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7-4-20
|
|

楼主 |
发表于 2007-5-20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股市已经见顶,下星期肯定会出现暴跌!CCI严重顶背离,并且即将下破天线。
ZT CCI指标与风险的技术控制
风险控制,这个沉重的话题,对投资者来说,提得最多也谈论得最多。道者也各有各的观点和原则,但终究对‘怎样进行风险控制’没有一个具体定量的说法,以至于本是理性的说教无法具体落到实处,也就没有什么可操作性。
正确的施行风险控制,是实力和资金的有效保存。没有了资金,一切投资都是枉然。解套与被套的重复,行情和时间已悄然流失。
就技术派而言,风险控制就是技术停损,是直接体现在对技术的综合分析与技术控制上。而不同风格的技术高手也各有其高招,学会‘停损’是走向成功的必修之课,及时停损,不仅是对风险的实时控制,更是赢利的基础和保障!
不妨先看看顺势指标CCI(改良)在风险交易控制中的情况(关于改良CCI指标,请参见《顺势指标CCI与相对强弱指标RSI》一文)。已知CCI指标对揭示股价的变异性上有独到之处,蕴涵强烈的顺势操作思想,但它同时又是一个强弱指标,即以零线为强弱分界线。我们具此设置风险控制条件(注意,不是赢利交易条件!):交易指标简单的以上穿零轴买入,反之卖出停损(已屏蔽过密的交易讯号,即同向讯号间隔平均大于13天)。统计测试事例如下:
① 浦发银行,上市以来一直呈下跌趋势,但实时合理停损进行风险控制后,尽管是逆势交易,累计盈亏+13%左右,但同期股价累计跌幅达100%以上。
② 四川长虹 对98年后的价值回归行情进行测试,累计盈亏-6.8%,而同期股价跌幅为400%。
③ 再对沪指大盘94年创300低点以来行情进行测试,累计收益达+153%;
④ 再对早期上市而涨跌相对平稳的大盘股上海石化,马钢股份进行全程测试,累计赢利分别为81%和275%,平均达+178%,真令人难以置信。
任意对上市2年以上涨跌有序的个股进行测试,累计盈亏最差的也不太糟糕。如对亿安科技,银广厦等大牛问题股的全程测试,赢利还满大的。无可质疑,以CCI跌破零线作为短期交易停损条件,进行风险控制在技术上完全是可靠的,严格依据其技术停损进行操作,能有效降低亏损,保证资金安全。所以,科学合理的技术停损,是风险控制最有效的手段。当然,以上结果都是电脑严格按照指标数字条件进行交易统计,如果投资人也严格照章行事,进行无条件停损,结果会怎样呢?答案应是肯定的。问题出来了,人不是机器!人的情绪化和贪欲心,往往是造成买卖失利和风险加剧的症结所在。股市博弈,归根结底是人性的对弈,是纪律和意志的严酷考验。所以严格的交易制度是铁律,必须要在投资活动中得到切实地执行,决不能一只脚踏在门里另一只踏在门外犹豫不决。当然,这种‘铁的纪律’必须要有科学的技术系统作保障,我们不奢望能有100%的技术,但必须坚信科学性和理念性强的技术是具有较高准确率的。高成功率的总和,就是我们的最大收益。其实这样的技术并不神秘,通常具一定有分析理论和市场理念的人,只要在繁杂的技术指标中进行科学整合,均能很不错地做出来。只是看您能否不折不扣的去执行罢了。
回过头来,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CCI简单的交易条件,就有那么良好的控制效果。当股价发生波动变异时,对应CCI指标的平均震荡空间,以零为中心上可达200,下为-200(极端时可达±300以上),当指标上穿零线时表明股价趋强而买入,股价波段拉升后已有不小涨幅(甚至抓住主升段趋势行情),如此时股价高位滞涨或横盘小幅下跌而趋弱时,指标线下穿零线卖出而获利;但若买入后股价涨幅很小或转跌,指标线跌破零线时,停损小亏卖出(注意跌破零线后可能的下跌空间达-200,或许就躲过了主跌段趋势行情)。由于CCI的灵敏性能及时止损,又由于其趋势性而获利较高,其交易设计很好地体现了风险控制原则,将损降低到最小!这就是交易指标具有良好风险控制力的内在原因。显然,如果在总体行情涨跌互现的市场,CCI总收益较高也就不为奇了。由于指标CCI卖出条件是以停损为目的,但若改为高位获利卖出(如下破200或组合其他指标的获利卖出讯号等),则收益会明显增加(但破零线的停损条件必须坚持),此时浦发银行收益为+21%,四川长虹为+1.9%。不信您可试试。
当然以CCI作为交易风险控制,这里仅是列举而已,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并不建议具此操作。一定还有其他的指标(或技术组合)能更好地胜任,但交易风险控制的观念和实施原则,必定是一致的。必须牢记:市场虽然不能预测,但却是能够控制的。
ZT 顺势指标CCI与相对强弱指标RSI
我们大多知道CCI顺势指标是反映股价的变异性的。也就是说当股价脱离常态行情的变化时,指标曲线会给出状态提示,以便抓住进行顺势操作。公式原码表达很简单:
X:=(HIGH + LOW + CLOSE)/3;
cci:(X-MA(X,N))/(0.015*AVEDEV(X,N));
其中 AVEDEV为平均绝对偏差函数,计算式为:1/N(∑X-X ̄)。有点类似与多空线指标中对曲线B的计算。公式用文字表述为:
(均价-均价的N日平均)÷均价的N日平均绝对偏差×系数0.015
无疑我们注意力会在“均价的N日平均绝对偏差×系数0.015”这一项。为了便于理解它,不妨先作一个辅助公式:
均价:(HIGH + LOW + CLOSE)/3;
绝对偏差:AVEDEV(X,N)*115;
{虽然AVEDEV(X,N)函数值幅度变化大,但绝对值仍远小于均价,大约为均价的百分之一,所以若当取14日参数,则考虑乘以系数115后,两线的相关性较好}
从图例中可看到上面辅助公式的曲线很直观反映出‘均价’同‘绝对偏差’的乖离特性。当股价涨或跌得很凶时,绝对偏差值会迅速上升而远离均价。显然,绝对偏差值的灵敏性远高于股价的变动,它能超前迅速的洞察价格的变异,这就是CCI指标的核心和本质。其实已具有理念性的‘辅助公式’也能作为指标使用,但还存在‘变异’无定量标准,曲线与股价不同步(函数的‘偏差’是取绝对值所引起的)等缺陷,所以稍加改进为“求均价差同绝对偏差”的比值,就是现在的CCI公式,于是指标有了‘变异’的上下定量标准:当曲线超越±100时表示股价出现异动。
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对‘绝对偏差’取不同的系数再次画出两条线时(公式如下),CCI指标的形态居然同RSI指标十分相似!如图,如不从坐标上区分,几乎无法分辨!
