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踏浪顽童

从周期、价值、动能分析,上证指数2007年10月击穿2700点不是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3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42 22ww 的帖子

明天10:00我清。

顶踏浪贴结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8-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3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有这么坚定的空头在,大盘年中必破500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3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几日不见顽童上线了,等待:)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3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4 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各位的交流!
因近日身体欠佳,难以一一回复,请谅.
大盘7月2日下探3724.35反弹,从这一小波反弹来看,不会很强势.
预计今,明两日反弹到4001点附近,应小心反压.
[个人观点,仅供交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4 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coudqu 于 2007-7-3 22:43 发表
不错,有这么坚定的空头在,大盘年中必破5000!!!



5000点是有机会的.但我看不是在2007年出现.


1a0001-702.gif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顽童好早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我升级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7-7-4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定义为中继反弹,破不破还有什么意思?很重要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8-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贴,vv vv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85 踏浪顽童 的帖子

最近热感冒很多.注意身体啊.多谢顽兄.的解答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股指家园

发表于 2007-7-4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们都在等顽童兄的帖子呐,注意身体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3-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保重身体哦:*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4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调控切忌釜底抽薪 太猛烈小心牛市根基彻底崩溃


2007年07月04日 15:20:38 中财网
  自"5·30"印花税"半夜鸡叫"事件以来,财政部一直备受证券市场瞩目。近几日,财政部的又一大手笔让市场上下和投资者惴惴不安,担心釜底抽薪式的降温会骤然冷却了中国股市的投资激情,由过热变为过冷。
  6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及调整2007年末国债余额限额的议案。根据外汇储备增长趋势和货币政策操作需要,财政部拟发行特别国债1.55万亿人民币,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作为组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来源。发行的特别国债为长期可流通记账式国债,票面利率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决定。消息一出,市场不寒而栗,原因除了1.55万亿元的惊天规模之外,最让人担心的是财政部背后的行政意志,担心政府实施严厉的宏观调控而让股市陷入疲软。
  对此消息,各方人士的解读结果大相径庭,这让市场和投资者更加盲目和恐慌,市场反应明显过度。财政部对此表态是,特别国债发行本身对宏观经济政策来说应该是中性措施。但在社科院的余永定教授(曾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专家委员)看来,财政部发特别国债将对市场形成严重冲击。他说,15000亿元流动性将被抽走,粗略地说,相当于过去4年来提高准备金率10次(每次0.5个百分点)所冻结的流动性。从近期股市缩量调整的情形来看,沪深两市成交量由每天最高4000多亿元逐渐萎缩至目前1000亿元左右的水平,这与悬挂在高位的股指似乎形成了鲜明的"顶背离"标志,股市震荡调整的迹象也似乎更加明显。这让一些在调整前夕对股市风险估计不足的人们纷纷感叹:"中国股市成也流动性,败也流动性。"
  实际上,收缩市场过剩流动性和给盲目过热的中国股市降温早就已经开始了,只是"疯牛狂奔"的惯性使得政策信号反应麻木,投资者丧失了风险防范的意识。那么,这些信号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是货币政策当局多次加息和实施组合拳,虽然目标不是直接针对股市而来,但是收缩和降温的意志昭然若揭;其次是银监会和外管局等资金管理部门严格查处违规资金入市、惩罚违规银行、杀鸡儆猴,回收悄悄进入股市的违规资金暗流;第三是财政税收政策的两面夹击,巨额特别国债、印花税、取消利息税等举措,使得股市挤出效益开始出现;第四是各式各样的QDII成立和个人、机构齐出海,使得市场资金净流出效益更加明显。
  合理的货币政策和财税政策虽然是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但对资金推动型的中国股市影响巨大,因为中国股市真正具备成长性的企业屈指可数,目前离价值推动型和业绩推动型的股市相差甚远。反而,股市中大部分垃圾股以次充优,夹杂在追逐概念炒作的行情潮流中齐涨齐跌,由于没有完善的退市机制,很多濒临破产、资不抵债的ST股在各种真真假假的资产重组中疯狂飙升,其涨幅甚至超越了大部分绩优蓝筹股,用资金推动起来的结构性泡沫显而易见。
