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goodsohu

[大盘交流] 上班族散户,探索一条百万之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好昨天把600108换成了002254:*18*: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6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7-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6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5-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6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5-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6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5-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andahong 于 2008-8-6 13:11 发表
谢谢楼主提示, 不过我会选择在每个整数关口补仓.

还是认为可以见15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600596可能是为了发行而压低股价
"定价方式:发行价格不低于公告招股意向书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或前一个交易日的均价,具体发行价格由股东大会授权公司董事会与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协商确定。"
"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3000万股,募集资金不超过9.8亿元"
如此限制,在如今,要达到3000万股,则募集必然超过9.8亿;因此可能为发行够数而打压:*18*: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002254明天见40以上先出部分:lol: :*2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6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4-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andahong 于 2008-8-6 13:11 发表
谢谢楼主提示, 不过我会选择在每个整数关口补仓.

预计今日0565探底反弹,可以找机会做T+0,机会难得:*22*: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板块受利好刺激应该会有表现,如600779,600132,600106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7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4-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渝三峡A:公司引领甘氨酸新时代的到来
2008-5-8   作者:任静 来源: 国泰君安 
  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甘氨酸市场波折后供应趋紧、价格回升

    投资要点:

  公司的新工艺路线运行颇多周折,但生产线已经全线贯通,表明该工艺的工业化生产成功,这是最重要的。从目前部分数据显示,多个指标好于设计值,超预期的量产预计在一周左右的时间。

  该工艺的工业化成功,对甘氨酸行业而言是革命性的。——相比于国外天然气工艺,凭借国内天然气较低价格而成本优势明显;——相比于国外淘汰、国内普遍使用的氯乙酸法甘氨酸工艺,可以较低大约40%的生产成本,基本零排放的环保优势等等,将使国内传统的甘氨酸生产企业面临巨大压力。在甘氨酸传统应用领域草甘膦的生产中天然气法甘氨酸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草甘膦企业的生产成本并提高草甘膦的品质,更重要的是该工艺超越氯乙酸法甘氨酸在医药食品饲料领域的应用,将填补国内供应空白,发展空间将超过在草甘膦中的应用。

  该工艺的先进性还体现在工艺路线的变通性方面,可以比较容易地改线生产双甘膦、草甘膦等,为公司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甘氨酸价格经过非理性地上涨之后又经历了非理性下跌,最低的1.8万元/吨价格已经低于氯乙酸法工艺的成本,随着草甘膦扩产的逐渐释放、奥运期间对污染企业的限制,甘氨酸的供需关系发生转变,价格已经快速回升到2.2万元/吨,转好迹象明显。

  原有业务依然按前期报告中每年增长40%预测,08年0.28元,09年0.40元(不考虑参股公司北陆药业的上市可能)。如果依然按照3万元/吨的价格、3万吨产量估算,08年的EPS为2.48元;如果按照2.5万元/吨价格、3万吨产量,最终08年EPS为1.89元。09年甘氨酸产量按照6万吨、价格按照2.8万元/吨计算,EPS为4.1元。更准确的预测,需要等生产线运行平稳之后测算的结果来做。

  我们坚持前期报告中对公司的看法,认为项目运行成功之后,以公司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在甘氨酸和草甘膦等领域会有更长远的发展,给予比普通化工公司较高的估值水平即25倍PE,以2.48元EPS给予62元的目标价。



    公司的5万吨/年天然气氢氰酸法甘氨酸项目始建于07年5月,10月底完成土建,至07年12月底完成设备安装,2月中旬分段开车试运行羟基乙腈段和甘氨酸段,期间不断调整摸索,完善工艺及设备。4月20日,联通两段工艺开车连续生产。从开工建设到试运行,接近1年的时间,3条氢氰酸生产线中的一条生产线在全面贯通之后已经连续正常运行了近10天。成功运行的结果表明紫光英力专利技术已经成功工业化生产,不仅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变化,更是甘氨酸行业的一场革命,将使国内甘氨酸面临新一轮洗牌。

