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5859|回复: 16

[板块交流] 一篇好文:“房奴”买房的损失解析:为什么买房不如租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21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好文:“房奴”买房的损失解析:为什么买房不如租房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萧十一帅 浏览:25859 回复:1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房奴”买房的损失解析:为什么买房不如租房  

    在我们的国家,因为文化的差异,很多年轻人都持有以下观点,尤其以女性为最。他们总以为要结婚就一定要买房子,只有买了房子才觉得稳定,才有安全感。这也是很多有创业能力的年轻人,仅仅是因为没有“创业起步资金”而最终终生只能为别人打工赚钱的原因,也是当前中国“房奴遍地”的症结所在!

    上述的误解
在于:不把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当作稳定安全的依靠,而把拥有自己的住房当作稳定安全的港湾。殊不知,“更高的收入才能让你有自由而体面的生活,‘房奴’在脱身之前永远没有尊严可言!”下面的例子可能会对你有所启发。

    去年,有一户人家,一家三口只有1300元/月的收入,但因为拆迁得到了一套价值50万元的房子(这房子在当地的租金为1200元/月)。一个号称50万元资产的人家却过着不是人过的日子。后来我给他出了一个金点子,要他不要过分关注“所有权”,只要关注“使用权”和“收益权”就可以了。因为即使是比尔·盖兹,他到中国来访问时也不自己买架飞机自己开。只要他坐的是豪华的包机,那架飞机属不属于比尔·盖兹他从来不去关心。只要他安全地到达了中国,他也用不着去关心他下了飞机之后那架飞机谁去坐。

    通过这么一说,那个人家采纳了我的建议:把房子作价50万元卖掉了,然后在大路边买了一个49万元的门面。虽然那个门面只有10多个平方,并且形状也不规则,很多人都看不起眼,但我告诉他只要关注“收益权”。结果他买的门面每个月可以收租金4000元。然后用1200元在原来的住房隔壁,租了一套跟他原住房一模一样的房子住。这么一改变,使他在住房标准并没降低的前提下,收入却增加了2800元/月,从此过上了好日子。

    我有两位朋友,他们好不容易打工各挣了20万元钱,找了女朋友准备买房结婚。我建议他们不要买房,要学会投资。他们两个都很赞同我的观点,但其中的一位朋友的老婆坚决要买,认为不买套房子就没有安全感,结果他拗不过老婆就付了20万元的首付,买了一套50万元的住房,成了欠债30万元的房奴。而另外一位朋友采纳了我的建议,把20万元委托我给他投资,我保证他得到6‰/月的收入(即1200元/月),他用这1200元/月的收入在公司附近租了一套50万元的房子住,两口子天天开开心心的,既节省了时间又没有负债。后来,他俩找了一份收入高得多的工作,于是他们又用同样的租金租了一套更好的房子。这件事让买了房子的那两口子后悔莫及。

    “房奴”买房的实际损失还远不止上面这些,因为:

    1、一个人在事业未成之前,每一分钱都是投资理财的种子,你把种子过早地吃掉了将来怎么会有大的收成呢?如果你是一个守信用的人,你的钱将可以放大使用。也就是说如果你自己有多少现金,你就还可以借到多少钱;如果你自己没有钱甚至因为房子问题还存在负债,那你就透支了“信用”,一个透支了“信用”的人几乎是借不到钱的。如果你没有本钱,再好的投资项目也会与你失之交臂。

    有人说,“任何一门学科,如果能够成功地应用数学的时候,就变成了一门科学”。所以,要使投资科学,就要应用经济数学,用每一元钱的时候都要考虑到利息成本和机会成本。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投资者都觉得资本短缺,华商首富李嘉(李嘉博客,李嘉新闻,李嘉说吧)诚也不例外,所以李嘉诚也要经常去银行借钱。中国民间当前融资的月利率在6‰-25‰之间,最普遍的融资月利率为10‰左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月息一分。

    如果你是一个资本短缺的投资者,你的融资月利率是10‰,假设你在北京买一套50万元左右的住房。50万元按10‰的月息计算,一个月的利息为5000元,而你在北京租一套50万元的住房,其租金在1200元左右,你租房子住就可以节省3800元/月的利息。有这样的好事,你为什么要去买房子住呢?并且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你的损失远远不止这些,你可能因买了房子而损失掉一个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不会理财的人,他只能看到房租贵,却看不到利息更贵,更看不到损失投资机会的巨大成本。

    2、过早买房子的另外一个害处就是很浪费时间,这一点在大城市尤其如此。在这些城市至少有一半的工薪阶层,从自己家里到工作单位平均有1.5小时的车程,这样一天来回在路上的时间就是3小时。一个人一天的有效工作时间约为10小时,但在路上就花掉了3小时,这是多么巨大的浪费。一个人一天浪费3小时就相当于浪费了30%的生命,也就是说这个人活到100岁只相当于人家活70岁,活到70岁只相当于人家活到49岁。多么可惜啊!

    3、一个人过早买房子住他不只是损失了当前的投资机会和生命,而且他以后大部分的投资机会和好的就业机会也会丧失掉。因为他每天在路上几个小时的颠簸,一回到家就只想睡觉,怎么有精力去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呢?怎么有精力去寻找更好的就业和投资机会呢?并且会因此而影响夫妻感情,天天筋疲力尽的人的生活几乎无浪漫可言!

