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fbl125-2008

连载学习《股市实战心理》-张世国著(1998)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贪婪心理致亏成因分析
投资者进入股市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获利。而股市操作中的机会产生,是非同一般的。
1.股市文化心理的影响
中国的股市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股市。投资者在研究了马来西亚、印度、新加坡和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股市发展,进而形成了新兴股市可以通过过度投机来建立自己的股市文化,如爆炒垃圾股;人有多大胆,股价有多高;题材至上;投机第一等等。在这种股市文化观念的冲击下,中国股市经常会有奇迹出现。如沪市某年行情中,涨幅最大的北旅股份从1.70元上升至12.5元,成为该年度中国股市涨幅最大的股票。在主力的实力运作下,舆论界评说北旅现象的原因时有三点内容:一是汽车股的价值再发现;二是外资收购的新题材;三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股等。今天,我们站在业绩和成长两大基点,当年北旅股份炒作基本是建立在以“借口、出师有名:为基点的股市文化中,所以在股市文化的影响下,主力行为同样是获得了成功。而事实上,北旅股份是亏损股票。又如,深市深天地每股收益0.001元,年报出来之后,即放量涨停,据说市盈率达到3.9万倍,成为上涨10倍的股票。这就是病态股市文化的影响。入市者的投资情绪和热情被强烈的升势所感染,追涨心态在强化,这就是垃圾股炒作的股市心理基础。而这种文化的影响,在股市发展成熟之后,随着入市者的业绩心态(重视业绩的投资心理)和成长心态(重视成长性的投资心理)的形成之后,大众投资者对垃圾股炒作的心理认同在减弱,会引致投资者错过大牛市。例如,广华化纤曾是炒垃圾股的明星,而当时最高价为8.8元,沪市指数上涨至1400点,而该股股价仅为6.8元,而上涨钱的指数当时为730点。也就是说,指数上涨了而垃圾股没有涨。:*22*: :*22*: :*22*:
参与人数 1奖励 +5 时间 理由
嘘。0 + 5 2009-1-24 22:18 帖子很棒,加分鼓励,期待您更多优秀帖 ...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2.股市舆论的误导
在牛市中,牛气冲天,人潮如涌。各种题材、概念的相续涌现,会强烈地影响投资大众心态,各种股市信息被在行情进行中放大或缩小的实际利用,会加强投资者在投资心理上的变化。而各种报纸、杂志、传真传递着各种热点、机会、趋势、价值、前景展望等方面的信息,无不是既反映了入市各方的心理活动,又同样可以极大地影响投资大众的心态。例如,在扩容条件下,各种
媒体大张旗鼓地进行所谓价值分析,就是带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和动机,那就是为给提供者带来利益。而有些文章则在不断地渲染所谓某股药业第一股、电力第一股、水泥第一股、钢铁第一股等等,则正是反映了入市各方的意愿和动机,那就是为了给自己增加获利的条件和因素。没有上市的产业,上市公司就被打扮成第一股。而这些信息容易
投资者的市场心理,特别是对于股市新手来说,可以推动其贪婪心理的形成。笔者见过一个入市刚10天的投资者,居然大谈某某股票有7大题材,8大理由,并说据某某讲,该股可以从12元上涨至40元,结果该股不涨反跌,从12元跌至9元。这说明了舆论对入市者的心理影响有多大。:*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66 天

股指家园

发表于 2009-1-24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31 fbl125-2008 的帖子

:*22*: :*22*: :*22*: 继续·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3.错误的价值评估
