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chenyoung

2008,四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未能看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恒生指数早上收市升1017.29报24154.75

周三沪深股市总算见到了一丝红色,上证综指最终小涨了0.56%,但大多数投资者却高兴不起来,不仅深成指、沪深300(3547.960,-34.89,-0.97%,)指数都有近1%的跌幅,稍微统计一下个股,仍是惨不忍睹,跌停板数量自然不是一个小数目,初步统计一下,跌幅超过5%的股票的家数也有50%,面对这样的市场,自然不能因为指数涨了而欣慰。从前面的轮跌来看,如果不让绝大多数股票及时止跌,最终那些顽强的权重股、金融股也只能再次大幅补跌,如果真是那样,指数拦腰折断也许很快就能看到。一个健康活跃的股市最终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而一个健康活跃的股市肯定需要呵护和引导,非理性上涨时需要不断进行风险教育,非理性下跌时也需要不断传递稳定信心的信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场回天无力 个股继续大面积跌停

 全景网4月2日讯 美股前夜暴涨,加上国内管理层再度释放护市信号,从而刺激A股市场周三大幅高开,但二三线股随即遭受沉重抛压,从而拖累大盘冲高回落,上证综指一度下跌45.52点并失守3300点大关;不过,随着港股市场强劲开盘,工商银行(6.20,0.20,3.33%,吧)等大盘蓝筹股在相关H股劲升的提振下重拾凌厉升势,从而推动大盘绝地反弹,上证综指最多上涨135.37点并高见3464.53点,可惜二三线股再现大面积跌停,拖累大盘午后再一次回落,深沪股指先后急跌翻绿,但上证综指在权重股的死守下最终录得18.72点的涨幅。

  今日上证综指收市报3347.88点,涨0.56%,成交892.65亿;深证成指收市报12344.24点,跌0.93%,成交366.84亿。两市共成交1259.49亿,较昨日同比放大近一成二。此外,中小板指(4126.288,-209.74,-4.84%,吧)收市报4405.90点,跌4.43%;沪深300(3547.960,-34.89,-0.97%,吧)收市报3547.96点,跌0.97%;上证50收市报2744.65点,涨1.15%;分析师指数收市报4015.11点,跌0.10%。从上述指数的表现来看,表征大盘蓝筹股的上证50指数(2744.651,31.16,1.15%,吧)大幅领涨。

  从盘面观察,沪市前二十大权重股只有3只下跌,工商银行、中国人寿(30.40,2.42,8.65%,吧)、中国平安(56.85,3.50,6.56%,吧)等金融股在外围金融股的激励下升势极为凌厉,其中中国人寿更是一度涨停。整体来看,今日两市仅有114只个股上涨,但跌停的非ST类股多达106只,而跌幅超过5%的个股更是多达868只,占今日有交易个股的六成;从行业指数的表现来看,除金融行业窄幅上涨外,其他各大行业多数下跌,其中农林、传播、纺织、电子、采掘等行业均跌逾5%。

  消息面方面,美股昨晚在金融股的带动下大幅飙升,道琼斯指数单日暴涨3.19%。另一方面,昨日下发的《国务院2008年工作要点》提出,要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证监会辟谣称,一季度境内开放式基金中偏股型基金赎回量事实上仅为170亿元,此前“赎回超千亿”的报道严重失实。市场人士指出,经过持续的恐慌性杀跌后,上述利好消息均提振了市场信心,从而刺激了早市的反弹,但最终仍未能缓解抛压的继续涌现。

  管理层此前强制要求基金将仓位保持在70%以上,加上昨天又澄清“基金遭受千亿赎回”的传闻,反映了管理层希望股市保持稳定的心态,从而刺激了逢低买盘进场博弈基金重仓股的反弹。但今天盘中不断涌现莫名其妙的大手抛压,令主要权重股均出现极为强烈的放量迹象。

  市场人士相信,不断涌现的抛压应该来自兑现心切的“大小非”,或暗示市场的反弹将面临极为沉重的阻力。另一方面,今日二三线股继续大面积跌停,反映大众投资者的信心仍极为脆弱,预示着基金重仓股的反弹可能会触发开放式基金的赎回,从而或激发后市更沉重的做空动能。(全景网/陆泽洪)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估值体系崩溃 A股一年从头再来