    当然,我要你不要急着买房子住并不意味着要你不住好房子,我只是想告诉你用最低的代价住最满意的房子而已。租房子住不但可以让你有尽可能多的资本去投资理财,还可以让你始终把房子租在离你工作地点20分钟的路程以内。当你变换工作地点时居住地点也可以随之变动,房子永远是你的奴隶跟着你走,而不是你作房子的奴隶让你变得筋疲力尽。如果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节约时间就近居住,堵车的问题就解决了。

    当然我说的“买房不如租房”是有前提的,即对于事业未成并且想要“投资理财”的人而言,“买房子住不如租房住”,当然“买房子卖”是属于另一回事(是属于投资行为而不是消费行为)。但对于不会理财的人和不需要去投资的人,还是可以去买房子的。要不然,如果都不买房子,哪里有房子可租呢?当然,只有让不会理财的人去买房子,会理财的人才有房子可租啰!

    对于不会理财的人而言,买个房子出租比存到银行吃利息还是要合算一些的。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那个出租房子的人如果把50万元存到银行,只能得到1020元/月的利息,但买一套房子出租,就可以得到1200元/月的租金,而且房子还可能有升值的机会。

    我经常看见已经被描绘得很可怜的“房奴”,买房实际上已经被神圣化的“有房阶层”一词混淆了人们的视听。对于种种买房的恶俗理由,不须费力,就能举出很多例子,尽管言词有些夸张,但绝非危言耸听:

    1、买房是“房奴”彰显自我价值的愚蠢手段;

    2、买房是一个有志青年沦为物质奴隶的最佳典范;

    3、买房是窝囊男人讨不到老婆的后路之选;

    4、买房是“缺乏安全感人士”的自我安慰;

    5、买房是对“炒房”的盲目跟风;

    6、买房是“感情受挫的女人”所寻找的物质替代品;

    7、买房是以讹传讹的“高档享受”;

    8、买房是并不经济的投资方式。

    想过好日子的朋友,看了我的这篇文章,你还急着买房吗
参与人数 1奖励 +50 时间 理由
波段黄金 + 50 2007-10-21 23:27 这么好的文章就给你一个满分!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4-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1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谨以此文献给和我一样不愿为炒高的中国房地产买单的人们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4-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1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让高价房在地产商手里烂掉:*22*: :*22*:
发了财再买.:*19*: :*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9 天

发表于 2007-10-21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萧十一帅 于 2007-10-21 19:02 发表
我有两位朋友,他们好不容易打工各挣了20万元钱,找了女朋友准备买房结婚。我建议他们不要买房,要学会投资。他们两个都很赞同我的观点,但其中的一位朋友的老婆坚决要买,认为不买套房子就没有安全感,结果他拗不过老婆就付了20万元的首付,买了一套50万元的住房,成了欠债30万元的房奴。而另外一位朋友采纳了我的建议,把20万元委托我给他投资,我保证他得到6‰/月的收入(即1200元/月),他用这1200元/月的收入在公司附近租了一套50万元的房子住,两口子天天开开心心的,既节省了时间又没有负债。后来,他俩找了一份收入高得多的工作,于是他们又用同样的租金租了一套更好的房子。这件事让买了房子的那两口子后悔莫及。
.

去年50万的房子已涨到了70万,相当于每月有近两万元的收入,比起1200/月好象更合算吧,去看买房的朋友肯定会认为逃过了一劫。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1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自然不了的箫声 于 2007-10-21 19:36 发表

去年50万的房子已涨到了70万,相当于每月有近两万元的收入,比起1200/月好象更合算吧,去看买房的朋友肯定会认为逃过了一劫。



涨到了70万就意味着能以70万卖出去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1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22*: 楼主没有考虑币贬屋升:*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9 天

发表于 2007-10-21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lthlcy2 于 2007-10-21 19:41 发表



涨到了70万就意味着能以70万卖出去么,

可以向另一对夫妇一样作价卖掉,估计最后能落个60几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36 天

发表于 2007-10-21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说不是绝对正确或错误   看你能不能把握机会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1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lthlcy2 于 2007-10-21 19:41 发表



涨到了70万就意味着能以70万卖出去么,


有点极端...现在卖还是卖的掉的...
但是现在买房的人都是因为觉得房价还能涨的原来才买的...
现在房价是缩量上涨...房子贵是大家普遍的看法...
但是我相信未来几年...楼市跟我们的股市会一起崩盘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1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这篇文章,漏洞百出,真是丢空军的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7-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1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文章我赞成!十分同意“买房不如住房”的观点。只有自己买了房的人才能体会上述所讲的理。目前在上海已经到了收取的房租不抵贷款+利息。现在你要卖个好价钱,不容易!我的朋友在中介商挂牌快半年了,还没出手。来看房的人多,要下手的人几乎还没遇到。现在买房几乎是高位上套,与股市套牢没区别。

“原帖由 自然不了的箫声 于 2007-10-21 19:36 发表

去年50万的房子已涨到了70万,相当于每月有近两万元的收入,比起1200/月好象更合算吧,去看买房的朋友肯定会认为逃过了一劫。 ”说这个话的朋友,你试试看,你来卖个现阶段的市场价给我看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1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意思,顶一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8-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 天

发表于 2007-10-22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对财富不多的年轻人的确是这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7-10-22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喜欢看空房子的帖子,顶你

我来给那些贷款买房子的人算个帐:贷款利息早晚是9,cpi早晚是5,银行的利息早晚是5,所以你的房子要是不能每年升值20%都没啥意思。如果100万的房子每年升值20%,20年后这个房子价格回事多少涅?






答案是:3194.8万,嘿嘿。你自己觉得值不值?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13 天

发表于 2007-10-22 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见解 ,支持!:*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2 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2 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喜欢看空房子的帖子,顶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22 14:40 , Processed in 0.037663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