  1.历经磨难、终成正果

    2月中旬开车运行的前半段工艺即天然气-氢氰酸-羟基乙腈段的生产线,因为是传统成熟工艺,试运行比较顺利,而且用试生产的羟基乙腈产品在实验室合成了甘氨酸,其品质超过预期。

  之后,公司开通了甘氨酸生产线,顺利通过了曾经预想最为担忧的化学反应工艺段,但受阻于后处理的蒸发结晶过程,因为设备设计方面放大空间考虑不足,致使蒸发过程中电机功率不够、管道堵塞,甘氨酸和元明粉的分离不够彻底。

  公司在更换了较大功率电机和管道之后,即分离出较为满意的甘氨酸和元明粉,为进一步结晶甘氨酸最终产品奠定了最后的基础。在首批甘氨酸产品彻底分离出来之时,公司于4月15日发布项目进展公告,称此次已获得14吨甘氨酸产品。此批产品二次结晶干燥后纯度达到99.1-99.5%,远高于氯酸法甘氨酸多次提纯后98.5%的指标。

  在此基础上,公司于4月20日开始,将生产线全线联通运转,即从天然气制氢氰酸开始到甘氨酸产品为止,两段工艺路线连续不停歇的生产,以期获得更完整的工艺参数,为全面正式投产做准备。当正常连续运转到第五天时,因为中石油重庆方面天然气管道的例行检修,天然气供应中断,公司不得已停了氢氰酸的生产。而甘氨酸段的生产继续,并有上百吨纯度为98.5%的甘氨酸产品已经包装成袋(25公斤一袋的规格)。

  按照国际化工生产规范条例要求,在新工艺路线连续运行168小时之后,才可称为成功,20日点火的运行时间不够,因此,经过公司与各方的协调,4月29日天然气供应恢复之后,下午3点多氢氰酸工艺段再次点火并平稳运行。

  截至5月6日,此次运行一直正常,其中有些参数不够稳定,公司方面还在做更完善的调试和改进,但并不影响甘氨酸产品源源不断地产出。

  2.引领甘氨酸新时代的到来

    公司的5万吨天然气氢氰酸制甘氨酸新项目是目前行业内最大规模的天然气新工艺生产甘氨酸的产业化项目,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无论是在万吨级氢氰酸大型反应器、万吨级甘氨酸大型结晶器的创制,还是含氰废水废气的有效利用,均符合循环经济、高效节能、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的设计理念。并在提高原子利用率和余热的最大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是一项工艺、工程、装备水平方面最先进的大型工程。

  5万吨甘氨酸项目的建成,将是我国首次依靠自主知识产权,用天然气为原料,通过清洁生产工艺成功实现原材料全部合理利用,成功解决氢氰酸反应器的放大、高反应选择性和高收率及产品的分离、结晶、颜色抑制和母液、残液的产品回收等诸多困扰甘氨酸产业的工艺、工程技术和装备难题。实现了基本无三废排放,可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项目。

    作为世界上第一条天然气制氢氰酸法甘氨酸工艺路线,天然气法甘氨酸项目工业化生产的成功运行对甘氨酸产业而言是革命性的——相比于国外天然气工艺,凭借国内天然气较低价格而成本优势明显;相比于国外淘汰、国内普遍使用的氯乙酸法甘氨酸工艺,其成本大幅下降、产品品质明显提高、无三废排放的环保优势,将使国内传统的甘氨酸生产企业面临巨大压力;在甘氨酸传统应用领域草甘膦的生产中天然气法甘氨酸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草甘膦企业的生产成本并提高草甘膦的品质,更重要的是该工艺超越氯乙酸法甘氨酸在医药食品领域的应用,将填补国内供应空白,发展空间将超过在草甘膦中的应用。