在股市操作中,投资者的价值评估错误,是引致其错过机会,产生深套的基本原因。投资者可能已经注意到,股市实战是价值问题是最难把握的问题。比如,某年上海石化有大资金运作,有市场人士说8元左右的上海石化极具投资价值,捂两年在大牛市中获利必丰,主要的原因在于石化属于国家支柱产业,市盈率只有26.67倍,价值明显低估。而到了次年4月,公布的该年上海石化的每股收益仅为0.19元,该市场人士又说上海石化为世纪之套。因此可以说,股市实战是一个投资价值不断转换和评估的过程。例如,买股票就是买未来的实际情况,说明大众投资者在股市中的价值是一个预期的价值。预期经营业绩提升,则可以持有,意味着目标股具有持有价值。同时,预期目标公司经营业绩大幅滑坡,则要出货持币。而股市中有一个错误的价值判断,就是在牛市中认为20元以上的四川长虹不具备持有价值。在熊市来临时,如有一篇分析文章说,一汽金杯从13元跌至8元,目前股价相当低,同时也认为具有持有价值。牛市中认为从7元上涨至20元的四川长虹,产生不具持有价值的观点,眼睁睁地看到其上涨至50元以上。而认为13元的金杯从13元下跌至8元跌无可跌时,产生该股在8元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心理评价,但其下跌至1.50元。:*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66 天

股指家园

发表于 2009-1-24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33 fbl125-2008 的帖子

:*19*: :*19*: :*19*: :*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股市实战中的恐惧心理致亏
(一)恐惧心理致亏的特点
投资者入市以后,由于套牢或亏损的经验或体验,就会产生恐惧的心理。一般而言,这种心理状态的积累,也会逐步成为投资者的致亏因素。例如,很久以前,有位大户以26元最高价买入5万股中国嘉陵,持股至今,才稍有盈利。
(二)恐惧心理致亏成因分析
投资者在股市实战中容易形成恐惧心理致亏,主要的原因是对大势判定的失误而引致被深套。例如,沪市大盘历史有一轮大熊市,从空间跨度来说,就是从1558点下跌至325点。从时间跨度来看,历时三年多。这一漫长熊市历程,足以使多数投资者的耐心被打掉。例如,以每股13元买进的金杯,四年以后才6元多一点,仍未解套。
(三)恐惧心理致亏的表现
恐惧心理致亏的重要表现是投资者的自信心的丧失。例如,一个投资者说:“这几年我给股市送了不少钱……,最让我受不了的是,炒股票严重地打击了我内心的成功感。”这就是说,有些投资者经几年熊市操作之后,自信心丧失殆尽,也是最重要的损失。另一位投资者则说:“我每天最怕的不是亏钱,而是亏钱之后的副产品。从股市归来的路上,心里不好受。”
三、股市实战的获利欲念心理致亏
(一)获利欲念的股市实战心理致亏的特点
一个投资者为了实现获利意图,而进入股市实战,这是事实。而这种投资大众的投资理念,无疑是推动投资者避险获利的基础。然而合理的获利期望一旦超出了理性的约束,也会成为不合理的投资欲念,成为引致亏损的重要原因。例如,有的投资者在某年325---1052行情中,在325—777点低位持仓100万股,获利150万元,因为当时是T+0交易;在获利之后,该投资者在获利的驱使下,在9月份采用东挪西借的办法,入市交易。在1000点以上买入1200万元。仓位放大12被。实际的情况是,该投资者后来家破人亡,负债累累。因而可以说,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亏损或套牢将至。真可谓是股市实战的真理。
(二)获利欲念的心理致亏的成因分析
投资者入市后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这一点对于入市者来说,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问题是在牛市中,由于大盘与个股经常是涨幅惊人。从个股来讲,经常产生一些所谓的涨10倍的股票。在这样的行情中,几乎使所有的投资者大跌眼镜。正因为如此,投资者就会产生过高的心理期望值。正因为如此,投资者正确的心理估价能力被破坏,出现高位追涨,在后来的调整走势中,有一部分热门股,如湖北兴化、云维股份等下跌了50—70%。:*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者在股市实战中致亏因素多数是因为思维因素所致,或称错误的思维方式而产生亏损。
一、股市实战中的思维致亏
(一)主观性思维致亏