  如果目前采取直截了当的抽离资金、回收流动性等釜底抽薪式的方式来给股市降温,其效果必然立竿见影,但是造成的结果是牛市的根基却彻底崩溃了,而且崩塌式的调整不能完全挤走结构性泡沫,也不能起到结构性调整的目的,而只会造成大面积的集体调整,追涨杀跌的非理性永远也无法剔除,价值投资更无法实现。如果采取温和干预,通过严格的监管,惩处违规炒作,让股市中具备价值投资的股票和相对低估的股票继续表现,而让那些垃圾股回到合理的位置,逐渐在市场树立长远的价值投资理念,以营造长期、稳定的牛市格局,这也是政府、市场和投资者共同期望的目标。可是从目前一系列的紧缩政策来看,虽然管理层是急迫需要宏观经济和股市的稳定,但是对股市采取釜底抽薪的方式来降温显然有失稳妥,反而会造成股市行情的不稳定。
  就像吹气球,气球吹得太大、担心爆炸,最好的方式就是松松口、自然地、适当地放气,以保持气球的圆满,如果要采取用针扎孔的放气方式,气球必然爆破。给股市降温道理亦然如此,如果行政干预的方式不对或者过于猛烈,就会起到用针扎孔的效果,会让股市再次陷入萎靡。相信这样的结果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干预股市的方法必须得当,适可而止。因为成熟市场的经验一再表明,政府政策的干预往往都是滞后的,当政府看到经济过热时,实际上已经到了过热的惯性阶段,而采取各种政策干预会适得其反,会加速调整,会容易延长萧条期和低迷期,这不利于市场自身的结构调整。况且,股市也不是管理层的气球,想吹就吹、想扎就扎,人为、行政调控股市的节奏是不可取的,行政监管部门应该去执行自身的监管天职,实施严格的监管,严查违规交易和价格操纵,惩治内幕交易,净化股市空气,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使市场参与者在"三公"原则下进行市场化的博弈,而非与政府政策相博弈。
  可是,在目前这个连"零和游戏"都算不上的中国股市,何谈价值投资?何谈市场化博弈?
  据有人统计,2006年全年上市公司利润3892亿元(对应A股流通股就更少了),如果2007年按每天成交量3000亿计算,印花税按0.3%计算,(一年按240天计算)印花税合计4320亿,券商佣金按照0.2%(法定是0.3%)计算,合计2880亿元,二者合计7200亿,几乎是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润的一倍。如果按每天成交量2000亿元计算,印花税合计2880亿元,券商佣金1920亿,二者合计4800亿元,仍然超过2006年上市公司利润之和。如果按每天成交量1500亿元计算,印花税合计2160亿元,券商佣金1440亿,二者合计3600亿元,就达到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润。
  首先,从这些鲜明的数据不难看出,在"三公"原则下进行市场化博弈,这一基本的市场化条件似乎还离我们很远。由于股市的本质是分享上市公司的收益,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石,而如果上市公司的收益总和不足以弥补印花税和券商的佣金,那么这个股市就连"零和游戏"的底线都够不着,应该是"负和游戏",在"负和游戏"中理论上是每个投资者都无法分享到上市公司的利润,只能通过吹泡沫、尔虞我诈、坑害中小投资者的方式来实现"泡沫利润",如果对此泡沫采取针扎和釜底抽薪显然不太合理,应该实施稳妥的方式和从制度根源上去解决问题,因此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提高盈利能力迫在眉睫。
  其次,应该在股市出现萎靡时及时将印花税下调,避免长期的"负和游戏",避免股市资金的净流出。
  第三,在收缩流动性时,充分重视国情,应合理利用来之不易的流动性,乘机发展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实施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
  因为,目前存款搬家、投资股票和买房是老百姓在负利率和通胀压力下迫不得已的选择,不是因为中国人钱太多而流动性泛滥,而是由于投资渠道过于单一和医疗、养老等后顾有忧,人们才被动存款、少消费,从而股市和楼市似乎成了惟一的栖息地,如果不顾国情,一味地打压股市和楼市,回收流动性,迫使资本回流或迫使资金外流显然不是负责任的态度。所以,当务之急除了采取合理措施缓解流动性过剩,还应该实施合理的改革和分配措施藏富于民,让老百姓通过发达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来持有具备增值功能的有价证券、外汇资产和不动产,少量持有现金。  
□ 苏培科  中国经济时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4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收缩市场过剩流动性和给盲目过热的中国股市降温早就已经开始了,只是"疯牛狂奔"的惯性使得政策信号反应麻木,投资者丧失了风险防范的意识。

:*29*: :*29*: :*2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4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唉!
每当哭泪时,便知悔已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踏浪顽童 于 2007-5-13 01:24 发表
当我这个贴一旦发表,可能有相当一部份人又要骂我[发神经,食错药]了.骂就骂吧.发,还是要发出去.
因为还有相当一部份人怀着一颗大牛心,赚大钱意犹未尽,期望着5000点、6000点甚至8000点至10000点的到来!!!!!
记着 ...

谢谢!!!
学习...
我不懂波浪....按常理.主力出货.股票便会下跌.请教楼主5.13日左右有哪些资金流出迹象啊???5.30为什么是暴跌???杀跌是出不了多少货的啊{没多少人敢买啊}???

楼主说的动能是指成交量吗?

周期.空间....是指能看懂这种技术的大资金会在相应时机进场或离场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3-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我偶像的贴,哈哈,回家看书补习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烁烁 于 2007-7-4 19:51 发表
顶,顶我偶像的贴,哈哈,回家看书补习咯:)



回家看书补习咯:mad:

聪明,叻仔:*19*: vv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18*: 哇塞,好有动力,学习IN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25 11:11 , Processed in 0.058071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