国泰君安于3月31日发布的一周策略宏观分析报告——《中国股市第二次推倒重来?》描述了中国股市目前市场信心高度缺失的严峻现实。

  截至2008年3月31日,上证指数从6124点最低跌至3357点,在6 个月不到的时间下跌45%,若从本轮牛市起点998点计算,上证指数已经跌去了全部涨幅的50%。如此惨烈跌幅不仅这些年世界股市所罕见,即便和中国历史上最漫长的人造熊市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2001-2005年那轮大熊市中,每次大级别的下跌幅度不过40%)。

  这在撰写上述报告的王成、张堃、张林昌三位策略研究员看来,无异于中国股市爆发了一场超大级别的股灾。

  极其不幸的是,中国股市在经历了45%的暴跌后依然没有就此止步的意思。

  4月1日,上证指数下跌4.13%,沪深300(3547.960,-34.89,-0.97%,吧)下跌5.48%,深证成指下跌6.33%,中国股市在只获得了两个交易日的短暂反弹喘息后又继续深幅下挫。

  国泰君安的策略研究员对目前的中国股市走势倍感困惑,如果经济周期性下调,则跌幅应该比照美国股市的跌幅;而如果是中国经济硬着陆,按照跌幅来看,目前的下跌幅度也已足够。但是现在市场看不到企稳的现象。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股市如此无助的下跌?

  安信证券金融工程分析师曾长兴的担忧似乎为市场给出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答案,“在未来五六年的时间内,约占总股本65.2%的不能流通的股票都将分阶段、润物细无声地上市流通, 考虑到在这一过程中,IPO、增发等也一如既往地进行,我们不得不担心再次让股市受到一次严重的挫折。”

  而宏源证券金融工程分析师刘佑成的看法,则更加令人不寒而栗,他坚定地认为:“自2007年以来,大部分公司都开始陆续进入解冻期,非流通股股东获得了流通权。大小非减持导致市场估值体系重建,中国股市面临的阵痛刚刚开始。”

  被冲垮的估值底线

  4月1日,受3.8亿股小非解禁上市流通影响,五粮液(21.40,-0.38,-1.74%,吧)(000858)放量下跌10%。

  尽管五粮液2007年的业绩增长低于市场预期,但看好其未来业绩增长的拥趸机构大有人在。

  深圳某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总监此前曾经告诉记者,“五粮液和贵州茅台(182.58,-2.07,-1.12%,吧)存在巨大比价空间,从经营利润规模看,五粮液和贵州茅台相差无几,但股价估值相差悬殊。如果我是对冲基金的话,现在就会做空贵州茅台,买入五粮液套利。”

  上述投资总监只是关注到五粮液估值和贵州茅台间存在的套利机会,而不少研究机构则相当看好五粮液实施股权激励后的资产注入,以及由此带来的业绩超常增长。

  中金公司就于近日发布了题为<五粮液:股价否极泰来应可预期>的审慎推荐报告。

  虽有权威机构言之凿凿的鼎力推荐,但是五粮液放量下跌的走势却在明白无误地显示,未来三年高达46%的每股收益平均复合增长率对解禁的小非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股价否极泰来似乎遥遥无期。

  如何理解这一市场现象?莫尼塔(北京)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近日发布的策略周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注脚,该周报认为,不透明的再融资和大小非减持的忧虑导致整个市场的估值体系出现紊乱:大小非的成本远远低于市场成本,而其减持的动机五花八门,套利均衡或者供求关系定价的方法都无法解释其减持行为,这就导致了二级市场投资者对估值水平的判断再度发生重大分歧。

  一位市场专业人士告诉记者,五粮液的跌停说明目前对上市公司的估值体系正在受到来自小非解禁压力的严峻挑战。在中国股市出现股票阶段性供过于求的大背景下,大小非流通减持的压力会像泛滥的洪水一样将所有的估值支撑底线冲垮。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建估值的逻辑链条

  刘佑成在其3月28日发表的<大小非减持导致市场重建估值体系>报告中指出,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实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人为割裂的局面被彻底打通,与此相应,中国股市的估值体系将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股权分置改革前,不可流通的实业资本定价体系和可流通的金融资本定价体系并行存在,交易价格以各自的定价方法为基础来交易。但是股权分置改革以后,非流通股股东通过支付对价后获得了流通权,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转让,意味着两种定价方法已经接轨,从最近几起法人股权转让价格看,已经基本上确认两者定价体系接轨。既然是接轨,就存在相互包容相互融合过程,现在市场上估值就处于这样一个重建过程。很显然,原先的二级市场定价体系不可能容下那么多非流通股的加入,原先的定价体系必然要重建。