1.出发点:根据投资者的有限的实战经历进行主观设想或想象。
具有这种心理特点的投资者,容易产生如下两种错误:一是当其做多时,把注意放在做多的立场上;作为跟风盘,而把自己当成市场主力开看待,以致在行情中错过机会。二是当其做空时,就会反过来,会把立场放在空头的思维上,一味地看空,不承认市场,肯定下跌趋势。
2.加工方式:取我所需,任意剪裁。
投资者看问题,想办法,不是依据盘势已经存在的事实来进行判定盘势,而是依据自己的需要。在市场中,入市各方一般会利用一切手段,来为自己实战的利益竞争服务。主力会千方百计地在收集时隐蔽自己的获利意图。主要是刻意淡化对基本面的变化的反应,同时主力在出货时,也会掩盖自己的操作意图。在做多时会专门选择有利的方面,来为自己的实战服务;在做空的时候,又会专门收集不利的方面。这些是主力进行心理诱导的基本手法。而跟风盘在行情中,则会动用一切手法,来寻找可能会有主力运作的股票,有的是通过以打探消息的方式来进行操作,有的则是找到可以上涨的理由,来为自己的实战服务。正因为买股票就是买未来,有些投资者只是收集自己可以操作的实战理由,来为自己的股市实战服务。例如,有的投资者在曾以7.5元买入南京化纤,就会被套大半年,而看着自己手中的股票在跌,而大盘在上涨。投资者在这一方面操作主要有如下几个理由:一是认为南京化纤首日放量1900万股,换手率为92%。估计主力会加以炒作。二是认为每一波行情新股都是主力运作的重点。然而事实却非如此。
(二)经验型思维致亏
每一个入市者进入股市操作之后,会产生一定的操作经验。从股市操作的基本情况来说,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牛市中产生的投资经验,例如,回档是买进的机会,中长线操作策略是以持股为主,抓主流潜力股,采用条件框定下的追涨策略等等。二是在熊市中操作所产生的投资经验,主要内容有:以中长期持币为主,反弹出货,利好出货,在条件框定下的必杀策略等等。
1.
出发点:就是以自我或非自我的有限的实战经验来作为趋势评判、热点预测等方面的指导;有些投资者在股市实战中,一般会利用自己的有限经验来进行实战运作。经验的有限性决定了投资者对股市规律认识的有限性。比如,牛市中入市的投资者一般会对股市走熊的特点和力度体验及判定不足;相反,在熊市中入市的投资者一般会对牛市出现的情况估计不准。

2.按照已有的或习惯的经验。
一个股市老手,一般会自觉与不自觉地在实际操作中,照搬已有的经验或习惯来参与股市操作。例如,在熊市里操作久了的投资者,会形成做短线或赚差价的操作手法,因而当股市基本面产生实质性变化的情况下,会出现以旧经验来看新问题,会把一整套熊市理念带到牛市来进行运作,因而在行情启动时期会错过良好的获利机会,低位失去机会会产生被轧空的心理,等待回档就是不会回档,最好容易在高位追涨吃套;相反,在牛市操作久了的投资者,会淡化风险
意识和产生死多头观念,会忽视大盘基本面和个股基本面实质性的不利变化,套牢之后或处于不利的情况下会心存幻想,在大势走熊之时,不能顺利出脱筹码,因而或将已有的利润还给市场,或者出现深套或巨亏。

3.思维结构从纯经验的语言、概念和判断构成。
有些投资者对股市的现象的判定,是通过大量的股市纯经验的股市语言来进行操作的。例如,划线操作、指标至上的观点就是纯经验基本的体现。例如,假设在600—800点的箱体内进行高抛低吸操作,可以获利。如果股市基本面出现减息、通胀率降低的实质性变化形势下,不善于更新思维,而抱着老办法在600点买进;800点卖出。然后又等待回档买进。不跌近600点不出货等操作手法,就会犯错误。原因在于股市实战的利益竞争中,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之下,入市各方利益竞争(捞一票)的心理是很关键的。主力常利用自己在盘中的优势和主动,会不断地寻求对自己的有利条件和环境。:*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教条型思维致亏
1.按条条本本操作
有些投资者在股市操作中,一般会以西方的某些大师的理论为教条,一度在市场中会出现所谓条条本本来作为操作的手法。例如,有些投资者从传统的股市理论中学会了量价配合的观点,因而看不懂主力在市场中采用量价不配合的操作手法。还有的投资者在市场中学会了技术性操作,而在实际中不能适应市场出现的反技术性操作。又如我们经常在操作中会听到有些投资者说,根据波浪理论,沪市大盘要跌至325点以下,有些评论甚至认为会跌至200点以下,所以认为在500点仍有“广阔的下跌空间”。又如在上攻阶段,又会以波浪理论推测可以上攻至多少多少等。
