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股董天地

★★★★★07/2/8实战看盘交流专贴★★★★★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0 天

发表于 2007-2-7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到一下,关心自己的中海,今天几万手硬压着,不知明天会不会大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2-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7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持续2个月没有股票型新基金获准发行的局面将结束,股票型基金的发行节奏有所加快。目前,已有5只股票型基金的发行申请通过了监管部门的审批,在排定档期后将分批发行。

  周三大盘冲高回落,上证指数盘中一度上涨近70点,下午有所回落,收盘上涨40点,深证成指收盘上涨200点,日K线收出一根带长上影线的小阳线。两市成交量继续放大,不过与前期均量比较仍有较大差距。

  承接周二的升势,银行板块上午继续上涨,但下午开始走弱,目前上涨属于技术性反弹。从盘面来看,市场依然缺乏明显热点,个股呈现普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7-2-7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帖~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45 天

发表于 2007-2-7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谈3000点就有点不靠谱!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8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一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 天

发表于 2007-2-8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you8 于 2007-2-7 22:46 发表
转帖
今天成大爷又来了,说什么ZF不应为涨跌负责,让人不可思议的是,ZF什么时候为涨跌负责过?有吗?
  只要不造假与恶意圈钱已是投机(资)者之大幸了。经过这么长的时间,连三公都做不好的人,还是多做实事好 ...

不做三公,做牛牛好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8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睡前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8 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7-2-8 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80 天

发表于 2007-2-8 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玄之又玄 于 2007-2-7 23:49 发表
现在谈3000点就有点不靠谱!

你谈跌到1800就靠谱?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2-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8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早上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8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市公司2006年度现金分红将激增
2007年02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张喜玉
  

  年报披露期间上市公司的分红计划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截至昨日已公布2006年年报的55家上市公司中,有29家提出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其中27家拟现金分红,现金分红公司占比颇高。业内人士指出,受益于总体业绩增长、市场结构调整、股改带来的提振效应等因素,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水平在2006年度将出现激增,有望在2004年度现金分红总额694亿元、2005年度734亿元的稳步抬升基础上出现一个“大飞跃”。

  首先,2006年上市公司总体业绩继续攀升已得到共识,业绩与每股现金流的大幅增长赋予了上市公司更强的分红能力。根据2006年三季报,上市公司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算术平均为0.1989元,较上年同期的0.1653元提高了20%,与每股收益的比例达到了1.39:1。而目前已预告2006年业绩的600多家上市公司中近7成预告年度业绩将实现盈利或大幅增长。业绩提升将促使更多的公司在本年度慷慨解囊回馈投资者。

  其次,历年派现公司中蓝筹公司是绝对主力,这两年单上证50成份股的派现总额就占到沪深全体上市公司派现总额的近四成。显然,2006新近上市的大盘蓝筹公司在促发A股市场结构性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现金分红的生力军。招股说明书等资料显示,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寿、上港集团、大秦铁路、中国国航、广深铁路、大唐发电、招商轮船、北辰实业等新上市的超级大盘股2006年将创造接近1200亿元的净利润。其中的部分公司早已承诺了利润分配,如工商银行在招股说明书中称,将对由H股发行完成日或A股发行完成日的较早日至2006年12月31日止这个期间向符合条件的股东发放现金股利。

  再次,股改对上市公司分红派现的提振作用将在2006年报中充分显现。数据显示,目前有270家上市公司在股改方案中附加了分红承诺,多数承诺在股改完成后一段时间内每年分红比例不低于可分配净利润的一定比例。履行这些承诺将对上市公司中长期的经营行为构成约束,客观上使得上市公司在承诺履行期内保持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和较高的分红派现比例,保证了投资者应得的“红包”。参照之前的履约情况,上市公司关于2005年度的分红承诺已全部得以实现,且相当多公司的分红比例还远超承诺比例。如G盐田港承诺从2005年度起至2010年度止,将提出分红比例不低于当年可分配利润50%的预案,而公司2005年实际派现率达118%,较承诺比例翻番。相信类似状况在2006年年报披露期间也会不断演绎,并由此构成2006年度现金分红创新高的主要动力之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8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保险资金入市限制或再松绑
2007年02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提升保险资金入市比例已是大势所趋 史丽 资料图

  □本报记者 卢晓平
  

  市场热议已久的放宽保险资金入市问题终于提上管理层的修改议程。

  昨日,保险监管部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保险机构投资者投资的一些限定条件,我们正根据实际情况研究考虑修改。最终实现保险机构在监管框架下,进行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真正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据这位负责人透露,目前研究考虑修改的条款主要有两条,一是保险公司不可购买其价格在过去12个月中涨幅超过100%的股票,二是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票不得超过总资产规模5%的限制。

