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chenyoung

2008,三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9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价值投资理论 于 2008-3-18 16:21 发表
很清楚,前途并不属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而是属于那些一旦决定之后,就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9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安抚自己那颗有些恐惧的心

  
  也许未来还会有更大的股市暴跌,但是既然我根本无法预测何时会发生股市暴跌,而且据我所知,和我一起参加巴伦投资圆桌会议的其他投资专家们也无法预测,那么何以幻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免受暴跌之灾呢?在过去70多年历史上发生的40次股市暴跌中,即使其中39次我提前预测到,而且在暴跌前卖掉了所有的股票,我最后也会后悔万分的。因为即使是跌幅最大的那次股灾,股价最终也涨回来了,而且涨得更高。
  
  股市下跌没什么好惊讶的,这种事情总是一次又一次发生,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寒冬一次又一次来临一样,只不过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已。如果你生活在气候寒冷的地带,你早就习以为常,事先早就预计到会有气下降到能结冰的时候,那么当室外度降到低于零度时,你肯定不会恐慌地认为下一个冰河时代就要来了。而你会穿上皮大衣,在人行道上撒些盐,防止结冰,就一切搞定了,你会这样安慰自己—冬天来了,夏季还会远吗?到那时天气又会暖和起来的!
  
  成功的选股者和股市下跌的关系,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居民和寒冷天气的关系一样。你知道股市大跌总会发生,也为安然度过股市大跌事前做好了准备。如果你看好的随其他股票一起大跌了,你就会迅速抓住机会趁低更多地买入。
  
  1987年股市暴跌之后,道琼斯指数曾经一天之内下跌了508点,那些投资专家们异口同声地预测股市要崩溃了,但是事后证明,尽管道琼斯指数暴跌1000点之多(从8月份指数最高点计算跌幅高达33%),也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股市末日来临。这只不过是一次正常的股市调整而已,尽管调整幅度非常大,但也只不过是20世纪13次跌幅超过33%的股市调整中的最近一次而已。
  
  从此之后,虽然又发生过一次跌幅超过10%的股市大跌,也不过是历史上第41次而已,或者这样说,即使这次是一次跌幅超过33%的股市大跌,也不过是历史上第14次而已,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在麦哲伦基金年报中,我经常提醒投资者,这种股市回调不可避免,总会发生的,千万不要恐慌。
  
  每当股市大跌,我对未来忧虑之时,我就会回忆过去历史上发生过40次股市大跌这一事实,来安抚自己那颗有些恐惧的心,我告诉自己,股市大跌其实是好事,让我们又有一次好机会,以很低的价格买入那些很优秀的公司股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9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u1972 于 2008-3-19 15:03 发表
红K线终于看到了,是希望还是~~~~~~~~~~~


900,稍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9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1992年2月邓小平南巡讲话,对江表示不满,经济有大跃进的趋向.
  1993年6月左右,经济金融季度恶化,朱开始常务副总理兼人行行长,铁碗紧缩银根.
  但是国家公布的数字,通货膨胀依旧持续了1994-1996的3年,但是我忘记是什么具体品种上涨了. 哪位老人还记得?
  特别说明,我问的只是1994-2006这3年的. 不是别的年份.
工具箱  

【 · 发布:baiyumi  2008-03-14 09:35 】    
  请教了.
工具箱  

【 · 原创:长线短刀行  2008-03-14 09:40 】    
  粮食
工具箱  

【 · 原创:今儿天气不错  2008-03-14 09:41 】    
  我就记得信托公司的存单在15--21%
工具箱  

【 · 原创:鱼鹰  2008-03-14 09:42 】    
  资金炒作了国债期货
  
工具箱  

【 · 原创:波浪王  2008-03-14 09:42 】    
  94年达高峰,后来没有通胀。
  无非是烧鸡啥的,与现在没有可比性。
工具箱  

【 · 原创:acfans  2008-03-14 09:45 】    
  金銀幣 古玩
  
工具箱  

【 · 原创:acfans  2008-03-14 09:46 】    
  倒賣古董就是從那時候興起的
工具箱  

【 · 原创:波浪王  2008-03-14 09:47 】    
  邮票96年达高峰
工具箱  

【 · 原创:shuini  2008-03-14 09:47 】    
  食品吧,肉价开始从2元左右到了5元以上,依稀记得。
工具箱  

【 · 原创:晓舟  2008-03-14 09:48 】    
  广州的房价从92年开始疯涨,一直涨到97年初,之后见顶回落,市中心跌一半,市郊就跌的更多,但当时全国的地产风没有刮的这么历害,只限于广州。
工具箱  

【 · 原创:acfans  2008-03-14 09:49 】    
  波浪王好像和我是同時代的人 幸會幸會
工具箱  

【 · 原创:acfans  2008-03-14 09:50 】    
  最近有沒有人留意金銀幣市場啊??
  
  估計沒有,嘿嘿
工具箱  

【 · 原创:今儿天气不错  2008-03-14 09:50 】    
  对,国债期货长得最多
工具箱  

【 · 原创:长线短刀行  2008-03-14 09:51 】    
  流行拉存款发财
  (高息揽储)
工具箱  

【 · 原创:forgetting  2008-03-14 09:53 】    
  ......1992——1994年。
  现象: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0%,三角债,国内货币流量增幅35%以上。93年,通胀率13.2%,94年达21.7%,CPI超过24%。
  原因:“南巡”后,全面投资膨胀,金融混乱,乱拆借、乱集资、金融非中介化等,导致信贷货币失控。同时,由于市场改革,全面放开限额供应商品票证限制也是因素之一。
  ......补充:工业品,如家电等因供应不足,涨幅大。金融产品中的国债期货等。股市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工具箱  

【 · 原创:myzaq12  2008-03-14 09:54 】    
  北海。。海南的地产...最后成了长满青草的荒地...外加邮品疯涨..呵呵
工具箱  

【 · 原创:司马兔子  2008-03-14 09:55 】    
  92年海南和广东房产开始疯涨,二线江景的海天苑楼花4200元/平方。到96年时,服装食品全面涨价,广州的一件女式衬衫要300元。一年定期利率10.98%。就记得这么多。
工具箱  

【 · 原创:亲爱的琼玛  2008-03-14 09:57 】    
  记不清了
  只记得当时有人花了9000块,买了一台2588的电视
工具箱  

【 · 原创:myzaq12  2008-03-14 09:59 】    
  1年定期利率10.98%...那时候确实很高...想想现在~~~呵呵
工具箱  

【 · 原创:波浪王  2008-03-14 09:59 】    
  acfans 
  币我外行啊,以后多指教
工具箱  

【 · 原创:米米123  2008-03-14 10:01 】    
  建材,装潢材料,一路上涨。
工具箱  

【 · 原创:andrewpien  2008-03-14 10:02 】    
  那时我正上学呢,回过头也没印象了。
  我03年接触期货时,有几个期友94、95年那时做绿豆期货,大挣大赔过。融易通先生写过一篇《期市黑幕》说的就是96年的期货品种----天骄。以下是链接
  http://www.mfzq.com.cn/Blog/Diar ... ata=S&Tid=82098
工具箱  

【 · 发布:lanlanmei  2008-03-14 10:04 】    
  1元1枚的币最少都要卖到12元以上,好的好象炒到60多元1枚。
  影像中是熊猫币炒疯了~~
工具箱  

【 · 原创:波浪王  2008-03-14 10:07 】    
  93年我傻乎乎的融资15%的利,94年10万负资产了。95勉强年持平。96年-97年爆发一下,所以后来一直谨慎。幸亏当时年轻单身。如果你还没有倾家荡产,感受一次吧!
工具箱  

【 · 原创:特地注册123  2008-03-14 10:07 】    
  1994-1996 猪肉、烟草开始涨价,别的没怎么涨。
工具箱  

【 · 原创:如履薄冰qd  2008-03-14 10:09 】    
  螺纹钢
工具箱  

【 · 原创:特地注册123  2008-03-14 10:09 】    
  1994-1996 猪肉、烟草开始涨价,别的没怎么涨。房价、建材从94年下半年开始回落,一直到98年见底。
工具箱  

【 · 原创:acfans  2008-03-14 10:11 】    
  今年最大的題材就是奧運!!
  