2.机械地搬用某种思维方式
有些投资者只会机械地使用某种操作手法,不善于更新股市思维。在熊市中用少量资金做差价,是一种常见的市场心态;在牛市中仍会坚持这种操作。例如有一个大户,在长虹配股时,在12.5元买入四川长虹10万股,以15元抛出。当时觉得做得很漂亮。后来该大户在8元左右又将四川长虹买回,11元抛出。认为获利20%即可抛出。然后等其回档时再买进,以便能高抛低吸。实际的情况是,该投资者卖出四川长虹之后,再也买不回来了。长虹在迅即上涨至27元,经过106股除权之后变为17元。之后,该股就上攻至60元以上。投资者在牛市中大仓位做长线,一旦发现市势好转,也可以为自己创造投资机会。:*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保守型思维致亏
一般而言,一些投资者在股市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思维较为保守。主要类型有三种:一是资金少,抗风险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二是在股市操作中,套牢与亏损的心理体验较多;三是在熊市中入市的投资者,或是经过漫漫熊市磨练的入市者。
在股市中产生保守型操作手法,其主要的原因是入市者在股市操作中,一般是因套牢或亏损的心理体验而形成的。如在熊市操作中形成的操作理念,主要是在投资心理上形成的。例如,赚两毛钱差价等等。
1.求保险操作
投资者的这种操作的心理学基础是风险心理比较重。主要的特点是在风险市场操作中,希望比较小的风险,获得比较大的利润。主要的做法是:较小的心理仓位(心理估价值得入货的仓位较小),较为保守的操盘心理目标(只有少数确有把握的目标股才做得)、较少的心理操作次数(一年准备只做几次)、较小的心理差价空间(获利的期望值不高)等。这种投资心理的产生,对熊市中操作是有利的。相反,对牛市而言,这种心态却是有害的,投资者如不及时根据股市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则会使投资者错过实战机会,或者错过大牛市。例如,在沪市512点至1510点的行情中,保守型操作者会逐步失去市场机会。
求保险操作的另一个重要心理学基础是小仓位心理,这是一些赚取差价为主的兼职投资者普遍的心理特征。主要的表现是投资者在股市操作中以较小的仓位进行运作的一系列现象。这一种情况适应于熊市操作。原因在于这种操作方式容易帮助投资者避险获利。众所周知,投资者在目标选择、时机判定、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心理心态是股市实战中赢家十分重视的基本问题。而求保险操作,是需要投资者对这三个方面的判定持保守心态。
有些投资者在股市实战中求保险操作,一般会在牛市行情中以差价心态来参与市场,常采用赚一点差价就抛的操作策略。例如,某大户,拥资100万元。在512---606点时,因看不懂盘势,持仓仅30万元。在后来的行情中,直到1200点,仍持谨慎态度,依然是持仓30%。在牛市行情中,尽买未涨的股票以规避风险,一路持有,结果等走完了牛市,而一无所获。
求保险操作的操盘心理,对于在熊市中操作的投资者来说,是一种理想的投资心态。采用这样的操作心态当然可以避免风险,但如果在牛市中持有这一心态,则会降低投资者对股市现象的观察力、认识力、思维力,提高自身资金的利用率,从而降低投资者在行情中的获利能力,同样是平常的保险心态不稳定。同时,在风险市场中持有保险操作心态的投资者,若抛出手中所有的股票,也常会出现瞻前顾后,错失良机、小仓位在牛市中操作,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赚不到钱。比如说,以30%的资金在市场中操作,对沪市上涨1倍的机会来说,赚30---50%,和朋友赚300-500%的利润相比较,就会被其感染,就会产生不良的心态,说不定会在人人看多的高位大仓位追涨而被套。股市有风险,低位和中位的一次又一次保险操作,万无一失,会引致投资者风险意识全无。求保险会慢慢变成不保险。在风险市场上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低价求保险,在高位不保险的情况就会发生。
2.保险到保守
