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6-7-3
|
|

楼主 |
发表于 2008-7-12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第四节 价格运动的因素分析 | 如果想了解更详细股票咨询信息,请致电 021-50399263 |
| | 证券市场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开放式系统,价格的运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将影响价格运动的因素进行层次分析。层次分析法可以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组成因素,并按支配关系形成层次结构,然后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其中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层次分析法的整个过程体现了:分解、判断和综合。它将定性判断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为决策提供了依据。
我们将影响价格运动的元素进行分层,它们分别是:特征因子、能量因子、速率因子、时间、成交量。“特征因子”是成交量在一定集合范围内,按时间序列变化特征模板的重复次数。能量因子是一定时间范围内,成交易变化条件下,能量模板的重复次数。特征模板和能量模板分别是在时间变量上和能量变量上对价格指数运动的最微小的变化进行离散采样总结的特征。速率因子是描述一定时间内特征模板重复的频次或一定能量变化范围内能量模板重复的频次。
1、特征因子
特征因子是成交量在一定集合范围内,按时间序列变化特征模板的重复次数。特征模板指在一定时间序列下对价格指数运动的最微小的变化进行离散采样总结的特征。特征因子的变动过程,可以看作是“鱼群效应”。
海中成群游动的鱼,纷乱而有序。随着洋流和食物,忽东忽西,整齐划一;遇到猎手攻击的时候,倏忽聚散,就象一个严密分工协作的组织。然而,鱼是没有那么发达的大脑和神经的,它们不是靠有意识的组织、调度而形成整体,而是简单的进化本能。鱼的身体的两侧都有一条颜色特殊的侧线,每条鱼都以周围1、2条同伴的侧线为观察标志,调节自己的游向和速度,以维持适当的距离。这个简单的负反馈机制,便形成了整群鱼特定的自组织方式。鱼,单独游动和在鱼群里,利益和安全性是不同的。单独行动是盲目的,捕食和逃避猎手都是缺乏保证的。而在鱼群里,一条鱼发现了食物,通过侧线反馈机制,整群鱼都有象得到了信息一样,达到了集体觅食的效果。当有猎手接近和攻击的时候,鱼群边缘的鱼就会有快速逃避的行动,通过侧线反馈机制,整群鱼就会产生倏忽的散聚。
好像鱼群一样,不同的条件下,运动的自组织方法不同。在不同的条件下,特征模板的自组织方法也有所不同。
特征模板究竟是基于什么产生的呢?是基于交易者的行为,在一定的条件下,交易者的行为会有一定的相似性。
现代投资金融学认为人们在做出交易决策时遵循的是“预期效用理论”和“主观概率理论”。“预期效用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最终结果的效用水平是通过决策主体对各种选项可能出现的结果的效用水平进行加权汇总,决策主体寻求的是加权汇总后的预期效用水平的最大化。“主观概率理论”:主观概率是决策者对某些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主观估计。在现代决策论中,对主观概率的估计的基础是贝叶斯规则,它是一个理性的个人如何根据已经发生的事实修正其主观概率的模型。“预期效用理论” 和“主观概率理论”都是建立在“理性人“的假设上的。在现实中,决策者会受到知识和计算能力方面认知能力的限制,因此不能做到“完全理性”而仅仅是“有效理性”。
人们在风险环境下的决策行为存在许多的“认知偏差”.