  作为一个可以选择投资实业和证券投资的实业家来说,抛售获得流通的股票,然后转回实业领域投资,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因此小非减持已经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未来证券资产的价格一定会考虑实业市场的价格,换言之,待大小非减持结束后,市场重新获得平衡后,基本面将决定证券资产价格,概念、题材的恶炒才可能逐步退出市场,证券投资回归价值投资才有可能,中国证券市场的PE、PB也会逐步和国际市场接轨。

  在刘佑成看来,新的估值体系是建立在原有估值体系之上的,而促使原有估值体系崩溃、未来估值体系诞生的决定性力量就是大小非的减持流通。

  未来估值的痛苦涅槃

  在刘佑成看来,股权分置改革彻底改变中国股市原有的生态平衡,而大小非流通减持则为促进股市原有均衡改变和新均衡达成的动力推手。

  大小非抛售股票,现在看对市场的杀伤力很大,大小非获得流通权后,挟持信息优势和对行业发展的深刻理解成为证券市场最具权威的价值投资者。大小非减持对市场资金压力也是巨大无比。

  曾长兴告诉记者,“从2007年两次解禁高峰和减持高峰后市场出现的调整的实际情况来看,解禁与减持对市场形成了重大负面影响;未来三年解禁对市场会形成长期的、系统性的扩容压力,其中,2008年8月到2009年5月是解禁的高峰,市场面临较大考验。”

  据其3月31日对外发布的<大小非解禁与减持:真正的考验八月份开始>研究报告分析,2007年4月解禁个股86亿股,金额953亿元,5月解禁数量57亿股,解禁金额1275亿元; 2007年10月份解禁个股125亿股,解禁金额2417亿元。两个解禁高峰期的后续月,市场均出现了明显调整,减持对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截至到2008年3月,我国A股市场解禁股份数已达到800亿股之多,从2006年6月份算起,平均每月解禁数量约38亿股。以解禁时点个股股价动态测算,已累计解禁金额约12639亿元,平均每月约解禁601亿元。

  未来三年内解禁股数平均每月91亿股,是过往36亿股的2.5倍,如果以2008年3月28日收盘价数据测算,每月解禁金额大约是1368亿元,是过往水平601亿元的2.45倍左右。如果以过往减持占解禁比例为9%数据测算,每月减持股数约8.2亿股,减持金额大约是123亿元。

  从具体时间分布来看,2008年8 月份将迎来一个远高于2007年10 月份126亿股的解禁新高214亿股,随后9月短暂下降后将从10月的90 亿向2009年5月的231亿又一历史新高迈进,到2009年10月解禁股份数将写下598.6亿股的最高值。从2008年8月份开始到2009年10月份间的15个月份里,平均每月将解禁164亿股。

  由于解禁并不意味着全部减持,如果在未来减持占解禁比出现上升趋势,减持压力可能更为严重,减持压力不会随解禁结束而结束,将是一个长期、滞后、系统性的。

  不过,国泰君安的策略研究员并不认同大小非解禁流通造成股市下跌的说法,他们认为,除非宏观流动性背景过度紧缩,导致大小非必须不计成本减持。在这点上,央行的货币紧缩政策或许起着关键作用——问题的核心在于流动性,不在于大小非解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周二美股大幅飚升,从而一度牵引着A股市场进入反弹行情。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关于一季度基金赎回规模的澄清等信息也显示出相关部门并未躲进小楼成一统,依然在关注着市场的变化,故多头做多激情略有提振,今日上证指数高开于3370.60点,大幅高开41.44点。随后A股市场展开了剧烈震荡,一方面是由于金融股的飚升,A股市场一度大幅走高至3464.53点。

  但另一方面也由于小市值品种的大幅回落,尤其是中小板块跌幅居前,大盘依然不振,在早盘一度创出3283.64点的新低,也是大盘在午市后跳水的原因,故上证指数收于3347.88点,大涨18.72点或0.56%,成交量有所放大至893.1亿元。对于大盘的如此走势,业内人士认为A股市场有望进入到"二八格局"中,即"二"品种的蓝筹股由于股价渐渐趋于合理,因此,下跌空间有限,护盘资金纷纷涌入,也就有了近期蓝筹股的崛起。但相对应的是,由于小市值品种的估值高企,不少中小板块的动态市盈率高达40倍以上,所以,未来的压力较大,也是大盘持续震荡走低的原因,如此看来,大盘在短期内仍将调整,"二八格局"也有望延续,建议投资者的操作略作谨慎。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字股很有个性,很有尊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1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成本处处长唐铁军在出席“2008城市水业战略论坛”时透露,各地已经将水价列入涨价目录,会在今年择机推出水价涨价的措施。