  2.1.其它工艺概述

    已有的甘氨酸生产工艺有多条,主要有氯乙酸氨解法、施特雷克法(Strecker)和海因法(Hydantion)三种。

  2.1.1.各工艺过程介绍

    各工艺过程见图1-图3。一直以来,国内采用的是在国外已被淘汰的氯乙酸氨解法技术,而国外则采用改进的施特雷克法和海因法技术路线。国外甘氨酸生产厂家主要有美国的查特姆公司、法国的斯帕西亚公司、日本的有机合成药品公司、昭和电工公司和味之素公司等,其中日本是甘氨酸生产和消耗大国,这些公司基本都采用改进的Strecker工艺和直接Hydantion工艺。06年时世界甘氨酸年产量已达23万吨。



    氯乙酸法和Strecker工艺均因为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差和环境污染严重,在国外被逐渐淘汰。

    改进的Strecker工艺是为了提高甘氨酸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而开发的,并以氢氰酸替代氰化钠或氰化钾的管式反应。虽然该工艺具有流程短、收率高和不产生污染等诸多优势,但由于氢氰酸的剧毒性和易挥发性,无法长距离运输,装置只能放在其原料装置附近,制约了甘氨酸生产的发展。

  直接Hydantion工艺的发展源于寻找氢氰酸的替代品,以消除甘氨酸生产的地域局限性。羟基乙腈是氢氰酸和甲醛的加成产物,以羟基乙腈为原料来生产甘氨酸,既解决了氢氰酸不易处理的缺陷,又保持了改进Strecker工艺的优点,该工艺目前是国外最受关注的技术路线之一。

  近年来,国外又相继开发了更为先进的催化脱氢氧化法、生物合成法和辐射合成法。

  2.1.2.其它工艺优劣势比较

    氯乙酸氨解法——反应时间较长,副产物氯化胺等无机盐类物质难以除去,产品质量差,精制成本高;作为催化剂的乌洛托品无法回收,造成原料的极大浪费,生产成本增加;工艺路线较长,设备投资较大;且生产的甘氨酸大多为工业级,纯度一般在95%左右。

  Strecker工艺即氰化钠法——产品易精制,生产成本低,约为氯乙酸氨解法的一半,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但是原料氰化钠为剧毒物,操作条件苛刻,反应后的脱盐操作较繁杂,反应路线较长。

  改进的Strecker工艺即氢氰酸法——以丙烯腈副产物氢氰酸代替氰化钠,生产成本更低。由于反应步骤少,工艺过程缩短,操作步骤简化,设备投资减少,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同时无三废处理,所得甘氨酸产品质量明显优于氯乙酸氨解法。世界发达国家生产厂商多利用丙烯腈副产物氢氰酸为原料生产甘氨酸,该法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好,一般纯度可达99%。



    2.2.天然气法甘氨酸的成本、环保优势突出

    国内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氯乙酸法工艺,相比而言,天然气制氢氰酸法甘氨酸工艺具有生产成本低、环保零排放、产品纯度高等优点。

  2.2.1.氯酸法甘氨酸工艺的高成本高污染

    国内目前甘氨酸生产工艺只有氯酸法,最大的生产企业是位于石家庄的河北东华化工集团,现有工业级甘氨酸产能8万吨、食品医药级甘氨酸产能3万吨,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甘氨酸生产基地。另外,江山股份(600389)的子公司南通东昌化工有2万吨的产能、江西电化中达有1.5万吨等,其它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如苏州永达氨基酸厂3500吨、南通光荣化工3000吨等。

  生产成本高:氯乙酸法工艺以氯乙酸与氨水为原料,在乌洛托品催化剂作用下制得,用乙醇或甲醇重结晶两次,可得纯度为95%左右的甘氨酸。整个工艺的技术水平不高、设备要求也简单但过程产生大量的无机盐和富含氯化铵、甲醛的废水,一方面使得反应中原料利用率比较低、另一方面增加了产品的提纯难度,要达到较高纯度和去除其中的氯根需要多次提纯结晶,同时,作为催化剂的乌洛托品难以循环使用,均增加了生产成本。另外无法去除的氯化铵将在后续草甘膦生产中消耗较多的其它原料,增加草甘膦企业的生产成本。