  这位负责人称,随着保险公司投资资本市场的经验积累,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生态环境的改变和改善,对于一个新兴市场而言,一些限制性的条款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可以给予切合实际的研究修改。

  “提升保险资金运用比例,已是大势所趋。”这位负责人说。不过,他没有透露新比例的上限。

  2004年10月24日,保监会联合证监会发布了《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鉴于当时的股市非常低迷,管理层从防范风险的角度,特别提出六种不可投资的股票,其中之一是“其价格在过去12个月中涨幅超过100%的”。

  但是去年,上证指数累计上涨130%,两市股票全年累计升幅超过200%的就有139个。就连大市值股票也涨幅惊人,在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中,市值排名前十位的,都有100%以上的涨幅;前三十位中最低的也有50%的上涨。再加上“5%的比例限制”,新增的保险资金将会面临无股可投、不能投资股市的局面。


  保监会颁指引规范债券投资

  对于有担保又有高评级的债券可适当提高投资比例

  □本报记者 卢晓平

  

  “各保险机构应当建立债券投资信用评级制度。今后对于有担保又有高评级的债券,可以适当提高投资比例。”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孙建勇昨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孙建勇称,保监会近日下发了《保险机构债券投资信用评级指引(试行)》,要求保险机构内部建立起识别、衡量、评价和控制债券投资信用风险的系统,达到有效防范风险、稳步提高投资收益的目的。

  防范债市风险任务紧迫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债券市场已成为社会直接融资的重要场所。保险机构作为较大规模长期资金的持有人,逐步成长为债券市场上的重要机构投资者。2006年,债券投资占到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53.14%,成为保险业最大的投资品种。而同时,防范风险已经成为债券投资的紧迫任务。

  孙建勇指出,信用风险是债券投资最主要的风险。近年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无担保企业短期融资券累积发行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长期无担保企业债券也已在市场出现,无担保债券有可能逐渐成为债券市场的重要投资品种。目前有关部门正在修订企业债券管理规定,将为无担保债券投资提供政策支持。债券市场发生的偿付风险案例说明,防范信用风险已经成为债券投资的紧迫任务。而从国际经验看,利用现代金融技术和信息处理方法,建立识别、衡量、评价、控制信用风险的系统,是有效防范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

  《指引》有利维护保险资产安全

  孙建勇又称,保监会制订的《保险机构债券投资信用评级指引(试行)》,借鉴国际通行做法,顺应了中国市场发展的需要,要求保险机构建立内部信用评级制度,有利于维护保险资产安全,提高保险机构核心竞争力,也有利于促进债券信用评级的规范发展和债券市场的稳健运行。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这个瓷器活”,当谈到有的机构可能不具备建立信用评级岗位和专责人员时,孙建勇表示。他鼓励保险机构在遵循普遍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信用评级制度和评估模型。

  有专家认为,《指引》的出台,有利于防范保险机构债券投资信用风险。按照《指引》规定,保险机构建立内部信用评级系统,全面评定发债主体和投资工具的信用等级,可以充分揭示相关风险,做到早预警、早防范;有利于提高保险机构竞争能力;有利于促进信用评级和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高评级债券可以适当提高投资比例

  孙建勇还表示,从今年开始,保监会将探索保险资金投资的分类管理。

  据悉,此次出台的《保险机构债券投资信用评级指引(试行)》将债券投资信用评级分为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两个单元,前者主要评估发债主体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后者主要结合债券特点和相关合同,考察债务人偿还特定债务的信用程度。《指引》对评级报告内容进行了规范,要求保险机构持续跟踪并积累评级信息,持续评级应每年至少两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8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坚持正确投资理念真的不容易
2007年02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徐洪才
  

  针对当前我国股市行情和基金业出现的变化,中国证监会及时善意地提醒广大基金投资者,要防止三种错误观点:一是把基金当储蓄;二是把理财当发财;三是把投机当投资。一言以蔽之,就是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应该坚持正确的理念。

  世界证券市场发展只有几百年历史,我国证券市场更只有10多年的短暂时光,但是人们在总结正确投资理念方面,确实已经积累了数不胜数的经验与教训,把它们综合起来,就成了今天人们的借鉴。

  但是,知易行难啊!