  至于各地上涨水价的幅度问题,唐铁军透露,具体价格调整是由地方政府来做,国家发改委只做监管工作,但提出了附加条件:与CPI、地方人均收入等指标挂钩。

  水价上涨的“附加条件”

  但是水价上涨今年恐怕“知易行难”。

  唐铁军介绍,国家发改委日前向地方发出了关于水价的资源性产品调价的有关说明,各地调整水价应与地方稳定物价工作挂钩,今年CPI上涨压力比较大的城市,尽量不考虑上涨水价。

  据其透露,发改委在不影响地方经济工作积极性的前提下,提出了水价上涨的一些“附加条件”。除了与CPI挂钩外,发改委还提出了一系列地方上涨水价需要“盯住”的指标,例如人均收入。

  “地方水价上涨必须考虑当地居民可承受的价格水平。”唐铁军强调说。

  另外,今年电价等其他资源类价格也排在涨价产品的队伍里。水价与电价等其他资源类产品涨价“谁先谁后”的问题,也是地方政府需要协调的问题。

  与此同时,唐铁军一并强调,“双防”工作是今年各地经济工作的重点。今年1-2月份,全国CPI上涨幅度达到7%以上,今年全国将CPI稳定在4.8%的任务比较艰巨。3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年要把握好政府调价的时机和力度,必须调整的资源类产品价格,“要从严控制,防止轮番涨价”。

  清华大学水资源中心教授傅涛表示,水价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少数影响CPI走势的产品之一,今年CPI控制压力比较大,今年水价上涨的压力也比较大。

  水价“公允价格”

  一名水务公司负责人在会议上向唐铁军提问:如今水价承担了太多的社会期望——既要稳定物价,关注民生,又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让水务企业有利可图。该如何处理这些矛盾?哪些目标应该优先?

  唐铁军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正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修订《水价成本监审办法》,并于2007年下半年征求意见。采取社会平均成本的方式来获得水价的一个公允价格。但长期来看,水价上涨成为趋势,不过会将不同收入群体考虑在内。

  具体来说,水价制定不会依据收入群体差别来定,不会制定所谓“低收入家庭水价”、“中等收入家庭水价”等方式,而是制定一个社会平均水价的方法,同时政府会采取对低收入家庭加大补贴的方式来减轻水价上涨对低收入家庭生活的影响。

  据悉,即将新推出的《水价监审办法》对水务公司的水价,由过去的净资产收益法改为按照服务提供量来收费,由此减少了水务公司做大经营成本来提高水价的要求。

  具体来说,按以前的净资产收益法来定水价,一些企业会将自己的成本报得很高,例如管网等成本(一般不低于行业利润8%),水的成本就很高了。

  现在发改委按照社会成本法来定价,水务公司在提供产品的基础上,测算一个固定的收益率,例如10%。由此可以控制水的最高价。

  按发改委的说法,假如该地方只有一家水务公司,水务公司的社会平均成本,如人均工资、电费等运营成本比照电信、电力等同城市、同类公司的价格执行。

  目前《水价监审办法》还在征求意见。据悉,很多水务公司对未来水价走势提出了不同看法,对于国家发改委提出的“合理价格”表示质疑。

  “每家公司的融资成本都不同,怎么确定合理的成本?”一位水务公司老总反问道。唐铁军则回应说,国家发改委非常坚决地推行“合理价格”。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600874
60064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新社北京四月一日电 (记者 齐彬) 美国总统布什特别代表、财政部长鲍尔森将于周三抵达北京,访华两日。这是新一届中国政府产生后,鲍尔森首次访华,他将与多位中国财经官员会面,为六月份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作准备,并与新的中国工作伙伴建立联系。


美国财政部中国事务特使霍尔默早前表示,鲍尔森此行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与中国新一届政府的主要成员会晤,建立新的联系非常重要,为新的战略经济对话打基础。保尔森期待着与中国新任副总理共同主持六月份的战略经济对话;第二,美中探讨加强能源和环境合作,特别是今后十年的合作内容。


据了解,鲍尔森除获得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总理温家宝的会见外,将与胡锦涛主席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举行会谈,此外,他将同新任国务院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财政部长谢旭人、新任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商务部长陈德铭以及外长杨洁篪会面,就相关领域的话题交换意见。