TYP := (2*HIGH + LOW + CLOSE)/5;
CCI:(TYP-MA(TYP,N))/(0.015*AVEDEV(TYP,N));
慢1:(TYP-MA(TYP,N))/(0.025*AVEDEV(TYP,N));
慢2:(TYP-MA(TYP,N))/(0.045*AVEDEV(TYP,N));
奇怪了吧?其实也没有不好解释的,笔者在《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的改良》一文中指出“技术指标之间存在‘类通性’”的观点,亦即如果我们仅局限在最高,最低,收盘,开盘,成交量等市场要素上去考虑问题,想搞出什么惊人的新名堂来,困难是可想而之的,最终仍会得到‘殊途同归’的结局。所以将精力和智慧放在对传统东些的深入理解和技能的提高上,再进行必要的提炼改良是可行的。比如对RSI,只要作轻微的改动,指标的稳定性和超买超卖特性以及讯号质量就能发生很大的改观,从而提升指标的实战价值。
ZT 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的改良
二,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的改良
先看指标的公式表达:
DIFF:EMA(CLOSE,SHORT) - EMA(CLOSE,LONG); ……①
DEA:EMA(DIFF,M); ……②
MACD:2*(DIFF-DEA), COLORSTICK; ……③
{原始参数:LONG=26,SHORT=12,M=9}
①式的DIFF意思是计算‘12日短期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与较长期的‘26日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之差。
②式的DEA意思是再对DIFF进行9日指数平滑移动平均计算。
③式是计算DIFF与DEA之差,再乘系数2,并以(红绿色)柱状线画出(也称DIFF,DEA两者的差离)。
显然,MACD指标从本质上讲,就是测度和比较不同参数周期的价格均线变化‘快’与‘慢’!由于‘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函数表达EMA)比‘简单移动平均线’(函数表达MA)反应灵敏,所以指标MACD计算时一般采用了EMA,即指数平滑移动平均。需要注意的是,早期的乾隆DOS版的MACD指标,却是用的MA即简单移动平均计算。虽然‘简单移动平均’有平稳和平滑性好的特点,但却丧失了‘灵敏性’。糟糕的是,若指标采用了MA计算,要到第9天后,指标曲线才能显示(因为MACD最小参数为9-12)!显然无法利用该指标对刚上市新股进行跟踪分析。新股上市前一短时期的走势是很值得关注的,MACD这样的缺陷是不能容忍的。而用EMA计算,新股在第二天后就能见到MACD指标了,如您还嫌不够,就转用5-15分钟线,新股上市走势的强弱立马可见(0轴上为强,反之为弱)。不妨翻看近半年来的新股价格走势和MACD的关系,以及近日的中国联通和科达机电的5-15分钟MACD的技术提示。
再者,如果仿照变动速率ROC指标,求变速率思想,则仅对①式作改动后,MACD指标的公式为:
DIFF:(EMA(CLOSE,SHORT)-EMA(CLOSE,LONG))*100/EMA(CLOSE,LONG); ……④
DEA:EMA(DIFF,M); ……⑤
MACD:2*(DIFF-DEA), COLORSTICK; ……⑥
{缺省参数:LONG=26,SHORT=12,M=9}
经过改良的MACD并未改变原指标的技术形态,而且有了新的技术涵义。改动后,④式计算的是:‘12日短期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与较长期的‘26日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之差再与较长期‘26日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的百分比,即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的变速率比--有了价格‘乖离特性’。这样一来,若不看⑥式的差离柱线,整个公式表达与ROC指标同出一辙!ROC指标的技术涵义和技法完全可运用到改良的指标中来(从这一点也看出技术指标之间具有的‘类通性’)--显然,通常当MACD指标曲线(DIFF)变动达到一定比值,如±8-±10%以上,表明股价乖离较大,随时有反转的可能;以及在此区间出现的背离等,其警示含义更强。
另外,大家基本对大均线系统(20,125,250日均线)的功效有了理解和认识,在张卫星的《三线开花》中有详尽的讲述,书中也特别讲述了在周K线中,MACD指标的使用价值。如果周MACD也为12,26的缺省参数,则对日线而言相对放大了5倍,即5×12=60天和5×26=150天。这个周期数与大均线系统基本接近。再回顾前面的讲解,不难理解“周MACD其实就是大均线系统的MACD指标化”的实质。所以将MACD的参数做适当的调整,就扩展了指标对中长期行情的跟踪功能(配合大均线系统)。建议参数范围为:SHORT=25-35,LONG=90-120,M=12-1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