  污染严重:氯乙酸法工艺每生产1吨产品将产生3吨以上的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无机和有机化合物,包括剧毒的甲醛和氯乙酸、二氯乙酸等。经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测试,废水中剧毒物质的含量,超过国家废水排放标准的数十倍至数百倍。此外,中间体氯乙酸的生产还产生大量的*尾气,尾气中同样含有剧毒的乙酰氯等物质。1吨产品将能产生2吨30%左右的副产盐酸,这种副产盐酸由于含有大量的无机、有机氯化物,不能直接用作化工原料,只能用于金属除锈等行业,带来了二次污染,多余的副产盐酸不得不用石灰等处理后排放处理。

  也正是因为该方法的严重污染环境,而且又浪费大量资源,氯乙酸法已经在国外被淘汰但我国大多数企业依然沿用,特别是在国内经过多年努力已经摸索出一套解决氯乙酸氨解法生产甘氨酸环境污染问题的清洁生产工艺之后,包括大型企业在内的氯乙酸法甘氨酸企业,仍然忽视环保、吝于加大环保投资的运营着。在甘氨酸价格低迷之时,企业在环保成本上的压力迫使其中多数企业处于低负荷甚至停产状态,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形势下,氯乙酸法甘氨酸企业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2.2.2.天然气制氢氰酸法工艺的低成本和清洁生产环保优势

    通过天然气制氰氢酸合成羟基乙腈、进而合成甘氨酸被认为是一种清洁而有前途的甘氨酸合成方法,研究者不少,方法亦有很多。与公司新项目最接近而且可比的是国外已有的羟基乙腈法(也即直接Hydantion法),从表1中也可看到,直接Hydantion法的原料成本也最低,竞争优势明显,但其工艺直接生产甘氨酸存在选择性差、副产物多、甘氨酸与亚氨基二乙酸及无机盐分离困难,产品颜色较深、脱色困难;产品的外观和内在质量难以达到客户要求,经济效益不显著的诸多问题,国内至今未能实现产业化。比较而言,公司的新技术已经完全突破的这些缺点,而且工业化生产已经成功。



    2.2.2.1.成本优势突出

    因为技术领先,天然气法甘氨酸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加强了该工艺的市场竞争优势。

  技术优势――因为紫光英力的专利技术,从原子经济学角度分析天然气法甘氨酸在原料利用率、转化率等方面明显高于传统工艺;而且因为工艺的先进,在余热利用、尾气废液回收利用等节约能源和物料;因为工艺的先进,产品品质高,减少了后处理过程,节约成本提高收率。

  副产丰富——该工艺主要产品包括3万吨氢氰酸、15万吨羟基乙腈、5万吨甘氨酸,主要副产品包括5000吨亚氨基二乙酸、7.5万吨无水硫酸钠(元明粉)和5万吨硫酸铵。副产品的销售可冲抵甘氨酸成本大约3000-4000元左右,而氯乙酸法甘氨酸的副产品仅可冲抵约1000元的成本。

  原料优势——公司地处重庆长寿工业园区,天然气不仅价格相对低廉而且品质上乘,作为园区内天然气附加值较高的企业,园区及重庆市政府对公司的天然气额度倾斜,能够保证在天然气日益紧张状况下的正常使用;甲醛、液氨等其它大宗原料也多来自于园区内其它企业。摇钱树下教你摇钱术

  综合考虑该工艺的原料成本,比传统的氯乙酸法工艺原料成本要低40-50%,按照表1中氯乙酸法目前的成本17400元推算,天然气法甘氨酸的原料成本为8700-10440元,如果考虑到副产品的冲抵,成本将更低。

  2.2.2.2.循环经济、环保优势突出

    因为工艺设计的先进性,公司的甘氨酸工艺是清洁生产,基本实现了无三废的零排放,在新厂区,没有刺激的气味弥漫,没有冒黑烟的烟囱,水和母液可以循环利用,尾气燃烧利用、余热可以利用等等。

  尾气的组成成分主要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氢气和甲烷等,可以在燃烧炉中燃烧,产生的蒸汽可供后续结晶工艺段,节约能源。

