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地心浪人

★★★★★2007年1月8日实战交流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8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草地哥,600763今天表现很急呢,坚持持有,你看到多少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 天

发表于 2007-1-8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yyezi121212 于 2007-1-8 11:47 发表
草地哥,600763今天表现很急呢,坚持持有,你看到多少啊

此股去掉ST已无悬念,第一目标看6.00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7-1-8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逍遥派8988 于 2007-1-8 11:38 发表



2016,2050

本来还有2039,不过已经涨了

个人意见.

谢谢老兄,应该看399101,159902是好象是个开放式基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8-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8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草地 于 2007-1-8 11:51 发表

此股去掉ST已无悬念,第一目标看6.00吧



呵呵,好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8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盘有点悬呀!下午会继续跌吗?请各位高手发表一下看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8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提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3 天

发表于 2007-1-8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商行启动重组 引资谁食头啖汤
      《财经》网络版    2007-01-08 10:33:45

广商行地处珠三角的核心,对港澳地区的银行尤其具有吸引力,在业务上与广商行多有合作的香港东亚银行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可能

   “广商行的初步重组方案即将呈报给银监会。”2006年的最后一周,中国银监会一位官员向《财经》记者透露了广州市商业银行启动重组的确切消息。这将是继深圳商业银行、广发行引资重组之后,广东省内第三大金融机构重组。
  据1月7日出版的2007年第1期《财经》杂志报道,广商行前身为广州城市合作银行,1996年由广州市49家城市信用社整合组建而来;成立伊始,受两家支行非法高息揽存造成的巨额亏空所累,一直背负巨大包袱,2001年一度濒于关闭。同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向广商行派驻监管小组展开清理整顿。广商行现任董事长姚建军为当时的监管小组组长。姚上任后,开始施行“刮骨疗毒”式的管理变革。
  此后,广商行对外宣称逐年减亏,但扭亏为盈后的广商行仍背负大量不良资产,截至2005年9月,不良贷款率高达40%,资本充足率至今仍在6%左右,被银监会归于高风险处置的“第五类行”。面对银监会要求各家银行必须在2007年1月1日前完成资本充足率达标的要求,资产状况先天不良的各地城商行备感压力。广商行的初步重组方案正是在此背景下出炉。
  根据重组方案,2006年12月15日成立的广州国际控股集团将以广商行第一大股东身份,成为这家银行重组的主角。广商行重组将纳入广州国际控股集团的统一部署,与后者控股的广州农村信用合作社、广州科技信托投资公司、万联证券等“打包重组”。其中,广商行和万联证券的重组计划在2007年上半年完成。
  广商行重组将采取“先重组,后引资”的方式,先由广州国际控股集团对广商行的不良资产进行剥离,下一步才是引资谈判。广商行内部高层向《财经》记者透露,未来广商行引进外资将“不止一家”。而广州市金融办公室主任周建军在2006年末曾公开表示,欢迎有实力的外资银行特别是港澳银行,参股成为广商行的战略投资者。他预计,广商行引入境外投资者的工作将在2007年进入实操阶段。
  关注广商行的投行人士表示,广商行地处珠三角的核心,对港澳地区的银行尤其具有吸引力,在业务上与广商行多有合作的东亚银行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可能。但最终谁能问鼎,还要看实力、出价等综合条件。广商行重组方案中,将如何解决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香港东亚银行执行董事兼副行政总裁陈棋昌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已与广商行“谈了很多次”,但仍未有结果。“我们要考虑的是广商行的坏账多不多,收购价钱是多少。而且目前单个外资银行最多只能参股20%,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广商行的大股东。另外,如果我们参股了一家内地银行,也不想有其他的外资银行和我们一起进去。”
  知情人透露,在广州市政府眼中,东亚银行未必是广商行引资的最佳选择,他们对于实力更强的外资银行仍然有所期待。据悉,花旗、淡马锡等多家国际战略投资者也对广商行表示出投资的兴趣。汇丰投行部人士也向《财经》记者证实,汇丰在2002年即与广商行有过意向性的投资洽谈。后因考虑外资银行至多只能入股两家国内商业银行的限制,遂将投资方向转向了上海银行和交通银行。■

(详见1月8日出版的2007年第1期《财经》杂志“广商行重组在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9 天

发表于 2007-1-8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股董天地 于 2007-1-8 11:09 发表


就是要记住这7个字:不要想买在底部

:*22*:即使让你买到了最低价,也得牺牲时间为代价,除非你想训练耐心,偶有一段就这样过来了,而且容易在启动的时候反而急急地抛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3 天

发表于 2007-1-8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渤海基金亮相 天津成最大受益者
      《财经》网络版    2007-01-08 10:35:45

业内均将其视为发展中国式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一次突破。其承载的另一重使命,在于摸索产业投资基金乃至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有效运行模式和监管尺度