与中国副总理王岐山的工作会谈,是鲍尔森此行的重头戏。消息人士透露,这场会谈安排在周三上午,时间将超过两个小时。王岐山有多年的金融工作经历,同时曾长期担任地方高级官员。与前任副总理吴仪一样,王岐山还有独特的个人魅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王岐山与鲍尔森并不陌生。十年多年前他担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期间,曾聘请高盛为重组顾问,当时高盛的董事局主席正是鲍尔森;二00三年非典疫情爆发时,时任北京市长的王岐山也曾邀请鲍尔森访华;二00六年九月,鲍尔森首次以美国财长身份访华,也与王岐山会过面。不过世易时移,如今两人以新的身份再次会面,将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令人期待。


美国次按问题所引发的全球信贷危机,使美国与中国的经济都受到很大影响。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期间坦言,“我现在所忧虑的是,美元不断贬值,何时能够见底?美国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它的经济走势会走到什么地步?”另一方面,进入二00八年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加快。观察人士表示,在王岐山与鲍尔森的会谈中,双方相信在金融问题上将着墨甚多。


除了官方的会见活动外,鲍尔森还将在中科院发表演讲,消息人士透露,环境保护将是他这次演讲的主要内容。环保合作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去年八月,鲍尔森来华出席第三次对话时,就曾专程赴青海考察青海湖的生态状况和环保情况。分析认为,中美作为两个全球性大国,在环保事务上负有共同责任,两国有必要在此问题上展开坦诚而有效的交流合作。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商报》4月2日文章】,全球粮价上涨势头汹涌,专家认为,多年来工业化扩张导致全球存粮偏低问题显现,而中国粮食问题主要源于货币流通过剩带来的通胀,如不能在两年内解决通胀问题,粮食危机或有爆发的可能。

宋国青:全球粮价飙升原因复杂

北大经研中心教授宋国青表示,全球粮价上涨原因比较复杂,“最主要是工业化生产扩张厉害,农业方面相对紧张,多年来,全球的粮食库存早已很低”,目前全球主要粮食作物的存需比已经降至20年来最低。而中国粮食问题主要是通胀问题,“如果货币稳定,中国粮食生产和储备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他认为“实际上就是钱多”造成了通胀,进而引起一系列问题。

近两年,世界大多数粮仓突然之间均已告急,原粮食出口国亦开始纷纷出台禁令或加大出口关税,避免国内粮食外流,进口国更是担心有钱也买不到粮。有分析认为引发全球粮食涨价的因素至少包括:全球大旱;新兴经济体对粮食需求的增加;美国的玉米制生物乙醇政策;高企的石油价格导致粮食海运费用增加等。

粮食似乎已成为战略物资被争抢,去年底,中国也终于加入了这场战争,半个月时间内,政府连下三道禁令︰对粮食及制粉取消13%的出口退税;对粮食和粮食制品加征出口关税;对粮食制粉实施出口配额管理许可证。

一两年内须稳住通胀预期

对于中国粮食问题潜伏危机,有分析认为,除全球粮价上涨原因外,还有全球工业化进程加剧以及中国制造业繁荣,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多年来农耕面积减退造成,更重要的是目前经济出现通胀情况下,农产品(爱股,行情,资讯)种植成本上涨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

此前曾有舆论认为,继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可能是粮食危机,目前农民惜售以及粮商屯粮现象已经出现,如若民众形成抢购粮食风潮,粮食危机应该不会只是耸听危言。宋国青认为,目前尚谈不上危机,“短期内会有些问题,需要熬过一两年,一两年之内如果通胀起来了,粮价可能会有波动,如果通胀控制不住,粮价可能会出现大问题,就是大幅度上涨,所以最主要还是控制通胀”。他认为,如果现在把通胀预期稳定住,应该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关键乃解决货币体系问题

而8年前最早提出粮食危机问题的上海红实基金投资总监刘军洛表示,中国或会在一两年之内爆发粮食危机。他认为,中国目前粮食储备和生产不够自足,而最重要的还是中国粮食问题并不是粮食储备问题,“粮价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供应太猛烈造成”。

他表示,解决粮价问题关键是解决货币体系问题,目前关键是如何控制美元贬值和中国国内通胀。至于全球的粮食问题,“没有想像的大,因为其他国家的流动性问题没有中国严重”。

提高最低收购价作用受质疑

对于国家发改委近日再次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宋国青认为,该举措在短期内可能不利,即国家把粮价大幅提高,短期内会造成通胀水平整体较高,所以比较令人担心,“但是如果政府不提高收购价格,就收不到粮食,政府希望多收点粮食,一方面希望把价格稳住,但一方面又要照顾通胀的情况,因此比较矛盾。”不过他认为,长期来看还是比较有利,可能会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刘军洛则认为,对农民的补贴政策和提高最低粮食收购价格,在当前通胀很高的情况下,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毫无作用,“化肥、农药等农产品成本上涨远远高于政府的补贴水平,单纯提高收购价格,如不抑制通胀,没有意义”。