常见的认知偏差有以下几种:
(1)
代表性直觉
人们喜欢把事务分为典型的几个类别,然后,对事件进行概率估计时,过分强调这种典型类别的重要性,而不顾有关其他潜在可能性的证据。这种偏差的后果是,当数据明显是随机的时候,人们仍然倾向于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对此感到自信,例如:人们往往认定随机游走的数据并不是随机游走的。
(2)
过度自信
人们往往多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研究者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过度自信。过度自信在交易活动中表现为交易者趋向于过度频繁交易,这会降低交易者的回报。
(3)
锚定
锚定是指人们趋向于把将来的估计和过去已有的估计相联系。锚定于过度自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
参考点
参考点指的是人们评价事务时,总要与一定的参照物相比较。在参考点附近,人们的态度最有可能发生变化。参考点可以理解为进行比较的个人观点,据以构建不同情形的“现状”。
(5)
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
过度反应表现为投机性资产价格的过分波动。反应不足则表现为当新的消息到来后,股票市场的价格反应趋于滞后。
(6)
损失厌恶和后悔厌恶
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感到损失的数量更令他们难以忍受。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涉及的是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寻求。
后悔厌恶是指当人们做出错误的决策时,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痛苦。为了避免后悔,人们常常做出许多看起来似乎是非理性的行为。
在证券市场上,这些现象通常是同时交织在一起出现的。认知偏差出现的原因在于人脑本质功能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进行统计计算,大脑处理视觉形象远胜于处理数字罗列。交易的认知偏差会影响他们的交易决策,进而导致证券市场上证券价格的变化偏离。
由于人类在风险环境下的决策行为受认知的影响呈现多样化和复杂性,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不再是依据“预期效用理论”和“主观概率理论”而是依据“前景理论”。
当交易者处于盈利状态时,交易者是风险回避者,愿意较早卖出股票以锁定利润,当交易者处于亏损状态时,交易者是风险偏好者,愿意继续持有股票。交易者由于亏损导致的感觉上的不快乐程度大于相同数量的盈利所带来的快乐程度,交易者对损失更敏感。
交易者的有限理性使得交易中存在大量的噪声交易者,而噪声交易者中又存在比较特殊的正反馈交易者。这些交易者的存在,使得价格的运动过程中会出现对信息的“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出现“人为特征表象”。也就是高度随机下的秩序。
成千上万的事件,会对特征模板的出现造成影响,进而改变特征因子。但不能说同样的事件就必然会出现同样的特征,还要看出现时的条件。
2、能量因子
能量因子是一定时间范围内,成交量变化条件下,能量模板的重复次数。能量模板指对一定成交量范围内最微小变化进行离散采样总结的特征。
例如:设事件为A1,时间为t,成交量为m,成交量变化的最小值为x,能量模板为y,能量因子为a1,
t时刻,成交量从x变化到 ,每一个点上的能量因子都有所不同。
3、速率因子
速率因子是描述一定时间内特征模板重复的频次或一定成交量变化范围内能量模板重复的频次。一定时间范围内,如果特征模板重复的频次高,就说明速率大。同理,一定的成交量范围内,能量模板重复出现的时间短,就说明速率大。
特征因子、能量因子、速率因子、时间、成交量之间的关系非线性的,存在于全维空间之中。特征因子与时间、成交量之间分别存在一定的关系。能量因子也与时间、成交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而特征因子与能量因子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关系。速率因子又与能量因子、特征因子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了一个全维的空间。
全维空间是维数大于2的空间。每个读过中学数学的人都应该知道二维的笛卡儿平面坐标系:画一条x轴和一条与其垂直的y轴,并加上箭头和刻度。在这个平面系统里,每一个点都可以用一个包含两个变量的坐标(x, y)来表示,例如(1, 2),或者(4.3, 5.4),这两个数字分别表示该点在x轴和y轴上的投影。对于二维平面来说,用两个数字就可以唯一地指明一个点了。如果要描述三维空间中的一个点,那么我们的坐标里就要有3个数字,比如(1, 2, 3),这3个数字分别代表该点在3个互相垂直的维度方向的投影。扩展一下思维:假如有一个四维空间中的点,又该如何去描述它呢?显然要使用含有4个变量的坐标,比如(1, 2, 3, 4),如果用的是直角坐标系统,那么这4个数字便代表该点在4个互相垂直的维度方向的投影,推广到n维,情况也是一样。诸位大可不必费神在脑海中努力构想n维空间是如何在n个方向上都互相垂直的,事实上这只是在数学上构造的一个假想系统而已。
影响证券市场运动的变量很多,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非常复杂。如果我们把它想象成一幅图,每两种变量下定义一条线,通过画出一整组的此种曲线,我们可以抓住所有初始值之下系统所有可能的行为。这组曲线类似于围绕平面盘旋的一种虚拟数学流体的流线。我们称此平面为系统的全维空间。全维空间绝不是一维或二维的,是三维以上的空间。
特征因子、能量因子、时间、成交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存在于这种系统的全维空间里。整个非线性系统由大量子系统组成的,但是由于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系统不再满足叠加原理,系统整体表现出来的现象也不再是个体行为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个体表现不出来的行为。从子系统层次到系统层次,不仅有量的积累,更主要的是发生了质的飞跃。
对积理论认为价格的运动是更高层次的秩序,特征因子、能量因子、速率因子的变化不是能用肉眼观察进行判断的,一定要进行量化,用离散统计、数学建模的方法把握它们之间的变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