  经过一年有余的筹备和几番推迟,渤海产业基金终于赶在2006年年关之前成立。
  1月8日出版的2007年第1期报道,2006年12月30日,天津市长戴相龙宣布,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正式挂牌,总规模200亿元,首期金额60.8亿元。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亦于同日揭牌成立。
  渤海基金出资人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国家开发银行、国家邮政储汇局、天津市津能投资公司、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同时挂牌成立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其中,全国社保基金等前五家出资人各出资10亿元,人寿集团和人寿股份共出资10亿元,渤海基金管理公司出资8000万元;基金以封闭方式运作,存续期15年。
  依照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渤海产业基金为契约型,基金首期资产委托渤海产业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委托交通银行托管。按照契约型基金的有关法律规定,渤海产业基金不设董事会,基金持有人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作为资金管理方的渤海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金为2亿元,中银国际控股公司占48%的股份,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22%,六家基金持有人(人寿集团和人寿股份合并计算)各占5%。目前,渤海基金管理公司还在依照程序进行工商登记。
  中国银行行长、中银国际董事长李礼辉与曾任新桥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的欧巍将分别出任渤海基金管理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据悉,此前,中银国际及天津方面曾力邀香港投资银行家梁伯韬出面管理这一基金;然而,后来梁伯韬由于身陷电讯盈科收购案的重围,最终作罢。梁伯韬曾向《财经》记者表示,放弃这样一个机会非常可惜。
  “渤海基金有些内部的事情还没有做完就挂牌了,主要是想赶在2006年完成。”2007年1月3日,一位天津滨海新区的政府官员对《财经》记者说:“渤海基金获得批复已经有一年了,不宜再拖到2007年。”
  作为中国第一只获准试点的大型产业投资基金,整个安排中最大的受益者当属天津市。  
    据新华社报道,渤海基金将主要围绕实现国务院对天津滨海新区功能定位进行投资,同时也将支持天津滨海新区以外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路透社引述中国媒体报道称,渤海产业基金目前至少选定了三个项目,其中包括空中客车天津项目;另外两个分别是中石化炼化项目和滨海新区区内交通建设。
  《财经》报道称,渤海基金备受瞩目的深层原因在于,业内均将其视为发展中国式私人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PE)的一次突破。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即表示,产业基金事实上只是中国的一种特定名称,实质正是PE的一种。
   作为试点,渤海基金承载的另一重使命,在于摸索产业投资基金乃至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有效运行模式和监管尺度。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副司长曹文炼曾对《财经》记者表示,渤海产业基金将边试点,边完善制度建设,从而推动《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尽快正式出台。■

(详见1月8日出版的2007年第1期《财经》杂志“渤海基金:PE中国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3 天

发表于 2007-1-8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注定一场复杂博弈 中铝并购山铝兰铝待决
      《财经》网络版    2007-01-08 10:37:14

中铝董事长肖亚庆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称,若两家公司股东大会不予通过,中铝没有考虑其他的解决方案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能否在今年春天回归A股市场,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1月15日山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兰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同日召开的股东大会的结果。两公司的股东将就与中铝的吸收合并及股权分置方案进行投票。这注定是一场复杂的博弈。
  1月8日出版的2007年第1期《财经》杂志报道,2006年12月7日,中铝公告以每股6.6元吸收合并旗下两家A股公司——山铝和兰铝。合并后注销两家公司的法人资格,并以存续公司中铝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中铝持有山铝71.43%的股份,持有兰铝28%的股份,均为两家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2007年1月4日,中铝董事长肖亚庆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称,“操作的难度在于掌握利益平衡点。我们要考虑中铝海外投资者的利益,同时还要照顾到山铝、兰铝投资者对股改的期望值,所以在确定溢价比例上反复磋商。”此前的2006年9月,山铝的股东大会已经否决了当时大股东中铝提出的10送2.5股的股改方案。
  《财经》报道称,这注定是一场复杂的博弈。首先,交易各方均为上市公司,且由不同的市场监管。山铝和兰铝为A股上市公司,而中铝则在香港和纽约挂牌;其次,以换股方式进行吸收合并在中国证券市场尚不多见,各方股东间的利益协调难度可想而知;最后,并购同时掺加了股改对价的因素,更令换股价格的确定增添了变数。
  1月15日,山铝和兰铝将召开股东大会进行表决,2月下旬中铝将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进行表决。山铝流通股股东朱益文认为,中铝虽然确定了2007年3月将在A股上市,但此事尚未得到中国证监会的批准,不确定性很大,而证监会的批准前提是这一方案必须通过股东大会。
  当被问及两家公司股东大会不予通过后怎么办,肖亚庆略加思索后摇头表示,中铝没有考虑其他的解决方案。“如果吸收合并方案均未通过或仅有一家公司通过,则对未通过公司的股东来说是一种损失。”
  《财经》报道称,中铝是目前全球第二大氧化铝生产企业,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氧化铝和原铝运营商,“上游概念”曾是中铝在2001年在香港和纽约上市时的“卖点”。
  从2002年开始,受国内经济高涨、原铝供不应求的推动,国内铝工业出现了对电解铝投资的热潮,电解铝加工量迅速增加,进而导致对原料氧化铝需求量大涨,氧化铝的价格节节攀升。2004年氧化铝的投资加快,但由于氧化铝价格太高和电价上涨,以及国家出于资源保护对电解铝行业征收出口税等原因,下游的电解铝行业几乎出现全行业亏损,这又导致氧化铝价格迅速回跌。
  几年间铝行业不同链条此起彼伏的波动,让中铝感受到了产业链缺失的风险。从2005年开始,中铝整合了八家电解铝企业,电解铝产能由原来的77万吨规模扩大到现有的270万吨,预计2007年电解铝会贡献40%的利润。
  此外,中铝还在许多公开场合暗示,其母公司中国铝业公司控制的包头铝业、兰州连城铝业及铜川鑫光铝业合共67万吨电解铝资产,将会注入上市公司,届时中铝电解铝年产能力将提升25%,达到337万吨。■

