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点公司资产整合进度及评级:
航天科技(000901):核心技术引领未来
公司是航天系统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依靠大股东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支持,前期置入了航天固体运载火箭有限公司拥有的北京发射系统工程技术分公司的全部资产等,使其成为拥有航天核心技术的军工企业。(维持买入评级)
航天晨光(600501):介入卫星导航产业
控股重庆航天新世纪卫星应用技术有限公司,托管航天科工集团伽利略项目,进入卫星导航产业。这是军工资产注入最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表明科工集团为了促进产业发展,进行资源整合的行动已经进入集团资产最核心和最尖端的领域,突破了以往政策的种种限制,也说明上市公司已经真正成为集团战略和产业发展的核心。
晨光集团的前身金陵机械局是1865年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主导的第一批国内军工企业,建厂以来一直从事武器制造。逐步吸收集团相关资产并结合内生性膨胀,特种车及上装类收入规模到2010年时有望达到或超过50亿元。
2007年公司厂房搬迁基本结束,专用车辆、掘进机、压力容器等进入正常生产周期,艺术制像公司承接奥运会大小火炬项目目前订单较上年增长100%以上,同时公司已经接到军用专用车辆大批订单,预计今年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控股重庆航天新世纪卫星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托管航天科工集团伽利略项目,进入卫星导航产业。
资源整合的行动已经进入集团资产最核心和最尖端的领域,突破了以往政策的种种限制,上市公司已经真正成为集团战略和产业发展的核心。
我们预计航天晨光2006年实现每股收益0.20元,2007年增长50%以上。2008年动中通业务贡献将使公司步入产业升级后的快速增长通道。
(评级调整为增持)
航天长峰(600855):成长提速
航天长峰(600855):该公司是我国首家经国防科工委批准的军工资产上市企业,也是国内唯一能生产第三代红外成像设备的企业,该设备是国内石油、电力、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急需产品,同时还是国家武器装备现代化急需的装备。大股东表示将在两年内完成优质资产置入航天长峰的工作或置入资产经审计的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5%,相应的销售收入不低于2亿元,并将在适当的时机提高持股比例。集团优质资产的注入预期更加提升了该股巨大的内在价值,目前该公司的成长价值被严重低估。笔者观察发现,在股价滞长过程中,资金进场步伐明显加快,未来拓展空间值得期待。(维持买入评级)
风帆股份(600482):受益“海洋战略”
向大股东定向增发,收购淄博蓄电池厂等优质军工资产,潜艇用铅酸蓄电池相关资产也将被注入,全面做强主业。预计2006-2008年,公司每股收益为0.29、0.53、0.69元。(增持)
中核科技(000777):核技术旗舰起航
依托大股东的雄厚实力积极进军了核技术民用的高科技领域,成为国内最大的特种阀门制造商(核电、火电、石油化工、天然气输送及船艇等领域的特种阀门处于垄断地位。(维持买入评级)
四创电子(600990):雷达产业整合加速
大股东的航管雷达已在2006年获得大订单,大股东股改前明确承诺股改后的一年内将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研究成熟的航管一次雷达技术及相关资产整体转让到上市公司;未来2年内,在技术和市场成熟的情况下将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正在研制的航管二次雷达、气象探测综合数据处理系统、新一代GPS探空仪技术及相关资产整体转让到上市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军用通讯专网建设。(增持)
西飞国际(000768):跻身世界级飞机制造商
1、航空制造业进入壁垒高,具有垄断利润。
2、西飞国际增发完成后将成为民机和军机一体化企业。
3、西飞集团将相关飞机业务全部置入到上市公司,西飞国际从只进行国际飞机转包业务的零配件生产商一跃成为民机和军机一体化生产商。定向增发完成后公司产能和盈利迅速提升。2007 年主营业务收入将较2005 年增加4 倍左右,2007 年净利润将较2005 年增加10 倍左右,预计2006的EPS为0.13元。假设公司07年初完成增发,2007年和2008 年EPS可达到0.40元和0.58 元。
4、2006-2008年动态市盈率为71倍、32倍(如果考虑增发因素,以高溢价估值则应在50倍)、23倍。
5、股权激励机制提升管理层动力。近期公司推出首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额度为626.4 万股,占目前总股本1%,行权价格为10.75元,激励计划的有效期为5 年。(增持)
成发股份(600391):发动机部件制造进入核心产业链
在发动机部件制造技术上已居国际一流水平,2005年一次性取得热处理等全部七项特种工艺的NADCAP认证,已是GE叶片与环形件的核心供货商之一,连续三年成为GEnx发动机最佳供货商之一。从明年开始公司制造基地将整体搬迁,产能将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将受益于我国航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该公司的发展战略是成为世界级航空发动机及燃气机零部件供应商。(增持)
沪东重机(600150):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核心资产上市