一个在熊市中操作的投资者,即使求保险操作,也会经常犯错误,那就是套牢或亏损。一个老是亏损或套牢的投资者,一般会将其操作行为变得比较保守。例如,一个在熊市中深套或巨亏的投资者,到了牛市中,也会出现保守的操作观点。例如,从深市2000点至5000点,总有投资者会说,半仓操作,规避风险。就是指这种半仓操作的观点。半仓操作的一个重要的缺点会降低在牛市中的获利机会。买入求必胜,在熊市中当然是最好的投资策略。而一旦市道变化了,在牛市中不能从心理上改变这种保守性的投资心理,就会在市场中错失良机。:*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股市实战中的感知致亏
(一)
感觉致亏

1.投资者的感觉域局限
何为投资者的感觉域局限?是指投资者在股市实战过程中,经常会把自己对股市现象的感知片面化、部分化、局部化的心理过程。投资者在股市
的感知过程中,由于经验不够或者能力不够,因而在一些盘势特征中,会把注意力放在大盘方面,而不注意个股方面。即所谓赚了指数配了钱或没赚到钱。在另一些盘势特征中,有些投资者只注重个股,而忽视指数的趋势变化。在跌势中,有些投资者会自觉与不自觉地去拣涨过了头的强势股,结果是损失惨重。

一个投资者进入股市实战,对一切影响股市实战的信息如盘势、热点、题材及投资价值等,都是需要掌握的。而实际的情况是,在股市实战中,由于入市者的时间长短不一,在市场中所花费的精力也各不相同,经验不同,所以对股市规律的认识是有差异的。例如,有的投资者能感觉到手中股票收益与风险的变化,能灵敏地判断出值得持有或不值得持有,而有的投资者则不能感觉到大盘或个股的一些重要变化。在股市实战心理学上有些投资者在一定的盘势情况下,所产生的投资心理误区,需要投资者倍加注意。这种感觉域局限,反映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只是对盘势阶段才有用。另一种情况是,投资者入市以后,由于过分重视指数的变化,能感觉到的是指数的涨跌,而忽视股票的选择。因此,指数高低是其感觉域的主要内容,因而在心理学上可以称之为重势轻股型感觉域局限。这两种感觉域局限,是投资者在股市上造成亏损的重要原因。:*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2.感觉不适应
有些投资者由于种种原因,对股市现象的股价总是不适应。股市变化莫测,老手因为其经验丰富,经常会对热点、对规律、对信息、对目标股、对盘势、对图表、对指标等的变化过于敏感,因而只是在一定的条件和程度上才适应。比如说,投资者对绩优股是市场热点的感觉会比较好,对绩优股超涨之后会调整把握却不多。例如,深发展从6元左右,迅即上涨20元时除权,在市场渲染成长、绩优的气氛中,该股受到市场追捧,大众投资者追逐深发展的热情被调动起来,然后在经过1010的扩股之后,填权后涨至18元左右时出现了滞涨状态,时间长达半年。另外,有些股票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升势之后,会由于经营业绩滑坡而出现大幅调整行情。如上海石化在从2.20元上涨至8元之后,在多数时间内保持滞涨状态,虽然,沪市大盘从855点上攻至1500点。换句话来说,热点会随着影响股市基本面的变化而变化。一旦支持热门股上涨的基本面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入市者的心态,影响基本操作的因素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股价的波动。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投资者对这些股市现象的变化认识不足,产生了其在股市的实战行为的不适应。而新手则因其经验不足对股市现象的反应又过于迟钝。有一位投资者曾这样表达其在沪市765---512点的单边下跌行情时的想法,“我要一路买下去,跌破700点,补仓30%,跌至650点,再补仓20%,也就是说在650点全部满仓”。后来大盘下跌至512点,遭到太太的训斥和原先鼓励其抄底的朋友多翻空的心理影响,在大盘反弹至550点全部清仓,等待广阔的下跌空间。结果出现了杀跌到地板上的实际情况。一般而言,在经过长期牛市行情之后,投资者对熊市来临的感觉就不适应。其实战心态之一,就是逐渐缺乏风险意识。:*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经过漫长的熊市行情中,会形成过多的风险意识和熊市心态。一旦基本面发生实质性重大改观,仍会以熊市观点和心态参与股市实战,会不适应牛市行情的特点与规律。