(详见1月8日出版的2007年第1期《财经》杂志“中铝多赢难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8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3 天

发表于 2007-1-8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事情很搞笑,以后就要当笑话看



市场估值是否公平合理 人寿A股定价揭秘
      《财经》网络版    2007-01-08 10:38:51

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准开业;新的投资项目在研究和分析中,预计今年春节之后会有新的动作

  2006年12月28日,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确定了A股发行价格为每股18.88元,为发行价区间的上限。
  1月8日出版的2007年第1期《财经》杂志报道,中国人寿A股发行价格最终确定为18.88元,其逻辑并不复杂。它是中国人寿路演时H股股价打九折之后的结果——近年来所有H股上市公司的回归,都是以这一标准操作。“这是为了对H股股东有所交待,并让内地的机构投资者有一定的获利空间。”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资本市场部董事总经理林寿康说。
  作为国内第一只上市保险股,中国人寿定价的最大困难在于没有可以参照的可比公司。“中国保险市场的增长潜力非常惊人,保单的数量每年以超过25%的速度增长,这样的增幅在全球都没有,很难找到参照系,所以,它的价格不断被重估。”一位资深投资银行家表示。
  “对于中国人寿的定价,这次采用的是市场化的询价方式。因为国内市场没有保险股,没有可以类比的对象,无法按照市盈率计算,所以,这次的定价我们并没有提出意见。”中国证监会发行部的一位人士说,“让市场自己定吧。”
  根据目前公布的国内外投资银行的研究报告,对中国人寿的定价都采用了内含价值评估法。但每份报告在如何计算内含价值与新业务价值时采用了不同的模型和参数,因此,结果也有较大差别。其中最为激进的招商证券研究报告认为,中国人寿的一年目标价为35元,三年目标价90元。最为保守的海通证券研究报告认为,中国人寿的估值区间在21.41元到23.63元。
    “在成熟市场,股价与内含价值的比值大致在两倍左右,而在诸如中国这样的高成长市场这一比例可以高达4倍以上,中国人寿基本在这一水平。”中信证券投资银行部执行总经理商宾表示。
  不过,也有国内投资者对这一估价质疑。“三年前中国人寿在港上市才3港元多,询价前才突升至24港元左右;如今以18元多的价格发行A股,是否对国内股民不公平?”在路演现场,投资者每每提出这一问题。
  对此,负责此次承销的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弘表示:“目前全球市场对中国股票估值同三年前是不可比的。当时,中国上市的大型国企股票估值均很低,而中国人寿刚刚完成重组,经营管理水平尚未得到验证。因此,当时H股发3港元多,本身并不低。”
  “经过这几年发展,全球新兴市场对股票的估值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今天的中国人寿已不同于三年前。海外投资者看到了这一点,因此,H股股价涨到28港元。中国人寿把发行定价定在18元左右,充分考虑了国内股东的利益,是公平合理的。”花旗银行中国研究部主管薛澜也表示。
  “人寿的定价绝对是低了。”中信证券副总裁德地立人如是评价。
  《财经》获悉,就在中国人寿A股发行的同时,保监会批准了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开业。至此,中国人寿及其母公司旗下已共同拥有了寿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财险公司和养老险公司。“这是中国人寿走向混业经营的重要一步。”业内人士评价说。而中国人寿首席投资官刘乐飞也透露,中国人寿正在研究和分析其他的投资项目,预计今年春节之后会有新的动作。■

(详见1月8日出版的2007年第1期《财经》杂志“中国人寿炫目回归”)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8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有点危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8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华新水泥600801为何停牌?什么重大事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3 天