  2.3.天然气法甘氨酸的高品质进军医药食品领域

    甘氨酸根据应用领域,分为工业级、医药级、食品级和饲料级,不同的使用范围有不同的质量要求(表2)。但因为国内工艺落后、产品质量差、装置规模小,严重制约了甘氨酸下游产品的应用与发展,比如国外食品和医药级甘氨酸要求的含量大于99.5%,工业级要求大于98.5%,且对氯含量要求极高,最大值不允许超过0.007%,而国内生产的甘氨酸,特别是食品医药级和饲料级的质量与国外有明显差距,即使通过精制可生产医药级产品,生产成本将大幅增加,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而甘氨酸产品的质量决定于所使用的生产工艺和原料――

    国内传统的氯乙酸法甘氨酸经过众多改性研究,已经使甘氨酸收率由约70%提高至85%以上,产品甘氨酸含量从95%提高到98.5%,但其关键性指标氯化物含量仍高达0.06%~0.5%,由于所得产品纯度低、杂质含量多而无法满足食品和医药行业生产的使用要求。同样作为草甘膦原料,国外采用纯度为98.5%~101.5%的甘氨酸,而国内纯度只有97.5%~98.5%,而且其中的氯化物含量是国外的30倍,生产合格的草甘膦需两次重结晶,对产品的收率影响很大。

  天然气法甘氨酸则借助先进的工艺,在试生产阶段即得到一次结晶产物,纯度98.5%,两次结晶后的纯度达到了99.38%,氯根含量仅为0.003%,仅此两项指标,已经表明新工艺的产品品质达到食品级和医药级标准,而且,对草甘膦品质的提高作用也显而易见。

  因为天然气法甘氨酸产品的高品质,完全可以在食品医药领域应用,在设计之初,公司就已经预留了食品医药级产品进一步精制的车间,在甘氨酸年产5.0万的规划中也具体分为工业级甘氨酸4.3万吨/年,食品级5000吨/年,医药级2000吨/年,而且更远大的设想是目前的5万吨甘氨酸全部生产食品医药级产品,另外建设用于草甘膦用的工业级甘氨酸。

  从经济效益上分析,天然气法对食品医药级甘氨酸的进一步精制过程相比于氯乙酸法要简单易行,所增加的成本很少,而食品医药级的产品售价比工业级产品高出近一倍,因此,在食品医药领域的应用将使公司获得更高的盈利空间。

  从未来需求分析,来自行业内专家的预测数据显示,食品饲料医药领域对甘氨酸的需求将大于草甘膦领域的需求(图5),而国内供应严重不足、多年来依赖进口,因此,天然气法甘氨酸未来发展空间更大――不仅是凭借成本和环保、品质优势替代氯乙酸法甘氨酸在草甘膦领域的应用,更可以在食品饲料医药领域拓展。由此天然气法甘氨酸对目前和未来的甘氨酸行业影响巨大。



    2.4.天然气法甘氨酸工艺的变通性优势

    天然气法甘氨酸工艺的优点不仅在成本和环保优势方面,如说所述,还可进行多品种、多规格甘氨酸系列产品的生产,使产品向食品医药领域拓展,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另外,该工艺生产平台的通用性强,容易切换,可实施甘氨酸、双甘膦、草甘膦等联产或转产(图6)。



    天然气氢氰酸产业链上产品丰富,从氢氰酸生产羟基乙腈到亚氨基二乙酸已经有永川化工的工业化生产(同为紫光英力的技术)。此次甘氨酸段的成功运行,为公司今后在相关领域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如果投产草甘膦,既可以在现在的规模上扩产并延伸生产草甘膦,也可以直接转产从成熟的亚氨基二乙酸工艺生产双甘膦、草甘膦,甚至可以两条路线同时开通生产,以规避单一路线的风险,公司可以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进行有效地选择,比如双甘膦出口市场前景较好,国外大型农药企业更愿意从中国进口双甘膦进行深加工,来避免前端生产的污染问题。