  金銀幣市場相關幣種也在等待爆發時機 嘿嘿
  
  玉米老弟好像一直關心黃金期貨 但我覺得就你這號身價 金銀幣才是你的不二選擇
  
  不了解幣市 看貼買幣者 風險自負 嘻嘻
工具箱  

【 · 原创:波浪王  2008-03-14 10:17 】    
  币有假货,太累
工具箱  

【 · 原创:myzaq12  2008-03-14 10:19 】    
  今年最大的題材就是奧運!!
  
  就冲这点...今年一定狂牛...呵呵
工具箱  

【 · 原创:无所事事  2008-03-14 10:20 】    
  国债
工具箱  

【 · 原创:枯草  2008-03-14 10:27 】    
  全面上涨,连火柴都涨,我妈买火柴是一次几封的.
  那时候做生意不怕卖不出去,就怕两点:1,没原材料.2,收不到钱.
  所以,当年在企业中最牛的采购员.
工具箱  

【 · 原创:枯草  2008-03-14 10:33 】    
  物价上涨在95年下半年就被控制了,96年从数据看还是通胀,但涨幅大幅下降,家电开始跌价.
工具箱  

【 · 原创:枯草  2008-03-14 10:35 】    
  其实当年控制物价的手段就是加息----用保值贴补的方式,其它办法都没用
工具箱  

【 · 原创:futures08  2008-03-14 10:36 】    
  大家说说奥运会开幕式门票能炒到多少倍?
工具箱  

【 · 原创:梦幻人生  2008-03-14 10:39 】    
  95年大米零售2元一斤,比现在还要高
工具箱  

【 · 原创:JINCYY  2008-03-14 10:40 】    
  94-96学费暴涨。从500元涨到3000元。
工具箱  

【 · 原创:冈日森格  2008-03-14 10:45 】    
  94年我家造房子,那时侯砖头,水泥,磁砖,三合板,钢筋,油漆等建筑材料统统疯涨,记得买了130张三合板要一万块。
  
  生活用品到不记得了。
工具箱  

【 · 原创:dengns  2008-03-14 10:48 】    
  我就记得当时银行是20%的息
  别的都忘记了,因为我那个时候还在读初中
  不过我也没觉得物价涨多少
  那个时候早点是3两牛肉面,1。5元
  现在是3。5元,分量略少
  但是父母的工资都增加了1倍不止
工具箱  

【 · 原创:ziper  2008-03-14 10:50 】    
  主要是粮食和肉。
  粮食我记的1年内从0.4元涨到2元,学校都自己磨谷子和杀猪来保证价格稳定些,每餐到学校食堂吃饭饭的价格都用黑板写,每餐都可能变化。
工具箱  

【 · 原创:月亮上有道疤  2008-03-14 10:57 】    
  都是以前了,当时投资渠道狭窄,大家在回顾以往的时候,不妨也展望未来……
  我个人觉得,一场国际性金融危机避免不了,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
工具箱  

【 · 原创:纵横三镇  2008-03-14 11:08 】    
  那时候银行储蓄贴水疯的甚至达到年息30%
  
  记得家用大件那时不断涨,甚至有人对象都还没谈就把家电买了,预备今后结婚用,因为价格总在涨...
工具箱  

【 · 原创:ivyhoo  2008-03-14 11:09 】    
  那时是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性质的物价上涨,我从业的金属材料无论期货涨跌,相比计划经济都是明显地上了一个台阶,计划经济真正退出历史舞台。
  另一个方面应该是物质丰富了的从无到有的上涨,市场经济发展后,物质开始丰富起来,奢侈品也多了。比如手机之类虽然价格降了,但是应用广泛了。
  日常生活并不觉得涨价,94、95年就开始回落了吧
  交通运输费涨了吧,记不清了
工具箱  

【 · 原创:spring687  2008-03-14 11:23 】    
  94-95 年工资没有大涨,物价绝对价格没有现在高。但银行利息很高 11%,保值贴补是当时听得很多的。国债期货暴涨,万国证券当年好像就是期货暴仓完蛋了。
  96 年股市开始大涨。94-95年房价开始涨,深圳是97年房价见顶持续回落,到99年价格掉了40%。
  
工具箱  

【 · 原创:长空追月  2008-03-14 11:36 】    
  93-94年上海房价达到当时的顶峰,我第一套房就是93年底买的. 从94年到2001年,房价没有丝毫涨幅,二手房甚至是微跌. 就是没有人买房.要卖出二手房,起码便宜10%. 世界公园附近的尾房,2000年的价格只有2000出头,现在是2W多, 浦东八佰伴附近一栋楼,95年销售,2000年的尾房,法院拍买价只有初始销售价6000元的 一半不到,为2800元.
  90年代,上海实行双轨制,有内销房与外销房之分. 外销房的房价当时已经到达1200-1500美圆或更高.我一个朋友买了一套外销房,到去年现才勉强解套. 94年以后,上海大面积出现烂尾房,一烂就是7-8年,到2004年才基本消耗掉.94年,装修成本是最高年,装修材料比现在还贵,东西又差.96-97-98年,房产官司年,要求退房,要求赔偿.
工具箱  

【 · 原创:江苏中年  2008-03-14 11:42 】    
  依稀记得三夹板从不足30暴涨到100以上..................
工具箱  

【 · 原创:长空追月  2008-03-14 11:52 】    
  93-94年投资意识都不强,当时最好的赚钱是代理.代理国外的产品与服务,都是暴利.当时叫皮包公司,也叫空手套白狼.一部电话,一只传真,一张办公桌,一间办公房,在香港注册好公司,一个美金帐号就行啦. 当年赚钱的都是这批人,包括香港台湾人,还有韩国人.业务太好做了,都是暴利.当时内地大部分是国企业, 都没有私营企业的灵活.
工具箱  

【 · 原创:长空追月  2008-03-14 11:56 】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最赚钱的是倒卖商品.
  八十年代是倒爷时代.
工具箱  

【 · 原创:旅尘  2008-03-14 11:59 】    
  1994年1月, 钢材期货价格从3000元上升到4000元1吨,全社会出现高通货膨胀预期,1994年1—2月,零售物价指数上升20%。3月份以后,才强调将改革、 发展和稳定结合起来,并采取了一系列稳价措施。
  
  1994年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了39.9%,其中四种粮食收购价格每50公斤提到52元,比上年实际增加16元;棉花收购价,1993年每担提高70元,1994年每担再提高80元, 综合价由420元提到500元。
工具箱  

【 · 原创:旅尘  2008-03-14 11:59 】    
  1993年上半年,已有经济过热的迹象,但各方面认识很不一致。1993年7月,中央决定进行宏观调控, 但出于对1989—1992年治理整顿教训的吸取,各级政府和理论界都只是强调“微调”。1993年8月后,不赞成宏观调控的呼声渐高。1993年10月底, 北京“中国当前形势与深化改革问题研讨会”上,部份学者认为:“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经济秩序出现一定的混乱是难免的”;经济不是“双过热”,而应该“双加快”。1994年元旦社论提出“加快改革,加快发展”。
工具箱  

【 · 原创:九华山  2008-03-14 12:04 】    
  价格双轨,人民币兑美圆当时黑市价大概是官价的一半。
工具箱  

【 · 原创:长空追月  2008-03-14 12:05 】    
  96年记得上海最好的投资品种是商业保险,当时卖的很火的是平安的养老险,一份100元一月,连续交到50岁或60岁, 复利10%,到期可以一次性拿,也可以按月拿,直到老死.
  