希望放开粮食价格

对于政府的补贴措施,宋国青亦指出,把粮食价格放开,才是对农民最大的补贴,才能最终提高农民的积极性,“现在是政府把价格控制了,在控制价格基础上谈补贴,有些矛盾。”北大经研中心教授卢峰亦表示,市场粮食价格上涨,政府不应该干预,当市场价上升,农民种粮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但是政府又考虑到通胀等诸多因素,因此又必须进行干预,进行最低收购价格限定。

不过,卢峰认为,目前粮食安全没有多大问题,“粮食价格的波动令人担忧,但粮食安全应该问题不大”,原因是当前的情形与以前粮食绝对短缺和匮乏为长期特征的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大不相同。

世银:粮价升考验东亚经济

对于粮食问题,世界银行周二发布《东亚经济半年报》时警告,全球的粮食和燃料价格上升,将要考验今年东亚的经济。报告称,区内短期要面对出口放缓和内需强劲增长的问题,首要的挑战是通货膨胀,其危险性较美国次按的影响来得严重。以新加坡为例,全球的粮食和燃料价格上升已使通胀率升至26年新高,印度的通胀升至14个月新高,香港和中国内地也升至10年高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600127

新闻晚报
由于多个亚洲国家减少了大米出口量,作为全球大米价格基准的泰国大米报价27日从每吨580美元涨到了每吨760美元,涨幅超过了30%,达到了20年来的最高点。

泰国米价的大涨无疑对全球粮食价格又是沉重的打击。而在中国内地,为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国家发改委再次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商务部认为,由于中国有足够的能力购买进口大米,内地的米价波动不会很大。

全球大米供应骤减1/3

作为全球一半人口的日常主食,大米价格上涨牵动人心。全球第二及第三大大米出口国越南及印度大幅削减大米出口量,令全球大米供给少了1/3。

越南28日表示,今年大米的出口量将大减22%。印度也于当天公布,将出口大米的最低价格大幅调高近五成,由每吨650美元增至每吨1000美元,以缓解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另外,柬埔寨和埃及27日也公布了大米出口禁令。

而在泰国,稻米供应越来越吃紧,再加上泰铢表现强劲,使得国内大米价格持续大幅上涨。面对高涨的价格,泰国大米加工学会主席Pramote Vanichanont表示,政府不应该干预大米的价格上涨,因为这一轮涨价是由市场自身规律引起的。“除泰国的农民外,一些出口商和加工商都将从中受益。”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今年2月就已经警告称,36个国家今年将面临食物短缺。事实上,今年6月底,全球大米库存就降至1984年以来的最低点,为7210万公吨。泰国米价此次的大涨无疑又加剧了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另外,国际资本的炒作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去年,全球投资农产品的金额大涨了33%至1750亿美元。“由于美元贬值和金融市场动荡,国际资金把农产品价格哄抬到了一个非理性的高度。”印度Adani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Atul Chaturved认为。

对中国内地影响不大

由于中国内地的大米出口和进口的数量很小,国际大米价格上涨对内地大米价格的影响不大。商务部明确表示,无论价格怎么上涨,我们国家也有足够的支付能力购买。“影响国内粮价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石油的价格。”有关人士指出,“毕竟我们现在的农业号称是石油农业。”

为确保国内粮食供应,稳定目前粮价水平,中国政府从2007年年底开始频频出台粮食出口调控政策。去年12月20日,中国取消了粮食及其制粉出口退税;当年12月30日,财政部宣布今年全年对57种粮食和制粉征收出口暂定关税;今年1月1日,商务部也对小麦粉、玉米粉、大米粉等粮食制粉实行了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

商务部认为,我国粮食出口政策对国际粮价影响不大:2007年1至10月,我国谷物及谷物粉出口840万吨,这对世界市场起不了什么作用。

中国再提最低收购价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避免北京奥运前粮价急涨和通胀的加剧,中国国家发改委宣布再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并坚称,最低收购价格提高不会推动物价水平上涨。