  3.甘氨酸价格已从底部回升

    在公司新项目开车试运行期间,甘氨酸市场随着草甘膦市场大起大落,尤其是在4月初从4万元上下快速回落到2万元/吨以下,一度引发众多疑虑,而且,市场多少人认为,公司甘氨酸投放市场还会引发价格的下降,但目前看这样的担心是多虑的。

  3.1.非理性上涨

    甘氨酸价格的上涨是跟随草甘膦而起的。工业级甘氨酸约有90%用于生产草甘膦,而9%的草甘膦以甘氨酸为原料,因此甘氨酸的市场走势与草甘膦市场息息相关。07年,我国的草甘膦系列产品(含制剂)产量约为34万吨,折百后大约为28万吨原药,消耗甘氨酸约12万吨而去年我国的甘氨酸产能达到13.9万吨/年,产量大约为10万吨左右。随着草甘膦市场需求的激增,国内甘氨酸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其价格暴涨。草甘膦从2万元/吨起步在短短半年时间快速上涨超过10万元/吨,甘氨酸价格也从15000元/吨左右开始涨至4万元/吨以上。

  3.2.非理性下跌

    3月下旬,在草甘膦价格还在10万元/吨不变时,甘氨酸价格突然从接近4万元的高位直接下跌到2万多元,最低时降至1.8万元/吨,市场困惑,并由此认定大涨之后必是大跌。但究其原因,值得思量。

  降价的始作俑者是目前国内最大甘氨酸企业河北东华集团,从其氯乙酸法工艺的生产成本而言已经接近1.8万元/吨,尽管该企业是福利企业享受所得税免征的优惠,可这样低的市场价也是无利可图的,对其它氯乙酸法企业更是亏本价格,其背后的真正原因何在?东华宣称是为了打压小厂的扩产,这固然是有利于行业发展的,也确实使部分已建成的新企业苦不堪言,但其中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而这样的价位,对渝三峡而言,仍然每吨有8000元的净利润(以最新可能成本10000元/吨计算),市场竞争力显而易见。在市场需求依然较大的情况下,我们认为2万元以下的价格也难维系太久,价格适当地提高,可以使氯乙酸法甘氨酸企业也有微薄的盈利,又阻止了盲目的扩张,有利于行业更长久的稳定。

  除去人为因素的下调价格,客观上国内黄磷价格因为雪灾和出口旺盛影响而高涨引发草甘膦生产企业减产或停产,对甘氨酸需求出现暂时性的下降,也是导致甘氨酸价格的原因。

  3.3.价格已经回升

    价格的暴涨暴跌,都是不理性的,过高的价格带来的行业暴利对行业发展并非有利,而过低的价格也会挫伤生产企业。我们一直坚持冷静看待,认为这样的高价和低价都应该理性回归,草甘膦在6万元/吨上下、甘氨酸在2.5万元/吨上下,使相关甘氨酸企业的毛利率保持在15-20%的合理水平。

  从供需角度对甘氨酸价格趋势判断,1.8万元/吨应该是甘氨酸价格的底部:

  4月17日国家调整出口关税,涉及到磷酸和黄磷,作为两高一资产品,黄磷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降到8%,关税由10%提高到20%,以限制黄磷出口,受此影响,前期高涨的黄磷价格逐渐回落,草甘膦生产由此恢复,同时随着5、6月份草甘膦扩产产能的逐渐释放,对甘氨酸的需求会逐渐放大,将进一步刺激其价格回升;

    甘氨酸企业的扩产,除渝三峡外都是氯乙酸法工艺,受限于环保要求,加之目前较低的售价,利润空间缩小会使实际投产有限;..随着夏季的到来,高温下氯乙酸法甘氨酸工艺中氯乙酸对设备的腐蚀性逐渐加强,相关企业一直有在夏季停产检修的惯例;

    奥运会来临之际,北京周边200公里范围内重污染企业将被关闭,危险品的运输将受到限制,而这一带有众多的甘氨酸企业,其主要原料氯乙酸是剧毒危险化学品,且生产对环境污染严重,被关闭的可能性非常大,虽然具体数字无从考证,但甘氨酸供应在未来几个月减少是肯定的。而这些被关闭的小型企业,在几个月的停产中人员、设备等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而且因为环保更加严格,几个月后的恢复生产难度会比较大。因此,甘氨酸市场借此机会得以整顿,这是否也是东华集团打压价格的初衷?