  这批保险产品,现在平安是认为不良资产,亏大了.一度影响到当时平安在香港的上市.
工具箱  

【 · 原创:shuini  2008-03-14 12:06 】    
  建材是94年到顶的,随后一直缓降至前几年。胶合板当时是个风向标吧
工具箱  

【 · 原创:长空追月  2008-03-14 12:08 】    
  【 · 原创:九华山  2008-03-14 12:04 】  
  价格双轨,人民币兑美圆当时黑市价大概是官价的一半。
  ********************
  
  不要瞎说,黑市价一直比官价高.但幅度一直在靠拢.
工具箱  

【 · 原创:长空追月  2008-03-14 12:08 】    
  【 · 原创:九华山  2008-03-14 12:04 】  
  价格双轨,人民币兑美圆当时黑市价大概是官价的一半。
  ********************
  
  不要瞎说,黑市价一直比官价高.但幅度一直在靠拢.
工具箱  

【 · 原创:招架不住  2008-03-14 12:29 】    
  看美国吧 通胀中期 房价开始缓跌 末期到通缩 跌一半 豪宅跌的最厉害
  通胀时股市跟着长,长期看股市涨幅比地产高很多
工具箱  

【 · 发布:千篇一律  2008-03-14 12:35 】    
  黑市价10-11
  官价格好象是5--6
工具箱  

【 · 原创:蛇吞象  2008-03-14 12:35 】    
  玉米兄:如果没记错的话,当时市场狂抄A1.A2权证,
工具箱  

【 · 原创:1129  2008-03-14 12:44 】    
  .
工具箱  

【 · 原创:cschenshi  2008-03-14 12:44 】    
  94年-95年5.17,资金全流去炒期货了,一直炒到关闭所有期货市场.
工具箱  

【 · 原创:投机交易  2008-03-14 13:03 】    
  【 · 发布:千篇一律  2008-03-14 12:35 】  
  黑市价10-11
  官价格好象是5--6
  ===========================
  RMB对USD黑市价10-11 官价是5。8
工具箱  

【 · 原创:投机交易  2008-03-14 13:03 】    
  【 · 发布:千篇一律  2008-03-14 12:35 】  
  黑市价10-11
  官价格好象是5--6
  ===========================
  RMB对USD黑市价10-11 官价是5。8
工具箱  

【 · 原创:fes117  2008-03-14 13:12 】    
  "特别说明,我问的只是1994-2006这3年的. 不是别的年份."
  
  玉米兄弟,应该是1994-1996吧
工具箱  

【 · 原创:看到了才相信  2008-03-14 14:49 】    
  只记得当时衣服很贵,皮包什么的.搓饭好象和现在差不多
工具箱  

【 · 原创:心静思远  2008-03-14 15:26 】    
  记得93年7月有个急刹车动作,到94年上半年都是惯性上涨,金属材料和建筑材料基本都是顶部,但家电产品好象涨得不少
  
工具箱  

【 · 原创:孟波  2008-03-14 15:36 】    
  94年底买房,按揭利率14%。最高的房价,最高的利息,现在想起买房都怕了。
工具箱  

【 · 原创:brinks  2008-03-14 15:37 】    
  钢材,聚乙烯,家电手机bb机电脑没有涨价因为那时候属于高科技以进口为主就是这个价格,但是那个时候的医疗教育价格都很低。其实想想那时候发家的就知道了,包工头,私企老板(好像制造业普遍赚钱)
工具箱  

【 · 原创:山东响马  2008-03-14 16:49 】    
  玉米和小麦,价格涨了一倍,稻谷涨了50%
工具箱  

【 · 原创:cbx0711  2008-03-14 17:28 】    
  钢,汽车,电视.那时大件东西比较少,所以家电涨了, 长虹等才有好业绩.
工具箱  

【 · 原创:股路还很长  2008-03-14 17:50 】    
  不记得了,
  关注中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9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家电应该是普及
工具箱  

【 · 原创:猪二哥  2008-03-14 20:30 】    
  当时粮食疯狂涨价,到1994年夏天。粮价上涨超过50%,那时候股市已经一塌糊涂了。一举击穿700点的心理关口,直奔325点。
  当时家电仍处于高位,由于供不应求,一直到1997年才进入降价大潮。
  当时煤炭很便宜,全行业亏损持续到1998年。
  那时美元可值钱了!一个美元兑换十元人民币。
工具箱  

【 · 原创:嬉戏  2008-03-14 20:51 】    
  94年买的第一套房,广州郊县,工商银行按揭利率12.75%。7楼顶楼最差的北向。2000元一平米。现在价约4000元/平米。
工具箱  

【 · 原创:飞越  2008-03-14 21:02 】    
  1994-1996并不是什么通货膨胀。而是人民币对内贬值。工资在那几年涨了几倍,物价涨幅其实到是不大,资金基本被清理三角债黑洞吞噬了。说实话,那几年,有10万算得上满有钱的(普通大众)。还有,假如在96年有10万的话,做很多行业都能起步(现在的很多富翁起步也是那时侯起来的)。
工具箱  

【 · 原创:无形之手  2008-03-14 21:07 】    
  99%的回答都是答非所问,其实许多产品价格上涨都是期货市场中投机操作的(如夹板,红小豆,线材等),更不用提什么由于保值贴补而暴涨的国债了,但有一品种由于上涨太快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太大了而被停止交易了,这就是籼米。
工具箱  

【 · 原创:飞越  2008-03-14 21:08 】    
  也不能说对内贬值。其实那时侯的钱满值钱的,工资涨了,但是能买很多东西,市场东西都很便宜。物价真的飞涨,是在国企三年改革之后,国家开始大量投入基础建设。也就是那时侯,物价才开始漫漫涨起来的。时间应该是2001年之后
工具箱  

【 · 原创:小红猪  2008-03-14 21:10 】    
  记得那时有好多拉集资的,利息二厘五升到三厘五,后来本都没了
工具箱  

【 · 原创:徒步穿越  2008-03-14 21:14 】    
  等8,一年后有很多比原始股都便宜的机会躺在那里哀求你去拥抱!
工具箱  

【 · 原创:1129  2008-03-14 22:02 】    
  .
工具箱  

【 · 原创:笑笑生  2008-03-14 22:28 】    
  我当时和外贸有关,人民币猛贬,很多东西都涨了,一方面是生活费高了,一方面像家电等新的消费品等价格很贵。我的理解是当时进口成本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国内老百姓比以前有钱了,消费比较同步,短期释放购买力,而大多数行业的产能不足。
工具箱  

【 · 原创:笑笑生  2008-03-14 22:30 】    
  其实通货膨胀的本质都一样,就是钱比货多。
工具箱  

【 · 原创:笑笑生  2008-03-14 22:34 】    
  只是时代不同,会有不同的特点,现在基础原材料都涨了很多,不知道还有多少涨幅,还有什么机会可以利用,迷茫中。
工具箱  

【 · 原创:0409  2008-03-14 22:53 】    
  钢铁,商用汽车,运费都猛涨!印象最深。
工具箱  

【 · 原创:jiasj  2008-03-14 23:24 】    
  <<关于94年的通胀>>
  首先我觉得猪二哥的说法还是比较靠得住的。
  -------------------------------------------------------------------
  当时粮食疯狂涨价,到1994年夏天。粮价上涨超过50%,那时候股市已经一塌糊涂了。一举击穿700点的心理关口,直奔325点。
  当时家电仍处于高位,由于供不应求,一直到1997年才进入降价大潮。
  当时煤炭很便宜,全行业亏损持续到1998年。
  那时美元可值钱了!一个美元兑换十元人民币。
  *****************************************************
  其次可见如下的文章:
  -------------------------------------------------------------------
  除了食品价格外,在CPI中还有两个指标值得关注,一是居住类价格,二是耐用消费品价格。之所以要单独提出这两个指标,是因为前者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波动密切相关,而后者的上涨则正是我国此前发生通胀的重要指标;而且,这两个指标都与工业生产、投资等密切相关。
  