之前的2月8日,发改委曾发布提高2008年生产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

发改委表示,政府将鼓励粮食生产,包括增加对农民的直接补贴,从农民手中收购谷物产品的价格最少将增加9%。今年2月,中国粮食价格比去年同期大升23.3%,此举会不会加剧CPI上涨?发改委负责人昨天明确表示,粮食最低收购价不是市场的实际收购价,只有当市场粮价低于最低收购价时,最低收购价才会启动,正常情况下粮食收购价格仍由市场形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方都市报

广东物价局表示未受香港大米抢购风潮波及


本报讯 (记者 吴旦颖 通讯员 高诒茜)连日来,香港媒体纷纷报道香港米价暴涨,市民抢购,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经了解,昨天涨价抢购风潮已基本平息,价格平稳。省物价局表示,抢米风潮并未波及广东,目前全省粮食储备充足,供应可以保障,粮食价格总体平稳。物价部门将加强价格监测预警,维持市场稳定。


香港抢米风基本平息


近期全球多个产米国失收,稻米减产,加上国际炒家囤积居奇,致使国际大米价格猛涨。港元受美元持续贬值拖累,令进口粮价大幅上涨,导致市民抢购。


不过,抢购风目前已基本平息。据省物价局海外价格采集中心昨日在香港进行的实地调查显示,百佳、惠康等超市各类大米品种齐全,货源充足,价格正常。部分品种还有特价促销,与一周前的价格变化不大,没有看到市民抢购大米的现象。根据香港有关资料,香港现存大米足够供应一个多月。


广东粮价总体平稳


香港抢购米风潮未波及广东。省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根据当前大米市场情况,分别到深圳福田批发市场、东莞常平批发市场、广州白云批发市场、万佳超市、东川市场等多个单位了解,目前全省国产大米供应正常,货源稳定,进口米略有上涨,但对大米市场价格影响不大。4月1日监测到的价格为,早籼米1.72元/500克,晚籼米1.89元/500克,优质丝苗米2.16元/500克,与一周前的价格变化不大。经了解,省内其他地区目前也未出现粮价大幅上涨情况。


省物价局表示,为防止主要食品价格出现大起大落,将高度重视价格监测预警工作,把重要商品价格纳入监测范围,及时捕捉、跟踪、分析并准确判断市场价格变动和价格秩序情况,为采取相关调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继续抓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落实;及时发布价格信息,发挥价格引导作用,引导消费者理性、合理消费。


-米市探访


“广州” 泰米涨价对穗影响不大


本报讯 (记者 单小亮)记者昨日走访发现,广州米价未见上涨。据粮油市场商家透露,广州大米多半是内地所产,即便泰国米涨价,对广州影响也不大。


记者日前走访广州百佳、家乐福等超市,发现大米价格仍然稳定,部分品种大米甚至出现降价现象,引来市民热购。据江南粮油批发市场多位商家透露,广州市民一般常吃增城、东北、湖南等内地大米,其价格较春节时略有下降。


“深圳” 米价平稳也有市民囤粮


本报讯 (南方日报记者 向雨航)国际米价的上涨也刺激了深圳的市民,虽然没有出现价格大涨,但也有市民“未雨绸缪”,纷纷购买特价大米。


在万家超市,记者看到,特价东北米1.55元一斤。已经装了6袋大米的李阿姨对记者说,“这个价格是很便宜的了。”


兴国粮油批发的刘经理告诉记者,“在深圳,国产米的销售要占70-75%.”


“东莞” 大米批发价全线上扬


本报讯 (记者 辛灵 实习生 吉翠雪)昨起,东莞大米批发价全线上涨,进口香米涨幅20%,国产大米平均涨5%,预计三五天后零售价也将上涨。


记者昨天从东莞各超市获悉,从4月1日起,进口香米批发价上涨15%到20%,国产珍珠米(即东北大米)、丝苗米上涨3%到5%.天和百货超市采购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前天刚刚接到各供货商的提价通知,维他金象香米5公斤装进货价从51.3元涨到54.5元。


天和百货超市存货估计只能支撑三五天。该负责人预计三五天后,东莞全城米价将普遍上涨。


据了解,涨幅最大的香米在超市的销量占少数,价格较低的珍珠米、丝苗米等占大头,普通家庭及各粥店主要购买珍珠米。但一些高级茶餐厅,蒸饭会用香米。记者昨天随机采访南城几家茶餐厅,其负责人表示,大米涨价的话,参考同行的表现,蒸饭等套餐也可能涨价。


东莞大米批发价上涨


●进口香米涨15%—20%


●东北大米、丝苗米涨3%—5%


●维他金象香米5公斤装从51.3元涨到54.5元


●红水晶牌珍珠米5公斤装从29.5元涨到33.3元


(预计零售价将从32.8元涨到36.8元)