也就是说,在股市操作中,一旦股市基本面转势,投资者不容易调整心态或变换思维,都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对股市现象不适应的操作策略。例如,在牛市操作中,一般会出现获取差价及短差操作的实际情况。聪明的投资者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迫使自己接受已有的事实,适应已存在的股市环境。另外,经过长期牛市操作或者牛市中入市的投资者,一般会在市势逆转的过程中,形成较为强烈的多头思维和牛市心态,被套之后或捂筹或抄底,以幻想能够涨起来的心态参与市场操作,因而不适应大调整的基本操作方式,经常保持大仓位操作等。:*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5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投资者对股市现象感觉的不相适应,常常会产生对股市规律知觉的不相适应,进而产生投资者对股市操作行为、心理的不相适应。例如,在熊市中投资者形成的低吸高抛心态,在牛市中就会不适应以捂潜力股或条件框定下追涨主流潜力股为重要手法的操作心态。在未实行涨跌停板制度时,主力的操盘心态,就会通过放量上攻而吸引跟风盘追涨强势股做T+0交易,容易使投资者短线获利丰厚。而一旦实行涨跌停板制度,目标股的最大涨幅一般为10%,短线操作则不容易获利,实际的情况是,不少投资者在股市操作中往往不容易适应这些情况。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5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5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3.股市实战的错觉
何为股市实战的错觉?是指投资者在股市操作中,对客观盘势、热点等的心理预期不符合事实的实战知觉。一个投资者入市后,由于经验的有限性和对影响股指波动的一些主要原因判定不足,因而产生判定和实际走势之间、表象与股市现象之间存在一系列不相一致。这些因素常常会引致投资者的情绪变化,从而成为引致投资亏损的重要原因。
1)股市实战的错觉种类
在股市实战中,投资者的心理错觉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图表错觉、指标错觉、成交量错觉、业绩错觉等。这些错觉的产生有两个方面:一是投资者由于自身操作素质的影响,会引发实战错觉。例如,在上涨市道,特别是大牛市的错觉,就是老是言顶,随便断言某某是顶。在行情中老是逃顶,老是被轧空。例如,在沪深大牛市中,投资者在深市2000点、沪市800点产生恐高心态,主要是为了根据老经验,这一区域堆积的获利盘已大,指数“到了高位”,所以市场出现了言顶或逃顶心态,实际说明这是错误的。后来又以深市4000点、沪市1000是顶,结果又产生了错误。直到深市攻击6000点、沪市攻击1500点,管理层的调控措施持续升温,而市场却出现了跌不下去的心理错觉。同样,在大熊市中的错觉老是言底,随便断言某某点位是底,例如,沪市从1558点滑落之后,在1000点有人产生底的心态,主张抄底,而市场并没有认同,股指持续滑落。在800点又有市场人士主张抄底,在600点主张是铁底。事实是沪市大盘下跌至325点。二是主力行为制造的错觉,如产生放量突破和放量与缩量、形似启动而实际不动、形似不动而实际启动等等战术手法,来影响投资大众的心理。这些情况对于处于不成熟时期的投资者来说,对于处于被动地位和处于各种信息引发判定不确定状态的投资者来说,是容易产生实战过程中的心理错觉的。另外,跟风盘的主体部分因每个投资者的心理素质不同,经常在进货与出货、大牛市与局部牛市等方面的感知、思维、看法是各不相同的,经常容易产生心理错觉。
2)错觉的心理基础
股市实战是主力与跟风盘依据基本面、资金面、技术面、消息面变化而进行利益竞争的过程。主力凭借其资金、信息等的优势,在盘中具有主动的地位。因而,决定了其投资行为是以心理诱导(包括诱多心理和诱空心理)为核心,以反大众操作为基本形式,目的是给跟风盘造成心理错觉,以增加其有利的股市实战条件和因素。比如说在低位,主力行为通过破坏跟风盘对盘势正确的感知能力,来达到使其投资心理产生心理错觉,以为无行情或行情力度不大或大盘还要跌,被迫交出廉价的筹码;例如,在某年行情中,主力通过在第一段,即924---2000点时间拉动深发展,带动大盘上扬。而当时提出“发展不倒,大势向好”口号,给市场各方一种主力故意做盘的感觉。