  先看耐用消费品。在过去20多年中,中国曾经历了两次比较大的通货膨胀,一次是在1988年至1989年,通货膨胀率的峰值达到18%;另一次是1992年至1994年,通货膨胀率的峰值达到24%。在这两次通胀中,都曾经发生过日用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的价格疯长和抢购热潮。比如,1988年电视机、录音机、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的零售量分别增长20%至50%,日用品类价格上升了12.2%;1994年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上涨了12%。
  *************************************************************
  还有:
  ----------------------------------------------------------------------------
  关于通货膨胀,我们保持警惕。1994年恶性通货膨胀的开端也是农产品,1994年消费品价格影响CPI涨幅达70%以上,其中食品涨幅最大。而外部经济环境也比较类似,都面临着全球资源价格上涨带来的全球通货膨胀。但也有研究指出,2007年的通货膨胀与1994年的显著不同,比如投资和货币。从1991年到1994年,固定资产投资四年累计增加1.5倍,显著地拉动物价上升,而2004年下半年以来投资增速一直持续回落。但上游资源价格上涨是一样的,1994年涨价是因为国内旺盛需求,而2007年的上涨来自境外价格的影响和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的要求;货币投放,1994年的规模是1991年的1.3倍,比目前大得多。但是在外贸顺差不缩小的情况下,当前被动性的货币投放还是相当可观的。
  也许我们有些"杞人忧天":现在的物价上行态势有些类似1994年苗头,尽管程度轻微了许多。1994年的阴影记忆犹新:居民实际收入下降;储蓄被迫大幅增加,股市下跌;在低利率和高回报率鼓舞下,企业大规模投资,这些项目当时具有吸引力事后变成银行坏账。也许类似的制度性因素即将发生作用:中央和地方重新梳理关系。
  ***************************************************************
  另外:
  ------------------------------------------------------------------------------
  范剑平表示,199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60%以上,经济全面过热,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推动性通货膨胀同时出现,因而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的局面。但目前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不会发展为恶性通货膨胀。
  
  徐连仲指出,1994年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高达20%以上,同时出现了短缺经济下的恐慌消费,而现在我国处于过剩经济,不具备恶性通货膨胀的条件。
  **************************************************************
  通胀与股市:
  ----------------------------------------------------------------------------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多余部分的社会购买力就会投入到股市,从而把股价抬高;反之,如果货币供应量少,社会购买力降低,投资就会减少,股市陷入低迷状态,因而股价也必定会受到影响。而另一方面,当通货膨胀高到一定程度,比如超过了两位数,这将会推动利率大幅上升,资金从股市中外流,从而使股价下跌。
  
  当通货膨胀对股票市场的刺激作用大时,股票市场的趋势与通货膨胀的趋势一致;而其压抑作用大时,股票市场的趋势与通货膨胀的趋势相反。对于两者的关系,我们可以用近二十年里的统计数据,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证分析。
  
  1.从1990年至1993年初,在通货膨胀初期,股市出现两轮暴涨行情(上海股市最高炒至1558点),通货膨与股市周期同向运行;
  
  2.从1993年至1994年,处于高通胀阶段(1994年全国通胀率高达21.7%),股市周期一路下行(1994年7月底,沪市跌至325点,通货膨胀与股市周期反向运行;
  
  3.从1994年至1996年初,通胀率处于初期的下滑阶段,股市也处于反弹后的下滑之中,通货膨胀与股市周期同向运行;
  
  4.从1996年至1999年,通胀率处于连续下滑探底的阶段,股市开始连续高涨(在1999年"5·19"行情中,沪市创出1756点历史新高),通货膨胀与股市周期反向运行;
  
  5.2000年至2001年6月,通胀率处于从底部回升阶段,股市又出现了一轮屡创新高的暴涨行情(2001年6月,沪市又创出2245点历史新高),通货膨胀与股市周期同向运行;
  
  6.2001年7月至2003年,通货膨胀仍处于从底部回升阶段,同期股市出现大幅回调,通胀率与股市周期反向运行。
  
  通货膨胀是本轮股市上涨的主动力
  
  这一次股市向5000点冲击,决不是一次技术性的股市波动,而是由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下的一次企业资产升值。换句话讲,是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进行的一次资金大转移。从货币总量上看,我国广义货币M2的增长幅度连续几年都保持在18%左右,大大高过GDP增幅与通胀率的总和,使实物产出与货币供给之间拉开了较大的差距。突出的表现是银行存款连年高增长,银行的存差不断扩大,国家外汇储备高速增长。
  
  这种货币供给状况不可能不反映到物价上来,不可能不使我国经济隐藏着一定的通胀压力。但在一个生产过剩、供大于求的市场状况下,富余的资金很难涌到日用消费品中兴风作浪,因此,这些年来,富余资金主要进入的是投机性市场,最突出的是房地产市场,由此带动出的是中国一波轰轰烈烈的不动产升值。
  
  我国房价连续几年的大幅上涨,是资产升值的最突出表现。这或许是我国通胀的第一步,先从资产类商品开始,随后波及消费品。当不动产资产升值之后,以股票表现的企业资产接着开始升值。这就是自今年开始的沪深股价上涨通货膨胀也为未来股市危机在堆积炸药。
  
  通货膨胀掩埋下了未来股市危机的炸药
  
  在通货膨胀初期,由于是隐蔽性通货膨胀,企业的产品价格和利润上涨,
  
  而银行利率不上涨,这对资本价格上涨是有利的。但进入通货膨胀的中后期,企业资金成本和人力成本开始不断增加,企业利润率增长放缓,在银行利率持续上调和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调的双重影响下,资本价格开始进入下跌周期现在,中国的通货膨胀已经由隐蔽性的通胀初期,进入到通货膨胀的中期。央行势必对通货膨胀进行严厉的管制。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负利息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将促央行采取更大和步调更快的加息步伐。这将直接打击股市。货币贬值最终一定会造成资产贬值,这又将成为中国股市泡沫破灭的刀剑。问题是什么时候?我认为,中国股市短期还有上涨的空间,但是中长期内,中国股市的地震似乎很难避免。
  ********************************************************
工具箱  

【 · 原创:阿虎蛋  2008-03-15 01:52 】    
  米兰说到了金银币,哈哈,同好之人啊,想起了当初的月坛火爆景象,直到现在俺还有一堆压箱底的金银币,不过纸币更多,全是被当年套住的,尤其是纸币,直接被cctv2连续3天打压下来,炒币也是政策第一啊,呵呵.....
工具箱  

【 · 原创:a62854244  2008-03-15 02:47 】    
  金銀幣市場
工具箱  

【 · 原创:福海灵山  2008-03-15 03:28 】    
  
  ==93-94年以福海买进的东西为例
  
  一块ROLEX 至目前市面价涨90%
  
  一块顶级翡翠戒面 经专家估涨60-80%
  
  几十块鹰洋 船洋 大头 至今涨6倍
  
  五块从民国至清代 明代中期的老玉 目前涨10-100倍不等
  
  不知道这算不算种视角。。。
工具箱  

【 · 原创:波浪王  2008-03-15 07:46 】    
  提醒玉米
  那时是真正短缺经济,人民币贬值,动因在内。
  现在是成本推动,美元贬值,动因在外。
工具箱  

【 · 发布:n4a  2008-03-15 09:03 】    
  这里的同志,令人无话可说
  那个时间段,发生了一件事情
  粮票正式退出
  
  粮价合而为一
工具箱  

【 · 发布:海边渔民1  2008-03-15 10:26 】    
  记得那年老家盖房,钢筋一吨4200元,不过工人工资不是很高,肉价也不高.
工具箱  

【 · 原创:我踏月色而来  2008-03-15 19:35 】    
  那个时候国内期货的炒的最厉害的是绿豆和和红小豆.后来出了几回事就不让炒了.十年以后又来了轮回.国内还是炒豆类.大豆明年见8000元以上价格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工具箱  