  近日里,笔者翻阅了大摩前首席战略官巴顿·比格斯的新著《对冲基金风云录》,听他娓娓道来美国华尔街和对冲基金幕后的一些奇闻轶事,结合最近几个月我国证券市场发生的引起全球关注的轰轰烈烈的事情,使我越来越感到坚持正确的投资理念真的不容易。

  不久前某些金融股的价格已经明明白白地严重偏离其内在价值,而承诺价值投资理念、充当理性投资代言人的一些基金经理们,却成了坚决做多的急先锋。看来,当多数人都失去理性的时候,敢于站出来讲真话,确实需要相当的勇气。想当年,闽东电力88倍PE发行价不正是某些“理性的”机构所为吗?如今中国人寿100倍PE时还敢往上炒的不也仍然是一些“理性的”机构吗?专业机构们尚且如此缺乏定力,中小散户们岂不是更难把持住自己了?这愈加证明了———坚持正确的理念真的不容易。

  常言道,证券市场里没有“专家”,只有“输家”和“赢家”。投资大师们经常教导我们,应该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一般来说这是“正确”的;但有的时候又是“严重错误”的。当“众人皆醉,唯君独醒”时,价格虽然已被高估,而市场仍然气势如虹,这个时候你空仓,那你一定赚不到钱,你还要因此遭人耻笑。但是笔者相信,不管多高的价格终究是要回归到它内在价值的,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有一位著名的对冲基金经理,在一个大级别牛市的中后期曾经彻夜难眠。他千百次地问自己:该不该放弃价值投资理念呢?终于有一天,抵挡不住诱惑了,他安慰自己说:现在只是第八个回合,杀进去吧。结果,市场却在第九个回合就“功德圆满”了,这位倒霉的家伙从此销声匿迹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也许这家伙真的是活该。比格斯说,对冲基金经理每有一个“麻雀变凤凰”的故事,就有至少两三个“麻雀死亡”或“麻雀变凤凰再变麻雀”的故事。看看我国的情况,一年多来的牛市行情造就了一批年轻的明星基金经理,他们是何等的风光!年关将至,一些基金经理凭着自己的业绩向老板开起了价,一时之间跳槽成风,忙得不亦乐乎。但依笔者愚见,这固然反映了目前我国基金管理公司在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上确实存在着某些问题,然而也不能不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些年轻的基金经理们在理念上还并不十分成熟。

  由此,笔者还联想到不久前出现的基金销售热潮,现在又出现了基金赎回潮。相隔时间是如此之短,两番景象是何等的不同,又是何等的相似。这充分反映了这些“基民”们还很不成熟的心态。前一阵子,更有勇敢者通过典当融资和住房抵押贷款进入股市的。俗话说:不要轻易卖出不属于你的东西,否则不是归还,就是进班房。比格斯认为,市场通常缺乏效率,原因之一就是做空者较少,空头往往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与做多者相比,做空者更经常地处于不安和紧张之中。我觉得,比格斯的精辟分析对于下一步我国证券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交易都有一定的启发性。

  市场一跌,就发牢骚、就骂娘,甚至指名道姓地指责不同看法的人,笔者认为这不是一个理性投资者的应有表现。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笔者相信,这一次的市场调整不仅不会改变我国证券市场的基本走向,相反还会有利于夯实市场长期走牛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第四代证券投资者队伍将会因此逐步成熟起来,这无疑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最大成果。

  (作者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证券期货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教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8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信市值过千亿 券商板块崭露头角
2007年02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李剑锋
  实习记者 沈颖

  

  券商板块将注定成为今年A股市场的重要新生力量。昨日,中信证券总市值再度站上千亿大关,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拟借壳券商已超过10家,符合连续三年盈利条件的券商也已达到13家。

  近段时间,尽管大盘有所调整,但券商股及券商概念股表现依然突出。行业龙头中信证券股价昨日上涨4.26%,收报34.79元,最新总市值再度突破千亿,达到1037亿元;宏源证券于昨日盘中创下历史新高,目前总市值达到262亿元;海通证券的借壳目标都市股份在年初复牌后连续拉出14个涨停,经过几天的回调后昨日又再度上涨了4.59%,按借壳成功后的总股本估算,海通的市场估值已达到626亿元;长江证券借壳目标S石炼化昨日拉出复牌后的第四个涨停,股价收报9.43元,如果不考虑未来送股及股价继续上涨的因素,长江证券的市场估值已达158亿元。仅上述4家券商,目前的市场估值已超过2000亿元。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自广发证券2006年首开借壳上市先河之后,现公布借壳方案或找到借壳目标的券商已超过10家。不管是券商借壳的目标公司,还是大量持有券商股权的上市公司,都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