从而主力在有意“示形”中吃到了大量的廉价筹码。有位知名的市场人士告诫投资大众“别当主力的案上肉”,主张多看少动,因此错失良机。同样在高位,主力也是经常来破坏跟风盘对盘势的正确感知能力,进而达到使其投资心理产生错觉的目标,以便吸引大众投资者在高位追涨或低吸吃套,例如主力拉动另一部分大盘股轮胎、二纺机等,以掩护出货。而大量的市场跟风盘在火爆的行情中被深套。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22*: 祝MACD论坛、证券学习中心牛年越办越好,越来越牛!祝所有论坛的朋友,牛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自由的眼泪 于 2009-1-25 16:22 发表
fbl125-2008的          他飞                  小美

祝自由:牛年越来越美丽!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4.实战幻觉
在股市操作中,有些股市现象很离奇。如有些股票尾市放量推升,次日大幅低开,给普通投资者造成目标股超跌的心理幻觉,使不明真相的投资者造成追跌吃套的基本事实。有些个股在低位普量推升,使投资者感觉到心底不踏实,投资者并不敢买入;在高位则放大量上攻,则容易使投资者的做多心理失去控制。有些股票对于入市者来说,是高山低谷,令人摸不着头脑;有些股票对于投资者来说,则当时是一马平川,后来会大幅推升,令人追悔莫及。这些现象对电脑操盘者来说,也是很常见的股市实战的心理幻觉。例如,上海石化在3.50元以下时,波峰波谷不断,加上投资者对石化当时的经验心理定位就是2元左右,因此给投资者造成3.50元是高位的心理错觉。而到了后来,则会感觉到3.50元成了地板价,不少投资者感觉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傻瓜,其主要的原因在于1年以后大盘上攻至8.8元。
另外,在股市操作中,成交量也是判定、总结股市规律的重要方面。有的投资者对成交量产生的一种心态,那就是认定成交量不会骗人。然而,在股市操作中,对目标股来说,主力买入与卖出的实际行为,经常采用了放量与缩量,量价不配合的战术心态,形成了一种市场氛围,来影响大众投资者对成交量的识别、判断等心态,进而达到了“成交量”也会骗人的境地,来增加其有利的实战条件,而这些股市现象在实际操作中是经常存在的。
(二)知觉致亏
1.股市实战的错觉
在股市操作中,一部分投资者,因种种原因而形成了对股市现象的感知和价值判断出现了不合实际情况的状态,这在股市实战中被称为错觉。一般而言,在股市实战中大众投资者形成的心理错觉,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1)图形错觉
所谓图形错觉,是指投资者在行情中,对预期的图形表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知觉。例如,投资者预期是“M”头,容易产生逃顶的心态;而实际上是“W”,出现了抛错了
股票的结果,这是牛市中的实际情况;又如,投资者预期是“W”地,产生抄底的心态,实际上是“M”头,出现买到了天上的基本情况。也就是说,主力常常利用电脑操盘时不同素质的投资者对图表和指标感知能力的差异,在“钱龙”上构画图形,来达到自己的操作目的。例如,四川长虹的主力,在10.50----14.50元之间反复震荡并放巨量,对后知后觉的跟风盘来说,以为主力在做“M”头而出,因而交出了大量廉价筹码。后来,长虹上攻20元,上摸27元,从图表来看,当时的“M”变成了“W”底。从图表来看,四川长虹在第二次上摸27元高点时,有市场人士提醒市场注意长虹形成“三重顶”,实际上当四川长虹上攻62元价位,再回过头来看,当时四川长虹的价位实际上上推至又一个“W”底。这是图形错觉的一种情况。也就是市场主力利用其对目标公司基本面的不同理解,不断地进行主力群与跟风盘的更换与调整,推动股价的逐级上扬。图形错觉的第二种情况,就是主力采用尾市放量推升,第二日该股跌幅居前,从而帮助其减磅或出货。第三种情况就是,主力利用尾市放量沽压,次日高开“涨幅巨大”的图表形态,来实现其隐蔽进货之目的。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1 08:14 , Processed in 0.044693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