【 · 原创:涟漪lianyi  2008-03-15 22:56 】    
  邮票中的猴票,纪念币中的人行建行四十周年。
工具箱  

【 · 原创:Tactics  2008-03-16 22:05 】    
  【 · 原创:JINCYY  2008-03-14 10:40 】  
  94-96学费暴涨。从500元涨到3000元。
  ---------保值贴补,减员增效
  现在感觉 现在政策有如温吞水 危机预感
工具箱  

【 · 原创:qzszbyk  2008-03-16 22:24 】    
  记得保值 贴補很高,和通货比例一样,记忆当中最高12% 我父亲当时存了5-8年 还比较划算!!!
工具箱  

【 · 原创:清华同方A  2008-03-16 22:39 】    
  电视机!超贵!长虹18村的要5000圆!还要走后门!
工具箱  

【 · 原创:1129  2008-03-18 15:39 】    
  92--97年 社会炒做品种 房地产 古董字画 金银币 邮票 兰花 股市 期货(绿豆 红小豆 国债期货 线材 夹板)。
  
  2003---?年 社会炒做品种 房地产 古董字画 黄金 宝玉石 邮票 兰花 普洱茶 藏獒 股市 期货(有色 黄金 豆类……
工具箱  

【 · 原创:1129  2008-03-18 15:44 】    
  周小川当年参与过抑制通涨的
工具箱  

【 · 原创:1129  2008-03-18 15:46 】    
  更早的88年那波炒过君子兰
工具箱  

【 · 原创:1129  2008-03-18 15:47 】    
  本轮多了普洱茶 藏獒这些新挖掘的品种
  
  下一轮肯定也有一些新品种
工具箱  

【 · 原创:qisee  2008-03-18 15:54 】    
  95年上大学还发粮票和肉食津贴,好象一年后没有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9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节能环保应该是反弹龙头。创投还是主流。可能未来有新高出现。但农业化工好像仅仅是反弹而已。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5-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9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0-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9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0-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9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0-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9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0-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982 天

发表于 2008-3-19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月还有一周半的交易日~~~

时间流逝的很快啊~~~

目标在前~~~前行~~~继续~~~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8-3-19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涨跌A 于 2008-3-19 17:16 发表
预期要下降,我给它短期估值12元,我理想出货点位15元。:) :)

呵呵.主要想听听思路,并不是具体的价位.我对这个股没研究.手里也没有.具体的估值的依据是什么?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2-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9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大学会了别忘记要教教我呀!!!!

★公司研究:中信证券(600030)
【 原创:呆二  2007-03-24 20:16  价值投资   浏览/回复:6436/23】
  定量分析(财务分析)
  高成长发动机:高G,G增长,净资产增长,高再投资率
  对应具体事项:高G,G增长三要素(主营利润率、资产周转率、财务杠杆),融资和收购的每股净资产高于当前净资产,高再投资率
  
项目结论备注
权益报酬率较高,最好高于15%,较稳定,或者近期呈现增长趋势,高于行业平均呈增长趋势(警惕周期特性,警惕在成长顶点,后续的成长回落为带来很大的风险)事实上判断中信后续成长的时间和幅度是关键点
主营是否突出,主营利润率是否高于行业平均,近期呈上升趋势符合
管理指标行业内较好
反对高负债,资产负债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很高高负债率是由于行业特性决定的,后续的资金需求主要要靠直接融资解决,由于金融行业特性,直接融资对前期投资者相当有利
分红率较低,再投资率较高,不宜有长期闲置资金05年为75%,过高(如果你将投资目标锁定在优秀企业,较低的分红比率有利于公司成长,盈利增长率 = 权益回报率 * 再投资率,按老巴的话说如果再投资资金能产生大于1的折现值就支持再投资,否则就分红)
净资产是否有跳跃式变动05年变化不大,06年大幅上升(净资产跳跃式变动往往意味着有收购行为,同时要观察净资产收益率是否有显著下降)净资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盈利产生的,金融行业特性,事实上中信收购的不是企业本身的有形资产,主要收购的是客户群、储备项目和投研团队,这些在目前的会计准则中大都是无法表现的
警惕财务风险回头来看中信是从垃圾堆里挑来黄金,我们有必要对优秀企业予以重新认识(现金流不断衰退、连续的非经常性费用、连续的收购、CFO和审计人员的离职、应收帐款快速增长等)
  
  
  一、深入的个性分析
  阅读、分析一切你可以接触到的信息
  (
  1、 重点攻读一类研究机构完整的研究报告
  2、 带着对比的态度阅读最近报告和其他研究机构报告
  3、 自己能够得到的其他有价值、确定的信息(比如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着重于公司经营规划和真实现状,公司财务人员,着重于财务伎俩),个人认为证券代表身上得到的还不如一个中层的普通员工,除非你有资格相信他能以不同的面孔出现在你面前。
  4、 这里需要考验我们对于各行业、对于管理的理解能力,这需要平时大量的积累,对此,我们需要通过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并保持相当的自知之明
  )
  毕竟自己就是干这行的,对行业的一些发展相对有比较好的了解,事实上投资你熟悉的领域不失为这种好的策略。
  年报和研究报告还是主要资料来源。
  
  有准备、有目的闲聊
  (竞争对手、供应商、客户、大学、政府、同业协会)
  在同行、中信员工哪儿对中信有所了解,但属于零碎地闲聊,系统性较差
  
  判断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增长
  1、 富有前景的产业发展
  市场经济实际上体现的是资本的力量,而资本市场是资本得以良好配置的有利工具,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大肆发展中资金市场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国内资产证券化程度偏低、直接融资比例偏低、金融品种偏少都给资本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分蛋糕的人却少了,行业整合,国家扶植优秀企业做大做强的思路是很明确的。
  2、 合理的战略目标和产业布局
  中信的特色是以稳健业务为主,这不是像我们公司这样说说的,小公司会面临很大的业绩和生存压力,人家有这个实力(稳健业务收益不错)也有这个需求(大资产状态下风险的代价太大),中信的稳健理念贯彻其各个环节
  以经纪、投行、基金(基金公司的风险在于客户,对基金公司自身而言,收管理费)、研究产品等稳健业务为主,投资以债券为主(虽然错过了牛市的投资盛餐,但也规避了熊市的巨额亏损,熊市中中信投资表现更佳,对业绩起到了一定的平衡作用),资管业务也设计为偏债类产品,中信的风险管理能力业内是出名的,风险管理部的地位、对于业务的渗透能力、配备的风控工具都是相当不错的,同时由于以稳健业务为主,大公司和客户的谈判能力,风控的标准化和可操作性比较强。
  
  产业布局:中信产业布局中不得不提中信大股东中信控股,集团控制模式实际上是变相的混业经营模式,所以说虽然中信自身集中于证券市场,但事实上他的触角已升到银行、保险、海外证券、实业,这样集团控制模式对中信的业务扩展相当有利。
  
  3、 持续领先、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
  有特许经营企业的味道,产品或服务是客户需要和乐于得到的;产品或服务鲜有替代品;产品和服务不受价格管制。
  
  资格机制,证券行业的资格机制实际上就是特许经营权,目前创新类和规范类之间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出于扶植优秀企业和控制风险的考虑,个人认为资格机制还将长期存在。
  
  融资渠道,证券行业玩的就是资本,没有钱是办不成事的,良好的融资渠道对公司资金链管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都是有好处的,同时监管部门以净资本为业务门槛的要求对企业自身直接融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仅靠企业自身内生性积累是远远不够的。
  
  客户资源,证券行业无论是为客户提供证券服务还是帮助客户管理证券风险,都是围绕客户转的,没有庞大的客户基础,服务性业务是无法取得良效的,目前中信通过自身的积累以及抓住行业整合时机做出的一系列兼并收购不断扩大自己的客户群。
  
  产品创新,中信凭借自身和集团的客户基础和业绩基础以及强大的资产规模得以不断设计新的产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新的产品吸引新客户、稳固老客户,庞大客户群体产生需求的多样性又促使中信不断的创造新的产品。
  