  而除借壳之外,另有许多券商把IPO作为了上市的主要途径,如光大证券等公司就明确表示,将通过IPO实现上市。据Wind资讯统计,目前已披露2006年未经审计年报的50家券商中,招商证券、国泰君安、中金公司、西部证券等13家已连续三年实现盈利,光大证券等7家券商已连续两年盈利。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有些券商的历年财务数据可能还需要调整,但这无疑昭示了证券公司有望在今年开始掀起IPO上市潮。

  有关专家指出,2006年,银行业迎来了上市大潮,银行股已成为A股市场举足轻重的力量,而作为金融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证券公司,其份额却明显偏小。未来,随着券商借壳上市的逐步推进以及IPO的陆续展开,券商板块有望迅速壮大,在A股市场拥有越来越强的话语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8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权威人士透露
    股指期货上市按既定目标进行
    会员结算体系和技术系统基本准备就绪

   权威人士昨日透露,股指期货上市工作正在按照既定目标和既定方针正常进行,准备好了就正式上市。目前,有关部门没有刻意推迟或者提前上市股指期货的计划。沪深300指数期货将在“充分准备、平稳推出、隔离风险、强化监管、逐步发展”的思想指导下顺利推出。

  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修订草案)》,该修订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施行。业内人士认为,这为股指期货上市铺平了道路。

  按照有关精神,股指期货将以稳妥为基本前提,以更好地发挥金融期货市场功能为宗旨,在准备充分、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适时推出。同时,有关部门将全面落实金融期货相关制度安排和各项准备工作,继续深入开展金融期货投资者教育工作;建立健全金融期货与证券现货市场风险监控、信息沟通和监管协作的工作机制;做好《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出台后的实施准备工作,进一步完善保证金安全存管的制度性安排。

  权威人士透露,《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出台后,修改后的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以及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细则、结算细则、风险控制管理办法、会员管理办法等将公布。下一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将重点考察会员的股指期货准备情况,其中包括期货公司增资扩股等情况。有关部门将对有意申请中金所各类会员的机构进行评估和验收后,正式批准其会员资格。目前,股指期货会员结算体系以及股指期货技术系统基本准备就绪。(中国证券报 李中秋)

    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修订草案获原则通过

   《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下称“草案”)已于昨日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将由国务院公布施行。

  会议认为,草案将规范的内容由商品期货扩展到金融期货和期权交易,扩大了期货公司的业务范围,并进一步强化了风险控制和监管。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草案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这将成为今后几年期货市场的主要法律依据,使期货市场进一步走上依法前行的道路,加快发展进程,提高市场功能。草案有不少创新之处,为即将浮出水面的股指期货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也将成为已经列入立法程序的《期货法》的蓝本。

  一位资深期货专家表示,《条例》的修订将为期货市场发展带来根本变化,为下一步市场的发展、创新和监管提供了充分依据。他表示,从监管角度看,现在对期货公司的很多违规行为进行监管尚缺乏法律上的依据,很多期货公司违规行为得不到处罚。《条例》出台后,对期货公司的监管依据将更明确,监管效率将大大提高,整个监管工作将在明确的法规指导下更富有效率地规范进行,进而提高期货市场改革和发展的效率。

  据了解,此前草案争议较大的几个地方有了初步定论。

  期货公司如愿扩大经营范围,相比原来单一的经纪业务,增加了自营、境外经纪、咨询等新业务。胡俞越表示,这为期货公司分级分类管理提供了依据,有利于提高期货公司竞争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强势公司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事实上,这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会员结构安排上已经初露端倪。

  对于争议较大的“变相期货交易”,草案对其特征作出基本描述。草案取消了此前讨论较多的期货投资基金,规定期货公司不得自主发起和管理期货投资基金。草案还对期货业协会的行业监管职能进行了描述,赋予中国期货业协会进行行业监管的法律地位。(第一财经日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8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情形不妙,半仓出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8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体上市概念受到强力追捧
2007年02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沪东重机月K线图
  沪东重机近期持续大涨    张大伟制图


  □本报记者 陈建军
  

  沪东重机、东方电机等中央企业下属上市公司公布整体上市消息后,如同给大盘重新注入了强心剂,而深圳机场、桂冠电力等明确了整体上市计划的公司更是形成一大热点板块,整体上市概念股的行情一浪高过一浪。

  整体上市公司受追捧

  昨天,桂冠电力盘中创出了7.77元的新高。这个高点,超出了其1月31日见到的最高价7.69元。虽然两者相差不多,但走势与大盘相比却明显属于超强表现。上证综指昨天盘中达到的2745点最高点,相比1月31日的盘中高点跌去了184点。结合相关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发现,其中都有整体上市这个共同背景。