大型民用船舶制造、修船和大功率船用柴油机制造业务三块民品核心业务注入,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运作主体,初步形成了中船集团核心民品主业整体上市平台。2006年末公司净资产将从12亿元增至132亿元左右,净利润将从2.5亿元增至15亿元左右,而公司2006年每股收益亦将从1元增至2.3元左右。同时,外高桥造船与沪东重机之间每年的巨额关联交易问题也得以解决,公司投资价值显著提升。(评级调整为增持)。
轴研科技(002046):产业扩张空间巨大(维持买入评级)
洛阳轴承研究所将其主要营性资产投入到上市公司。其特种轴承广泛应用于运载火箭、卫星、航天飞船、舰船及其他特种领域,上市公司在该领域居于国内市场垄断地位;精密机床主轴轴承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国家级新产品,是机械行业“十五”纲要重点扶持与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未来产业扩张空间巨大。
航天机电(行情,股吧)(600151):拟增资新光硅业(买入)
公司拟增资扩股新光硅业。公司今日公告称就公司增资新光硅业一事与新光硅业主要股东川投集团正在洽谈中,川投集团口头上向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表示欢迎公司的加入。公司将与新光硅业各股东展开合作方式、溢价标准等洽谈,并称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公司06 年工作重心为锁定原材料。在原材料极为短缺的06-08 年,公司在新能源太阳能光伏产业上的布局以从多种途径锁定原材料为主,包括积极介入新光硅业。在战略布局上,没有盲目扩大下游生产线建设,体现出集团公司以及公司管理层高度的大局观。虽然2006 年由于策略重心安排的问题,在新能源业务上的盈利能力很难达到预期,但是这个产业是一个长达10 年、20 年的产业,对产业的布局才是决定企业未来命运的关键因素。一旦入主成功,公司在2007 年将产生质的飞跃,将从一个完全的汽车零部件公司,蜕变成集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高科技公司。
新光硅业目前状况简介 新光硅业目前产能设计为1260 吨,产品标准为电子级多晶硅为主,采用单一模块、完全循环工艺(降低单位能耗以及消除环境污染为主要目的)。2006 年年底将完成工厂建设,2007 年2 月底将正式产出产品。目前在组件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原材料价格依然坚挺。按照目前国内合同价格,保守预计新光硅业实际产出即使仅为400 吨,则净利润至少高达2.67 亿元。
新光硅业扩产计划 随着2007 年2 月底生产线的投产,二期工程将随即启动,预计扩产计划为3000 吨,至少需要投资3 亿美元,而新光目前的部分股东在资金上很不充裕,我们认为航天机电以部分溢价的进入有利于新光硅业的发展,至少在资金上能充分保证二期工程的顺利启动。
对公司的期权激励方案的理解是,公司以谨慎的期权行权约束条件,向市场传递业绩稳定增长的信心。
投资评级06、07、08 年EPS 预计为0.18 元、0.4 元、0.75 元。2007 年公司新能源业务的收入将继续获得更大的提升,在估值上参考07 年预期收益EPS0.45 元(不包括新光硅业产生的收益),其中汽车零部件业务0.08元,新材料0.02 元,新能源0.35 元,分别按照10 倍、30 倍以及40-45 倍PE 估值,我们认为其合理股价区间在15-17 元。(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四创电子(600990):资产注入预期凸现投资机遇
作为中国雷达第一股,总股本仅5880万股,是典型的小盘科技股。该公司作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旗下最主要的上市公司, 其直接大股东是国内知名的军工科研机构--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其雷达产品涉及了军品和民品两大领域。由于行业背景独特,产品科技含量很高,这也使得该公司对大股东的科研能力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公司产品有着较强的行业壁垒保护。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大股东的航管雷达已在2006年获得大订单,大股东股改前明确承诺股改后的一年内将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研究成熟的航管一次雷达技术及相关资产整体转让到上市公司;未来两年内,在技术和市场成熟的情况下将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正在研制的航管二次雷达、气象探测综合数据处理系统、新一代GPS探空仪技术及相关资产整体转让到上市公司。
目前来看,在2006年注入的优质资产有限,一方面是时间因素,另一方面,大股东整合资产尚有一个过程。因此,大股东2007年向公司转让航管一、二次雷达资产的可能性很大,这将使公司有原来的单一气象雷达制造转变为综合性雷达制造商,该公司未来的业务结构将更加完善,成长性大大提高。 此前航天通信大幅飙升,就是因为未来一两年大股东置入雷达军工资产预期。四创电子计划五年后产值规模达到15亿元,如果公司实现上述目标,就意味着5年内收入增长7倍,每年增幅在50%以上。笔者预测EPS06年0.28元,07年0.60元。(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广船国际(600685):立足轻便型液货船,逐步考虑进入利润丰厚的集装箱船、油轮。广船国际06~08年EPS分别为0.5、1.05和1.35元。(评级调整为增持)。
江南重工(600072):我国海防国防力量的摇篮,借助搬迁实现转型。(维持买入评级)。(英大证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