  风控能力,作为证券企业,风控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证券行业的定义之一就是为客户(包括自身)管理风险,中信的风控特色还是如上所述。
  
  投资研究,个人认为投资研究能力是中信的一个短板,但投行对研究要的要求不是很苛刻,经纪业务研究也可以用二次研发进行补充,所以个人认为影响不是很大。
  
  4、 积极进取的管理层
  摘自王东明在2006中国金融论坛上的一段话,一来对王东明其人略做了解,二来从其要权的言语中我们也可以憧憬一下证券业的未来(这直接就涉及到对于中信成长性的判断)。
  目前A股市场的总数值8万亿人民币,与20万亿的GDP相比证券化率只有40%,从间接融资的比例上看是80%,股票、国债等只有20%。(资产证券化程度的提高和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对证券公司的经纪、投行业务有直接的带动,同时资产证券化程度的提高可以改善证券市场的资产结构,对投资相对有利,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投资气氛,另外直接融资比重的提高对银行应该不是一个好事,存贷息差依然是目前银行盈利的主流,从这一点看是不是我们对大金融范围内的证券可以更看高一筹呢)
  发展和壮大资本市场必须要加快改革,放松各类行政管制,培育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首先应该放松对金融产品的管制。变发行审批的管制措施为备案制度(个人认为短期内蛮难的,不过分类治理,试点推广的机制对中信比较有利),更多的企业通过市场直接融资,为市场创造更多更丰富的融资产品(可期),放松投资者准入和领域的管制,引导更多的资金参与市场,推动共同基金的发展,鼓励规范私募基金,放宽保险QFII的准入(就资金层面改革目前并不是很迫切,都随着人民币升值吸引力的减弱,证券资产化程度的提高,供需关系重新变化会重新推动对应的改革),发挥产业基金在创新投资、风险投资当中的作用(对资本市场而言,产业基金的作用更多的是培育新型资产)。推动自主创新,做大做强本土证券机构,证券业在本土经济中最弱小,总合仅为5000亿人民币,而美合为390亿美金,任何一家的资产规模都超越了国内的总合。而国内的证券业面临的开放压力最大,任务最艰巨。
  我们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推动国内证券公司成为制度和产品创新的主体,努力做大做强本土证券机构。首先推动证券公司多元化的资本募集方式,通过上市提升实力,恢复应有的经营权利,证券二级托管等制度(短期内不太可行,毕竟监管思路刚刚从二级托管转移到一级托管,待今后监管部门对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把握较大后会逐步放宽)。赋予证券公司在以外资、保险中相应的国民待遇。允许证券构思参与实体经济运行,参股其他机构等等。在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进程中,QFII和QBII的过程中,推动本土证券公司率先国际化。
  (个人认为随着资本市场在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加之证券行业经历了残酷的洗礼,不断增强的忧患意识、风险控制意识和自我完善功能,证券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不断加强,龙头企业肯定是最大的收益者)
  
  5、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持股结构较为分散
  股权激励
  
  投资风险
  由于稳健经营风格以及目前证券市场的政策束缚比较重,企业自主性较差的同时也规避了创新风险,个人认为中信最大的风险不是来之于企业自身的经营,而是来之于目前市场对其的高估值。以国信预测的07EPS 1.044,2月15日的收盘价41.77计算,07年PE为40,从PEG估值考虑,即未来3-5年内中信要保持40%的平均增长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中信经营业绩的周期性必须得以弱化。
  那么中信靠什么保持长期的高增长呢,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最关键的是证券化程度的提高:
  首先分析证券化程度提高对于中信业绩的影响,从业务链来说,首先是投行业务(中信在方面有很强的实力,从06年数据看,其已超过中金成为龙头老大,个人认为得以于国资背景大盘蓝筹的上市,而且个人认为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回归本色后这种趋势将得以延续),其次收益的经纪业务(由于市场的返暖,证券企业自身盈利能力的恢复和股东增资意愿的加强中信外延式扩张的难度增大,经纪业务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容量的整体扩张和中信自身内生性市场份额的提高,个人认为只要市场不步入熊市市值大幅缩水并打击投资者信心,市场内生性的市值的提升和外延型的资产流入将进一步推动经纪业务收入的增长,而对于中信内生性市场份额的提高,个人认为研究实力是吸引客户关键点,另外作为创新类券商,创新产品先行优势对客户有一定的吸引力)。
  其次分析证券化程度提高的可持续性,首先目前中国资产的证券化率还非常低,股权融资的前景还相当广阔,而再股权融资相对饱和之后债券融资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事实上我们应该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即股票和债券市场的交替繁荣,这是非常好理解的,当股价高涨时股权融资比债权融资更为有利,同时股价高涨时债券的固定收益吸引力香下降,股价回落时反之,这实际上解决了上述我们对于中信业绩周期性波动的担忧),其次在主板市场不断繁荣的同时,随着投行体系的健全,风险控制能力的加强,国家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加大和国家自主创新力度加强,中小板的扩容空间非常巨大。
  
  再则是创新业务的不断推出:
  只有不断推出创新品种才能不断完善资本市场,使其为中国经济提供更好的服务。创新品种的不断增加一方面不断给中信产生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也通过多元化较少周期波动。
  
  不过中信目前还是一个周期性较强的个股,而理想中的多元化也只是减缓其波动性而非消除。宏观经济回落对中信业绩影响较大,比如美国经济真的出现问题,中国经济出口是首当其冲的,消费也会受影响,投资扩大的问题很多,中国经济出现回落,相对于目前的乐观预测,股市受的冲击不会太少,中信的各项业务都会受到影响,中信业绩的回落会比较明显。所以在投资中信之前要对国内的宏观经济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解决了对于中信长期发展的判断,下面就中信近几年的发展和一定的量化估算来大体判断目前中信是否高估
  
业务分类现 状公司的行业地位业务发展前景近期
经纪业务第一大收入来源成交额占市场份额的7-9%外延式扩张放缓,收入将随市场整体规模的增加而上升IPO、非流通股上市,市场参与资金的增多,市场宽幅震荡对经纪业务收入的提升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证券承销第二大收入来源具有较强的优势(目前的投资还是有很强的背景特色,中信在此方面占优)股权证券化和债券证券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为业务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投行业务目前存在着历史沉淀项目的集中释放、国家做大市场容量以提高抗风险能力的意图以及企业大股东在牛市股权融资的强烈愿望等一系列动力;2007 年中信证券能够参与的有中国人寿的财务顾问,交通银行、南京商行、中国铝业、平安保险等大型企业的主承销商,同时将会有大量的再融资项目
自营业务风格偏保守优势不明显公司资金充裕,规模会有所扩大从中信最近的自营结构看,股票自营方面加大了基金的投资比例,固定收益方面加大了转债的投资规模,个人认为是比较务实的做法,此组合结构下自营投资规模扩大的风险较为可控,收益/风险比较好
委托投资管理刚起步发展快,落后于同类产品业绩未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中信委托理财产品保持中信一贯的稳健作用,个人表示赞同;差异化客户定位,个人认为对部分稳健机构比较有吸引力;对于盈利方面,个人认为在目前的监管条件下,保底承诺风险将不复存在,业务的开展对中信正面意义较大
金融企业往来重要收入来源具有较强优势保持稳定增长07年随着市场参与资金的增加和多空分歧的加大(个人仓位下降)个人认为此部分有较大的增幅
创新类业务权证创设发展迅速首批创新类券商,公司净资本规模较大,有先发优势未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产业投资基金、备兑权证;个人认为股指期货是最值得期待的,一来股指平衡器推出较为迫切,二来做空机制对券商的业绩贡献比较大,融资融券由于目前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个人认为推出时间会比较晚,备兑权证和产业投资基金对中信的利润贡献不大,但有助于平衡中信收入结构
股权投资负担比较重由于中信雄厚的净资本实力,其在05、06年金融体系内的股权投资较为特出参股基金管理公司成长较好;产业投资基金有较好的发展个人认为由于中信对收购公司的控股比例较高,06年年报肯定是采取合并报表的方式体现此收购企业收益,07年投资收益增幅不大。
  
