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596|回复: 6

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0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看法!!!!!!!!!!!!!!!!!!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春风里111 浏览:2596 回复: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透过现象看本质! (此贴被收入MACD中心主页 !)

就目前国内投资机构和股民对中国股市的过激反应的几点看法:
中国股市的换手率很高,在西欧,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是股民,有的买股票、有的买基金,机构和股民持股都相对稳定,入市基本上是投资。一只股票的换手率是很低的,一般只有百分之几十,而在我国,一只股票的换手率高的一年就可达百分之几百。这个原因和我国的国情以及中国人的想象力丰富不无关系:
1、中国股市就目前来说股权关系复杂,除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外,流通股中又有A、B、H股,目前中国市场上(准确的说是大陆)只有A股和B股。国内市场的A股和B股还没有接轨,就谈到A股和H股要接轨。比如京东方,A股现在为6。22,而B股为2。55。
   流传A股和H股接轨,那些带H股的A股便大幅大跌,H股的定价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每股的净资产决定的,比如ST吉化,其H股才2元多,A股有5元多,A股便连续几个跌停,但在中国的股市,净资产低可能是好事,在将来的非流通股上市后将是受益者,所以我认为不能完全以H股来衡量A股的价格。
2、个股比原材料价格的变动太敏感了,比如说有色金属类股票,在国际期货市场上最近才回调不到3%,而相关股票却跌了近10%,表现为股票的敏感性超过期货,这是很不正常的。
3、对宏观调控也过于敏感,宏观调控在一定程度上是国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有一定的利好因毒,看你怎么理解罢了,所以在中国一遇到加息股市便要大跌,在美国几只加息股市反而上涨的道理,这决不是因为中国的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情雨表的原因,恰恰相反,国外股市才是。中国的股市一遇到不算什么利空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股市也要跌了一下,而最近的下调又没有一点反应。
     总之中国的机构和股民都不成熟,因为股市本身也不成熟。
参与人数 1奖励 +50 时间 理由
约塞连 + 50 2007-7-22 18:28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7-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自己先顶一个!!!!!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7-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我在别的地方找的,两篇都很有道理啊@

!!本届政府公信力受到挑战


顾铭德:公信力受到挑战  
公信力受到挑战
     【编者按】一遇股市连续下跌,那些熟悉的词语“信任危机”、“政策失误”、“执政能力”便会在媒体的文章里,标题上多起来。词语和口气的变化是个晴雨表:上上下下,又有多少人着急上火,寝食不安。
  有难解难,有病治病,哪个市场的成长也如人一样“吃五谷生百病”。理回答记者提问,一句“经验、知识不足,市场不完善”,就是坦然面对市场诸种症结的客观态度。股权分置是“病灶”,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也是“病灶”;市场信息不公开透明是“病灶”,违规违法屡禁不止也是“病灶”。
  我们这个民族早就有“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辨证说法,股市的症结,标本兼治才是关键,显效快慢自然不一。不是什么问题都能像西医切除阑尾一样一刀了事。政策的效用,也不可能剂剂都是“速效救心丸”,有的也像“牛黄解毒散”,疗效温和但却绝对对路。
  对于宏观调控(其中自然也包括资本市场),理用了“组合拳不能半途而废”的形象比喻。那对股市的未来,我们可以设问:“毕其功于一役”可能吗?
  本周市场上发生了令政府和市场参与各方颇为困惑的现象。本周一,国务院总理在“两会”结束时答记者会上,向全世界告知,他每天都在关心股市行情,并提出了解决股市问题的六点想法。国务院总理对股市问题高度空前重视已是不争的事实。可是,沪深股市对此讲话却连拉四根大阴线。沪深股市连续下跌对政府公信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表明,广大投资者,包括券商、各类基金和各种投资股市的机构对本届政府调控和发展资本市场的执政能力产生了信心危机。这种状况是我国多年少见的。
  沪深股市一直以政策市为特征。政策市的前提是政府政策具有相应的公信力。如今,政策市发生了如此大的反差,这不能不引起各级政府的反思和危机意识。
  首先,“国九条”推出至今不见效的状况表明,政府对股市的表态,对行情的关注还停留在表象方面,并没有切实深入到股市的深层次矛盾,由此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仅仅涉及皮毛,不解决实际问题。众所周知,目前沪深股市已经到了融资功能基本丧失的地步,尽管证监会控制新股发行速度,控制增发配股,沪深股市实际融资规模比三年前下降数倍,可是沪深股市投资者为什么还是反对新股发行和增发呢?这说明,广大投资者已经不能容忍在股权分置制度下继续原来的发新股模式。当广大投资者感觉发新股就是“圈钱”,就是重复让流通股东吃亏,哪怕证监会一年只批一家新股发行,广大流通股东还是反对、抵触。对于这样的现状,政府该做什么事,不是很清楚了吗?
  其次,政府公信力丧失还在于政策的不一致,相互矛盾性。政府一方面承认股权分置是历史遗留问题,正在研究解决,另一方面还要发行新股,制造新的历史遗留问题。证监会在总结工作时,还把融资数额和发行新股量作为工作成绩。如此一来,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诚意就受到质疑。这种政策矛盾,这样的证监会如何使人们相信在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呢?
  还有,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代表广大老百姓执政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要与广大投资者、老百姓实际利益联系在一起。当大多数投资者资产逐年缩水,当大多数老百姓越来越买不起房,安家乐业越来越困难时,政府公信力如何提高呢?近期,政府各部门对股市和房市调控方向完全正确。问题在于目前的调控措施和股市、房市问题的严重性还存在很大的反差。政府应当在问题暴露初期就采取有效措施,到了广大投资者和老百姓都有怨言之时,政府所付出的公信力成本代价就大得惊人。
  金融观察家顾铭德


[ 本帖最后由 春风里111 于 2007-7-20 16:29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7-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顶一个!!!!!!!!!!!!!!!!!!!!!!!!!!!!!!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7-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有人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7-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0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的到位,强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啊,希望有好的帮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7-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2 02:29 , Processed in 0.035646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