  市场中还有很多人认为,公司甘氨酸投放市场就是甘氨酸价格大跌之时,但从目前情况看,公司已经有部分产品给下游草甘膦企业试用并准备有部分产品供应市场,而甘氨酸价格已经从1.8万元底部回升,公司对外的报价已经高于2万元。因为已经有部分小厂关闭,原有市场供应下降、货源紧张,有市场报价已经到2.2万元/吨,甚至有2.7万元/吨的报价。

  公司因为试运行时间较长,错过了去年三季度至今年一季度甘氨酸的火爆行情,现在,是否可以期待,公司即将开始的大规模生产,将可以在新的一轮行情中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公司具有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

    市场对公司迟迟不能投产产生颇多疑虑,特别是在草甘膦、甘氨酸行业内,对该工艺能否工业化成功一直持怀疑态度,而甘氨酸价格的波动、天然气供应的问题、何时可以量产等等,也是市场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也认为,这是公司的风险所在,正如我们在去年7月和10份的推荐报告中提示的,在正式投产之前的投资是类风险投资一样,有必要提请投资者关注。

  在此,我们表达或重申一贯坚持的看法和观点,即公司的天然气法甘氨酸工艺从多方面构成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坚定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基础,短期的波动不能影响公司长期发展。

  4.1.重申成本和环保优势以及高品质在新领域中的应用

    市场对甘氨酸的看法和认识,还普遍停留在草甘膦的应用之中,以草甘膦需求的增长来看甘氨酸发展的空间――如按照3月20日中国化工报的数据,08年中国草甘膦产量是40万吨,需要甘氨酸16.8万吨;10年草甘膦产能达到50万吨,需要甘氨酸21万吨。目前最大的企业是河北东华集团,10万吨/年的产能,有扩产到16万吨的计划,渝三峡又增加5万吨产能,加上其它企业,可以得到供需基本平衡或将过剩的结果。在此,我们不再重复前述的该工艺的成本、环保优势,但再次强调,天然气法甘氨酸工艺的工业化生产成功,对甘氨酸行业的影响不仅仅在草甘膦的应用领域,更重要的是天然气法甘氨酸在成本和环保方面的优势,将对传统的氯乙酸法工艺产生巨大冲击,氯乙酸法无法、无力解决的高污染问题很可能成为其大规模增产的绊脚石,而公司的新产品对氯乙酸法甘氨酸的替代性很强;另一方面,天然气法甘氨酸在食品饲料和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更好,一旦甘氨酸在草甘膦领域的应用出现饱和,天然气法甘氨酸的新用途优势将体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公司未来在甘氨酸和草甘膦生产等方向的发展也值得期待。

  4.2.天然气供应

    有保障新项目所在的长寿工业园区,是重庆市的天然气化工工业园区,以当地充裕的天然气和优惠条件吸引了大批天然气化工企业入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石油价格的高涨,天然气总量逐渐呈现紧张态势,比如园区内的香港公司建滔化工每天需要15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如今已经停气两个月。目前园区已经停止了新的入园申请,对天然气的使用采取额度制。

  对公司而言,每天需要天然气15-16万立方米。从新项目的经济效益看已经成为园区内高效益企业,如天然气供应给化肥生产,1立方米的天然气只能增值2-3元,而供应给甘氨酸,1立方米的天然气可以增值大约10元。园区在天然气供应紧张的状况下,自然会优先保证高增值企业的用气,这也得到了重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对江津计划建设的二期工程,每年可能需要天然气1亿立方米,中石油也已经答应在主管道上接有分支特别供应。