  
  粗略测算中信后续几年的增长率
  目前沪深股市总市值占GDP 的比例约为30%左右,如果经济保持近几年平均增长速度,同时假设市值占GDP 的比例在3 年后上升到50%,则市值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以上,考虑到未来单边牛市和熊市的可能性都不大,以及中信目前的收入结构(主要来自经纪业务收入),中信整体收入增长有望超过30%。
  收入来源结构更趋于多元化,新业务的成长带动整个业务量的上升。前三季度中信证券的手续费收入占收入比例为63%,如果根据美国券商手续费收入占收入比例20%左右来测算,则中信证券潜在新业务所能带来的收入是现在收入的2.15 倍。假设中信证券在未来8年内逐步和美国券商的收入结构一致(天相原来假设为5年,此处调整一则是处于保守考虑,二则个人认为新业务的推动和资产证券化大幅推进是不能等同视之的,新业务推动必须在政策、人才、风险控制能力等一应俱全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施,不过做为资本市场的后进者以及国家对于资本市场的需求和重视,5年内完成整个体系的转变也不是不可能的),则仅靠新业务带来的收入年均复合增长将达到10%左右。
  综合上面两个因素,在证券市场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未来三年中信证券这样的龙头券商的收入年均实现40%左右的复合增长是有可能的。
  
  再测算一下中信07年的业绩(此处使用天相最新的业绩预测表,06年的每股收益和中信预增收益相符,所以个人不再深究06年各项业务预测是否正确,而主要将精力集中于07年向对于06年增长上)
  
  
单位:千元2005年2006年前三季度2006E2007E2007E(修正)说明
手续费收支净额302,8261,711,4112,961,9667,177,0716,871,761个人认为07年1月的情况和06年5月是比较类似的,所以采集了20个交易日的数据17521.06/7530.19 = 2.32;还有一个角度,基于07年1月为市场资金参与热情高点的判断,全年以8倍计算,17521.06 * 8 / 58613 = 2.69;保守以2.32计算
利息支出净额123,168125,904199,753272,901272,901基于参与资金的增加和个人仓位的下降,个人36%增幅的可期的
证券发行收入184,503338,012725,000655,000797,500一来是目前中信手上储备的项目也不少,二来由于06年投行起于下半年,开始时国家对融资的谨慎态度(而目前恰恰相反),所以个人给于10%的增幅
委托投资管理收益14,55522,95738,76654,09154,091影响不大,不予修正
自营差价-资产减值损失136,350835,3261,254,0001,366,2001,128,600考虑到中信投资规模的扩大和今年行情的偏软,个人给于-10的增幅
营业部费用587,4941,386,0531,518,0001,688,2801,688,280费用小幅增加
营业部税金及附加38,779137,388248,395526,897526,897保留
投资收益193,099(369,576)(300,000)200,000500,000由于我们已经将金通等券商的各项收入合并到前面项目中,此处主要考虑基金、期货等产生的投资收益,个人对于基金的发行和股指期货的交易较为看好,所以予以调整
扣除资产损失后的利润总额379,4991,295,9313,144,7707,542,4617,441,356拨回部分资产损失计提,拨回部分影响不大,不予修改
减:所得税49,881249,486628,9541,508,4921,488,271
少数股东权益(70,424)101,568301,8981,810,1911,785,925
净利润400,042944,8762,213,9184,223,7784,167,160
每股收益(元)0.160.320.741.421.39767
  
  
  如果我们保持06-10年40%的复合增长率的假设不变,由于07年增幅为89%,后续的复合增长率将降低为27%,按照PEG估值,中信07年股价为 1.39767 * 27 = 37.7
  
  其他假设估值:
  1、 如果以30%的复合增长率计算,1.39767 * 30 = 42;
  2、 最乐观估值,经纪业务以2.69 倍增长,复合增长率35%计算,1.60 * 35 = 56;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9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 · 原创:呆二  2007-03-26 19:59 】  
  中信估值修正,由于中信和市场的高度相关性决定中信的估值是比较困难的,各家券商的估值也是五花八门,所以还是沿用个人原来的风格。
  
单位:千元2005年2006E2007E2007E(修正)说明
手续费收支净额302,8262,961,9667,177,0719,419,052基于1月份市场分歧较大、市值逐步增加、中信市场占有率以及佣金费率略有提高的判断,同时修正原来只以上海市场倍数的缺点(因为深圳发行的都是小盘股,所以要两市同时考虑),全年节假日去掉4周,全年以(365/7-4)/4 = 12倍,保守到11倍,26148.54*11/90582.57= 3.18
利息支出净额123,168199,753272,901272,901
证券发行收入184,503725,000655,0001,622,660由于投行对盈利影响较大,调整为东方最新预测数据
委托投资管理收益14,55538,76654,09154,091
自营差价-资产减值损失136,3501,254,0001,366,2001,128,600
营业部费用587,4941,518,0001,688,2801,688,280
营业部税金及附加38,779248,395526,897526,897
投资收益193,099(300,000)200,000500,000
扣除资产损失后的利润总额379,4993,144,7707,542,46110,749,752
减:所得税49,881628,9541,508,4922,149,950
少数股东权益(70,424)301,8981,810,1911,053,476
净利润400,0422,213,9184,223,7787,546,326
每股收益(元)0.160.741.422.531050082
  
  
  个人认为2.531的每股收益已经不算保守了,我们主要通过复合增长率进行敏感性分析
  
  
复合增长率15%20%25%
股价385063
上升空间(5%)25%57%
  
  
  个人认为,后续15%的增长率还是可期的,主要是占中信收入比重较大的经纪业务自然增长,所以目前价位中信还是相对安全。同时随着07年业绩的再次爆发式增长,后续复合增长率不可能过高,25%的复合增长率是比较乐观的。
  
  谈一下个人观点,说实在的,随着个人对于中信的逐步了解,个人越来越排斥中信,主要是因为其强烈的周期特性以及和证券市场高度的相关性和巴式风格投资标的越来越远。
  
  最后引一段东方的年报点评
  走向蓝筹之路,短期内与市场将更趋同步:
  我们认为,2007 年公司的主要任务将在于整固与创新。
  一方面,对于合并子公司的管理、成本控制、业务分工仍面临较大压力。另一方面公司的各项创新业务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还需要时间。
  我们始终认为公司最终将成长为抗风险能力较强的金融综合服务商之一,但在近一年来股价上涨5 倍的情况下,公司的动态市盈率虽然也随业绩增长下降到25 倍(东方07年每股收益1.68,主要是经纪业务收入只有524970万,个人认为有所低估),但我们认为部分投资者仍将在预期兑现中消化这一利好。而2007 年无论业绩还是估值都将与证券市场更为相关,因此中短期内公司的股价将与大势更趋于同步。为此,我们将公司短期评级下调为“中性”,维持长期“增持”评级不变。
  而股价脱离市场独立发展的触动因素将来自:1、市场的趋势转折使证券公司的高贝塔值发挥作用;2、并购或再融资消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9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 · 原创:呆二  2007-03-28 09:42 】    
  非常感谢jint004兄的提醒,中信在业绩或许并不一定表现为周期性,比如我们做个完美的假设,如果牛市延续的足够长(不是也有说黄金十年的嘛)使中信得以在此过程中通过业务的多元化减低其周期特性,而且熊市中债券的实力也不容忽视(这方面是中信的强项),中信就俨然成为一支成长股了。关键是你敢不敢赌这样的假设,就个人而言,我是不敢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9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现在的市道里 价值投资者是应该重视企业的成长着眼于未来几十年还是强调安全边际呢? 自己始终感觉困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9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轻松一下(转贴)
  
  漂亮MM想嫁有钱人 金融家的回复
  
  原帖:一个年轻漂亮的美国女孩在美国一家大型网上论坛金融版上发表了这样一个问题帖:我怎样才能嫁给有钱人?
  
