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以下是纯理论小结,和价值投资大师们的完全不同。虽然林奇反对用模型来估值,但从模型出发却可以用来弄清楚很多最原始最基础的问题。
我先从债券的估值方法入手,债券的估值方法如下:
PV=c1/(1+r)+c2/(1+r)^2+……+cN/(1+r)^N+M/(1+r)^N
其中c1、c2、……、cN为债券每年的利息,N表示债券的存在期限,M为债券的票面价值,r为到期收益率,PV为债券当前价格。
如果在初始时刻,我以PV的价格买入债券,持有到期,那么我的复利增长率就为r,这个比率和持有期间债券价格的变化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我只需要关心开始的买入价格,就已经确定了我未来的投资收益率,而不需要对债券价格的波动担心。
将这种估值方法引申到对股票的估值中来。那么以上对债券的分析就是投资者在买入股票后不需要过分关注股票价格而且仍然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长期收益率的原因。更极端一点,如果我可以买入整个上市公司,那么我完全就可以不用关心其对应股票的价格,股市即使停牌10年也对我没有任何影响,我仍然可以取得我想要的长期投资收益率,不需要任何主力或者机构资金"将公司的股票价格买上去",只需要开始的交易价是一个合理的价格。
但是实际上股票估值要比债券复杂得多,这意味着我未来的长期收益率只可能是一个大概的数据,而不可能像债券的到期收益率那样精确。
原因如下:
1、r到期收益率如何选取?
2、c1、c2、……、cN如何确定?
3、M如何确定?
4、N如何确定?
r到期收益率=货币时间价值+股权风险溢价,此处指中国投资者这个整体期望的长期到期收益率是多少?由于中国股市时间太短,且期间经济增长并不平稳,货币的时间价值取长期国债(几年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一直在变,股权风险溢价又是一个长期统计的结果,因此无法从中国股市自身找到答案。我寻求的突破是寻找美国股市的相关数据(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美国相似性有多强?中国投资者所需的股权风险溢价和美国投资者一样吗?),这些数据来自美国运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所著的《泡沫》一书中。作者对全球股市作了一个统计,结果是货币时间价值100多年来看正常波动区间为5%~5.5%,而股权风险溢价各个国家并不相同,一般是3%~5%。问题是由于r的细微变化就会导致估值的巨大变动,因此由于无法精确的确定r,那么也就无法确定股票的合理价值。
c1、c2、……、cN就是公司每年的净现金流入,更精确的说就是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不考虑未来筹资的情况下)。这里又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每年的自由现金流量并非像净利润那样线性增长,如何选取?2、净利润的长期成长率如何选取?这两个问题都无法精确确定。(如果你控股了这个公司,你可以用自由现金流回购公司股票来实现其价值,其他时候不如假设为0或者用股息来代替。)
M就是对公司未来某个时刻的终值的估计,这个估计值也无法精确确定。
N就是公司的成长时间有多长,当然这个时间段指的是公司成长速度大于社会平均资本成本(我指的是r)的时间。
应该可以看出,如果N的选择不同,那么M的选取也应不同,M其实是公司从N+1年往后的自由现金流量的贴现到第N年的值,因此和贴现率r也有很大关系。如果N的选择短,那么M应该考虑到第N年以后公司的成长性。M和N的选取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涉及到估值的各个变量都无法精确确定,因此股票的估值结果也只可能是一个大概的估计。
尽管有这么多的不确定性,但是我仍然可以取得不错的长期收益率,原因就在于价值投资的核心——安全边际。这个安全空间只要选取得当,那么即使对股票的估值只是一个大概的估计,也不影响未来令人满意的长期收益率。
最后声明一点,既然股票定价是一种艺术,那么实际中就用不着如此刻板,此处仅仅是为了弄清楚下面一些最基础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