●岭南人家牌油粘米5公斤装从30.8元涨到34.9元


●金舫牌丝苗米5公斤装从29.8元涨到33.5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恒指全日涨734.97点,收报23,872.43点,涨幅 3.18%;国企指数涨569.99点,收报12,807.35点,涨4.66% 。

美股昨夜暴涨推动恒指高开997点,A股早盘的走强带动中资股集体发力,推动恒指半日大涨逾千点。下午A股反弹夭折,中资股也纷纷见回调,恒指升幅收窄至734.97。

地产板块走强,全日涨4.43%;金融板块和工商板块分别涨3.67%和2.98%;公用分类跌2.01%。

国企股领涨,国指成分股仅紫金矿业跌0.73%,其余全线上涨。浙江沪杭甬涨9.23%;大唐发电涨8.11%;中海集运涨8.03%,涨幅居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enyoung 于 2008-4-2 12:55 发表
寻找并发现主力收集筹码的行踪是一段较长的过程,但往往总是等股价走出收集区域才会恍然大悟,从实际操作角度看,这种发现显然是滞后的,不过,如果能仔细观察分时走势图就可以有效地改善这种滞后性。



在分时走势中,筹码的收集有两种典型的方式:拉升吸货和打压吸货。这两种手法在盘面中表现得很简单,反复上涨和反复下跌,但只从股价的变动形式上是很难判断出主力就在吸货,还要从盘口买卖节奏、买卖数量的变化中不断验证自己的判断。



在拉升吸货中,股价的拉升速度是尽可能的慢,这与想要出货的拉升截然想反。当盘整或下跌已没有筹码出局时,为了吸货主力不得不拉升,但同时必然要加大买入成本,为协调这种矛盾,股价在分时走势中必然是尽量缓慢上涨,成交量的变化则没有明显规律,因为是收集筹码,细节的量变具有随机性。



打压吸货相对复杂,股价在分时走势中会出现较剧烈的宽幅震荡,主力希望通过股价的下跌震出恐慌盘,通过急跌后的反弹让信心不足者逢高离场,此时成交量的变化呈较规则的下跌放量,反弹缩量。



另外,在盘口的交易中,主力有意摆放了许多大单,有时在卖盘连续挂单,有时在买盘挂,有时则是买卖盘同时挂单,盘中交易连续,但成交手笔并不规则,在缓慢的拉升中明显有种较坚决的买入力量,而盘口的反复活跃的变动,反映出主力较迫切的操盘心理。



主力收集筹码后,则开始打压洗盘。先行拉高之后实施反手打压,但一般在低位震荡停留的时间(或天数)不会太长。庄家必然会制造出疲弱的盘面假象,甚至凶狠的跳水式打压,让人产生一切都完了的错觉,才会在惊恐中抛出手中持股。但有意思的是在关键的技术位,庄家往往会进行护盘动作。



此外,在盘口交易中表现出反向思维和正向思维的交错运用,这主要是主力区别对待不同思维投资者的结果,对于普通投资者,主力运用反向思维可以实现自己的意愿,对于比较成熟的投资者,有时正向思维才可以让他们的操作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以在盘口上的挂单具有多变性,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仍能通过对分时走势的通盘分析明了主力根本的意图。



例如,在2007年12月18日-20日的3天里,ST华侨(600759)就属于拉升吸货,该股经历了前期股改除权后的下跌后,股价最大跌幅达到30%以上,对于大量高位持有股票的人来说,有较强的自救需要,但自救之前,首先要在底位回补,即摊平成本的筹码再次收集,那三天的分时走势中,股价一路震荡小涨,幅度区间有限,从股价不急不躁的盘面中,就可以发现主力的目的并非是推高股价,其随后的中期走势则清晰的证明了这一点,非常标准的“放量吸货-震荡上扬-缩量洗盘-拉高出货”过程。当然,在本周三到周五的3天里,中线主力已经逐步批量出货了,这是后话。



以上,就是我们所谓每日“盯盘”的关键部分,我们既要“反恐”,也要“反贪”,耐心仔细地观察,冷静平和地思考,才能从盘中的蛛丝马迹里寻找出后市正确的趋势判断。总体而言,在分时走势的持续变化过程中,其主力所有的作为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无论涨还是跌,无论反向还是正向,主力的目的是一条阶段性不变的主线,投资者要重点把握分时走势中的这条线索,就可以判断和把握个股的趋势方向了。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30 23:31 , Processed in 0.02957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