  "我下面要说的都是心里话。本人25岁,非常漂亮,是那种让人惊艳的漂亮,谈吐文雅,有品位,想嫁给年薪50万美元的人。你也许会说我贪心,但在纽约年薪100万才算是中产,本人的要求其实不高。
  
  这个版上有没有年薪超过 50万的人?你们都结婚了吗?我想请教各位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嫁给你们这样的有钱人?我约会过的人中,最有钱的年薪25万,这似乎是我的上限。要住进纽约中心公园以西的高尚住宅区,年薪25万远远不够。我是来诚心诚意请教的。有几个具体的问题:一、有钱的单身汉一般都在哪里消磨时光?(请列出酒吧、饭店、健身房的名字和详细地址。)二、我应该把目标定在哪个年龄段?三、为什么有些富豪的妻子看起来相貌平平?我见过有些女孩,长相如同白开水,毫无吸引人的地方,但她们却能嫁入豪门。而单身酒吧里那些迷死人的美女却运气不佳。四、你们怎么决定谁能做妻子,谁只能做女朋友?
  (我现在的目标是结婚。)"——波尔斯女士
  
  回帖:下面是一个华尔街金融家的回帖:
  
  "亲爱的波尔斯:我怀着极大的兴趣看完了贵帖,相信不少女士也有跟你类似的疑问。让我以一个投资专家的身份,对你的处境做一分析。我年薪超过50万,符合你的择偶标准,所以请相信我并不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
  
  从生意人的角度来看,跟你结婚是个糟糕的经营决策,道理再明白不过,请听我解释。抛开细枝末节,你所说的其实是一笔简单的"财""貌"交易:甲方提供外表,乙万出钱,公平交易,童叟无欺。但是,这里有个致命的问题,你的美貌会消逝,但我的钱却不会无缘无故减少。事实上,我的收入很可能会逐年递增.而你不可能一年比一年漂亮。
  
  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我是增值资产,你是贬值资产,不但贬值,而且是加速贬值!你现在25岁,在未来的五年里,你仍可以保持窈窕的身段,俏丽的容貌,虽然每年略有退步。但美貌消逝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如果它是你仅有的资产,十年以后你的价值甚忧。
  
  用华尔街术语说,每笔交易都有一个仓位,跟你交往属于"交易仓位"(tradingl
  position),一旦价值下跌就要立即抛售,而不宜长期持有——也就是你想要的婚姻。听起来很残忍,但对一件会加速贬值的物资,明智的选择是租赁,而不是购入。年薪能超过50万的人,当然都不是傻瓜,因此我们只会跟你交往,但不会跟你结婚。所以我劝你不要苦苦寻找嫁给有钱人的秘方。顺便说一句,你倒可以想办法把自己变成年薪50万的人,这比碰到一个有钱的傻瓜的胜算要大。
  
  希望我的回帖能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对"租赁"感兴趣,请跟我联系。"——罗波.坎贝尔(J·P·摩根银行多种产业投资顾问)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8-3-19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仰望天堂 于 2008-3-19 19:40 发表
在现在的市道里 价值投资者是应该重视企业的成长着眼于未来几十年还是强调安全边际呢? 自己始终感觉困惑

同感.未来几十年就象是在赌的感觉.我看不了这么远.因素太多.连国家和企业的决策者都换了几茬了,几代人啊.呵呵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2-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95 天

发表于 2008-3-19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题材股反攻不足以扭转大势
    周三沪深两市在周边股市尤其是道琼斯指数与纳斯达克指数大幅反弹的影响下跳空高开振荡走高,成交量有所放大。在重要技术支撑位,股指借助外盘力量出现反弹是很正常的。但纵观全天走势,本栏认为后市行情尚存不确定性,仍暂以观望为好。
    一是今年来的几大热门板块卷土重来,不少龙头股以涨停报收。如创投概念股票中的龙头股份、钱江生化、大众公用、力合股份、复旦复华、钱江水利、紫光股份、南天信息、水井坊、南纺股份等都收上了涨停板。而环保板块整体涨幅达9.17%,几乎全线涨停。农业化肥板块整体涨幅超过7%,期货、农林牧渔、新能源及节能板块整体涨幅超过5%。江苏阳光、丰乐种业、禾嘉股份、登海种业、敦煌种业等前期强势股都封上涨停板。
    二是大盘指标股个别放量上攻,但整体尚未启动。除了深万科放量大涨9.56%外,其它股票仍没有改变弱势调整的势态。如中国石油、中国联通、中信证券、中国平安等。这些股票近期都出现过异动,但是不是已经探明底部仍不可确定。如果近日内这些股票不能集体放量反攻则有可能再向下破位,同时带动大盘继续向下。
    三是两市股指受五天均线压制。即使周三大盘有较大幅度上涨,但沪指两阴夹一阳的规律仍没有改变。周四沪指如果一鼓作气站上五天均线,打破过去两阴夹一阳的规律,反弹行情才能得以确立,否则有可能继续下跌趋势。
    如果大盘指标股不作为,而题材股再续前期强势,轮番表现,那么大盘也将弱势触底。这是第一种可能,也就是年初以来市场下跌题材股表现的特征得以恢复。
    而第二种可能是大盘指标股特别是中国石油出现上攻,大盘一举收复短中期均线,则行情可能较大,甚至有中线行情出现。这样的话,大盘才能真正走稳,本轮调整行情也就告一段落。


    周三沪深两市在周边股市尤其是道琼斯指数与纳斯达克指数大幅反弹的影响下跳空高开振荡走高,成交量有所放大。在重要技术支撑位,股指借助外盘力量出现反弹是很正常的。但纵观全天走势,本栏认为后市行情尚存不确定性,仍暂以观望为好。
    一是今年来的几大热门板块卷土重来,不少龙头股以涨停报收。如创投概念股票中的龙头股份、钱江生化、大众公用、力合股份、复旦复华、钱江水利、紫光股份、南天信息、水井坊、南纺股份等都收上了涨停板。而环保板块整体涨幅达9.17%,几乎全线涨停。农业化肥板块整体涨幅超过7%,期货、农林牧渔、新能源及节能板块整体涨幅超过5%。江苏阳光、丰乐种业、禾嘉股份、登海种业、敦煌种业等前期强势股都封上涨停板。
    二是大盘指标股个别放量上攻,但整体尚未启动。除了深万科放量大涨9.56%外,其它股票仍没有改变弱势调整的势态。如中国石油、中国联通、中信证券、中国平安等。这些股票近期都出现过异动,但是不是已经探明底部仍不可确定。如果近日内这些股票不能集体放量反攻则有可能再向下破位,同时带动大盘继续向下。
    三是两市股指受五天均线压制。即使周三大盘有较大幅度上涨,但沪指两阴夹一阳的规律仍没有改变。周四沪指如果一鼓作气站上五天均线,打破过去两阴夹一阳的规律,反弹行情才能得以确立,否则有可能继续下跌趋势。
    如果大盘指标股不作为,而题材股再续前期强势,轮番表现,那么大盘也将弱势触底。这是第一种可能,也就是年初以来市场下跌题材股表现的特征得以恢复。
    而第二种可能是大盘指标股特别是中国石油出现上攻,大盘一举收复短中期均线,则行情可能较大,甚至有中线行情出现。这样的话,大盘才能真正走稳,本轮调整行情也就告一段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1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9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u1972 于 2008-3-19 20:57 发表
题材股反攻不足以扭转大势
    周三沪深两市在周边股市尤其是道琼斯指数与纳斯达克指数大幅反弹的影响下跳空高开振荡走高,成交量有所放大。在重要技术支撑位,股指借助外盘力量出现反弹是很正常的。但纵观全天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5 04:42 , Processed in 0.04463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