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国证券报》对基金经理的抽样调查显示,居然有84%的受访对象认为当下股市已高估。但笔者不明白的是,导致市场“高估”的又主要是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人。莫非这些专家们都是看空而不做空,抑或是准备做空了?
就此询问了几家基金的基金经理,他们还真是“看”和“做”背离。当然,理由是我们讨论过的所谓“相对价值低估”。从3400点到4500点有一片片“估值洼地”;但从4500点到5500点所有的“洼地”都填平了,剩下的是分散、零星的小沟小窝,而小沟小窝又是基金们大资金量稍一倾泻就会堆成高地的。
调查还显示,受访基金经理对上市公司盈利增长预期的平均值为26.1%,也就是说,到年报时的静态市盈率在60倍基础上下降26.1%,大体上还是在45倍以上——这恰恰与以中报计算的动态市盈率相吻合。而45倍市盈率就低估吗?当然不是,假设明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长仍为26.10%,再假设5500点时的平均股价静止不动,到2008年底的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也才降到30倍——尽管这样的水平仍远高于境外成熟股市,但考虑到中国经济持续的高增长,却大体合理了。也就是说咱这股市休市一年又三个月再开盘,才具有整体上的投资价值;当然不可能休市,但这样高估的水平倒逼的结果只能是大盘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契机会带来调整呢?
我们知道趋势投资的动能主要来自资金过剩的推动,而改变资金过剩的办法只有两个:一是加大股票供给,二是抑制资金需求。在股票供给上我们前几周也充分讨论过了,只不过预计到的供股量短期内不会让市场感到压力,但预期之外的呢?比如大非减持。更有效的办法是抑制资金需求,比如宣布基金分红也像股票分红一样要交“收入调节税”,当千千万万基民们突然发现也要把收入的至少10%上缴时,要是买了优质基金还好,要是买的是业绩平平的基金,他们追捧基金的冲动能不受到抑制吗?而一旦基金的扩容量衰减,基金同质化持有的那些大盘绩优股还能稳稳地站在基金经理们自己也认为高估的“高地”上吗?
但无论何时变盘,无论“变”出多大的调整幅度,牛市的趋势没有改变。牛市的趋势里选择什么样的投资标的呢?基金经理们也快与方泉等“投机分子”形成共识了:调查显示,64%的受访基金经理寄希望于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大幅提升;三分之二的基金经理认为,未来6个月内资产注入的题材股会表现优越。也即方泉两周前所言,这个牛市下阶段得以延续的根本动力来自外延式增长的题材股!
如此,看空当然可以不做空,而当市场普遍都看空时,更要坚决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