  4.3.量产只是时间问题

    一条生产线的全面开通和正常运转,产品已有几百吨,表明该工艺已经成功工业化,具备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条件,这是最重要的。期间,生产状态的不稳定、工艺参数的不断调整、设备的不断调试,在新的化工工艺投产起初阶段都是非常正常的,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公司的新项目从试运行到全面贯通,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已经超乎正常预期,而从目前测定的一些参数看,多个指标要好于设计值,如天然气需要量可能会少于预期值、羟基乙腈的含量可能会高于设计值、原料的用量因为转化率的可能提高有减少的可能,等等,由此可能使生产成本下降、效率提高,进而提高最终的产量。

  当然,投资者关心产量的问题,也情有可原,毕竟业绩与产量是直接相关联的。目前公司在抓紧时间做最后的改进,预计不出一周的时间,产品的产出就可以顺利正常。

  而我们基本可以这样预计,即用超预期的产量来弥补拖延的时间。

  4.4.研究、管理团队的不可复制性

    天然气法甘氨酸项目的研究管理团队已经形成技术、管理和生产三足鼎立之势。

  天然气法甘氨酸技术来自于紫光英力的专利。在当初三峡英力成立之时,紫光英力以其"天然气制HCN及甘氨酸等衍生物相关产业技术"出资2000万元,占股权的20%。

  紫光英力与渝三峡签订了20年的排他性保密合同。

  紫光英力凭借高校可以优势,不断开发着新的技术并申请专利,为三峡英力的后续发展提供技术保证,其它企业难以超越。天然气法甘氨酸的创新性和复杂性,已经远超过了个人、小集体的能力范围,而且在合作建设中,渝三峡方面又参与了设备工艺的专利设计并着意加强技术、工艺的保密管理,所以,个别人才的流失对整个天然气法甘氨酸工艺不构成扩散威胁。

  三峡英力由三峡油漆的董事长、总经理苏中俊兼任总经理,苏总历任重庆合成化工厂的车间主任和厂长,在化工基层的工作和管理经验使苏总在三峡英力的管理专业化;另外,担当三峡英力总工程师的蒲兴元副总经理,也有着在化工厂担任总工的经验,对甘氨酸项目的生产管理得心应手。

  5.重做敏感性分析

    从公司目前生产的实际情况分析,原材料的消耗可能会下降、转化率或效率可能提高,使得生产成本可能还会大幅度下降、产量可能进一步提高,但具体数据还需要等工艺运转稳定之后公司重新测算来确定。如果按照完全成本11000元/吨抵扣3000元副产品成本后重新做敏感性分析,如下表3。通过测算,成本变动1000元,对甘氨酸部分的EPS影响在9%。



    在此基础上,原有业务依然按前期报告中每年增长40%预测,08年0.28元,09年0.40元(不考虑参股公司北陆药业的上市可能)。如果依然按照3万元/吨的价格、3万吨产量估算,08年的EPS为2.48元;如果按照2.5万元/吨价格、3万吨产量,最终08年EPS为1.89元。09年甘氨酸产量按照6万吨、价格按照2.8万元/吨计算,EPS为4.1元。更准确的预测,需要等生产线运行平稳之后测算的结果来做。

  我们坚持前期报告中对公司的看法,认为项目运行成功之后,以公司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在甘氨酸和草甘膦等领域会有更长远的发展,给予比普通化工公司较高的估值水平即25倍市盈率,以2.48元的EPS给予62元的目标价。

[ 本帖最后由 goodsohu 于 2008-8-7 10:39 编辑 ]
08133513943.gif
08133623950.gif
08133741815.gif
08133829742.gif
08133922811.gif
08134006885.gif
08134036747.gif
08134307641.gif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等0565跌透后再找机会进:*18*: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7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29*: :*29*: :*29*: :*29*: :*29*: :*29*: :*29*: :*29*: :*29*: :*29*: :*29*: :*29*: :*2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2-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600622最近比较强,回落岛5.5附近可以进:*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等600596到45以下的机会:*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创投板块近期有行情:lol: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002254再创新高:*2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002254马上到40:*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22 05:55 , Processed in 0.041344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