺水啊。那掺水指标降低就卖不上好价了怎么办?简单啊掺****啊。
奶站想多赚钱怎么办呢?简单啊……。奶站的奶是从各个散户收来混装到罐车的,有一家的突然变质了,怎么办啊,全车都倒了吗?几十吨一罐的奶,蛋白质低了怎么办?干物质低了怎么办?PH值低了怎么办?有的牛病了打过抗生素怎么办?有的牛催奶激素怎么办?
话说回来,奶农那点小计量能瞒奶站吗?奶站那点小九九能瞒工厂吗?如果我说,奶站不知情,工厂不知情。都是“不法奶农”干的坏事,全国人要把矛头指向他们批判。那我可就真的,很傻,很天真。
我们从来不拒收奶,因为我们知道,一件东西是要充分利用的,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价值,获得最大的利润。我们分罐储。
最好的奶,供到车间做酸奶(发酵型酸奶或搅拌型酸奶),因为不是好奶做不出来。
其次,做纯牛奶,高钙奶之类的。
再差的奶做花色奶即花生奶,早餐奶等。
还有那些发酸的奶怎么办呢,当然不能倒了,做酸性乳饮料,就是广告狂哄乱的,女人小孩都喝的***。这是本公司最大的利润所在,一盒奶的成本,还没有哪个包装盒值钱。
还有那种臭的熏人的奶怎么办呢,简单,做冰激凌味道最好。
还有那些又臭成粘稠状的怎么办呢,做奶粉。当然这叫工业粉,它有它的用途,不是装袋子就上市场的。

我们有全球最大最先进的立体式仓库,媒体都赞扬过,可是你就没想想这快速消费品,生产出来就要卖的,搞那么大仓库什么用?酸性乳饮料越存放味道越好。那有人问了,生产日期怎么办?简单啊,提前一个月,你也许不信吧,因为在你心中那是小黑工厂做的事。那又有人问了,市场上卖的岂不是过期奶? 我就这么告诉你吧,你手中那盒奶就是过期一周了,你喝也没问题。因为你所卖的奶是UHT超高灭菌液态奶。
关于UHT超高灭乳到底有没有营养,我不想再说了,因为这个涉及到某人在某年为中国提出的一个口号,我们正向这个口号迈进,别管你喝的是什么奶,反正是牛奶。
有个广告,中国某企业已经是这种超高灭菌乳全球产销量第一,难道是那些乳业发达国家真的比不上我们了吗?其实是人家不生产这种乳品了。这笑话有点冷是吧。
那有人说了,我们以后喝高端奶吧,广告都说想过有品位的生活就和那种奶。是啊,那奶是贵啊,贵的东西就好啊,那奶蛋白质高啊,高,实在是高,这一点澳大利亚人都服我们啊。
我就不相信地球上的奶牛能挤出那么高蛋白质的奶……
此言一出,某些专家就会来“辟谣”又得列出一套数据理论,来“引导”大家。
是啊,我嘴没人家的大,钱更没人家拿的多……
还有很多关键的还是不说为好,知道了对大家谁都不好。生活是美好的。

真实案例看三鹿奶粉背后的KB的行业潜规则
目前得沸沸扬扬的三鹿奶粉事件,作为一个可能的知情者和懂点化学的人,我也来谈谈我的观点:
1、媒体也好,厂家也好,国家质量监督也好,还是在忽悠大家
为什么我敢这么说,因为三聚氰氨根本不可能直接加入牛奶中,三聚氰氨的市场售价并不低,奶农不可能不计成本的提高浓度
其次,三聚氰氨水溶性较差,要想完全溶于牛奶比较麻烦
那为什么媒体,厂家,国*家质量监督要异口同声的说是不法之徒加入了三聚氰氨,其实就是为为了掩盖一个更可怕的问题,那就是加入的其他毒性更大的东西,说穿了就是尿素,尿素作为一种便宜的农家化肥,真是经济实惠的“好添加剂”。
2、为什么要加尿素,因为各乳品公司收购鲜奶,测试的标准主要是奶的蛋白质含量,说穿了就是氮的含量,尿素作为一种最普遍的氮肥,由于它独特的分子结构,记得好象是两个氮分子配个什么我忘了,氮的含量当然高了,混入奶中,提高氮浓度,价格自然也卖得高了;
3、尿素怎么转化为三聚氰氨的,很简单,奶粉的生产过程就是将鲜奶放在封闭的环境高环境下,然后采取喷雾的方式直接转化成粉状就成了奶粉,而尿素在高温下会产生变化,生成三聚氰氨,OK,有毒的奶粉就这样生成了。

最后,我在谈谈我怎么知道这些内幕的,前几年,是01年还是02年,我记不太清楚了,在办理一件带B性质的案件时,他们主要罪状之一就是把持我市某区的牛奶收购市场,长期以次冲好,我们在办案中就了解到,他们在牛奶中加入尿素、少量食用油,然后加大量水(良心好的加自来水,不好的就直接加池塘或者田里的水),最后用专用的搅拌机进行搅拌,一批蛋白质浓度高的鲜奶诞生了,但最后几个犯罪分子都翻供,说他们这种做法是普遍的,并不是他们发明的,后来我们专门去天友了解,确实如此,他们对牛奶收购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根本没有比较有效的检测措施或者是因为收购站点太多,没有精力和金钱来负担这么大的检测开销,所以对广*农的行为基本采取的是默认的态度,而且据在天友的了解,这种现象在全国的乳制品行业是普遍的,只要存在向奶农收购牛奶,就普遍存在次类现象,所以三鹿事件的发生就是必然的,而且这次三鹿出了事,全国其他所有奶制品企业都保持沉默,没有一家跳出来指责,什么原因大家看了我的帖应该心里有数了吧,最后弱弱的问大家一句,这样的牛奶你们敢喝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8-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波浪原理--深入讨论

发表于 2008-9-22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浪及股涯 于 2008-9-22 11:26 发表
已全部清仓:*22*:
赚了30%几, 见好就收:

熊 市 讲 的 是 落 袋 为 安   学 习 你    我 的 两 个 新 股 部 分 跑 不 掉  不 过 我 昨 天 进 去 也 是 准 备 他  5个 跌 停 板 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31 天

发表于 2008-9-22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tjimmy 于 2008-9-22 11:05 发表
85%的可能反弹一步到位。继续探底。
历史上国庆节前后不适合做股票的。
重仓的好之为之。


可能振荡后再向下,也可能不振荡直接向下,但振荡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出货......,这两天量放得越大,以后往下力量越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2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量放的超大,但是没跌太多,有问题呀,下午接着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25 18:35 , Processed in 0.043233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