发表于 2007-1-8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鲁能集团完成私有化
      《财经》网络版    2007-01-08 10:41:15

2006年,山东资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同时也是全国电力系统最大的职工持股企业山东鲁能集团,完成了向私人公司的“变身”。不过,谁拥有鲁能仍是一个谜


  2006年12月,中国投资协会会长陈光健上书国务院,反映山东鲁能集团清退职工股并引进两家私人企业股东的情况。这封信措词紧急,请求国务院成立专门调查组,查清这一事件是否涉及腐败问题。
  1月8日出版的2007第1期《财经》杂志封面文章“谁的鲁能”报道,早年为国有企业的鲁能,原本是山东电力集团(当时为山东省电力工业局)下属第三产业和多种经营企业的总称,创建于1995年,其前身可追溯到1988年成立的鲁能电力开发公司,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前夕通过在山东电力系统大规模集资,改造为职工持股企业,50家股东中除鲁能物业以外,均为职工持股企业或代持企业。截至2005年底,鲁能集团总资产738.05亿元,下辖煤电、矿业、房地产、工程建设、金融、体育等多个产业。
  《财经》获悉,早在2006年5月,山东鲁能集团91.6%的股权已由北京首大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国源联合有限公司接手。鲁能集团原50家股东除三家外均已完成职工退股,随即将所持鲁能集团股权悉数以净值作价转让,总价款为37.3亿元。其中,山东省电力工会委员会持有的31.52%股权转让给首大能源;其余46家股东合计持有60.09%的股份则转让给国源联合。相关工商登记变更业已完成。至此,从2002年至2006年,鲁能悄然完成了从国有控股公司到职工持股公司,再到私人公司的“变身”三部曲。
  目前,鲁能集团新一届董事会已正式产生,国源联合和首大能源在九人董事会中共据五席。代表新大股东进入鲁能集团董事会的国源联合董事长李彬年仅36岁,鲁能集团核心人物董事长高洪德与总裁徐鹏继续担任原职。
  鲁能对内对外一直严密封锁引进新股东的消息,新入主的北京两家私人企业的名字更被视为“绝密中的绝密”。即便到了2006年下半年,鲁能集团股权转让及相关的股权变更手续完成之时,《财经》记者遍询鲁能集团与山东电力业内人士,仍无人说得出新股东的名称。 新进大股东国源联合与首大能源相当低调和“神秘”,在入主鲁能之前,两家公司股权交易频发,股权链条繁复,这种复杂的股权结构成功地掩盖了鲁能私有化后的实际控制人。
  中央国资委、国家电监会等部门的高级官员也表示,迄今没有接到鲁能集团股权转让的报批文件。
  此次向国务院上书的陈光健曾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颇具影响力。他上一次就鲁能改制为职工持股企业之事上书国务院是在2003年。当年8月,国资委、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文(国资37号文),明确要求“暂停电力系统职工投资电力企业”。这一文件严禁电力企业未经审批实施企业改制、出售资产和新设立企业。
  《财经》同时配发的研究员评论指出,鲁能案例提出了迫切挑战:分享垄断利益的特殊企业,其私有化进程应循什么规则?在数年间完成“国有-职工持股-私人公司拥有”链条的鲁能私有化案例清楚地说明,直面电力职工持股问题并尽快找到解决路径,已成为决策者迫在眉睫的难题。政府应及早出台整体方案,恰当厘清利益格局,将电力关联企业改制进程纳入透明规范的操作程序。■

  (详见1月8日出版的2007年第1期《财经》杂志封面文章“谁的鲁能”“避免最坏的私有化”)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8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3 天

发表于 2007-1-8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能集团不明不白地私有化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8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某股民的年终总结:
1,看好不买时一直涨!
2、追涨买后变成熊样!
3、气愤不过几天卖掉;卖后立即大涨!
4、两选一个,必然选错,买的下跌,没买的大涨!
5、选错后改正错误,换股,又换错!
6、下决心不搞短线,长期持股,则长期不涨!  
7、熬不过了,抛了长线,第二天涨停!  
8、又去搞短线,立即被套!
9、总结了历史经验,用在下一次,肯定错了!
10、恢复到以前的投资风格,又亏了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8-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9 天

发表于 2007-1-8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gwen 于 2007-1-8 12:38 发表
某股民的年终总结:
1,看好不买时一直涨!
2、追涨买后变成熊样!
3、气愤不过几天卖掉;卖后立即大涨!
4、两选一个,必然选错,买的下跌,没买的大涨!
5、选错后改正错误,换股,又换错!
6、下决心 ...

一个字:背:*26*: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9 天

发表于 2007-1-8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按步就班 于 2007-1-8 12:42 发表

一个字:背:*26*:

不过很多人包括自己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吧,呵呵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20 08:26 , Processed in 0.032240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