  沪东重机1月29日公布整体上市消息,它的股价到昨天为止的涨幅已经高达约89%;东方电机昨天继续涨停,这是它公布整体上市消息以来的连续第三个涨停板。其实,最近列在涨幅榜前列的不少个股,不同程度上与整体上市的说法有关。比如说,虽然昨天刊登否认整体上市传闻的公告,但中核科技依旧牢牢封在涨停板上;昨天涨停的中宝股份,也是一家前期通过定向增发实现大股东房地产业务整体上市的公司。

  在多家券商的研究报告中,频频见到这些近期强势股的身影。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推出的2月份投资策略报告,用很大的篇幅对中央企业下属上市公司的整体上市进行了推介,而分析师陈李表示他们在3月份还会推出整体上市的专题报告。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孙峦等分析师更是异口同声地表示,整体上市正在成为今年最大的投资主题。

  整体上市 央企唱主角

  从目前公布整体上市信息的公司性质来看,主要是中央、地方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像中宝股份那样的民营控股公司还是少数。央企当仁不让的将是主角。

  国资委去年12 月发布的《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指出,除了涉及国家安全的企业、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和专门从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公司外,国有大型企业都要逐步改制成为多元股东的公司。陈李说,这个政策意味着绝大部分的国有大型企业都将以上市为目标,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将为资本市场带来持续的优质上市资源。

  通过向旗下上市公司注入资产实现整体上市,正在成为国有企业股份化改造的捷径。由于很多控股国有上市公司的企业集团不具备直接上市的条件,因而通过定向增发来实现整体上市成为它们的首选。根据国家国资委的计划,中央企业数量到2010 年时要从目前的161 家调整和重组至80-100 家,其间必然伴随大量的整合,因而中央企业借道下属上市公司进行整体上市的压力和动力最大。

  整体上市要找“大白马”

  因整体上市为股市注入了大量的优质资产,其重大投资机会受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但包括中原证券研究所刘江啸在内的券商研究员们对记者表示,投资者应该首选那些已经明确提出整体上市计划的公司作为目标。

  随着整体上市成为一个板块,近期就整体上市传闻发布澄清公告的上市公司每天都有,甚至个别天数多达十多家。不少上市公司发布澄清公告,均因股价异动而应证券交易所要求对市场作出的解释。其实,一些上市公司是否会推进整体上市,某种程度上已经是“大白马”了。

  在桂冠电力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大股东中国大唐集团明确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启动将集团旗下水电类资产逐步注入桂冠电力的工作。由于桂冠电力股改实施已超过7个月,相应准备工作的推进也可能要告一段落了。公开信息显示,桂冠电力现任副董事长、总经理戴波的另一身份是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而后者正是大唐集团准备注入桂冠电力的部分资产。此外,像华侨城控股股东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也在股改时明确承诺要推进整体上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8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业内估计股指期货最快5月推出

  昨晚传出《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下称“草案”)已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且经进一步修改后将由国务院公布施行的消息。在众多期货业内专家看来,草案的原则性通过鼓舞了期货公司备战股指期货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推出股指期货扫除了法律障碍。

  一位接近中国证监会的人士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草案。根据程序,草案修订工作的参与各方在原则上对草案进行最后的表态后,就可以正式会签颁布。

  《期货法》起草小组顾问组成员朱国华教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已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草案虽尚待进一修改和完善,但为5个月前挂牌的中金所提供了成立的法律依据,并为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扫清了最后的法律障碍。

  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则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草案原则通过鼓舞了望眼欲穿的期货公司备战股指期货的信心,也有利于后续备战工作的开展。

  罗旭峰估计股指期货的正式推出至少在3个月后。一些人士也大胆预测,股指期货最有可能的推出时间是五六月或九十月两个时期。但罗旭峰表示,虽然《条例》有望最早在春节前正式公布,《条例》的早出或晚出其实对期货公司从业人员并无太大实质性影响,因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期货公司对草案原则性获批的消息也不必过于乐观,应以平常心态做好自己的后续准备工作。

  中金所市场部有关人士则向本报表示,不管《条例》什么时候正式公布,中金所都会按既定计划稳步推进股指期货上市工作,只要条件成熟就会适时推出股指期货。

  股指期货理论专家刘仲元虽称草案原则性获批是一“好事”,但他对“进一步修改后将由国务院公布施行”的《条例》能否在春节前正式公布持保留看法。(第一财经日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8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2-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18 18:59 , Processed in 0.042088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